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你若是再这么看我,我可不敢保证还能一动不动,”
    孙天阙的声音变得有些低哑,“若是我冒犯了,公主能原谅我吗?”
    “不能,所以你不准动。”
    丹卿抓住孙天阙的双手,将人压在了树干上。
    她心里越是紧张,就越想自己掌握主动权,丝毫不肯相让。
    孙天阙自是不会跟她争,见她又压过来,乖乖的自己又闭上了眼睛,甚至主动抬起的下巴,叫她亲起来更方便些。
    丹卿其实并不在怎么会,只是胡乱亲了两下,不得要领。
    她原想等孙天阙忍不住了,自然就会反客为主,可偏偏这人跟他身后的树干差不多,硬挺挺的在那儿当真一动都不带动的。
    丹卿不由得有些气恼,龇牙在孙天阙的嘴唇上咬了一口,孙天阙吃痛,睁开眼睛惊讶的看着她,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丹卿丧气的放开手,哀怨的叹了口气——
    行吧,至少没躲开,总比之前强点儿。
    “公主怎么不高兴了?”
    孙天阙从身后揽住丹卿,在她耳边柔声问道,“你想要我如何,得告诉我才行,我不是不敢,只是怕自己鲁莽,叫你不悦。”
    “我什么都没想!”
    丹卿推开他跳了起来,“反正我刚刚给过你机会了,你不想便算了,我要去骑马了!”
    孙天阙起身想来抓她,却被她灵活的闪开,而他刚收了架势,丹卿又攻了过去。
    本以为他会闪躲,与她对上几招,可不想她这一掌竟当真拍在了他的胸口,只觉得硬邦邦的震手,而他却纹丝未动。
    “你怎么不躲——啊——”
    丹卿话刚问出口,突然被孙天阙抓住手腕,巧劲一带,就整个人撞进了他的怀里。
    “混蛋,你敢耍诈!”
    丹卿握紧小拳头捶了两记,可孙天阙却不肯放手,更是将她彻底抱住。
    “公主,我想你了,”
    孙天阙贴着丹卿的耳朵低声道,“等三公主亲事一了,我就去向皇上求亲可好?”
    丹卿也搂住他的腰:“你要求便求,问我干什么,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你之前曾经怪我不跟你商量就答应皇上的条件,如今我自是要先问过你才敢去求,”
    孙天阙稍微松手,让丹卿有空隙抬头看他,“若是公主愿意,能不能得皇上的应允,就看我的本事。”
    丹卿垫了垫脚,发现还是不够高,只好又去抓住孙天阙的领子,叫他低下头来。
    她凑到他的嘴角亲了亲,含笑道:“那我可就等着看你的本事了。”
    第72章 第72章二合一章
    即便是曾有再多的不愉快,这么多年的姐妹情也无法完全抹去,三公主离京之时,丹卿还是心中不舍,一直送到了城外。
    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丹卿拉着三公主的手叮嘱道:“三姐姐,此去你是代表大清的,不必畏惧那些蒙古人,汗阿玛给你的侍卫护军要记得用上。”
    康熙虽然对三公主不够重视,但该给她的也未曾少了分毫。
    除了规制里的侍卫十人外,另有一百护军,负责保护她的安全。
    这些护军皆来自八旗,虽人数不算多,却只忠诚于三公主,并不受额驸调遣,只要三公主用好了他们,就不怕被噶尔臧欺负。
    “若有什么事,可就近向大姐姐二姐姐求助,她们定然会帮你的,若是在喀喇沁部住不惯,就写信回来,我想办法去求汗阿玛,叫你回京城来小住。”
    丹卿着实是不放心,又叮嘱了许多。
    三公主含泪看着她:“我知道的,我会照顾好自己,四妹妹,我欠你一句对不起,等你出嫁那日,我一定回来补给你。”
    眼看着时辰不早了,负责去送亲的胤禔亲自过来催促,丹卿不得不与三公主道别,目送她远去。
    三公主这一走,灵犀宫里只剩下丹卿一人,她并无半点独占这么大宫殿的快乐,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这灵犀宫原是她求来与姐妹们同住的,往日里欢声笑语,互相作伴,可不过几年光景,却已物是人非,只留她一人独守了。
    康熙说过,等她出嫁后,才会让其他公主们搬进来,而过了这个年之后,她就十六岁了。
    按照公主们十八九岁出嫁的惯例,再加上筹备嫁妆的时间,按理说十六岁也该到了定亲的年纪,可孙天阙一求再求,康熙却始终未曾应允,甚至又将他打发去了张家口。
    丹卿曾私下里大着胆子问过康熙的意思,康熙只道舍不得,还要多留她几年。
    这却并不是什么理由,她又不是要远嫁,她那公主府到紫禁城才多远的距离,想回来就能回来,有什么舍不得的?
    丹卿担心的却是,康熙对她的亲事另有考虑。
    丹卿感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压力。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她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蒙古的事情上。
    丹卿很清楚以自己公主的身份在如今这个朝局之下想要权利是几乎不可能的,她很早以前就将自己的定位放在了“外交官”上。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实权的位置,也是一个性别并不重要的位置。
    当年苏麻喇姑这位后宫女官尚且做得,如今她这个公主自然也做得。
    丹卿自小就跟着苏麻喇姑学习蒙语,在康熙有意教导下,对满蒙礼仪习俗十分熟悉,又常伴在康熙左右,帮忙整理折子,于蒙古形势也知之甚详。
    三十年会盟回来后,康熙将曹家的茶肆给了她,顺带着还有一个曾在蒙古贩过货的王相卿。
    这人做生意很有一套,丹卿考察许久,亦对其委以重任,不止叫他管着京城里的生意,更是组建驼队,叫他往草原上去贩货,以此来搜集各部消息。
    当然,明面上无论是王相卿的生意还是驼队,都于丹卿无关,除了孙天阙之外,再无他人知道丹卿这两年经营了什么。
    康熙或许是知道的,但他不问,丹卿也不会特意去说。
    一晃眼便到了康熙三十三年,刚过了新年,漠北诸部前来朝拜的队伍便进了京城,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丹卿这个公主,竟然越过了众位阿哥,成为了负责接待的主事之人。
    明面上说是因为丹卿自幼师从苏麻喇姑,精通蒙语,更通晓满蒙礼节习俗,且三十年时曾跟随康熙前往会盟,与漠北诸部熟悉,故而是合适的人选,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在暗中嘀咕,怕不是皇上后悔了,又打算叫四公主抚蒙了吧。
    丹卿没有去管外面的流言蜚语,而是认真的做准备。
    这是她第一次以公主的身份站到人前办差,或许在别人眼里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差事,但对她来说,却是从后宫迈向前朝的第一步。
    从她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年了,她终于等到了这一日——
    她觉得,这是康熙给她的一场考试。
    一场用来证明她有资格被他破例留在身边的考试。
    她觉得只要她能证明除了嫁人,自己还有更多的价值,康熙就会为了她堵住所有人的嘴,让她能得偿所愿,不必再为亲事所困。
    一路将漠北诸人护送至京城的正是孙天阙。
    在军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久,他更英气了,只是身上那股子与生俱来的书卷气依旧还在,若是换上一身将军的铠甲,说不定会有几分儒将的风采。
    可惜,他这些年虽也立了不少功劳,但康熙却一直压着不给他官职,如今依旧挂着历练的名义随军而已。
    尽管没有光鲜的盔甲,但是丹卿还是一眼就从人群里认出了孙天阙。
    上次他回京休假还是去年她生辰的时候,一晃大半年过去,就连过
    年他都未曾回京,叫她如何能不想念?
    若非是这样的场合,她一定会招手叫他飞驰而来,将她拉到马上,然后就那样同乘一骑,甩开所有人,去那天地间只有他们两个的地方。
    一直到漠北人的队伍到了近前,丹卿才收回目光,让自己雀跃的心冷静下来,先办正事要紧。
    犹记得三年前在乌兰诺尔会盟之时,喀尔喀蒙古是以敦多布多尔济为代表的,即便其他两部对他尤有敌意,但至少在面子上还算过得去。
    可今日使团之中,分明敦多布多尔济也在,却被排挤到边缘。
    领头的一人名字叫做巴木丕勒,上次会盟的时候丹卿没见过,只知道他是敦多布多尔济叔叔的儿子,今年十八岁,再多的细节,连理藩院都知之甚少。
    丹卿面上微笑受礼,心里却在盘算着大清对漠北蒙古的掌控力度还是太弱了些。
    喀尔喀诸部不似漠南蒙古那般早就已经被大清同化,王帐基本都固定在城镇附近,喀尔喀蒙古依旧保持着游牧的习惯,随着水草迁徙,所以信息相对闭塞,理藩院也曾派人前往调查,但即便是有当地向导带领,能查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康熙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已久,但一来噶尔丹的势力犹在,不免有所顾忌,二来也是师出无名,为了边境安稳,不能强行为之。


章节目录



清穿康熙四公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陌时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陌时雨并收藏清穿康熙四公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