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会计就趁机问起了周小满今年高考的事。
    她家有个孙子今年高三。
    周小满与她聊了一阵,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推荐了几本辅导书,并承诺,到时候邮寄回来。
    两个女人聊得火热,陆陆续续又有人进来了。
    两人聊天变成了多人聊天。话题的中心主题,依旧是孩子的学习。
    如今乡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可白河生产队与别的生产队比起来,已经算是相当重视了。
    毕竟,有周小满这个例子在。
    高考考得好,上了大学,毕业直接留在城里当老师,风光又体面,赚得还比一般人多,没见余秀莲走路都带风吗。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
    半个小时后,小小的公房已经挤满了人。
    周小满打开账本,开始记账。
    自从大包干之后,白河生产队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
    队上家里条件好的,能出个两三百,条件差一点的,十几二十块的都有。
    大半天过去,整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都来得差不多了。
    也有没出钱的。
    比如彭寡妇家,压根就没人露面。
    有人忍不住就嘲笑起彭寡妇,说她就会耍嘴皮子,关键时刻一毛不拔。
    也有人说他们家不容易之类的。
    更有人明嘲暗讽,说某些人家家里出的少,脸皮厚之类的。
    现场乱糟糟一片。
    有两个社员,甚至当场争起来,差点动了手。
    最后,还是妇女主任出来打的圆场。
    周小满没理那些人,她大概统计了一番,算了总数,心里已经有了底。
    他们家,怎么着也得补个千把两千块。
    对如今的他们家来说,倒也算不得什么。只是,她如今手里没这么多现金,得去信用社取钱。
    要到下午去了。
    周小满低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队上几个干部闻言,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尤其是余有粮,看着周小满欲言又止。
    丁会计更是道:“要不要商量安邦,你婆婆公公知道不?”
    她怕是周小满一时头脑发热,自作主张,到时候回家没法交差。
    周小满知道她的好意,笑着道:“都晓得。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事,我们家也算积点功德。”
    “不愧是大学生,思想觉悟就是高。看队上的那些人还乱嚼舌根不。”王出纳朝周小满竖起了大拇指。
    刚刚许多人拿了钱出来还不走,就是想看看,队上的大户周小满家能出多少钱。
    可惜,周小满与几个干部一直在算账,眼看着又快到中午了,那些人赶着回家做饭,才不情不愿走了。
    其余几个干部也跟着夸周小满手面大,是个做大事的。
    一顶顶高帽子盖下来,周小满没有半点虚荣,只觉得哭笑不得。
    “到时候,咱们队也会刻碑吗?”她问。
    这也是乡下的惯例。
    但凡捐钱修桥修路,在工程结束之后,都会立个碑,在碑上写明捐钱的名字与金额。
    “那当然要。尤其你们家捐这么大一笔钱。”丁会计当场就表态,“到时候,我让刻字师傅把你们家安邦的名字写在最前面,还要写大一些,一眼就看得到的那种。”
    第715章 风波
    “我不是这个意思。”周小满啼笑皆非,“我是想问问,能不能不写我们家。”
    “这是做什么,”丁会计皱起眉头,“做好事还不想出名?”
    “没办法,”周小满苦笑,“人怕出名猪怕壮。”
    丁会计一想,就觉得自己明白她的意思了。
    “应该不会有人找你们借钱吧。”她有些犹豫道,“都拿出来这么多钱了。而且,你们也可以不借给人家。”
    把名字刻在石碑上,这可是能流传许久的。大大的长脸机会,错过了有点可惜。
    其他干部也跟着劝,大意都是让周小满放宽心。
    “那就不写吧。”余有粮突然就道,“不写也好,可以省不少事。”
    他饱含深意的眼神就投向了周小满。
    有愧疚,有自责,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周小满瞬间就知道他想多了。
    余大舅总不会以为自己是专防老余家吧。
    她开口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似乎…也有一丢丢道理。
    当然,她其实是怕麻烦。
    倒不是老余家那边,主要是余秀莲。
    要是被余秀莲知道他们两口子这么大手笔捐出去一笔钱,那血压,还不知道飙成什么样。
    老人家节省惯了,可没什么做好事,利国利民这种想法。
    前几天,知道要捐钱修路的时候,老人家还念叨着,意思意思捐个一百块就差不多了。当时说话时那心痛的表情,周小满到现在还记得。
    所以,一开始,她就跟余安邦商量好了,这件事瞒着余秀莲。
    至于尤钱,人家活得很通透,不管他们两口子做什么,他是一概不管。
    因为余有粮都表态了,其他干部自然不再说什么了。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临走前,周小满请求各位帮她保密。
    毕竟,这么大一笔钱,一旦在队上谁家里传开,余秀莲迟早都会知道。
    大家自然是笑着答应。
    交完账,周小满无债一身轻,溜溜哒哒回家了。取钱的事,就让余安邦去忙活吧。
    余有粮却心情有些沉重。
    他被余安邦两口子的大手笔震惊之余,也很骄傲,可更多的,是遗憾。
    他想起了自家。
    余卫国如今依旧吊儿郎当,家里大大小小事不管。儿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要依赖他们两个老的。
    时不时的还给他们闯祸,要他这个老东西来擦屁股。
    余卫民两口子条件倒是好。
    自从跟了余安邦去城里,每年据说往家里拿不少钱。虽然具体赚多少他们不知道,可只看几个孩子的吃穿用度,就知道肯定少不了。
    可这个儿子,已经跟他们两个老的离了心。
    明明住得近,也是过节过年才肯走动。平时躲他们,像是躲瘟神似的。几个孙子,也只跟外婆家那边亲。
    嫁出去的余卫红么,就真成了彻底泼出去的水,跟娘家没什么联系了。
    他这辈子,就没享过儿女的福。
    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做错了。
    他不该撑着大家长的身份,大大小小都帮孩子们安排好,反倒让他们兄妹生了罅隙。
    可惜,这世上,最没有的,就是后悔药。
    余有粮愁眉苦脸回了家。
    当天晚上,不顾刘秋香的劝阻,喝了半斤白酒。
    酒气上头,他拉着老伴老泪纵横,哭诉起来。
    一通倾诉,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却换刘秋香睡不着了。
    竟然捐那么多钱。
    这个该死的余安邦,怎么这么没脑子,竟然还不图名声。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送钱给他们家,好歹还能听她说一声好。
    捐到队上的钱,可不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么。
    第二天早上,两个老的都是顶着浓浓的黑眼圈吃的早饭。
    余有粮喝多了没睡好,早上起来还头痛,自己昨晚说了什么,一个字都不记得。
    刘秋香么,则依旧没法平复心情。
    吃过早饭,她决定去老二家坐坐。
    余卫民每年赚不少钱回家,彭兰香在家又是喂鱼,又是种果树的,每年进项也不少。
    这夫妻两孝敬他们养老的钱,这个月开始,也该涨涨了。


章节目录



重生七零:媳妇是吃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庭院深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庭院深深并收藏重生七零:媳妇是吃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