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亚运会会旗在工人体育场上空飘扬,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着亚运会火炬,在女排队员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体育场。
    并在绕场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来自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的圣火熊熊燃烧,象征着和平的白鸽展翅飞向天空。
    之后的一个小时,是以歌舞为主的文艺汇演。
    最后一个节目《相聚在燕京》结束之际,恰好夜幕降临,无数的彩色气球升向天空,带着所有国人对亚运会的美好愿景。
    开幕式结束,林朝阳一家随着人群退出体育场。
    两个孩子从头到尾一直在大呼小叫,激动方分。
    陶玉书感慨万千的说:「开幕式搞的真不错!」
    林朝阳经历过后世的燕京奥运会的震撼,看亚运会开幕式总感觉有些小儿科,但以这个年代的眼光来看,这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办的确实可圈可点。
    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给中国人争脸了!
    在回家的路上,夜幕下的燕京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四处可见彩旗飘扬,到处都是宣传横幅和标语。
    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雀跃的表情,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祥和,街头巷尾洋溢着盛大的节日气氛。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社论《燃亚运圣火,展亚洲雄风一祝贺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起程的运动健儿和关怀亚运盛会的朋友,摩肩接钟来到燕京。
    张张笑脸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亚洲人民的美好情谊。
    亲爱的朋友们,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你们!
    这一天,喜庆的钟鼓余音不断,欢快的歌声缠绕难绝,盛大的聚会开幕,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向亚洲张开了怀抱。
    是夜,燕京无眠。
    翌日,是亚运会赛程的首日比赛。
    首都体育场的比赛门票早已经被热情的观众抢购一空,体育场一早就被数以千计的观众所占据,前来采访首日赛程的媒体更是挤爆了媒体区。
    同时,还有亿万观众守在电视机前,期望能在第一时间见证运动健儿们的精彩表现。
    本届亚运会的第一场比赛是男子体操,所有媒体和观众的目光都投向了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的中国国家男子体操队。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拿下5金一银,一举将中国的男子体操项目带到了举国关注的程度。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年轻的男子体操队为大家带来一个惊喜。
    年仅17岁的李小双在万众瞩目下走上赛场,他满身练就了肌肉,可稚嫩的面孔却透着丝丝紧张,形成强烈的反差。
    「爸爸,大哥哥飞得好高啊!」
    林朝阳一家坐在首都体育场的观众坐席之中,此时场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是自由体操。
    场上的李小双旋风般启动,跳跃、旋转、翻腾,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身姿优美,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充满了艺术美感。
    体育场内的观众们目不转睛的观看着,直到他一套动作结束,场内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小小年纪的晏晏也被这套行云流水又充满爆发力的动作所震惊,这是她第一次看自由体操,感觉场上的大哥哥好像在飞一样,于是惊叹着问林朝阳。
    「大哥哥表演的这个叫自由体操。」林朝阳笑着解释道。
    「我看这个李小双跳的不错,进决赛没一点问题,说不定能拿个金牌!」陶玉书说。
    多年以来,体操一直是中国队的强项,也是亚运会前大家讨论最多的项目之88年中国体操在汉城奥运会失利,李宁、楼云等名将又先后退役,体操队青黄不接,大家不免担心。
    陶玉书虽然是外行,但看李小双的动作干净有力,敏捷果断,肉眼可见要比前面几个选手强了不少,因此才敢大胆断言。
    「你说能拿金牌,那肯定能拿!」林朝阳笑着说了一句。
    陶玉书也笑了起来,「要都照我说的,中国队最好把金牌全拿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好歹也给友邦们留点啊!」
    「不是还有银牌和铜牌嘛!」
    「好嘛!」林朝阳叹服于陶玉书的贪心。
    亚运会第一天,有游泳、击剑、体操、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射击、跆拳道和武术等项目将共计决出31枚金牌。
    在林朝阳一家在首都体育场看比赛的时候,从地坛体育馆处传来喜讯。
    女子举重44公斤级比赛的选手邢芬,为中国队在亚运会夺得首枚金牌!
    邢芬的夺冠只是中国队征战亚运会的开始,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
    中国队在许多运动项目上都有着强大的优势。
    之后连续三天,中国队如同亚运赛场上的大魔王,狂揽奖牌。
    李小双摘得男子团体和自由体操双料冠军、沈坚强在游泳比赛中连摘五枚金牌、摔跤选手宝玉在古典式一百公斤级决赛中勇夺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领域国际比赛中零的突破··
    亚运健几为国争光,民间的热情也一浪高过一浪。
    除此之外,亚运会期间燕京街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文化活动,
    到处都是热情洋溢的市民和游客。
    整个亚运会的赛程是半个月,陶玉书平时工作繁忙,只在燕京待到了十一,
    便不得不回香江忙着公司的事。
    林朝阳则留在了燕京,陪着两个孩子继续游玩。
    自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十年难得一遇,夫妻俩都不想让孩子错过这样美好的童年经历。
    到10月6日,为期半个月的亚运会赛程正式结束。
    中国队以183枚金牌,107枚银牌,51枚铜牌的成绩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之后的二三名分别是韩国队和日本队。
    7日晚,仍旧是在工人体育场内,第11届亚运会闭幕式如期举行,场面依旧华美、壮观、热烈,却多了几分落幕的黯然。
    夜幕低垂,工人体育场上空烟花锦绣,如落星点点。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雄壮燎亮的歌声伴随着烟花在燕京的天空中回荡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打出了「办亚运,盼奥运」的横幅,这句话正是林朝阳之前对张百发说过的。
    借着烟花的光芒,工人体育场观众们在看台上打出的这些横幅,通过转播镜头,跨越了千山万水,展现在了亿万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面前。
    这一次的盛会结束了,人们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盛会。
    也许期待的不止是盛会,更是那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翌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办完亚运盼奥运》,将昨晚亚运会闭幕式上出现在看台上的一幕讲述给了全国人民。
    但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人,在看到《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时,都能够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同寻常。
    亚运会刚举办完,莫非中国马上就要申办奥运会了?
    本来还沉浸在亚运会落幕余温的老百姓们,一不小心被《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弄的热血沸腾。
    更有不少热心群众,纷纷像燕京市zf、亚组委、中国奥委会等多个部门写信、致电表达热切的心情与朴素的愿望,
    借着亚运会的余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申办奥运会的热烈讨论。
    亚运会结束了,10月的第一周也结束了。
    在亚运会期间,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两德统一!
    这桩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实酝酿已久,去年东德政局动荡,
    今年2月东德总理莫得罗访问西德,3月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两德统一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今年5月两国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6月柏林墙拆除,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并入西德。
    到10月,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在举国关注亚运会的氛围下,这个消息并未在国内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从去年到今年,两德统一已经宣扬了一年多时间。
    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唯一的感叹是:那些我们家失散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家?
    亚运会结束,又在燕京待了两天,林朝阳正打算带着孩子回香江,却被王蒙带着马烽拦在了家门口。
    「这是什么情况?」看着两人如此兴师动众,林朝阳面露讶色。
    「干什么去?」
    「回香江啊!」
    马烽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亢奋之情,问:「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林朝阳被马烽问的一愣。
    「你获奖了!」马烽高声道。
    获奖?
    林朝阳立刻反应过来,马烽说的应该是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之前芦安·瓦尔特就说过,纽斯塔特是在10月份公布评奖结果。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林朝阳问。
    马烽重重的点头,「没错!」
    他急着问道,「没人联系你吗?」
    「联系过,那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美国那边的出版社打电话,说我提名入围了。」
    林朝阳最近都待在国内,不方便接打国际电话,兰登书屋是不太好联系上他的。
    马烽满心庆幸,没想到他们文协竟然是第一个来跟林朝阳报喜讯的。
    「多亏了聂华苓联系我们。昨天她听说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结果,一看竟然是中国人,立马就联系上了我们。」
    聂华苓是华人作家,六十年代定居美国,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教书。
    她在1967年筹资创立了「国际写作计划」,旨在邀请美国以外的知名作家到美国来进行短期写作和文化交流。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聂华苓组织的国际写作计划规模扩大,开始邀请诸多中国作家参与其中。
    萧乾、丁灵、艾青、汪曾祺、茹志鹃、王安仪等诸多知名作家都在近些年都通过这项活动到美国交流过,王蒙也是其中的一员。
    聂华苓也因此与国内文学界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原来如此,林朝阳听马烽说完情况了然的点了点头。
    王蒙一脸笑眯眯的调侃道:「你小子行啊,不声不响的又拿了个国际大奖!」


章节目录



文豪1978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坐望敬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坐望敬亭并收藏文豪1978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