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好吃成这样啊!
    也只是离开家不过短短两周的姐妹俩,顿时心里流下了宽面条泪,两个人非常克制地吃掉了小半碗木须肉片。
    “这腌菜用的是什么菜?”
    见阮令齐认真,两姐妹对视了一眼:“儿菜?好像还有地耳……吧?”
    吃完饭,刘爱玲再次集结扫盲班的学员军属,跟苏林瑾一起去坝上上课。
    有了上次的分面包情谊,这回车上的氛围都不一样了。
    进基地还不到一个月,各地军属带来的老家特产还没吃完,一路上交换零食欢声笑语。
    刘爱玲特别殷勤地从后面给苏林瑾递东西,有麻花,有煎堆,有果脯,就有人说话了:
    “小刘,你别当我们不知道,你今天从姜团长家出来的。”
    “嘴上都是油,眼睛都吃直了,谴责!”
    “……”
    刘爱玲委委屈屈不敢说话。
    苏林瑾给她解围:“小刘是给我送腌菜来了。”
    就……谴责的目光更密集了。
    到了村委会,刘爱玲一点名发现,参加扫盲班的村民比上一次少了几个,给苏林瑾递了个眼色。
    她点点头表示知道,“啪”的一声把卷起来的稿纸铺开贴在了黑板上。
    《华舍新闻:内川制药厂试制川生冠心灵成功!》
    “这是什么呀?”
    “原来老师让我们来就行,是因为作业老师自己做了?”
    讲台下小声讨论不绝于耳,而苏林瑾看着大白纸上遒劲有力的笔迹,微微恍神,他现在在哪里,有没有吃饱睡够?
    第77章
    这个念头一起,心里顿时有些酸酸的。
    算起来两人结婚后,还是第一次分开。
    “老师,今天教我们认字吗?”
    她一激灵,还在上课呢:“是的。我们从生活中常用的新闻入手,生字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学习。”
    这是她深思熟虑过的教学方案。
    从带着姜琳认字开始,她就发现,如果文字承载的信息是人们需要的,那学会这些字就会有强大的动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已经够忙够累了,如果还增加目的性不明确的学习任务,很难坚持下去。
    基地还好一点,至少能读报,可坝上的普通村民,除了听广播没有什么信息来源,文字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刚好这信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就有动力去学会使用。
    苏林瑾把新闻从头到尾先念了一遍。
    在北燕生活了半年时间,她的普通话几乎听不出南方口音,标准流畅,听在学员耳中是一种享受。
    这则新闻讲述了内川制药厂,从当地特色的一种野生药用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生物素,可以降三高,对冠心病和心绞痛有良好的药效。
    念完新闻,村民们很激动:“老师,这新闻是真的吗?新闻里说的这种植物,我们坝上就有,多得不得了!”
    村民说的是当地土话,刘爱玲帮忙翻译给苏林瑾听。
    其实苏林瑾大致能猜到。
    她上辈子刚开始工作时,在客服部轮岗半年,什么口音没听过?
    “当然,这是我们国家最权威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报纸我都带来了,大家传阅一下。”
    说着,她拿出了报纸原件递下去。
    报纸上还有配图,植物的原样和制成的药品摆放在一起。
    “真的,就是我们这里的魔脚跟咯?野地里多的是!但没听说可以吃啊……”
    “新闻里说了,这种药本身有毒性,要特别加工提取才能治病。”苏林瑾强调道。
    “那我们山上药草更多咧……什么时候来研究研究我们这里噻?”
    来了,正好科普教学相结合:“所以大家要学习进步啊,有了文化才好跟外界交流,要不然满山的宝贝,别人都不知道呢!对了,大家知道我们滇南有什么本土的药材么?”
    “三七嘛!我屋头后面的山上就有,上次挖出来一个大的送到集上有人花了一块五块买下!”
    “我知道我知道,滇重楼,上火了嚼嚼就管用!”
    “还有灯盏花,那个好东西噻!”
    “天麻,听说可以用来炖鸡,专门治睡不着。”
    “……”
    苏林瑾笑眯眯的。
    这些功课她来之前在基地卫生室找赤脚医生问过,倒是分毫不差,是有一样药,他们可能知道名头,但还不知道以后能赚多少钱。
    她问:“大家都知道三七么?”
    “知道啊!”
    “那当然,受伤了可以止血嘛。”
    “从小就知道咯。”
    “滇南省会有一家药厂,专门生产滇南白药,这个白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大家听说过么?”
    台下果然面面相觑,没人点头。
    “刚刚那位大叔说他挖的大块三七卖了一块五,可是大家知道吗,很小很小一瓶……”她拿出一小支白药粉罐拿在手上,“这么一小支,里面的药粉不到1克,就卖到8毛钱,两支就能抵上那一大块三七。”
    三七生长速度慢,虽然山里常见,但大的也不那么易得。
    和成药放在一起两相对比,效果十分惊人。
    台下的村民都被震撼了。
    “所以,我们要多了解外面信息,才能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苏林瑾笑眯眯,“至少,如果大家都知道山外面的物价,下次有人收三七可就不能一块五卖一大块了,对不对?我看我们村委会其实订了几份报纸的,大家都看看。”
    “对!哎哟现在我这心里好酸呐。”
    “你酸,酸就对了,好好识字以后就不会被骗了。”
    “老师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想马上学会。”
    “你就扯吧,不好好学,字认识你,你不认识字。”
    “……”
    热身完毕。
    苏林瑾拿起粉笔,从新闻标题开始教生字。
    原文句读有很多好处,每一个字都高强度地出现在文章中,以句子段落的形式贯穿全文。
    苏林瑾可以直接从教生字,连带着教词和句。
    有了前面的故事打底,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即便基础实在薄弱,在组词和成句上,模仿得也有模有样。
    一个小时倏忽过去,其实进度只讲完两句句子。
    刘爱玲的人工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学员还有些意犹未尽,尤其是家住坝上就在密林边居住的村民。
    “苏老师,我下次拿点草药给你,你帮忙找找这种药有啥功能?”
    “可以啊。”
    “苏老师,我挖几块天麻给你嘛,用来炖汤喝了好。”
    “那太好了。”
    刘爱玲想起潘浩浩的那一套复习预习理论,呲了呲小声问她:“要留作业么?”
    苏林瑾想了想:“作业我就不留了,大家回家去买点纸笔,把今天学的东西想办法回忆之后写下来。”
    她今天扫了一下台下,只有两个军属带了纸笔,大部分人是空着手坐在那里听的。
    没想到村民都说有纸笔:“上节课那个老师说要留作业,要求买的。”
    “买好啦!”
    原来潘浩浩说过,倒是省了她的事了。
    这时,村长背着手踱着步过来:“哟,下课啦?”
    三三两两结队正要散去的村民停住脚步:“村长,我们村有报纸吧?”
    “有啊。”
    每年糊墙都靠它。
    “我们要看,以后中午不干活的时候过来看。”
    村长纳闷:“刚上第一节课,学了个毛就要看报纸嘛……”
    “只学会了毛也能看,老师说大胆猜!”
    “哈哈哈哈。”
    而基地军属下了课,则依依不舍地拿着那份报纸开始找字游戏:
    “这个标题我猜的出来,意思是‘早睡身体好’!”
    “你瞎扯,老师还没教‘睡’。”
    “猜嘛,老师也说了猜出来继续看就行,其他字都认识,猜一猜生字又不犯法!”
    回程的路上,军属们兴高采烈:
    “我原先还想着,反正新闻可以用听的,今天上了课才发现,还是得认字,要不然东西放我眼前我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
    “可不是么,吃个药连说明书都看不利索,耽误事儿!”
    “我们条件比村民好吧,食堂外面,办公楼下面都是公告栏,报纸随便看。”
    “真的!”
    苏林瑾吃着军属递过来的香脆石子馍,深藏功与名。
    效果比她想象的还要好,有这种热情在,识字会写还会远吗?
    接下去她不光要科普生活常识,还要科普美容养生,科学养殖,反正什么用得着她就教什么,主打一个我流教学,拿来就用。
    这时车子开出寨子正要上路,惊起路边竹林里找虫吃的一群小鸡。
    小鸡慌慌张张四散逃开,只听轮胎急刹“吱”的一声,随即传来一片“叽叽叽”,司机刹停了车擦掉额头上急冒出来的汗,扭头看向刘爱玲。


章节目录



漂亮炮灰换嫁美强惨后[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借晴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借晴光并收藏漂亮炮灰换嫁美强惨后[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