七月中旬,王珊就收到了清华美院绘画专业的通知书。
    当天晚上,林秋和王修仁就请家里的亲朋好友吃了顿海鲜大餐。
    第二天,两口子张罗了一顿谢师宴,答谢王珊高中的科任老师。
    第四天,单独请了郭东远老师一家,在席上,夫妻俩对于郭老师这些年的倾力相授再次表示感谢。
    接下来就是准备回乡事宜。
    这一次,林秋决定开车回去。
    夫妻俩轮换着慢慢开,顺便在沿途两个景点打个卡,游乐一番,当做旅游。
    在韶州,参观了中国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马坝人石峡遗址、南华禅寺。
    在林邑,打卡了东江湖、莽山、仰天湖大草原。
    一路走走停停,吃吃逛逛,只需要八九个小时的车程,硬是一个礼拜才走完。
    王修仁直接把车开到林慧家前坪。
    家里的几个孩子以及周美、林立两口子立马簇拥上来。
    林立前年从三峡大坝回来后,就一直待在老家没再出去。
    凭借修大坝学到的东西,他开始抓住农村现在打开兴修灌溉水渠这股东风,在老家赚的也算盆满钵满。
    连带着刘香现在也没出去打工了,跟在工程队后面做后勤。
    一家人热闹的寒暄过后,周美和刘香赶紧把准备好的午饭给端了上来。
    鸡鸭鱼肉全齐了,再加上野生的泥鳅、黄鳝、小龙虾、大田螺,自家地里刚摘下的空心菜,镇上买的卤鸡爪,十道菜把桌子摆的满满当当。
    饭桌上,大人们推杯换盏,王珊在表姐表弟的笑声中终于学会了嗦螺蛳,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午饭过后,林秋一家三口被赶去午睡,几个小辈自觉承担起收拾桌子、刷碗的工作。
    老俩口欣慰地看着乖巧懂事的孙辈,又和林立交流了一番,有些撑不住了才去午睡。
    午睡起来后,林秋洗了一把脸,就掏出行李箱里的化妆品,坐在五斗柜前,就着柜子上摆着的镜子化妆。
    王修仁中午喝了点酒,这会儿还有点迷迷糊糊的,“老婆,你这是准备去逛街吗?”
    “你睡傻了?咱们回老家了,等会儿还得赶回去,你爹娘估计还在等着呢!”林秋一边画眉一边回答。
    王修仁撑着身子坐起来,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中午喝多了点,这米酒后劲足,我现在还有点晕乎。”
    “叫你喝那么多!”林秋嗔怪地瞪了他一眼,放下眉笔起身给他端了一杯凉白开过来,“都快奔五的人呐,也不悠着点。”
    王修仁接过凉白开一口灌下去,又抓着妻子的手捏了捏,“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我这朵花开的好不好,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吗?”
    “就知道口花花!”林秋把手抽出来,点了点他的额头,“我看你是豆腐渣!快点起来,还得回村里去呢!”
    王修仁被妻子戳了也不生气,爽快的回答:“好嘞,这就起!”
    林秋没在管他,继续坐回五斗柜前捯饬她那张脸。
    “这次回去要不要给爹娘钱?”王修仁下了床,伸了个懒腰。
    “还是包两个红包吧!我们这么多年才回来一次,两手空空的总是不好。”林秋拿起口红在唇上抹了抹。
    既然回来了,面子情总得做一做,省的村里的人说三道四。
    林秋倒不怕别人说,反正他们一家在老家也不会待几天,只不过担心别人借此来说自家爹妈的闲话。
    再说王宗生两口子收了钱,也会少生事端。
    自打王修仁五年前给他们一次性缴纳社保后,这几年他俩在老家一直安安静静的,没闹什么幺蛾子。
    在林秋看来,花点小钱能图个清净,那是再划得来不过了。
    “行,我去找嫂子要两个红包,到时候你包点钱,拿给他们。”王修仁说完就出去找周美拿红包。
    很快,王修仁就回来了。
    林秋也把自己给捯饬好了,把五斗柜上的东西收拾好以后,又从皮夹里数出20张毛爷爷,一个红包塞10张,封好,放进包里。
    “珊珊起了吗?”林秋问。
    “早就起来了!跟着欢欢他们刚刚不知道在谁家的池子里摘了一把嫩莲蓬正吃得开心呢!”王修仁说起翘起脚板,坐在门槛上吃莲子的女儿就是一脸的笑。
    “嫩莲蓬?我倒有好些年没吃过了。”林秋有些记不清嫩莲蓬的味儿了。
    “走,珊珊那里有一大把,咱们尝尝去。”
    第246章 变化
    一家人坐在门口,吃着嫩莲蓬,说着家常话,一晃儿就四点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家了。”林秋拉起坐在门槛上的女儿。
    嫩绿色的莲蓬壳从王珊的裙子上抖落下来,仔细看的话,还能瞧见莲子壳内部是白中带粉的。
    “到后边来把脚给冲干净。”
    林秋把女儿带到厨房外面的压水井边,一边帮她压水,一边指着她的脚笑道:“看你这脚脏的哟,指甲缝里的泥巴都没洗干净。”
    清亮的井水浇在脚上很舒服,王珊舒服的感叹出声:“妈妈,井水就是比自来水舒服!”
    “那是当然,自来水如何比得上冬暖夏凉的井水?”林秋见女儿的脚已经冲洗干净了,就住了手,不再往下压。
    王珊贪凉,试图自己上手,却被林秋拍了一下,“虽然是夏天,但也不能图凉快,当心受寒了!赶紧穿上鞋子,还得回家去。”
    王珊只能擦干脚,换上鞋子,跟着妈妈上了车。
    上次回去还是五六年前,那时候女儿才上初一,过了年回去鹏城就遇上非典大爆发。
    仔细算起来,女儿从记事到现在,算上这次,回老家来总共也才三次。另两次分别是迁户口和过年。
    这一次开车回去走的是新修的路,路基算是用泥沙和石子铺好了,但是还没来得及铺水泥。
    一方面政府拨的钱还没到位,二来现在正值双抢,劳力得把家里的早稻收好、晚稻种好才能来出工。
    王珊有些稀奇地探出头看着路边金色的稻子和绿色的秧苗。
    被太阳炙烤的路,被小车带起阵阵灰尘。
    林秋把车窗摇上,“这路上灰实在太多了,等到了家再看。”
    王修仁看着路边时不时出现几幢贴着瓷砖的房子,忍不住感慨:“老家这几年还是变化蛮大啊,新起了不少房子。”
    “以后房子会越建越多,越建越好。”林秋点头。
    老家的人对于建房子有很深的执念,不管在外面是否有房、不管是否混的成功,但只要稍微有点条件,都会想方设法回老家建房。
    即使这些建的很大、很漂亮的房子很长时间都是空着的。
    “那肯定!大家条件都好了,肯定想住的舒服一点。”王修仁很能理解。
    新修的路拉近了林关和王家村的距离,开了不到五分钟,就到了老屋的前坪。
    车子一停稳,王宗生和李秀英就快步走了出来。
    “老二、林秋,珊珊,你们回来了!快进屋坐!”王宗生看着儿子、媳妇、孙女从车上下来。
    李秀英跟在后面,“我和你爹刚想给你打电话呢!外边热,快进来吃西瓜,你爹今天特意从春芳那个瓜地里挑了新鲜的瓜买回来,放到冰箱里,就等着你们回家呢!”
    “爹!”
    “娘!”
    “爷爷,奶奶!”
    一家三口赶紧打招呼。
    “哎,我家的文曲星回来啦!”李秀英拉着孙女的手就往屋里带。
    王宗生一听老婆子说起“文曲星”三个字,记起堂屋椅子上放着的一盘鞭炮,快步进屋拿起鞭炮,摆在前坪离车远远的地方,然后点燃。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许久才停下。
    周围的邻居纷纷走出来,看到王宗生门口停的车,就知道王宗生家的老二回来了。
    即使王修仁一家几年都没回来,但村里人都知道,他在外面赚了不少钱。
    不说别的,王宗生两口子能过上像退休工人一样每个月领养老金的生活,靠的就是他家的老二。
    更何况,阿涛和钟华两口子跟着王修仁堂客做事以后,房子盖了、儿女都成家了,这一桩桩哪样不要钱?
    再加上这回修路,老支书带人去鹏城“讨钱”,王修仁好吃好喝给招待了不说,还是头一个捐钱的,一捐就是两万块。
    没看到路口那块功德碑上头一个刻的名是县政府,下一个就是王修仁。
    总之,大家都知道王宗生家的老二现在是大老板了。
    “爹,你这是干啥?不年不节的放什么炮?”王修仁在门口被鞭炮的硝烟味呛了一嗓子。
    “我大孙女回来了,我不得好好迎迎我家这个文曲星?”王宗生看了一眼少见多怪的儿子,然后扬起笑脸走向王珊,“珊珊,热不热?爷爷这就给你切西瓜去。”
    林秋被家公这个笑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前世今生,还是头一回见到他笑成这样。
    李秀英也从冰箱里拿出奈李、香瓜和桃子,洗干净后,拿了只小竹筐拿到王珊前面,“珊珊,快吃,都是本地产的,可甜了!”
    王珊拿起一个李子,清甜的口感让她眉眼弯了下来,“好甜!”
    “甜,你就多吃点!冰箱还有,吃完了让你爷爷赶场的时候再去买!”李秀英又把竹筐放到儿子媳妇面前,“林秋、老二,你们也吃!”
    看着慈眉善目的李秀英,林秋和王修仁一人拈了一只李子,面面相觑。
    这时候,王宗生端着西瓜径直走向王珊,脸上堆满了笑,“吃完李子就吃西瓜。”
    一家三口吃了李子又吃了西瓜,林秋就从包里掏出纸巾递给丈夫、女儿,自己也擦干净嘴巴和手。
    然后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递到家公家婆手上,嘴里客气的说着:“爹、娘,这次回的急,加上天气热,怕买的东西放不住,所以就只有人回来了,这点心意还请收。”
    王宗生把红包往儿媳妇手上推了推,“人回来就行了,我和你娘托你们的福,每个月领的养老金在我们乡下地界足够开销了。”
    “就是,就是,快收回去。”李秀英也跟着说道。
    “爹,娘,你们就收下吧!”林秋把红包直接塞到他们手上,“我和修仁因为工作的原因回来的少,平常也照顾不到你们,这些钱你们拿着,想吃什么、想喝什么,直接上街上去,也算我们尽孝了。”


章节目录



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爱丽丝爱吃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丽丝爱吃糖并收藏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