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依旧不敢相信他堂堂一个皇帝,真的有朝一日沦落到了饿肚子的下场。
    不可思议。
    他把双手背在后面,尽量屏蔽掉心里不由自主溢出来的苦水。
    然他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个事。
    李倩跟着天幕一起念:“一个逃跑的皇帝就已经没有了作为皇帝的权威……”
    “天幕为何会这么说?”
    小糯米团子扬起脑袋,认真问李瑛。
    李瑛摸着下巴,把那些先生跟他讲的道理告诉自己的儿子。
    “你想啊,皇帝为何能号令百官?”
    “因为皇帝有权力,因为百官信服皇帝。”
    李瑛摊手:“所以逃跑的皇帝还有权力吗?百官还能信服吗?”
    糯米团子想了想,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无能到面对敌军只能逃窜……
    那他确实是不认可这个皇帝的。
    “如果皇帝被不认可,那么会怎么样呢?”
    李倩是一个生机勃勃汲取知识的小糯米团。
    李瑛收起一贯吊儿郎当的模样,神情严肃起来:“如果皇帝不被大臣认可,那么大臣就不会追随于他,他们会另择明主。”
    “如果皇帝不被百姓认可,那么……”
    “那么什么?”
    李瑛又薅了一把李倩的小揪揪:“这个你去问先生,请教一下先生,何为君舟民水。”
    李倩点头。
    他的小揪揪已经被李瑛给揪松了,随着他点头的动作一晃一晃。
    “我记住了,阿耶。”
    一只会主动汲取知识,且相当乖巧的糯米团子。
    【咸阳的县令逃跑了,他不仅自己跑掉了,他还拉着渝州的县令一块跑。这就像我们小时候,一个人逃课胆战心惊,但是两个人一块逃课,瞬间安心了很多。两个人手拉手逃跑了,没有人接待这么一大批的人。】
    【杨国忠会做人,他就是靠着讨好皇上一路上到宰相的位置。我们俗话说的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在杨国忠心里,只要皇帝吃饱,其他人就可以不用管了。所以杨国忠拿着钱去城里给李隆基买了几个胡饼。】
    【李隆基,一个要用冷链全国各地运输美食,什么贵吃什么的皇帝,现在只能沦落到吃两个胡饼的地步。但是李隆基的长安都被攻破了,不快点跑小命也要丢,现在能吃什么就吃什么吧,不要挑了。】
    [居然还能有胡饼吃,不错了。]
    [要啥自行车,有吃的能填肚子就知足吧。]
    [我算是知道那些禁军后来为什么要闹军变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禁军也是人啊。]
    [农民都知道想要马儿跑得给马儿吃的好,李隆基他不知道。]
    杨国忠又开始指指点点了,他听了天幕的分析,像个拾人牙慧的马后炮:“嗤,杨国忠这个傻子,光让那没用的皇帝吃饱了有个屁用啊,禁军没吃饱,听到了吗,禁军没吃饱!”
    “这些人,根本不把我们这种底层人当人看。”
    “我看那杨国忠迟早得下台!还宰相呢,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行了,他下去,让我上去当当,我也感受一下当宰相的滋味,大家都是姓杨的。”
    李隆基心里那点不相信的反骨,终于被天幕的背刺磨平了。
    他现在老实了。
    虽然很不愿意相信,但是他得相信,他李隆基真的有这么落魄的时候。
    李隆基的眼睛里有几分怅然。
    想他从登上皇位到现在,挥斥方遒,意气风发,尽管被天幕背刺的时候很狼狈,但是被天幕背刺的狼狈哪里能比沦落在大街上吃胡饼更狼狈。
    此时的李隆基并不知道,他还有更狼狈的时候。
    【当官的县令跑了,那么李隆基带的那些公主啊皇子啊怎么办呢?李隆基是有饼吃了,这些人还没有啊。】
    【这时候,周围的老百姓围过来了。李隆基这个时候也顾不上皇帝的排场了,他放低身段问百姓有没有什么吃的,不管是细米还是粗粮,只要有都拿过来吧。李隆基甚至打起了感情牌,说自己的孩子们已经饿了很久了。】
    【百姓听皇帝这么说,纷纷回自己家里拿粮食。这些公主和皇子终于能垫垫肚子。】
    [他的孩子们可不得饿了很久,有饼他先吃了。]
    [这些百姓,真的是,李隆基都跑了他们还愿意给李隆基吃的。]
    [或许他们是对李隆基这个皇帝失望了,但是他们没有对大唐失望啊。]
    [他们是相信李家人,相信李家子嗣吧。]
    [毕竟二凤的辉煌在那里。]
    [唉,李隆基你真的沾了好多你祖宗的光啊。]
    [百姓其实是最朴实的,他们只是想吃饱穿暖。]
    听到这里,李隆基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胸中蓦然升起了几分歉意。
    一种没有好好当皇帝的歉意。
    他所挥霍的那些银钱,皆是出自百姓身上。
    而他享受这百姓的上贡,拿着百姓的税收,却没有尽到一个皇帝的职责。
    兵临城下,他弃城而逃,不顾百姓,不管江山。
    他抛弃的哪里是长安城里的臣子和百姓,他是把全天下的百姓,都抛弃了啊。
    可现在这些百姓不计前嫌,仍然愿意在战乱的时候分出自己所剩不多的食物。
    越往深处想,李隆基的内心越是难受。
    “毕竟太宗的辉煌在那里。”
    想起了自己的祖宗,李隆基更觉得毫无颜面。
    他如果真的是天幕说的那样,他有何脸面去见祖宗们?
    深信神鬼论的李隆基认为,人总是要死的,所以,他总是要见祖宗的。
    想了想自己南征北战,马背上闯出威名的曾祖,李隆基吓得哆嗦。
    他要是真下去了,那不得被摁住揍死啊?
    毕竟他武功并不算一等一的好,只能打打马球什么的。
    现在天天在书房处理政事,更是疏于锻炼。
    可他的曾祖,战马就是他的玩具,战场就是他的后花园。
    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他屁股要开花。
    糯米团子也被普通百姓的行为给感动了,他对着自己的阿耶道:“该好好对百姓。”
    李瑛颇为欣慰,摸着糯米团子的脑袋:“也要好好对你的阿耶。”
    他已经隐隐激动起来了。
    父亲知道他让儿子批奏折的事情,但默不作声,默许了这件事。
    这会不会就是一个信号。
    一个略过他,而让他的儿子当皇帝的信号?
    李瑛摩拳擦掌,越想越兴奋。
    上半辈子,他爹赚钱他来花,下半辈子,他儿赚钱他来花。
    啃完老再啃小。
    快乐,潇洒!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啊。
    【百姓之中,有一个老人在李隆基吃饭的时候跟他说话。在朝堂上,所有人都捡李隆基爱听的话说,李隆基的耳目已经被闭塞很久了。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李隆基恐怕忘记了姚崇是什么模样,也忘记宋璟那谆谆的谏言了。开元之初,离现在已经太远太远了,李隆基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昏聩的老年人。】
    【老人说:“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奸逆。”】
    【安禄山他包藏祸心啊,他有这个心思已经不是一天的事情。有很多揭露安禄山的人,但是谁说安禄山的坏话,陛下就杀谁,所以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
    [一个远离朝堂的百姓都看出来的事情,李隆基他看不出来。]
    [安禄山是李隆基的亲儿子吧?]
    [坚决不相信那些说安禄山坏话的人,我是真的服气。]
    [甚至后来杨国忠这个奸相都开过口。]
    [是的,大家都明白,就李隆基不明白,他还觉得自己跟安禄山天下第一好呢。]
    全天下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有他李隆基一个人不明白。
    李隆基苦笑。
    如果没有天幕的存在,那此时,大唐应该是什么样子?
    那个蓬勃茁长的大唐,他从祖宗手里接过来的大唐,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已经满是蛆虫。
    而他,被蒙在上面的那层华丽锦布蒙蔽双眼,固执沉溺在自己创造了盛世辉煌的曾经里。
    此时安禄山,蹲在小土堆上嘿嘿笑,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安禄山是李隆基的亲儿子。”
    啊,原来他还有这层身份?
    亲儿子?!
    安禄山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大肚子,还有蜷曲的头发胡子,摇了摇头。
    应该不是亲儿子。
    但是认个干爹还是可以的!
    这想法刚冒出来,又被安禄山给摁住。
    哈,他,未来当皇帝的人,他才应该是李隆基的老子!
    李隆基来给他当干儿子。
    “他还觉得自己跟安禄山天下第一好。”
    这好啊,希望李隆基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待他摸清楚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就把李隆基给踹下去。


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九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沓并收藏[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