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拿起一根留足空隙的银钗,随机摸了几颗大小相近的珍珠,往上一卡:“就这样。”
    当然,她省略了一下粘合剂的步骤。
    匠人别过头,对楚辞粗糙的手法不忍直视“……我听闻你们还有珠帘?”
    说到这个,楚辞就更坦然了:“打个洞,拿线一穿就可以了。”
    匠人几乎是眼前一黑。
    他忍不住内心的疑问:“……你们珠记是怎么卖出这么多钗饰的?”
    这手艺也太烂!
    太糙!
    太简陋了!!!
    此等技法,简直是在侮辱如此美丽的宝珠!
    ……
    珠玑记内。
    朱行喝着茶,店里小厮给他扇风。
    今日生意不错,他的眉头舒展,神情怡然。
    小厮嘴快道:“说起来,最近都没有听到隔壁珠记有什么动静。”
    习惯了隔壁三两天便要出一次轰轰烈烈的场面,平静这么久,反而有点心慌。
    朱行一听“隔壁珠记”,眉头都要皱起来了。
    另外一位小厮向同伴闪了一记厉眼,陪笑道:“隔壁也不过就是些花架子,光会做些场面模样,内行人一看都知道,做工糙的很。哪像我们店,积累深厚,稳扎稳打,细水长流。”
    甜嘴小厮给东家添茶,继续拍马屁道:“别看她们笑的声音大,咱们珠玑记必定笑的最久,一定笑到最后。”
    朱行的眉头又舒展开了:“你小子这月的月银,涨三成。”
    第88章
    真是念什么就来什么,朱行一出珠玑记的门,还未上轿,就瞥见楚家珠记前的告示。
    “本店样式全面升级,进店七折,连庆七日?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嘴上不屑,心里却实在好奇。
    第一天看下来,楚家珠记弄的这些新花样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引起轰动,客人数量仍然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
    第二天,似乎隔壁上门的客人要多了些。
    第三天,又更多些。
    到第四日,爆了!
    生意极其火爆!
    连朱行待字闺中的亲妹都说:“哥~我今天在巧娘那里看到一支钗,精巧的不得了,雕纹青鸾活灵活现,她说是在楚家珠记买的。我与她自小的情谊,她居然还去楚家珠记买钗,太过分了!”
    她眼波流转,继而愤愤道:“这个楚娘真是好生讨厌,不如我去楚家珠记打探打探情况。”
    替哥哥打探情况,这买钗的钱总不能妹妹出吧。
    朱行直视她的眼睛,见妹妹满脸妒色,一时*真不好说她是想打探情况,还是想自己也买上一支。
    他心觉不妙。
    大不妙!
    另一厢,楚家珠记里来了一位贵客,楚辞亲自接待。
    来人正是湖珠商会,王会长。
    王会长受邀而来,受谁的邀?
    东方公子肴。
    虽然楚辞平时行事不做人了些,自己还有把柄捏在她手上,总体来说,他还是比较欣赏楚场主。至少她让十数少年走正道,行正事,亦让贫弱孤女有书可读。
    当然,其中不乏部分原因是他收到了成圭的来信,老友知道楚家牧场开到江州,请托他照顾一二。
    东方肴风度翩翩的轻摇纸扇,他自己也有些纳罕,行善事者不少,为何成家父子两独独对楚辞大加赞赏,甚至到了一种吹捧的地步。
    他笑若春风的看着楚辞亲迎王会长入门,她亲自沏茶,娇美女娘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全程谈笑风生,让王会长眼中欣赏的光芒越来越浓。
    两人一副宾主尽欢之景。
    东方肴的笑容反而越来越淡,趁着王会长转身观赏览台珠饰的空闲,他拉住楚辞:“我有一个疑问。”
    楚辞一改方才的温柔笑意,不咸不淡:“说。”
    东方肴:……这就是他的疑问所在了,怎么两人同行,她还搞出了两种待遇?
    东方肴随即改口:“现在,我有一个请愿。”
    楚辞眯着眼睛看他,摆明了自己耐心不太好,再说废话就把他组特的态度:“讲。”
    东方肴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你能不能将我和阿华同等对待。”
    阿华便是王会长的单字,唯有亲近之人方可唤之。
    楚辞看他一眼,而后轻笑一声。
    作为偌大牧场的东家,她不是一个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自是从善如流,笑容绽与脸上,柔声唤:“东方公子。”
    语调娇媚妖娆,尾音上翘,仿佛在唤自己的情郎,吓得东方肴禁不住一个冷颤:“别,算了,便当我没说。”
    楚辞笑容一收:“那还不滚!”
    前后一瞬,判若两人。
    东方肴:“……”
    楚辞转身迎向王会长,笑意又如桃花绽放:“您觉得这些珠饰如何?”
    东方肴只好继续摇扇,给可怜的自己扇风。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王会长既然来了,也没打算空手回去,在楚家珠记挑了几只钗,回去送给夫人。
    哪怕楚辞不收银子,他也坚持要给,付完银子后,与东方肴一同出门。
    等到离得有些距离,王会长才微笑道:“从前都没听你提起过有这样的朋友。”
    东方肴想起自己的黑历史,最近又被迫套起的写文马甲,他语带深意,略含苦味道:“巧了,以前我也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朋友。”
    王华未解其意,倒也知道东方公子的底细,被无数文人雅士推崇备至,奉为楷模的东方公子其实才是最不守规矩、最为怠懒的那一个。
    只以为东方肴又在疯言疯语,王华道:“应该恭喜楚姑娘,珠记在江州终于站稳跟脚了。”
    这下轮到东方肴反驳了:“她的珠记都开了两月有余,闹出的事情无一不是声势浩大,客人蜂拥而入,差点没供不应求,这才站稳跟脚?”、
    王华并未解释,只是微笑不语。
    之前,城民们对楚家珠记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游珠会魁首”、“珍珠很不错”、“传闻八卦故事很多”,下单的客人除了喜爱宝珠,还是凑热闹者居多。
    自改良后,览柜中展示的珠钗焕然一新,一眼望去,或简约优雅,或繁复华丽,各种样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珠钗的每一处线条,每一处镶雕,无一不体现匠人的巧思和精湛技艺。
    就他方才在珠记呆的短短功夫,已经可以看出不少的客人都是回头客。
    他们付银子时甚至会问上一句,楚记的珠饰样式做工比之以前更加精巧别致,是不是换大师傅了。
    风头会过去,热度会退却,唯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够长久生存。
    珠钗的美,一为精,二为贵。
    从前楚家珠记的珠钗,品贵有余,精雅不足,在拥有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哪怕一时风光,很快也会归于平常。
    真正有能耐的匠人师傅都被层层保护,以重重束缚约束之,哪里能让他们在外随意流通,对于楚家珠记那些技艺粗劣的钗饰,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更何况楚家珠记主人成日玩猫斗戏,和其他兢兢业业经营的珠记相比,她仿佛就是来游山玩水,起哄看戏,随时可以撂挑子走人,故而城中其他几家根深蒂固的老字号珠记哪怕遇见强敌,有惊而无惧。
    但这会儿不一样了。
    瞧这位楚娘行事看似荒唐,实则进退有度,心中早有成算。
    不知从哪儿找来的这位大师傅,技艺了得,连见惯了各种宝饰的王华也不由得为之赞叹工技之美。
    此时楚记要名声有名声,要做工有做工,要靠山……
    王华脑海中闪过一些传闻,他笑看一眼还在等待解释的东方肴,目光又转向珠玑记的招牌。
    王华摇摇头,可惜了,也是一家老字号。
    ……
    楚辞摇着扇子回了郊外小院。
    方才东方肴还在时,楚辞见他执扇轻摇,气度风雅。
    扇上的美人图栩栩如生,一看就是风笙的手笔,她牵线搭桥,倒让他们俩一见如故了。
    美人扇甚美,楚辞很喜欢,东方肴就“自愿”给她了。
    回到牧场,楚辞并没有直接歇下,有“口口相诵的传奇故事”这个高难度主线任务压在头上,除了现有的生意以外,她也在尝试探索一些新的可能。
    作为牧场的风向标,她关注的事情,牧场中留守的众人自然也干劲十足。
    黎肆端上来一盘切好的肉干:“东家,您再试试呢。”
    楚辞夹了一筷,细细品尝,又放下筷:“咸淡合适,但不出彩。”
    普通,和她们平时吃的菜色比起来普普通通。
    第十九次试菜,失败!
    楚辞充分相信黎肆的实力,她要的可不是普通之味。
    必须做到好吃的让人眼泪留下来,好吃到让人情不自禁把银子掏出来的猪肉脯!
    钻研出最美味的配方,最完美的配比,大量制作,密封保存。


章节目录



神奇牧场,震惊大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166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166并收藏神奇牧场,震惊大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