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承认,刚刚是她狭隘了。
不过被他这样解破多少还是觉得有点面子上挂不住,垂下眼愣了会儿神。
“本科毕业那年,我进投行工作了两年,那时候很多事也都做不好,还都是那种非专业上的事,爸爸和爷爷要求高,催得又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压力大到经常失眠,然后又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能处理和解决好许多事,所以,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好一切的。”
他们认识这么久,她还从来没听过文时以说过压力二字。
不止在她眼里,提及起文家长子长孙,abv集团的掌舵人大家想到的关键性标签到的都是手腕了得,眼光精准的。印象里,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在商场上大杀四方,手腕了得的主儿,好像他出生在文家,所以他天生就具备强大,情绪稳定,高抗压能力这些特质和优点一样。
当然,和他相处这么久,她也一直这样以为。
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这些冷漠,强势,情绪稳定,到底是他的天赋,还是天赋加历练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比你大七岁,所以比你早知道很多道理是应该的。”
他诚恳地交底,口气温柔又平静。
他跟她说这些,单纯作为丈夫的身份想要为她提供一些帮助,就这么简单。
她没出声回答,但却含杂着笑意地看了他一眼。
也是这一眼,他就知道,她能明白。
快要五月,正是梧桐转绿,碧茵连天的时候。
车子从两侧种满梧桐的大道驶过,如同穿越了一场嫩绿的梦幻旅程。
丛一的目光飘向窗外,看着阳光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被切割成零散地碎片,斑驳地落在柏油路上,车窗上。
她的思绪开始飘飞,耳边反复回荡着文时以刚刚同她说的话。
她还是喜欢沪城或是港岛这种极温暖湿润的地方,实在是受不了花粉柳絮乱飞,风又大又干的京城春三月。
不过京城的冬天会一直下雪,和他在雪里漫步,也挺不错的。
她下意识抬手遮了遮光,但转念又觉得可惜,放下手,依靠在车窗边闭上眼,没一会儿昏昏沉沉。
直到车子停下来到达了目的地,她才醒过来。
“别在车里睡,小心一会儿不舒服。”文时以攥住她的手,将她从困意中剥离。
“嗯,有点累了。”丛一点点头,勉强打起精神。
两人下了车。
推开车门即刻可以看见眼前伫立的一栋红砖瓦洋楼,门口的黑色铁皮小牌牌上,金色字迹写着这栋洋楼的名字——殷家花园。
沪城现在现存的,还在居住使用的老洋房不过一百多栋,随随便便一套未经修缮的都有上亿的估价。
殷家花园这一套不仅岁月历史悠久,连带着前后的庭院和花园占地面积很大,而且这些年殷老爷子陆陆续续在修葺和维护上下了不少功夫,请得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前前后后砸了不少钱进去。
整栋建筑基本保存了原本的风貌,挺立在沪城最繁华的地段,洋气又惹眼。
春日的阳光透过门口两棵法国梧桐的新叶,落在洋房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跳跃的金色的蝴蝶。
殷家花园建于1935年,采用了当时很流行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门口的鹅卵石外墙面上爬满了新绿的常春藤,铸铁雕花阳台栏杆被盛开着的木香花缠绕着,这个季节开得正好,垂下几串象牙白的小花,大马士革蔷薇的香气混着青草汁液的味道,在春天细碎的暖风里如同微醺的气泡酒般。
这是洋房最美的季节。
“听我妈咪说,这房子是当年我曾外祖父建的,那会儿殷家做的还不是现在的生意,做的应该是......一些实业。后来我外公子承父业,又在建国后转投了当地的房地产,大概是到了零几年的时候,才开始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进军餐饮和娱乐行业。”
丛一站在黑色铁皮牌下好一会儿,看着那一行金色的字迹,和文时以聊了聊殷家的发家史。
那个年代做房地产生意的几乎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殷家本身又家大业大,一跃成为沪上顶级豪门。殷老爷子眼光精准,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入市,又能选在恰当的时机全身而退,离开地产行业实属有眼光有魄力。
“可惜我外公只有我妈咪一个孩子,我妈咪不喜欢生意场上这些事,所以我外公千挑万选,选中了我爹地,然后不惜拆散我妈咪和她的初恋,硬是促成了这门婚事。”
因为家族反对被迫与挚爱分开,转头又不得不同不相爱但合适的联姻对象结婚的故事越听越是耳熟。
原来丛一这虐恋因子是基因里带的。
这东西,也遗传?
“不过我妈咪从来没提过,这些都是后来我从外面那些媒体那听来的,每次他和爹地吵架,他们就把这些嚼不烂的陈芝麻烂谷子给翻出来,港媒那些夸大其词的手段你是知道的,我一直没当过真,我爹地那么帅,家世背景,学识谈吐当年放眼整个港岛都是数一数二的。”
“然后呢?”文时以安静地倾听着。
“然后,就在她和我爹地冷战闹离婚那几年,我跟着她回到这边,在她房间的保险柜里看见了一本相册,里面都是她和那个男人年轻相爱时留下的照片,好多张,她都留着。”
“那,丛叔叔知道吗?”
“开始我以为,他肯定不知道,但我现在觉得,他应该是知道的,只不过这么多年,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
这句话说完,两人同时陷入沉默。
当下那一秒,文时以的心情不太好,又或者说因为未知,所以有点沉重。
他又不好开口讲什么,只能安静地等待她继续说下去,亦或者是跳过结束这个话题。
“其实港岛上所有人,包括我的弟弟妹妹,甚至包括以前的我,都觉得爹地和妈咪的感情是很好很好的,任凭他们这些年再怎么吵架和冷战,也不过是闹一闹,就算我妈咪沪城,他们分居三年,我爹地最后还是愿意砸钱砸时间哄着她回来。”
“他们确实没离婚,也相互扶持着过了这些年,生了我们三个孩子。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在乎彼此的,也有把对方当做很重要的家人。但我没办法相信,他们很爱很爱对方,爱到把全部的自己都交给对方,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他们,都有自己更在乎的东西。”
说到这,丛一的眸光里闪出几分惆怅。
她并没有预计和他讲这些,只是站在这道门前,她忽然一时兴起,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他。
但说了半天,她好像也没太说明白。
丛敏兴宠妻无度,是港岛上谁都知道的,殷媛瑷年轻时风华绝代,在最好的年纪带着整个殷家嫁到港岛,外人眼里,靓仔靓女,旗鼓相当,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个中滋味,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真的明白。
丛一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享受到他们完整的爱的同时,也因为早出生早懂事几年,她明白和知道了很多他们从前没有藏好的隐晦和矛盾,尤其是她随着殷媛瑷回沪城生活这三年,她亲眼目睹殷媛瑷见了年轻时相爱的那个男人,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她坚强的妈咪流眼泪,也曾在港岛的高档会所里,看到那些有求于丛敏兴的叔叔伯伯们一波又一波往他身边塞各种各样的美女,丛敏兴没接受,但也没拒绝,他们就这样推杯换盏,夜夜笙歌。
只不过,她从来没戳破过。
因为殷媛瑷和丛敏兴都没戳破过,她不信他们不知道。
哪怕他们在子女、媒体、公众面前表现得再恩爱,她也还是不信的。
不然当年丛家遭遇危机的时候,殷媛瑷为什么不求外公帮丛家。
既然他们选择这样,她就要配合他们,演好家里这场团圆戏。
所以这些年,她安慰自己,这样演下去,起码他们还是亲密相爱的一家人,起码丛莱和丛蓉都是幸福小孩。
她努力从回忆中挣脱,继而抬头去看文时以。
夕阳余晖顺着梧桐叶片掉落在他身上,将他的五官浓墨重彩地涂画了一笔。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没有一个答案的,所以深究下去注定是让大家都痛苦。
就像她与文时以在半糖疯狂争吵,互往对方身上狂扎刀子,都头来,到现在,他们都和好了,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不过被他这样解破多少还是觉得有点面子上挂不住,垂下眼愣了会儿神。
“本科毕业那年,我进投行工作了两年,那时候很多事也都做不好,还都是那种非专业上的事,爸爸和爷爷要求高,催得又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压力大到经常失眠,然后又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能处理和解决好许多事,所以,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好一切的。”
他们认识这么久,她还从来没听过文时以说过压力二字。
不止在她眼里,提及起文家长子长孙,abv集团的掌舵人大家想到的关键性标签到的都是手腕了得,眼光精准的。印象里,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在商场上大杀四方,手腕了得的主儿,好像他出生在文家,所以他天生就具备强大,情绪稳定,高抗压能力这些特质和优点一样。
当然,和他相处这么久,她也一直这样以为。
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这些冷漠,强势,情绪稳定,到底是他的天赋,还是天赋加历练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比你大七岁,所以比你早知道很多道理是应该的。”
他诚恳地交底,口气温柔又平静。
他跟她说这些,单纯作为丈夫的身份想要为她提供一些帮助,就这么简单。
她没出声回答,但却含杂着笑意地看了他一眼。
也是这一眼,他就知道,她能明白。
快要五月,正是梧桐转绿,碧茵连天的时候。
车子从两侧种满梧桐的大道驶过,如同穿越了一场嫩绿的梦幻旅程。
丛一的目光飘向窗外,看着阳光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被切割成零散地碎片,斑驳地落在柏油路上,车窗上。
她的思绪开始飘飞,耳边反复回荡着文时以刚刚同她说的话。
她还是喜欢沪城或是港岛这种极温暖湿润的地方,实在是受不了花粉柳絮乱飞,风又大又干的京城春三月。
不过京城的冬天会一直下雪,和他在雪里漫步,也挺不错的。
她下意识抬手遮了遮光,但转念又觉得可惜,放下手,依靠在车窗边闭上眼,没一会儿昏昏沉沉。
直到车子停下来到达了目的地,她才醒过来。
“别在车里睡,小心一会儿不舒服。”文时以攥住她的手,将她从困意中剥离。
“嗯,有点累了。”丛一点点头,勉强打起精神。
两人下了车。
推开车门即刻可以看见眼前伫立的一栋红砖瓦洋楼,门口的黑色铁皮小牌牌上,金色字迹写着这栋洋楼的名字——殷家花园。
沪城现在现存的,还在居住使用的老洋房不过一百多栋,随随便便一套未经修缮的都有上亿的估价。
殷家花园这一套不仅岁月历史悠久,连带着前后的庭院和花园占地面积很大,而且这些年殷老爷子陆陆续续在修葺和维护上下了不少功夫,请得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前前后后砸了不少钱进去。
整栋建筑基本保存了原本的风貌,挺立在沪城最繁华的地段,洋气又惹眼。
春日的阳光透过门口两棵法国梧桐的新叶,落在洋房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跳跃的金色的蝴蝶。
殷家花园建于1935年,采用了当时很流行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门口的鹅卵石外墙面上爬满了新绿的常春藤,铸铁雕花阳台栏杆被盛开着的木香花缠绕着,这个季节开得正好,垂下几串象牙白的小花,大马士革蔷薇的香气混着青草汁液的味道,在春天细碎的暖风里如同微醺的气泡酒般。
这是洋房最美的季节。
“听我妈咪说,这房子是当年我曾外祖父建的,那会儿殷家做的还不是现在的生意,做的应该是......一些实业。后来我外公子承父业,又在建国后转投了当地的房地产,大概是到了零几年的时候,才开始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进军餐饮和娱乐行业。”
丛一站在黑色铁皮牌下好一会儿,看着那一行金色的字迹,和文时以聊了聊殷家的发家史。
那个年代做房地产生意的几乎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殷家本身又家大业大,一跃成为沪上顶级豪门。殷老爷子眼光精准,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入市,又能选在恰当的时机全身而退,离开地产行业实属有眼光有魄力。
“可惜我外公只有我妈咪一个孩子,我妈咪不喜欢生意场上这些事,所以我外公千挑万选,选中了我爹地,然后不惜拆散我妈咪和她的初恋,硬是促成了这门婚事。”
因为家族反对被迫与挚爱分开,转头又不得不同不相爱但合适的联姻对象结婚的故事越听越是耳熟。
原来丛一这虐恋因子是基因里带的。
这东西,也遗传?
“不过我妈咪从来没提过,这些都是后来我从外面那些媒体那听来的,每次他和爹地吵架,他们就把这些嚼不烂的陈芝麻烂谷子给翻出来,港媒那些夸大其词的手段你是知道的,我一直没当过真,我爹地那么帅,家世背景,学识谈吐当年放眼整个港岛都是数一数二的。”
“然后呢?”文时以安静地倾听着。
“然后,就在她和我爹地冷战闹离婚那几年,我跟着她回到这边,在她房间的保险柜里看见了一本相册,里面都是她和那个男人年轻相爱时留下的照片,好多张,她都留着。”
“那,丛叔叔知道吗?”
“开始我以为,他肯定不知道,但我现在觉得,他应该是知道的,只不过这么多年,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
这句话说完,两人同时陷入沉默。
当下那一秒,文时以的心情不太好,又或者说因为未知,所以有点沉重。
他又不好开口讲什么,只能安静地等待她继续说下去,亦或者是跳过结束这个话题。
“其实港岛上所有人,包括我的弟弟妹妹,甚至包括以前的我,都觉得爹地和妈咪的感情是很好很好的,任凭他们这些年再怎么吵架和冷战,也不过是闹一闹,就算我妈咪沪城,他们分居三年,我爹地最后还是愿意砸钱砸时间哄着她回来。”
“他们确实没离婚,也相互扶持着过了这些年,生了我们三个孩子。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在乎彼此的,也有把对方当做很重要的家人。但我没办法相信,他们很爱很爱对方,爱到把全部的自己都交给对方,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他们,都有自己更在乎的东西。”
说到这,丛一的眸光里闪出几分惆怅。
她并没有预计和他讲这些,只是站在这道门前,她忽然一时兴起,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他。
但说了半天,她好像也没太说明白。
丛敏兴宠妻无度,是港岛上谁都知道的,殷媛瑷年轻时风华绝代,在最好的年纪带着整个殷家嫁到港岛,外人眼里,靓仔靓女,旗鼓相当,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个中滋味,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真的明白。
丛一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享受到他们完整的爱的同时,也因为早出生早懂事几年,她明白和知道了很多他们从前没有藏好的隐晦和矛盾,尤其是她随着殷媛瑷回沪城生活这三年,她亲眼目睹殷媛瑷见了年轻时相爱的那个男人,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她坚强的妈咪流眼泪,也曾在港岛的高档会所里,看到那些有求于丛敏兴的叔叔伯伯们一波又一波往他身边塞各种各样的美女,丛敏兴没接受,但也没拒绝,他们就这样推杯换盏,夜夜笙歌。
只不过,她从来没戳破过。
因为殷媛瑷和丛敏兴都没戳破过,她不信他们不知道。
哪怕他们在子女、媒体、公众面前表现得再恩爱,她也还是不信的。
不然当年丛家遭遇危机的时候,殷媛瑷为什么不求外公帮丛家。
既然他们选择这样,她就要配合他们,演好家里这场团圆戏。
所以这些年,她安慰自己,这样演下去,起码他们还是亲密相爱的一家人,起码丛莱和丛蓉都是幸福小孩。
她努力从回忆中挣脱,继而抬头去看文时以。
夕阳余晖顺着梧桐叶片掉落在他身上,将他的五官浓墨重彩地涂画了一笔。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没有一个答案的,所以深究下去注定是让大家都痛苦。
就像她与文时以在半糖疯狂争吵,互往对方身上狂扎刀子,都头来,到现在,他们都和好了,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