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秋看他指尖:“你是刚回来的中医医生?还是药剂师?”说着,捋起他的袖子查看,小臂上有几个小红点,心中越发确定了,“知道自己是什么病吧?”
    “嗯,白血病早期。”老人笑道。
    邱秋给他放下袖子,松开手,略一沉吟,拿笔写下一个方子,递经他:“你心态很好,又是早期,治愈的希望在九九之数。”
    老者伸手接过方子,笑道:“你比我的心态更好!”白血病,在小小女娃口中,竟跟玩儿似的。
    这是张调理方子,由24味中药组成,既有清热解毒、护阴生津、调理五脏六腑、调和气血阴阳、防止和减少白细胞转移的药,也有养心安神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益补药。
    “说说,你对白血病的认知。”老者拿着方子,在邱秋对面坐下。
    “中医认为……”
    “说你对白血病的认知,别扯大长篇。”
    邱秋笑了:“从您的身体素质来看,您先天不足,是早产儿吧?”
    老者挑了下眉:“继续。”
    “您应该在农场或是类似于牛棚的地方待过几年,刚回来不久,劳累疲倦,情志失调,饮食不当,造成您体内虚损,阴阳失和,脏腑虚弱,温热毒邪入体,发病在骨髓和血液。”
    “脾主生血,肝主藏血,肾主骨生髓,所以白血病与肝、脾、肾三个脏腑气阴两虚密切相关。”
    “中医没有白血病这个称谓,根据临床表现,它属于虚劳、血虚、恶核。所以,我用‘补’和‘清’,来调理你的身体,用中药将你体内已打破的平衡调理过来,不再给病体细胞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激活你体内的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
    老者再看手中的方子,越看越觉得组合的巧、组合的妙,双目精光乍现:“你是谁的学生?”
    “我是贵州山区走出来的赤脚医生邱秋,自小跟家中长辈学习苗医。”
    “赤脚医生?!”老者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娃,伸手给她号脉,“魂不守宅!!!”
    老人陷入沉思,片晌,喃道:“倒是少见。”
    “您是第一位,诊脉后这么说的。”邱秋抽回手腕,笑道:“我自小四肢无力、双脚沉重走不了路、语迟,被当苗医的阿奶和省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
    老人下巴轻抬,“你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
    邱秋依言照做。
    老者看她虽然走得缓慢,却稳而无滞,不由赞道:“平时锻炼的不错!”
    “嗯,经常练习八段锦,以针刺穴。”
    给自己施针啊,能十几、二十年坚持下来,心性不错,老者略一思索,笑道:“邱秋是吧,咱俩互相给对方开方、施针治疗,怎么样?”
    邱秋摸了摸小腹,“我现在不急。”
    依她近两年恢复的速度,便是不治疗,要不了一两年也能魂入宅安。
    “知道你怀着身孕呢,不让你吃药。”老者笑道,“你给我开方,我给你施针。不过,你得等等,我得找人打套银针。”
    “您需要多长时间,能让我如常人一样行走说话?”
    老者竖起三指,自信道:“三个月。”
    邱秋扬唇:“好。我也以三月为期,许你一个健康的身体。”
    “哈哈……”
    “您不信?”
    “信、信、信,等我好了,定要收你为徒。”
    邱秋一愣,“我有师承!”
    老者无所谓地摆摆手:“现在的学生,谁没有几个老师。走喽,明天见。”
    “还不知您住哪呢?”
    “7号楼509室。”
    目送老人走远,邱秋抬腕看了看表,忙收拾了东西,去仓库继续清理药材,将一级、二级、三级混装的,带人分捡出来,重新填写库存资料。
    这一忙,便到了下班。
    邱秋抱着重写了一小半的库存资料回办公室,见苏子平还没有走,张嘴问道:“苏组长,你知道7号楼509室住的是谁吗?”
    苏子平诧异地看她一眼:“陈教授。你见到他了?”
    “就是你们上午说的,早几年到处找寻龙骨、好品质朱砂的陈教授?”
    “对,是他。昨天刚被院长从农场接回来。”
    “哦。”真是缘份啊,早上刚知道这人,中午便遇到了。
    “陈教授早年学的是西医,一把手术刀能断人生死,救了不少人物。后来,跟着院中几位老中医开始研究中药学、针灸,且颇有成效,这才受到冲击,被人抄家打砸,下放农场。”
    邱秋听出几分意思:“他还没有平反?”
    “嗯。他在农场一直低烧不断,那边的负责人跟王院长有点关系,知道这位是医学上的大拿,怕出事,给王院长打电话,经过多方努力,这才批准,让他回城看病。”
    邱秋低头收拾东西,没再多问。
    当晚,吃过饭,邱秋让褚辰载她回医院,敲响了509的房门。
    “你……怎么来了?”陈教授咳嗽着打开门,屋里药香弥漫,他见邱秋伸头往小煤炉上看,笑道,“你开的方子,刚熬上一会儿。”
    邱秋扶着他往里走:“吃饭了吗?”
    “喝了碗粥。”
    邱秋扭头朝褚辰看去。
    褚辰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扬唇问陈教授:“您想吃什么?鸡蛋羹、肉包子?”
    “我想吃牛排、喝咖啡,再不济,给我一块奶油小蛋糕也行啊。老头子在农场,可是馋死了。”
    您可真会提要求!
    邱秋瞪他一眼,转头跟褚辰交待道:“让食堂帮忙蒸碗鸡蛋羹,看还有什么菜,要一份,再买俩馒头。”
    褚辰跟陈教授笑笑,转身去了。
    陈教授指着褚辰,问道:“你爱人?”
    “嗯。”邱秋将人扶坐在炉子旁的藤椅上,拿毛巾垫着手,打开药罐的盖子,查看药熬的怎么样了。
    还得一会儿才好。
    “走吧,上床躺下,给您施针。”
    陈教授积极配合,想看看小丫头的针灸学的咋样。
    邱秋刷一下,抖开针包,亮出一枚枚金针。
    陈教授被金光晃得闭了闭眼,再看,直接从床上蹦了起来,赤着脚凑到跟前,看着成排的金针,惊呼:“丫、丫头,你哪来的这么多金针?这是多少枚?多少个型号啊?”
    邱秋一天说了太多话,这会儿,不想吭声,示意他赶紧躺下。
    陈教授依依不舍地看了又看,这才爬上床,躺好。
    邱秋给针消毒后,开始施针,命门、绝骨、至阴……大椎、十二井、阴陵泉……
    命门、绝骨用平补泻法,至阴用阳中隐阴法……
    一个个穴位,在邱秋轻捻针尾时,慢慢似有一股气在体内流通、交汇,陈教授仔细感受着,片刻问道:“这是什么针法?”
    “阴阳十三针,根据您的病,打乱重组,第一次施针,你觉得怎么样?”
    “舒服。这针法,我怎么没听过,你跟我说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邱秋:“……”不想说话啊。
    “家传的,不外传?”
    那倒没有。
    “‘以通为要,以平为本,以和为宗,’并根据古代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视患者的情况,‘一针多穴,一针多经’加强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增强针刺效果,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
    陈教授还待要问。
    褚辰买东西回来了,身后跟着王院长,两人手里提满了东西,红糖小米鸡蛋粥,白菜粉条肉包子,麦乳精、奶粉、点心,衣服、书籍、药材。
    “邱大夫,”王梦凡放下东西,凑过来,关切道:“陈教授的病,你诊出来了?”
    陈教授轻嗤:“白血病嘛,又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小丫头连脉都没号,光是看看我的面相,就瞅出来了。”
    王梦凡心头凝重:“院里从六七年开始,陆续接收了八位白血病患者,用的全是西医的法子,化疗,无一治愈出院的!”
    第46章 礼物
    陈教授冷呵:“西医里,白血病是什么?血液里的一种恶性肿瘤,亦称血癌。国内所有的医科大学,可有肿瘤专业?卫生部三十多个学科中,可有一个肿瘤学科?”
    “没有。”不等王梦凡张嘴,陈教授已代她回答,随之又道:“咱们院里的所谓肿瘤专科人员,哪来的?大多数人还不是从其他领域调整过来的。”
    “病人来了,一查出白血病,首先想的是什么?化疗。”
    “化疗的目的,不就是用剧毒的药物,杀死已被确诊的癌细胞吗。可西医配的药,分得出哪是正常细胞、哪是免疫细胞、哪是癌细胞吗,还不是‘杀敌一千,自损三千,’甚至来个‘玉石俱焚’。”
    王梦凡无言以对。
    “丫头,”陈教授看向眉眼不动,沉着张小脸,低头给他施针的邱秋,“我瞅你在图书室,翻的都是跟甲状腺癌有关的资料。是谁得了这病吗?”
    “一位在昆明火车站工作的长辈,说是已经确诊为甲状腺癌,这两天过来。”
    陈教授瞬间来了兴致,“知道病因吗?”
    邱秋摇头。上次见面,瞅着人虽然有些疲倦,精神却还好,面相上也没有瞧出有什么病症:“我猜,多半是最近劳累过度、生活紊乱,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王梦凡赞同道:“春节期间,火车站工作量大增,人员若是配备不足,那忙起来,真就一个人顶仨用,脚跟连轴转,不停歇。”
    “其实啊,”陈教授说着自己对癌细胞的认知,“我觉得每个人体内,都隐藏着颗癌细胞,人的身体便是那片土壤。它发不发芽,能不能发芽,取决于这片土壤,是不是已经腐化,成了它的温床……”
    褚辰没打扰三人的交谈,放下手头的吃食,拿布巾垫着手,打开药罐的盖子,看了看,见三碗水,已经熬成一碗。
    盖子放到一旁,寻了只碗,布巾垫着手,捧着药罐将药倒出来,搁在盆里用开水温着。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施针结束。
    邱秋洗洗手,坐在炉边的藤椅上休息,褚辰给一枚枚金针消毒,装入针包。
    陈教授穿衣下床,瞅着那一枚枚金针,真是越看越爱:“丫头,你这针哪打制的?”


章节目录



沪上人家[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骊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骊偃并收藏沪上人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