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一定。
    周小满但笑不语。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第二天,周小满两口子就陪着余秀莲坐车去了梅子那里。
    跟梅子,周小满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
    “主要是给老人家找点事做,工钱倒不用给,也是打发时间。”
    梅子却不答应。
    “哪有只干活不拿钱的道理。先一天给五毛,之后再看情况。”
    周小满还要拒绝,梅子却道:“这点钱在我跟你大哥这里不算什么,可老人家却会有奔头。再说了,你做你婆婆的主算什么。人家想的,可不一定跟你一样。”
    周小满这才没多说什么了。
    也不知道梅子是怎么跟余秀莲说的,当天晚边回来,余秀莲走路都是带着风的。
    “闹闹就让王婶子去接吧。我也好安心帮你嫂子做事。”
    周小满哭笑不得,心下却是对梅子佩服得紧。
    人情世故上,自己明明多活了一辈子,还是比不上嫂子。
    她感叹着,也就撒开手彻底不管了。
    就这样,全家人都忙碌起来。
    余安邦忙工地,余秀莲忙缝补衣服,余闹闹两兄弟忙着上学,周小满则是忙实验是与学业。
    日子过得飞快。
    一眨眼,就到了九月底。
    全家人合计着回家一趟。
    国庆节,周小丽家给老二办百日。
    周小满索性给余闹闹请了几天假,她自己也请了几天。
    忙完周小丽家的百日,她们自家还要搬家。
    新房已经竣工了。
    只有小宝不高兴。
    国庆节三天假,偏偏中秋节又没有连着,他还要赶回来上课,比大家少玩好几天呢。
    全家人回了乡下。
    到了周小丽家办酒的这天,周小满头一天就歇在了娘家。
    这两年,周小丽赚了不少钱。张达强每个月的津贴又寄回来了,两口子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要不是周小丽要干活,静静没人看着,她也不会再住在娘家。
    即便如此,他们两口子的家又翻新了一遍。
    重新粉刷了墙壁,厕所厨房也新建了,屋顶也换上了瓦。
    整个屋子布置的还挺温馨。
    今天的百日宴,不再是摆在娘家,而是直接在自家家里。
    一大早上,从几个伯伯家借来的八仙桌,已经摆在了外面的坪上。
    周小满家几个姑姑伯娘们,领着各自的儿媳妇,已经忙开了。
    洗菜的,洗碗的,泡茶的,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靠近厨房的外墙,临时砌了个灶。灶上是一口大锅,锅里正咕噜噜做着扣肉。
    孩子们成群结队,在厨房里探头探脑,时不时趁着大人不备偷菜吃。
    被大人们一通呵斥,很快就一哄而散。
    周小满好不容易从人群中逮到脏兮兮的余闹闹,带着他回屋换了一件衣服,又重新洗了个脸,又再三告诫他不许调皮,这才又去忙活了。
    到了中午,饭菜上桌了。
    足足摆了八桌。
    全是周家人。
    百日没有请生产队的,大部分是娘家人。
    当然,张家人不作数。
    自打那回张达强与父母彻底闹翻,张家人已经好几年不跟他们来往了。
    大家热热闹闹围在桌上吃饭,边吃边说着近况。
    都是些家长里短。
    谁家新娶了媳妇,谁家新生了孙子,谁家孩子又出息了,端了铁饭碗。
    更有说田里的收成的。
    来自不同生产队的叔伯们,争得面红耳赤。
    就在这片热闹中,周小满问起了张达强的打算。
    “你明年夏天就毕业了,有什么打算没有,工作去哪里,想好了没有?”
    张达强正给静静夹着菜,闻言就道:“反正是去当老师。到时候去哪里,要看学校怎么分配了。我倒是想回来教书,也不知道能不能分到咱们这一片来。”
    “回哪里?回公社教书?”周家二姑插话问道。
    “我是这么想的。”张达强点头,“离家里近,家里有个什么事情也好照料。”
    “你就是个死脑筋。”周二姑恨铁不成钢,“别人都往城里跑,你倒好,还想往乡下走。乡下有什么好的。你看看你姨姐,她们一进城,日子就过得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整个大队,有几栋像他们家那样的房子。”
    张达强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
    周小丽也不太想男人回乡下,可到底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扫了他的面子,就笑着对周二姑道:“二姑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还是明年的事,都没影子呢,到时候再说。”
    周二姑又说了几句要上进,这才没多说什么了。
    一旁的周大姑则趁机问起了周小满城里的事。
    “听说安邦如今在外面混得不错,他那里还要不要人,要是还要人,干脆让你跃进哥跟着一起去做小工算了。起码到年前还能赚回来一笔钱。今年生产队听说没多少钱分。到了下半年,好像还搞什么承包制。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我看就不靠谱的很。”
    “咱们生产队这边也搞承包制了?”周小满很是诧异。
    上辈子,她就听老头子说过。他在乡下时,他们生产队是八几年才开始搞包干。
    比别的地方晚了好几年,也就多穷了好几年。
    难道是因为自己对余大舅说的话,历史提前了?
    第509章 小麻烦
    “好像听说是有这么回事,大队在开会。我也就听了一嘴。大家都这么说。”周大姑随口应道,话题又转到城里打工的事上来,“安邦,你给个准话,行还是不行?”
    余安邦坐在她旁边那一桌,愣是被强行叫了起来。
    “大姑,我是没什么问题。你要问问跃进哥。”他笑着道,“城里好是好,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都是辛苦钱。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干到天黑,风吹日晒的,不比乡下轻松。”
    他说着,就看向旁边的汪跃进。
    汪跃进喝了点酒,脸早就红了,闻言,就将搪瓷缸重重往桌上一放,很是豪迈地道:“去,怎么不去。在哪里不是赚辛苦钱。只要你不嫌弃。”
    “那行,你回头跟嫂子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跟我们进城去。不过,亲戚是亲戚,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活要是干的不好,我也没办法跟人家交差。到时候,是要挪地方的。我家卫国哥就是,现在天天卸货。”
    余安邦很自然地说道。
    “安邦,你让跃进去,他要是敢偷懒,直接把他的工钱扣了。”跃进嫂子笑眯眯,“别管他面子不面子的。”
    “那行,有嫂子的话,我就有尚方宝剑了。”
    大家哈哈大家。
    又有周家其他人问起进城做工的事。
    大家心里都透亮着。
    进城能赚大钱,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看看余安邦家,这才不过两年,就建了那么大一栋房子。
    听说花了大几千块。
    再看他们平时的吃穿嚼用,哪个不是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他们不敢说要赚余安邦那么多钱,就是赚人家一个零头,那也比在乡下修地球强吧。
    百日宴办的很热闹,周小满帮着将家里收拾完了,这才准备回家。
    临走前,她拉了周小丽说悄悄话。
    “你还是跟达强好好说说,要是有机会,最好留在城里教书,比乡下好。”
    “我知道。”周小丽苦笑,“可达强那性子,他容易满足。说随便在哪里都好,主要是离咱们娘几个近一点。我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周小满点了妹妹的头一下,“你看看我跟你姐夫,不也是两个孩子,我连婆婆都带到城里去了。人家达强留在城里,你怎么就去不得城里。反正留在乡下,也不见你去上工赚工分。在哪里赚钱,还不是一样的。”
    “而且,你做衣服,也是从梅子他们那边拿订单,进了城,不是城里更方便?!”
    不是周小满看不起乡下的生活。
    而是这年头,不抓紧这波红利发家致富,以后就要落后别人一大截。
    她自己吃肉,难道不想看着妹妹一家也吃肉。
    至于乡下的田园生活,那起码得到几十年后了。如今的乡下,可不比后世的乡下。
    条件太艰苦了。
    最主要的是医疗教育条件差。跟城里比起来,简直千差万别。


章节目录



重生七零:媳妇是吃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庭院深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庭院深深并收藏重生七零:媳妇是吃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