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能知晓?”
    “前几天他和护卫竟从山上下来了!”
    下边众人哄然,议论纷纷,有先前听过的,已经开始与旁边人小声讲后面的事了。
    “这可做不得假!”
    说书先生瞪圆了眼睛说:“以前有人从云顶山上下来,说遇到了神仙,老朽不好说是真是假,反正空口无凭,真真假假都是有的,可无论哪一次也没有这一次的可信度高!”
    “人家是贬下来的京官!又有文名,虽不是出身名门大族,也不是小门小户出身,人家可是实打实的失踪了一整年,世人皆知!结果朝廷派下来的新知县还没有到,妻儿守孝都还没完,人家又真真切切的从山上下来了,这谁能做得了假?”
    “整个石足县都传疯了!”
    底下立马有人问道:“他怎么说?”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诸君可曾听说过?那位知县便是遇见了一位神仙,和那位神仙结伴同行,在山顶的时候犯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还以为只是睡了一晚上,结果下来才发现,竟是已经从明德二年睡到了明德三年,你说神奇不神奇?”
    底下的人乱哄哄一片。
    又听有人问道:“他的妻妾改嫁了么?”
    是道温润的声音。
    “那倒没有。”
    说书先生顿了一下:“诸君静一静,老朽这儿还有更多细节,是石足县过来的人亲口说的……”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只听他说。
    这个故事虽然传得远,但那崔南溪和护卫果然守信用,没有透露他的名字。知晓了这一点,再加上知晓了崔南溪的妻妾还没有改嫁,这一年对他的影响便也小了一些,宋游便满意了,起身离开。
    有遇仙的传闻,名气增长,那崔南溪脑子活络一点,也许还可以说编撰大典是仙人授意,更容易得到天子与朝堂的同意,也更容易担任总裁。
    算是除灵丹外的另一重补偿了。
    勾栏内吵得很,外头倒是安静,阳光正好,马儿安静停在瓦子的马棚里。
    宋游刚刚走近,布兜里的三花猫就好像认得他的脚步声一样,噌一下从布兜里钻出头来,面带疑惑的盯着他看。
    “你听完了吗?”
    “听完了。”
    “我以为你要听到天黑呢。”
    “走吧。”
    道人一走,马儿也跟着走,任由身后闹哄哄,讲着山上神仙。
    只是这么一来,这云顶山上有神仙的传闻怕是要坐实了,又不知有多少人从大江南北慕名而来,要来这云顶山上寻仙。
    误了多少人的时光啊。
    “唉……”
    马儿一路往城外走去。
    出了长生县,再有二百里,就出平州了。
    ……
    过了平州,便是竞州。
    马铃声叮叮当当。
    小女童穿着三色的夏装,走在前头,身上的衣服洗了几次,颜色没有一开始那么鲜艳了,不过看起来却越发的柔和、顺眼了。
    此时她手上拿着一个已经干黄的巴茅球,在空中抛接着玩儿。
    每次都把球抛得老高,刚好抛到前方一些的位置,自己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走过去刚好接到。偶尔失误,就要等一下或多跑几步,这般活泼的小女童形象亦吸引了沿途不知多少人的目光。
    身后的道人却思考着柴米油盐。
    今年开春,啊不,已经是去年了。
    去年开春离开安清的时候,身上大约有二十七八两银子。
    这笔钱是多是少,不太好说。
    如果是平头老百姓,平常生活多数靠自给自足,既没有多少挣钱的地方,也没有多少花钱的机会,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非常多了,按照他们的用法或许能用数十年时间。
    如果是不种地的人,纯靠钱吃饭的人,那在这个商业繁荣的时代,便远远用不了那么久了。
    宋游和三花猫一路走来,行于山间的时候,花费其实不高,不过一旦进了城,虽说住的都不是顶好的客栈顶好的房间,却也不便宜,又很少在吃食方面亏待自己,连枣红马吃的草料都是好的,花费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半年以来,花了十多两。
    现在还剩十三两银子,铜钱六七百个。
    前边要去长京,得穿过竞州,再过昂州,虽说不如栩州山水如画,也不如平州满地风景名胜、仙神妖怪传说,却也有自己的民情风俗,即使花的时间不如栩州平州久,恐怕也要好几个月。
    逸都物价就已经很高了,长京物价恐怕更高,得留一些钱,起码进长京的时候不至于露宿街头,之后再考虑如何来钱。
    还得留一顿饭钱,一顿好饭钱。
    此时距离安清一别,已过了一年半,不知还能否在长京遇上吴女侠,也不知长京一顿好饭要多少钱,总之先把这笔钱留着,多留一点。
    如此一来,可供花销的就不多了。
    只是宋游也并不忧愁,只是算算,富裕就富裕一点,清苦就清苦一点,总之都是行走人间,不至于饿死便是了。
    越行越远,露浓雾重,日渐秋深。
    不知不觉又过了秋分。
    天气逐渐变寒,毛毡和薄毯所能保得的温暖越来越少了,宋游将自己买的薄毯和俞知州赠的羊毛毯一起用,还得靠三花娘娘来互相温暖,这种天气露宿野外便根本没有赖床的想法,醒了就想早点起来烧锅热水,吃点东西暖和暖和,然后便继续上路。
    走起来就暖和了。
    又是一个清早,道人带着三花猫和马从村庄中间穿过。
    村中房屋稀稀疏疏,周围的草地也好,树叶也罢,都是金黄色的,晨雾笼罩着整个世界,阳光从东边刚刚照来,有种特别的温暖温馨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宋游停在小桥之上,身后是一串的脚印,既有他的,也有马蹄印,还有一串梅花。面前一个背着背篓的老人,身后亦是一串脚印,两人在这座石板桥上相逢,因道人的行礼而互相停留。
    老人拄杖,道人也拄杖。
    只见道人恭恭敬敬问道:“老人家,不知这附近可有修马蹄的?”
    三花猫也仰起头看向老人。
    “修马蹄?”
    “对,修马蹄。”
    “修马蹄啊……”
    老人家说话含糊不清,得仰头看他,抬起手想指,却是晃了小半圈才找清方向:“前面有个村子里,有个铁匠,好像是会修马蹄的……”
    “就前边吗?”
    “要走得久哦……”
    “直走吗?”
    “啊……”
    老人家说得很模糊,宋游也不太确定。
    不过还是恭敬道:
    “多谢老丈。”
    老人家摇了摇头,便走了。
    道人也带着马和猫走了。
    黄土路上,两串脚印交错而过。
    宋游不禁回头看了一眼,惊觉那位老人穿的衣裳竟比他的还要单薄一些。
    这大清早,又不知已经走了多远了。
    第101章 浮云观有真人
    往前走了一会儿,果然见到一个铁匠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铁匠,打铁时裸着上身,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说是会修马蹄的。
    老铁匠检查了下马蹄,对他说道:“你这马蹄都快磨完了。”
    “是。”
    “平常拉车多还是骑得多?”
    “老丈误会了,在下不换马蹄,只请老丈把原来快磨完的马蹄铁取下来就行。”
    “信不过我手艺?”
    “万万没有!”宋游连忙拱手,“只是不用马蹄铁了……”
    “不用了?用马少?”
    “差不多。”
    “哎嗯……”
    老铁匠发出一串听不懂的语气词,似是还是觉得他信不过他的手艺,在表达不满。
    宋游也很无奈。
    现在枣红马脚上的马蹄铁,还是在从南画县到镜岛湖云顶山的路途中打的,到现在已过去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在云顶山上,自己和三花娘娘是用一夜过了一年时间,枣红马可是实打实的在下边呆了一整年,结果它的马蹄竟然没有长长,一直到现在都不需要修。
    这无疑是很神异的。
    能让马蹄不长长,肯定不止是不长长这么简单,可以让它停止生长,就可以让它长得更快。
    宋游便知道了,这匹枣红马已经很不凡了,大概是用不上马蹄铁了——起码就磨损马蹄这一点而言,是无需马蹄铁的帮助了。
    只是马蹄铁除了避免磨损,还有着在驮重物的情况下保护马蹄不开裂、防滑等多种功效,拉车的马和驮人的马用的马蹄铁都不一样,所以宋游也没有马上将它的马蹄铁取下来。一路走来,常走山间泥土小路,枣红马驮得也不重,一直到现在,才将马蹄铁磨得差不多。
    先不安蹄铁试一试,也省一笔支出。
    老铁匠动作很流利,两三下就取下了一只马蹄的蹄铁,顺便还帮着修整一下。


章节目录



我本无意成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金色茉莉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色茉莉花并收藏我本无意成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