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看着陈京观装金砂的盒子,大概估算了一下,该是这些年去腾里拿到的所有家当了。
    “本来想着去北梁招兵买马用,结果结识了董大哥,他又帮忙牵线搭桥认识了现在的兄弟们。后来,”陈京观顿了一下,“陆栖野也忙了不少忙。我这些钱就存到现在了。”
    平芜虽小,可往日里也能看出自己这个师兄在筹谋一件大事,如今望着门口的军队和堆在桌上的金砂,他只觉得眼前人他竟然从未真的认识过。
    “再等些时日,会有粮送进来的,估摸着能撑到秋收。”
    陈京观闻声抬起头,只见宁渡从门口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那个就是陈京观。”
    话音刚落,那姑娘就跪在了地上,一个劲儿的给陈京观磕头。
    小姑娘身上的衣服还是初次见面那一身,陈京观一眼就认出了她。如今经过多日的修养她脸上有了血色,可看起来还是很虚弱。
    “你先起来。”
    陈京观受不了这样的礼,作势跑过去要将小姑娘扶起来。
    小姑娘看清了眼前的人,想用手擦擦脸上的泪,可她手上还沾着刚刚地上的泥,现在一股脑全弄到了脸上。
    陈京观能忍住,可一旁的平芜开始指着小姑娘笑起来。
    “师兄你看她,活像只狸花猫。”
    平芜这话一出,陈京观和宁渡也陪着笑。
    这下小姑娘不紧张了,倒是局促起来,两个脸蛋本来就有些冻伤,现在更红了。她连忙想拿衣袖擦,可是浑身上下竟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布了。
    “你叫什么名字?”
    陈京观问完,朝平芜屁股上踢了一脚,平芜倒也机灵,连忙跑到自己房里拿了套新衣服。
    小姑娘一直没回答,就站在陈京观面前,一直低着头。
    “给你,这是我娘过年的时候新给我做的,我还没舍得穿呢,先给你吧。”
    许是平芜刚刚嘲笑过自己,小姑娘竟也硬着骨气半天没动。
    “真是新的。”
    平芜也有些委屈了,拿着衣服就往小姑娘怀里塞,两个人僵持在了原地。
    “拿着吧,他若想要,我再去布坊给他买。”
    小姑娘听了陈京观的话,举了一躬收下了衣服。
    “你不急的话,先去侧院换吧,那是江婶的屋子,就那个在外面发粥的女子。我与我师父先说两句话,等下你换好,再来找我。”
    陈京观眉眼弯弯看着眼前的小姑娘,他看得出小姑娘的难堪,于是招手唤进来一个在商行帮忙的阿婆,还安排她给小姑娘接了洗澡水。
    小姑娘临走,虽低着头,但还是说了一句“谢谢”。
    “师父您说过几日会有粮送来?”
    陈京观看了眼小姑娘离开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示意平芜关上了门。
    “嗯,东家递的消息,约莫三五日吧。”
    昌用商行明面上是宁渡管事,实际的东家却不是他,那个东家宁渡也没见过。
    当时宁渡还是一个马队队长,有日回家路上去酒庐买酒,一个人就跟上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做商行的掌柜。
    他一想自己有马队,若再有一个商行,倒也是稳定了,便应下了。但他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管事的人,给他传话的一直是个半大小子。
    “那现有的先紧着老人和妇孺,有些力气的就安排他们回去重新拾掇地里的活。”
    宁渡默认了陈京观的话。陈京观见宁渡欲言又止,索性自己先开腔。
    “师父是想问我此番顺利吗?”
    宁渡摇摇头,门口的人来来往往,多有夸赞陈京观的声音,他都听得到。
    现在的广梁三城都通晓了神兵天降的平远军,人人也都想瞻仰久闻大名的陈少将军。
    “事情办得很好,自然是顺利的。可是这件事情办的好,那你真正的谋划呢?”
    陈京观没有立刻做声,宁渡以为他还会同以前一样搪塞自己,却忽然听到他问:“师父以为我招兵买马,是为了一举拿下阙州,问鼎南魏?”
    宁渡没有否认,陈京观脸上却溢出一抹笑,“那我于他们,有何不同?”
    “师父,”陈京观望着宁渡的眼睛,“您觉得天下的百姓在乎谁是君王吗?”
    第4章
    宁渡示意陈京观继续说下去。
    “百姓不问天子,他们要的只是吃饱穿暖。他们这辈子也见不到高堂上的人,可高堂上的一呼一吸却要让他们承受,这不公平。”
    这些是陈频曾教导陈京观的话,他一刻也不敢忘。
    只是年岁渐长,曾经少时听到的变成了眼前的现实,他觉得荒谬,又觉得心酸。
    所以父亲的死,会不会是因为他选择了和天下人站在一起?他是朝臣,想当然该是以君为先,可这真的对吗?
    君是臣的君,那天下呢?也只属于他一人吗?
    陈京观以为自己没有答案,但是心替他作出了选择。
    “前日我跑到阙州城,其实只须挥剑直逼宫门即可,可是我即便杀死了那些人,父亲的罪责难道就能洗清吗?我要的,是天下人都知道陈频无罪。”
    陈京观句句铿锵,提到父亲时更是加重了语气。
    “那日守城的小孩,我不知为何,这么些日子总忘不掉他。或许他入伍是为家里少一张嘴吃饭,又或者是为了尽力混出些名堂让家里人好过,他们手上已经沾了血。可他们,都不该死啊。”
    宁渡知道自己买来的这个小徒弟心思深,可这是他许多年来第一次与自己这般推心置腹地说他心中所想。
    “可若不兵戎相见,那你要如何?”
    宁渡看着眼前的人,回想起了初次看到陈京观的样子。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明明还在四月,却穿着单衣走在雍州城外。
    雍州属北地,春风向来如皇恩一般迟缓,他周遭是拿着长枪的西芥兵,看上去都是不好惹的,可陈京观还是冲了上去,就赤着脚往京观的方向跑。
    宁渡那时候觉得这孩子疯了,却又觉得他可怜,后来才知道,那京观最上一层的头颅,是他的父亲,陈频。
    修那座京观的时候,宁渡刚好接了一单出城的生意,他刚迈出城门,便看到遏佐用长绳牵着一队南魏人模样的俘虏。他们停在雍州城外,宁渡不敢靠近,就远远望着。
    遏佐是西芥第二大部族的首领,他掌管西芥的贸易,所以宁渡见过几次,可他只一眼就觉得这个人不好相与。
    作为少数部族,他们身上有天然的血性,可遏佐给宁渡的感觉是嗜血成性。
    还没等宁渡反应过来,就看到那一长串的人俯首跪在了地上,为首的人头朝着雍州的方向,虽跪着,却仍不肯低头。片刻后,遏佐转身和为首的人交谈些什么,又或者是在嘲笑他,那人面不改色,就立在寒风里。
    久而久之,遏佐许是恼了,快刀下去,便是一人头颅落地。其他人都被吓住了,东倒西歪地瘫在地上,但为首的那个,依旧把脊背挺得很直。
    宁渡越看那人好像越觉得眼熟,突然忆起两年前与西芥打仗时,他是朝廷派来的参谋。
    陈频虽是参谋,却基本负责了所有事宜。南魏秉承文臣治世,武将的地位永远落于其后,但凡想在仕途上混个名声的,无一不选择科举,这许多年来武选基本没几个叫得上名字的。
    陈频的出现,像是最后的抱薪者,当时他在街上招兵时宁渡留意过他。
    这是个读过书的,但是骨头不软。
    两年前的仗打得有多惨,宁渡至今也没忘,雍州出去的人基本上没几个活着回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最后也把命留在了阙州。
    陈频明明活着回来了,但又被送回了西芥,送到了他的仇人手下。
    宁渡醒神时,遏佐的游戏已近终结,他每朝陈频吐一口唾沫,就砍下一个人的头颅,直到最后,那些人都没了命。
    那时的陈频弯了腰,可只是朝雍州的方向叩了三个头,便安然被斩于遏佐的刀下。
    就当宁渡以为一切结束时,遏佐找来了一队工匠,最开始工匠不敢接那个头颅,他便也留下了自己的头颅。
    后来人们害怕了,也就不怕了。
    当宁渡送完货再回来的时候,那个地方就留下了一座京观,血淋淋的断首处被土色掩埋,可空气里的血腥气却散不去,凡是经过的没一个敢抬头,但其实若他们敢抬头,会发现最上面的人怒目圆睁。
    陈频到死,都看着他守了一辈子的家。
    宁渡给陈京观讲的时候,省略了他父亲临死都没闭上的双眼。
    “我要让他请我回去,让我亲手把父亲的头颅葬在我陈家的墓园里。”
    宁渡回过神,只听到陈京观继续说,“如今南魏百姓皆认我是救了广梁水患的英雄,此谓人心;雍、盛州两城因知州出逃成了没人管的地方,是我还这两座城死后余生,此谓情理。情理和人心,量说哪一条都值得上他记住我的名字。广梁三城,兵不血刃。”


章节目录



胜天半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恰逢其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恰逢其适并收藏胜天半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