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多布多尔济知道大清规矩多,也不强求,点头答应,又问丹卿这段时日吃的可好,丹卿坦言吃的不多,但好在也不怎么吐,孩子康健。
    就好像之前的龃龉都没有发生过一般,敦多布多尔济重新回到了公主府,还是住在他的东配殿里,只不过白日里经常出去玩乐,有时候晚了就使人回来说一声,宿在城南的小院儿里。
    丹卿觉得,他们还是跟刚成亲的时候不太一样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有孕在身他不敢亲近的缘故,他们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纱,颇有些举案齐眉的味道,却少了亲昵。
    这原本也是丹卿曾经想要的相处模式,可真到了这时,又难免有些怅然。
    不过好在开春之后城里重新忙活了起来,她也没空多思多虑,一边在审核想要前来开商行的商户,一边将那支训练了大半年的蒙古骑兵拉了出来,让他们去练练兵。
    随着更过蒙古人来投靠,丹卿令五户出一兵丁,将这支蒙古骑兵队扩大至五百人的规模,并为他们定制了扭力更强的弓箭。
    装配骑兵队的马匹,一部分是从京城里带来的,另一部分则是从蒙古人手里收购的,虽是五百人的队伍,可如今实装的战马不过半数,其余暂做步兵。
    没办法,这年头牛羊好得,战马难求,丹卿虽然去年就令人建了马场,可真要成规模,怎么也得五年以上。
    这次派出去行军训练的骑兵队共二百人,皆配有战马,而目的地是翁金河一带。
    大盛魁的商队上个月在这附近贩货的时候曾发现了少量噶尔丹残部的踪影,据说有三四十人,所以丹卿才特意安排了这次“演习”,如果当真能碰到,那演习随时可以变成实战。
    带兵出发的统领蒙克是归化城里的原住民,这位置原本就是个“三不管”地带,所以他们这些原住民也说不上是哪个部族的。
    当初丹卿修建归化城的时候,给这些原住民“拆迁户”的待遇,免费为他们置换了房屋,他们都十分感念,故而在得知丹卿要征兆士兵组建蒙古骑兵队的时候,那些原住民青壮年便主动申请参军。
    他们之前在归化城里也自发组织训练,做守卫之职,还曾经击败过前来掠夺的马匪,各个都是不怕死的硬汉,丹卿自也不会亏待他们,不但让蒙克做了蒙古骑兵队的统领,其余人亦都成为了核心成员。
    相比于其他蒙古人,这些全家都定居在归化城里的原住民,更值得信任。
    出发之前,丹卿叫了蒙克进府,仔细叮嘱了一定要小心行事,不可冒然应战。
    如果敌军数量超过预期,那就赶紧派人回来报信,如果是少量敌人,那就直接歼灭。
    是的,歼灭。
    丹卿并不打算当菩萨,还要给那些噶尔丹的人留生路。
    因为大清已经给了他们太多次机会,可如今他们如此惨败之下还敢继续在大清境内袭扰,就不能怪她出手无情了。
    蒙克领兵而去的同时,从山西而来的商队也已经进了归化城。
    王相卿作为先行者,承担起了帮忙安顿这些商户的责任。
    归化城里的商业街终于陆陆续续的热闹起来,随着各色商铺的开张,丹卿也赚了一笔银子,不过转身就又投到了开垦农田上去了。
    之前康熙明面上给的四万顷土地,各方瓜分下来早已经不剩什么,但陆陆续续还有新的百姓来了投,这耕地必然是不够用的。
    可再往外,就不是她的封地了。
    为了这事儿,丹卿特意叫来了陈文涛询问律法上的规定,陈文涛听罢后沉默片刻,开口问道:“公主不是说过,这里是草原,不该全然按大清律行事吗?”
    丹卿:……
    谁说这同知老实来着?
    果然能被康熙派给她的,心都黑。
    有了陈文涛的“支持”,丹卿便不再顾忌许多,直接大张旗鼓的往西边继续扩张土地,同时,也安排清闲了一冬天的工匠们,跟着去建起田庄来。
    去年秋天丰收的时候,离归化城稍远的耕地上的汉民曾在田边搭了帐篷过日子,说是方便尽快收割。
    丹卿问过他们,他们有些人觉得城里的房子虽然好,但却不方便干活,房价虽然有公主府给的折扣,但若真想五年后买下来,对他们来说还是困难了些。
    所以丹卿叫钱庄挂了牌子,允许汉民们转让租赁的土地和房屋,搬离归化城,往田庄附近重新选择新的土地,并允许他们在那边规划好的地方,自行建房居住。
    正赶上有商队和新的汉民涌入,挂牌的土地和房屋出手后还能小赚一笔,用来盖新房绰绰有余。
    城里陆续有人搬走,也有人搬进来,整座归化城终于开始像一座真正的城镇一样运转起来,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丹卿自始至终都没有卖过土地的所有权。
    无论是宅院还是商铺亦或者是耕地牧场,她都是以低价买给百姓使用权,也就是说,如果不改变用途的话,买下的人可以一直使用,但若要改动,就得向公主府申请,即便是获批,也要补足一大笔银子。
    当然,此时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许多初来乍到的商人瞧着房价便宜便出手购买了大片土地和房屋,等要用做他处的时候,才发现竟然不能改建,不由得暗骂丹卿心黑。
    这是后话,先说丹卿这边一直在等着那支蒙古骑兵的战报,十几日后,终于有了回信。
    好消息是,他们果然遇到了那支准噶尔残部,对方只有不到五十人。
    坏消息是,他们两百人围攻数日,竟然让对方给溜了。
    丹卿看着战报,略想骂人。
    但摸摸自己已经微微有了些鼓起的肚子,又将话咽了回去,告诉自己要注意胎教。
    两百全副武装的骑兵,竟然拿不下一支只有四十多人的残部,传出去可要叫人笑话死!
    “叫护军营点五十人出来,你亲自带队跑一趟,”
    丹卿对安平道,“我等着要那支噶尔丹残部的军功去请赏呢,速战速决。”
    既然骑兵不行,那就上火绳枪。
    管他什么骁勇善战的准噶尔部,枪口之下,都是亡魂。
    安平立时领命而去,又过了十余日日,捷报才传来。
    而随着捷报而来的,还有一个战俘。
    原本丹卿的命令是尽数歼灭,可没想到安平却留了活口,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人名叫布日古德,竟然是噶尔丹的亲信。
    这事就,有意思了。
    丹卿原以为这支准噶尔残部是去年大战时跟噶尔丹走散的,没想到竟会是噶尔丹身边的人,这也就意味着,那两次被康熙打得抱头鼠窜的噶尔丹,并没有回他的老家去,而是依旧流连在大清境内。
    他为何不回去呢?
    是不想回去吗?
    当然不是。
    更大的可能是,他回不去了。
    噶尔丹虽然是准噶尔部的首领,是带领准噶尔部雄踞西北之人,但两次与大清的对战已经让他失了威望,只怕手中的战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他这样的猛虎身边,必然会有其他老虎蠢蠢欲动,想要取而代之。
    虽然没有准噶尔部的具体情报,但丹卿判断,应该是准噶尔部起了内乱,有人趁机成了新的首领,而噶尔丹这个遍体鳞伤的老虎,是再也回不去家了。
    既如此,那这可就是送上门来的功劳。
    丹卿记得得,康熙应该是三征噶尔丹,如今才亲征两次,还有一次尚未成形。
    但看如今噶尔丹的境况,实在是不配康熙再大动干戈,若她能擒下噶尔丹送给康熙,那她的固伦公主之位以及其他封赏,还不是唾手可得?
    丹卿还惦记着她那被宗亲朝臣们硬生生阻拦掉了的固伦公主头衔,虽然对她来说得不得这个头衔都没什么差别,但人嘛,总是要争一口气的。
    她倒要看看,等她立了天功,还有谁敢阻止她做这个固伦公主!
    丹卿没有耽搁片刻,立即传来达春,令其只留下城防之人,点齐剩余护军,前往阻杀噶尔丹。
    包括蒙古骑兵营剩下的三百人,也一并给了达春带领,加上现在还在翁金河边的那支队伍,一共两百火绳枪手,五百长弓兵,外加一门红衣大炮。
    康熙一共给了丹卿四门火炮,本该是架在归化城城墙上的,但因为东侧在扩建,所以这一门就先暂时拆了下来。
    丹卿也舍得,直接叫达春带上了,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要让噶尔丹再无出逃的可能!
    这份军功,她要定了。
    第92章 第92章二合一章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底,丹卿十九岁得到的第一份生辰礼,就是噶尔丹的项上人头。
    虽然这份礼物十分惊悚,丹卿压根没敢亲眼去看,但她的蒙古骑兵里有当初跟着西路军与噶尔丹交战过的,一一辨认后确定这位就是噶尔丹。
    而与噶尔丹的人头一起送来的,还有从他和他的部下身上搜出来印信以及跟各方往来的密信,进一步证实了这位盘踞了漠西漠北乃至西北西南几十年的枭雄,已然彻底陨落。


章节目录



清穿康熙四公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陌时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陌时雨并收藏清穿康熙四公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