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最后还是吴婆子出声解释了。
要说齐婆子也是罪有应得,当初吴小珍刚嫁进来那几年,受了多少罪,尤其那几年她又没生孩子,齐婆子可是逮着劲磋磨。
大冬天晚上的非让吴小珍去河边洗床单,为了怀孕逼吴小珍吃掺了童子尿的土,真是不把儿媳妇当人。
咱们虽然说对儿媳妇也不是多好,但也不能这么折磨人,那不是等着老了给自己找罪受。
一旦说起儿媳妇这个话题,五人都是从儿媳妇熬成婆婆,当儿媳妇和婆婆啥滋味她们能不清楚吗。
婆婆和儿媳妇这向来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尤其是住在一起,平常肯定有摩擦。
婆婆自然想家里都听自己的,谁敢说没有和儿媳妇拌过嘴,但是也不能太过分,不能不把人当人。
王婶忍不住感叹一句。
咱们现在还能干活,还能有点婆婆威风,过几年不能动了,那可就指着儿媳妇过活了。
一想到这个事,大家都愁,但这就是农村现实,一旦一个人失去劳动价值,他在家里的地位就会直线下降。
不仅仅是其他人这么觉得,就是她们自己也是这么想。
婶子,旁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何必发愁。
魏婆子叹气的摆手。
小白,你说的那是城里吃公粮的人才是这个说法,俺们大队老人上了年纪,一天能吃顿热乎饭都是孩子孝顺。
吃公粮就是说的那些退休有工资的人。
白欢喜并不着急。
城里也不都是这样,其实这个说法是因为老人多年的经历和感悟,能够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她们还能给家里带来积极稳定的作用。
甚至一些老人相当于全家的掌舵人,让家这艘船能够平稳、迅速的前行,带领大家庭不断前进,家中晚辈自然孝顺。
所以说,晚年生活幸福,孩子是一方面,自己也是一方面。
就像她们刚刚说的齐婆子,就是儿子再孝顺又怎么样,自己一直作,儿子早晚有一天会烦了。
所以养老也不可能只靠孩子,自己也要提前想办法规划。
自己努力为孩子筹划是好事,但是也不能不顾自己,不然那就是指望着孩子孝顺。
关于养老,她虽然给爷爷奶奶养老,但是她并不觉得自己孩子将来一定会给自己养老,也可能是她见识后世各样的糟心事。
白欢喜一直觉得自己想法很自私冷漠。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突然有了一个自私的想法,这个世上她最爱的永远是自己,即便是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是排在后面。
所以养老不能永远指望别人,还是自己最可靠。
所以说,养老这个问题很复杂,其中关乎着人性,但是人性这个东西最难把握。
这个东西人不分身份贵重,只看个人。
五个婶子一时间都忍不住陷入沉思,吴婆子叹气一声。
没想到小白你这么年轻,懂得还挺多,这话仔细想想也确实在理。
就像她们觉得没用了,那是因为不能干活,要靠家里养着。
但人老了并不是没用了,也是能有自己的作用,每个人在家里都有分工。
你们还不上工,我扣你们工分。
周小队长一句话把众人拉进现实。
魏婆子几人还沉浸在将来孩子不孝顺怎么办,越想越生气,又碰上周小队长这个糟心的。
魏婆子直接破口大骂。
小高子,一看你将来就是个不孝顺的,回头我就找你娘说说,白养你这么大。
就是,让他爹扒开他屁股抽,最好当着大队人的面抽,省的他不长记性。
周高义懵了,你们跑过来看热闹,怎么又突然绕到我不孝顺。
又想到她们找他娘告状,那可不好受,这几个人的嘴那可真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周高义故作镇定的说。
下次不许了。
说完赶紧绷着脸跑了。
跑出去又不放心,想到他娘的扭耳朵,扭头小声的说。
大娘,你们可不能告状,大不了下次我装看不见。
魏婆子摆摆手。
看你表现。
周高义这才悄悄松口气走了。
宋婶一拍头想到什么。
对了小白,我家的鸡最近不怎么吃东西,瘦了不少,我喂了大蒜也不管用。
我今天起来一看,那只鸡都拉的都带血,你下工有空去帮我看看。
这不一忙都忘了这件事。
这个事当然说的是看热闹。
没问题,宋婶。
中午下了工,六个人这才往宋婶家去。
等到了地方,白欢喜看着那只鸡羽毛蓬乱,两只翅膀下垂不愿动弹,她又看了眼那只鸡拉的粪便,不仅是拉血,里面还有些芝麻粒大小的白色东西。
白欢喜指着那些白色东西。
婶子,我看你家鸡生虫了,那些东西都是排出来的虫子身体一部分。
宋婶惊讶。
啊,那我这只鸡活不了,要不趁着还活着杀了吧,就是以后家里鸡蛋就少了。
即便重新养一只,下蛋正常也要三四个月时间。
其他人也可惜,但是这也没办法,又没药治病,还不趁早吃了,还能少点损失。
宋婆子,正好忙完,家里开开荤,也算是给家里人补补。
宋婶只能叹气点点头,她也不想,但这是没办法,也只能这样。
白欢喜沉吟一阵。
宋婶,你家有人抽烟吗?有那种烟叶吗?
宋婶虽然疑惑,但还是点点头。
有,我家老头子每年都要种点,一年到头的抽烟,家里天天都是烟味,早晚把他抽死。
嘴里抱怨着,去里面橱子里拿出晒干的烟叶,白欢喜看了看,倒也是正是黄烟叶。
婶子你要是愿意尝试也可以试试,把烟叶烤干,揉搓成沫,在水里泡一天一夜,到时候烟水成红棕色。
把鸡饿半天,喂烟水前再喂点盐水,就是温水里面加点盐,不用多,隔三天再喂两次,说不定管用。
宋婶一拍手。
我试试,不管咋样都谢谢小白,今天留在这里吃饭。
白欢喜拒绝宋婶好意后,这才和众人一起走了。
第41章 改变
回去的时候,大家还忍不住说。
小白,大队长正找会养鸡的人,我看你就合适。
白欢喜急忙摆手。
我这都是照本宣科,这些病书上都有,养鸡这种大事就不行了。
白欢喜并不想掺和这些事,毕竟大队养鸡那是大队的事情,她们这些知青尽量不要参与到他们这些内部事情。
还是那句话,知青在大队的人看来就是外地人,她白欢喜当然也算外人。
这种事不是你想融入就融入的,没看到外乡人搬来还得个几十年才能融入进来。
白欢喜才来多久,而且挤不进去的圈子不要硬挤。
她一开始就看的很开,她始终是个外人,她之前费劲救果树就是为了想要搬出来。
和大家打好关系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被人随便欺负,因为从知青点搬出来之后,她既不属于大队的人,也和知青离的远一些。
现在她和大队的关系还不错,知青那边也还可以,既不多亲近,也不多疏远,这就可以。
她对现在的小生活还算满意,工作不累,偶尔看个戏,也饿不着。
肉体和精神双重满足,她还要什么自行车!
大家一看这样也就不再多说啥。
吴婆子和白欢喜分开后回到家,刚到家就听到争吵声,这不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声音吗。
原来是今天轮到老大媳妇吴秀云做饭,她忙不过来就喊老二家的闺女小霞帮忙,谁知道小霞烧火不小心手上烧个泡。
这不俩人就吵起来了。
二儿媳赵红就忍不了。
大嫂,你要是想偷懒,你家两个儿子不用,非要拉着我闺女。
再退一步说,你喊我也行啊,你看看小霞的手上水泡。
赵红是真心疼闺女,她就一个闺女一个儿子,两个孩子都心疼,以前她也就忍了,但是闺女都受伤忍不了一点。
吴秀云一脸委屈。
弟妹,这不是孩子都不在家,我就是让小霞帮把手。
咱们村里的孩子,受点伤不是很正常,我家大武身上小伤不断。
小霞这么大闺女烧水都能把自己烧伤,弟妹,不是嫂子说你,孩子就得多练,不然以后可要吃苦头。
赵红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儿子受伤和我有啥关系,可我闺女受伤和你可是有关系。
<a href="https:///yanqing/13_b/bjzz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13_b/bjzza.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要说齐婆子也是罪有应得,当初吴小珍刚嫁进来那几年,受了多少罪,尤其那几年她又没生孩子,齐婆子可是逮着劲磋磨。
大冬天晚上的非让吴小珍去河边洗床单,为了怀孕逼吴小珍吃掺了童子尿的土,真是不把儿媳妇当人。
咱们虽然说对儿媳妇也不是多好,但也不能这么折磨人,那不是等着老了给自己找罪受。
一旦说起儿媳妇这个话题,五人都是从儿媳妇熬成婆婆,当儿媳妇和婆婆啥滋味她们能不清楚吗。
婆婆和儿媳妇这向来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尤其是住在一起,平常肯定有摩擦。
婆婆自然想家里都听自己的,谁敢说没有和儿媳妇拌过嘴,但是也不能太过分,不能不把人当人。
王婶忍不住感叹一句。
咱们现在还能干活,还能有点婆婆威风,过几年不能动了,那可就指着儿媳妇过活了。
一想到这个事,大家都愁,但这就是农村现实,一旦一个人失去劳动价值,他在家里的地位就会直线下降。
不仅仅是其他人这么觉得,就是她们自己也是这么想。
婶子,旁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何必发愁。
魏婆子叹气的摆手。
小白,你说的那是城里吃公粮的人才是这个说法,俺们大队老人上了年纪,一天能吃顿热乎饭都是孩子孝顺。
吃公粮就是说的那些退休有工资的人。
白欢喜并不着急。
城里也不都是这样,其实这个说法是因为老人多年的经历和感悟,能够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她们还能给家里带来积极稳定的作用。
甚至一些老人相当于全家的掌舵人,让家这艘船能够平稳、迅速的前行,带领大家庭不断前进,家中晚辈自然孝顺。
所以说,晚年生活幸福,孩子是一方面,自己也是一方面。
就像她们刚刚说的齐婆子,就是儿子再孝顺又怎么样,自己一直作,儿子早晚有一天会烦了。
所以养老也不可能只靠孩子,自己也要提前想办法规划。
自己努力为孩子筹划是好事,但是也不能不顾自己,不然那就是指望着孩子孝顺。
关于养老,她虽然给爷爷奶奶养老,但是她并不觉得自己孩子将来一定会给自己养老,也可能是她见识后世各样的糟心事。
白欢喜一直觉得自己想法很自私冷漠。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突然有了一个自私的想法,这个世上她最爱的永远是自己,即便是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是排在后面。
所以养老不能永远指望别人,还是自己最可靠。
所以说,养老这个问题很复杂,其中关乎着人性,但是人性这个东西最难把握。
这个东西人不分身份贵重,只看个人。
五个婶子一时间都忍不住陷入沉思,吴婆子叹气一声。
没想到小白你这么年轻,懂得还挺多,这话仔细想想也确实在理。
就像她们觉得没用了,那是因为不能干活,要靠家里养着。
但人老了并不是没用了,也是能有自己的作用,每个人在家里都有分工。
你们还不上工,我扣你们工分。
周小队长一句话把众人拉进现实。
魏婆子几人还沉浸在将来孩子不孝顺怎么办,越想越生气,又碰上周小队长这个糟心的。
魏婆子直接破口大骂。
小高子,一看你将来就是个不孝顺的,回头我就找你娘说说,白养你这么大。
就是,让他爹扒开他屁股抽,最好当着大队人的面抽,省的他不长记性。
周高义懵了,你们跑过来看热闹,怎么又突然绕到我不孝顺。
又想到她们找他娘告状,那可不好受,这几个人的嘴那可真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周高义故作镇定的说。
下次不许了。
说完赶紧绷着脸跑了。
跑出去又不放心,想到他娘的扭耳朵,扭头小声的说。
大娘,你们可不能告状,大不了下次我装看不见。
魏婆子摆摆手。
看你表现。
周高义这才悄悄松口气走了。
宋婶一拍头想到什么。
对了小白,我家的鸡最近不怎么吃东西,瘦了不少,我喂了大蒜也不管用。
我今天起来一看,那只鸡都拉的都带血,你下工有空去帮我看看。
这不一忙都忘了这件事。
这个事当然说的是看热闹。
没问题,宋婶。
中午下了工,六个人这才往宋婶家去。
等到了地方,白欢喜看着那只鸡羽毛蓬乱,两只翅膀下垂不愿动弹,她又看了眼那只鸡拉的粪便,不仅是拉血,里面还有些芝麻粒大小的白色东西。
白欢喜指着那些白色东西。
婶子,我看你家鸡生虫了,那些东西都是排出来的虫子身体一部分。
宋婶惊讶。
啊,那我这只鸡活不了,要不趁着还活着杀了吧,就是以后家里鸡蛋就少了。
即便重新养一只,下蛋正常也要三四个月时间。
其他人也可惜,但是这也没办法,又没药治病,还不趁早吃了,还能少点损失。
宋婆子,正好忙完,家里开开荤,也算是给家里人补补。
宋婶只能叹气点点头,她也不想,但这是没办法,也只能这样。
白欢喜沉吟一阵。
宋婶,你家有人抽烟吗?有那种烟叶吗?
宋婶虽然疑惑,但还是点点头。
有,我家老头子每年都要种点,一年到头的抽烟,家里天天都是烟味,早晚把他抽死。
嘴里抱怨着,去里面橱子里拿出晒干的烟叶,白欢喜看了看,倒也是正是黄烟叶。
婶子你要是愿意尝试也可以试试,把烟叶烤干,揉搓成沫,在水里泡一天一夜,到时候烟水成红棕色。
把鸡饿半天,喂烟水前再喂点盐水,就是温水里面加点盐,不用多,隔三天再喂两次,说不定管用。
宋婶一拍手。
我试试,不管咋样都谢谢小白,今天留在这里吃饭。
白欢喜拒绝宋婶好意后,这才和众人一起走了。
第41章 改变
回去的时候,大家还忍不住说。
小白,大队长正找会养鸡的人,我看你就合适。
白欢喜急忙摆手。
我这都是照本宣科,这些病书上都有,养鸡这种大事就不行了。
白欢喜并不想掺和这些事,毕竟大队养鸡那是大队的事情,她们这些知青尽量不要参与到他们这些内部事情。
还是那句话,知青在大队的人看来就是外地人,她白欢喜当然也算外人。
这种事不是你想融入就融入的,没看到外乡人搬来还得个几十年才能融入进来。
白欢喜才来多久,而且挤不进去的圈子不要硬挤。
她一开始就看的很开,她始终是个外人,她之前费劲救果树就是为了想要搬出来。
和大家打好关系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被人随便欺负,因为从知青点搬出来之后,她既不属于大队的人,也和知青离的远一些。
现在她和大队的关系还不错,知青那边也还可以,既不多亲近,也不多疏远,这就可以。
她对现在的小生活还算满意,工作不累,偶尔看个戏,也饿不着。
肉体和精神双重满足,她还要什么自行车!
大家一看这样也就不再多说啥。
吴婆子和白欢喜分开后回到家,刚到家就听到争吵声,这不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声音吗。
原来是今天轮到老大媳妇吴秀云做饭,她忙不过来就喊老二家的闺女小霞帮忙,谁知道小霞烧火不小心手上烧个泡。
这不俩人就吵起来了。
二儿媳赵红就忍不了。
大嫂,你要是想偷懒,你家两个儿子不用,非要拉着我闺女。
再退一步说,你喊我也行啊,你看看小霞的手上水泡。
赵红是真心疼闺女,她就一个闺女一个儿子,两个孩子都心疼,以前她也就忍了,但是闺女都受伤忍不了一点。
吴秀云一脸委屈。
弟妹,这不是孩子都不在家,我就是让小霞帮把手。
咱们村里的孩子,受点伤不是很正常,我家大武身上小伤不断。
小霞这么大闺女烧水都能把自己烧伤,弟妹,不是嫂子说你,孩子就得多练,不然以后可要吃苦头。
赵红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儿子受伤和我有啥关系,可我闺女受伤和你可是有关系。
<a href="https:///yanqing/13_b/bjzz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13_b/bjzza.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