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微微颔首,编辑和作家的身份让刘昕武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
    “这个词很准确。”
    刘昕武笑了起来,问道:“你喜欢温暖的故事?”
    “这倒谈不上,什么类型的故事我都喜欢看。我只是觉得,文学其实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力量。
    相比揭露黑暗、讽刺现实,让人们从文字中收获面对人生磨难的勇气,在我这里可能觉得这个更重要一点。”
    听着林朝阳的话,刘昕武不由得重新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审视身旁的这位年轻人。
    他和林朝阳初见是在五四文学社成立大会上,那会儿陈健功要把他介绍给自己,林朝阳却急着回图书馆。
    在他看来,就是个稚气未脱毛毛躁躁的小伙子。
    可今天这一番谈话,却让刘昕武看到了他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刘昕武自忖,自己在林朝阳这个年纪的时候,对于文学的理解是远没有他深刻的。
    当然了,文学是个宏大的命题,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解。
    可能够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并能够创造出《牧马人》如此优秀的作品,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便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昕武突然有点意兴阑珊。
    他看出林朝阳是个非常有自主思想的人,认定的事应该也不会轻易改变。
    他要是真认准了要把下一部小说给《燕京文艺》或者《收获》,恐怕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倒不如干脆一点。
    有了这个想法,刘昕武决定不再绕弯子。
    “朝阳,你这部小说是已经决定给《燕京文艺》了吧?”
    林朝阳回答道:“那倒是没有。”
    刘昕武有些意外,“那你是想给《收获》?”
    林朝阳又摇了摇头。
    两家都不给?
    刘昕武得到两个否定答案,有点发懵,随即他心里冒出一点侥幸心理。
    “那不如……给我们?”
    “我没这么说吧?”
    林朝阳这回倒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态度,却让刘昕武更懵了。
    “那你要给谁?”他问道。
    “这个……还没想好。”
    刘昕武闻言眼前一亮,看来林朝阳跟《燕京文艺》的关系没有他之前想象的好啊!
    之前白担心了。
    他正打算积极争取一番,就听林朝阳开了口。
    “《燕京文艺》之前跟我说稿酬标准可以给千字七块,《收获》是今天来的信,我打算去信问问他们给什么价。你们……”
    他的眼神投向刘昕武,充满真诚,“老刘,你们愿意给个高价吗?”
    第56章 傻大个才崴脚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刘昕武望着眼前的青年,沉默了半天,总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抓不到重点。
    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高价是多高?”
    林朝阳笑的异常和气,仿佛拿出了对待客户的姿态。
    “《十月》这么好的杂志找我约稿,我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就一份稿子,只能给一家……”
    刘昕武打断他的弯弯绕,问道:“你的意思是得比《燕京文艺》的千字七块高?”
    林朝阳神色自如,笑着说道:“你们杂志能高于这个标准自然是最好,稿子要真拿给你们,人家《燕京文艺》的编辑问起来,我也有个说词不是?”
    林朝阳说完这话,刘昕武沉思起来。
    前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嗡嗡嗡期间的文艺创作无稿费时代终于过去了。
    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
    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
    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
    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刊物,又愿意给他千字七块的顶格稿费,这得是多看好他啊!
    林朝阳又怎么会辜负刊物这样的信任呢?
    他一定是觉得不好拒绝自己,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
    都千字七块了,再往上涨,哪个主编也不会同意的。
    他相信林朝阳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来。
    脑补一番林朝阳的想法,刘昕武心中有些遗憾,知道他正在创作的这部小说是肯定不会交给《十月》了。
    真是可惜,刚才他光是听林朝阳讲述就眼眶湿润了好几次,这要是落到笔头上,得多催人泪下?
    虽然文学作品过度煽情不是什么好事,但刘昕武自认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他觉得林朝阳这部作品写出来一定错不了。
    可惜了!
    “朝阳,真是没想到《燕京文艺》这么看好你。千字七块这个标准在如今确实是顶尖的了,放在我们编辑部恐怕最多也只能给到这样了。”
    刘昕武的语气很委婉,林朝阳心中不免遗憾。
    加点呢!
    哪怕就加一点呢?
    这小说我都给你们了!
    没诚意,忒没诚意!
    林朝阳暗自腹诽。
    之前章德宁跟他约稿,但林朝阳一直不答应,就是怕遇到这种情况。
    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客户,客户竟然嫌弃他报价高。
    既然都是一样的稿费,那他当然会优先考虑《燕京文艺》,毕竟他现在跟章德宁也挺熟的。
    不过《燕京文艺》毕竟之前登了《牧马人》和创作谈,也有人情在,到时候他们真要稿子,再给他们写一部小说不就完了吗?
    不能为了人情,连大客户都往外推。
    这有违打工人的操守。
    别看他现在写的慢,那是因为磨洋工,怕把陶玉书对他的期待阈值调的太大,以后自己难受。
    他要是真快起来,笔杆子都能磨细了,稿纸都得戳漏。
    见林朝阳没说话,刘昕武以为他猜对了林朝阳的心思。
    “这次说来也怪我,冒然登门,也没有事先跟你沟通过。”
    “哪里的话,能跟您这样的前辈交流,对我来说也是个学习。”
    “是互相学习。刚才听你说你正在写的这部作品,我是非常看好的。
    这次没机会,等下次,你有稿子了可一定要想着我们《十月》。”
    刘昕武将约稿的口子留到了林朝阳的下一部作品,但他并没有应承什么。
    约稿这种事跟签约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可能有变化,他可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反复无常的印象,所以任何编辑的这种约稿话术他都不会给出积极的反馈。
    等送走了刘昕武,林朝阳回到楼上又给《收获》的李小琳写起了回信。
    透过刘昕武的态度,林朝阳也知道现在编辑部的稿费标准大概也就这样了。
    做生不如做熟,不如就把手头这部小说给《燕京文艺》。
    《收获》这边先沟通着,以后再说。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早上让同事帮忙,准备去中文系蹭课。
    就见着有个佝偻的身影在图书馆东侧跑路,这个点儿学生们都赶着去上课,因此这道身影很是显眼。
    林朝阳好奇的瞅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又瞅了一眼。
    这不老……朱吗?
    老头儿本来个子就不高,腰还佝偻,跑起步来一颠儿一颠儿的,林朝阳生怕他闪着、绊着。
    “朱伯伯,您怎么在这跑步啊?”林朝阳上前问道。
    朱光遣见是林朝阳,放慢了脚步,“天天在这跑,你上班,没看到而已。”
    原来是这样。
    林朝阳仔细一品又有点觉得不对,这老头儿是不是在嘲讽我是个朝九晚五的社畜?
    都怪老头儿嘴太损,他每说一句话,林朝阳总忍不住会脑补。
    “您可悠着点,别崴着脚。”
    “傻大个才崴脚!”
    嘿!你这老头儿,狗咬吕洞宾!
    老朱头儿还不到160,现在年纪大了,腰一佝偻,更矮了。跟他一比,谁都是傻大个儿,林朝阳不由自主的代入了“傻大个儿”的角色,谁让他身高179呢。
    算了算了,不跟这老头儿一般见识。


章节目录



文豪1978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坐望敬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坐望敬亭并收藏文豪1978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