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倒是学乖了,没把人民币扔地上。”江晚月一张一张数着,确实是五百块,她将钱揣进兜里,淡淡道,“记住这次教训,如果还有下次,我会让你主任都做不成。”
    她说完,转身离开了纺织厂,留下气急败坏的江蓉君。
    江晚月坐公交车去了市中心。
    本来想去省城第一百货大楼逛一逛,但是一想到养母何女士在那里工作,便歇了心思。
    她坐车前去第二百货大楼,虽然这里屈居第二,但因为是晚几年修的大楼,事实上比第一百货商店还要大一些。
    这年头能买东西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这里人来人往,每个柜台前都需要排队。
    江晚月来这里也不是为了购物,她主要是逛食品区,看看鱼类的商品大概都是什么类别,逛完了百货商店,她又去国营菜市场走了一圈,逛了两个多小时,心中略微有了些成算,这时候天色也黑了,干不成别的事了,只能先去招待所休息一夜。
    夜晚睡觉时,因为心里记挂着事情,她睡得很不安稳。
    大半夜,隐约听见门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她一个激灵清醒了,连忙坐起来,拿一张椅子抵住了门,然后打开窗户,用拖把的把用力敲打外面的窗户,故意将隔壁住着的客人都吵醒……果然走廊上很快传来住户骂骂咧咧的声音,门锁那里也变安静了。
    江晚月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一个女人单独出门确实是危险,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盯上了……幸好没睡着,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后半夜她根本就不敢睡,收拾好东西背在身上,随时准备跳窗走。
    终于熬到天亮了,赶紧下去退房,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她这才松了口气。
    她吃了个早饭,朝图书馆走去。
    这次来省城,她特意带上了自己给公社工厂画墙绘赚到的二十多块钱,是打算给孩子们买点书带回去。
    怀之喜欢读书,求知若渴,一份旧报纸都是看了又看,不止是怀之,还有其他很多孩子,也都想看书,但苦于没有书。
    虽然她早已不是小学老师了,但依旧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她走进图书馆,这会时间还早,而且学生们都要上课,馆里人不多。
    她挑了几本百科书,看一眼后面标价,好家伙,这一本书居然要一块六。
    她看了一下,厚一点的知识科普类的书,封面比较精美,纸张质量较好,而且是彩印,价格都在一块以上。
    而一些薄一点的小人书认字书什么的,是黑白打印,价格在五毛钱以下。
    江晚月有些咂舌,哪怕她不缺钱,也觉得这些书太贵了,钱在这里根本就不禁花。
    忽然,她双眼一亮。
    新书贵,但旧书便宜呀。
    她连忙走出图书馆,跟人打听了一下附近废品站的地址,走了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
    废品站门口一个老人正在整理罐头瓶子,一个一个放在箱子里码好。
    江晚月走上前,笑着问道:“老人家您好,请问这里有不要的废品书籍吗?”
    老人指了指:“都在那边,你有啥想要的,直接拿了就走吧,别被人看到了就成。”
    “我不是想要一本两本,我要很多。”江晚月开口,“您按照正常价格给我算就行了,不知是怎么算呢?”
    老人点头:“废书比废纸价格贵一点,五分钱一斤。”
    江晚月不由一喜。
    果然来对地方了。
    她快步朝放废纸的地方走去。
    第82章 废品站
    靠墙的地上,堆着各种各样的纸类废品。
    这些书虽然看起来旧了,有些还发霉烂了,但翻开都是好的。
    江晚月仔细的挑选起来,文学类书籍选了一些孩子们能看懂的,少量的科普类知识书全都要了,还有些连环画小人书之类的,能入眼的都挑了出来……就这么挑挑选选,手边的蛇皮袋都装满了,直到装不下了她才罢休。
    起身的时候,视线扫过别的区域,她还看到了不少好东西,比如大概明朝时期的花瓶、梨花家具、字画等等,可惜,她没有多余的钱,而且买了也带不回去,只能作罢。
    一蛇皮袋的书,放在秤上,八十三斤,四块一毛五。
    江晚月感觉自己赚大了。
    就是太重了,她根本扛不起,只能拖着蛇皮袋走。
    拖着上公交车,搭车直接去省城渔场。
    小荆大队渔场七个鱼塘干坑后,就只剩下最早买的那一批六千条大号鱼苗,而鱼塘总计四十一亩,按照经济效益来算,混养的话,一亩地可以养大约三百条草鱼,如果单单只养草鱼,可以养大约五百条。
    鱼苗三斤以上即可出栏,按照平均四斤来算,一亩地可以出产大约两千斤。
    而之前大队里粗放的养殖模式,各种野鱼混着养,鱼食不充足,鱼儿饥一顿饱一顿,鱼塘各种寄生虫产生病害,一年到头,亩产就两三百斤。
    这差距,是真的太大了。
    当然,想提高亩产,成本也高,各方面都得花钱。
    江晚月上回来买过一次鱼苗,这次轻车熟路,购买了一万四千条鱼苗,为保证一年到头都有产出,于是要了大号六千条,中号小号各四千条,花去了一百五十三元,再加上水箱等,合起来接近两百。
    在渔场起鱼苗的时候,她赶紧去找车。
    一万多条鱼苗,加上水,有六吨的重量了,从省城到小荆大队,一百八十公里,车费是一百六十二元。
    车费比买鱼苗还贵,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么穷的时候,江晚月还是首先坚持要买鱼苗孵化器。
    装车完毕后,终于启程。
    昨天夜里江晚月一整夜没睡好,本来想靠着座位睡一会,可是一想到昨夜的遭遇,就不太敢闭眼了,毕竟驾驶位上坐着一个男司机。
    她只得睁着大眼睛看向前方。
    好在司机是个老实人,就中途问了两句关于连湖县的事,就没再开口说话了,车子一路顺利开到了红旗公社的地界。
    往大队开的路上就很不好走了,昨夜刚下了大雨,地上坑坑洼洼很不平,货车居然还陷到泥坑里去了。
    司机不停加大油门,也没能把货车开出来。
    江晚月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她开口道:“我去找人帮忙推车。”
    这里是小荆大队隔壁的解放大队,从小荆大队去公社,就得从这个大队经过。
    两个大队从前为了争地皮,争水源,没少打过架。
    江晚月本是准备回自己大队找人,反正也就走十几分钟的路,没想到,刚下车,就有人热心的群众来帮忙。
    一边帮忙推车,还一边询问这是干啥去。
    一听江晚月说自己是小荆大队渔场的负责人,一个个露出同情的眼神。
    “听说你们渔场拖到省城去卖的鱼没人要,又拖回来了?”
    “几千斤鱼全砸手上了,只能分给村民了,不知道你们渔场还办的下去吗?”
    “这不是买了一货车的鱼苗吗,估计还会继续办吧。”
    “又亏了咋办?”
    江晚月露出尴尬不失礼貌的笑容:“再怎么亏,手上也还有鱼,不妨事。”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货车终于推出了泥坑,江晚月朝众人致谢后,再度坐上车。
    司机再开时就小心多了,慢慢腾腾的挪到了小荆大队,停在路边的鱼塘边上。
    鱼塘已经干了,撒了生石灰,正在静置,不宜放鱼,暂时先将鱼苗投放在边上的一个小野塘里养着。
    这个鱼塘边上正好有人,是李老,看到货车过来,李老就去叫人了,渔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过来了,还有热心村民上前帮忙一起卸货。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小时就把鱼苗全都搬下来了,赵向北给司机结账的时候。
    一堆村民围过来,七嘴八舌起来。
    “宋四娘,那几千条鱼你准备咋处理?”
    “是啊是啊,那么好的鱼,卖不出去,看着就心疼。”
    “该不会是准备分给我们吧,我先说好,这鱼在路上拖了两趟,死透了,我觉得不新鲜,我可不要。”
    “你这老婆子,这时候倒讲究起来了!”
    江晚月洗去了手上的鱼腥味,看向众人道:“不管渔场的鱼是否能卖出去,都一定会将欠下的债还给大家,协议上写的是明年六月之前还清,大人每人一块钱,孩子一人五毛钱,这笔账都在我心里记着,各位尽管放心。”
    她这么一说,众人面色这才缓和了一下。
    江晚月和牛棚的十个人开始投放鱼苗,鱼儿太小了,得慢慢投进去,这一忙活,天都黑了。
    她几乎一天一夜没睡,双脚都在飘似的,但还得去看看那些卖不出去的鱼。
    林锦十几个人花了一天多时间将所有草鱼开肠破肚,撒了盐腌制起来,放在水箱里,没有拿去风干。
    水箱暂时放在大队部渔场办公室里。


章节目录



穿书七零:我有一个聚宝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乌英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英夏并收藏穿书七零:我有一个聚宝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