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帅随妈妈、大哥从外婆家回来,经过电话间往里看了一眼,见褚辰在打电话,忙将抱着的西瓜往大哥怀里一塞,跑了过来:“褚叔叔,你在跟昭昭打电话吗?”
    昭昭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立马激动地叫道:“袁帅、袁帅,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褚辰无奈地揉了揉耳朵,将话筒递给他。
    “昭昭——”
    “是我、是我,我可想你啦,嘿嘿,今天我跟小朋友们还在说你呢。”
    袁帅咧咧嘴:“说我什么?”
    “说你会做弹射式、牵引滑翔、橡筋动力、薄型塑翼……飞机模型,老厉害啦。”
    袁帅只是笑。
    昭昭接着又道:“我们在小溪边做竹蜻蜓,比谁的飞得高,我赢了,他们不服。哼!那是他们没见过我们在公寓楼下的小广场试飞航模,没去市比赛现场看大家演试……我让爸爸给我寄航模材料过来,一定要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飞行界的雄鹰。”
    “要不要我给你寄些航模制作手册?”
    昭昭看看身后的君浩君泽,“我能送给大表哥二表哥和宏祥他们吗?”
    袁帅迟疑了下,抿抿嘴:“可以。”
    眼见打得有半小时了,褚辰忙打断两小只,又跟邱秋说了两句,这才挂断电话,付钱给电话室里的小阿姨。
    “褚叔叔,能给我昭昭那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吗?”
    “我正好有东西要寄给昭昭,你们要寄什么明天放在我家门口,我一起寄过去。想打电话了,过来找我。”
    袁帅一愣,瞬间又想到时常过来接送邱阿姨的退伍兵,没再坚持,道了声谢,挥挥手,跑进楼道,一口气上到四楼,找孙梁、元今瑶,问两人要不要给昭昭写信,他明天一起交给褚叔叔寄过去。
    元今瑶放下画笔:“你联系上昭昭了?”
    袁帅略一迟疑,摇摇头:“我听褚叔叔说,明天要给她寄东西。”
    孙梁拿了两本连环画递给袁帅:“我下午刚在新华书店买的,帮我寄给她吧。”
    袁帅:“你不写几句话吗?”
    孙梁挠挠头:“我最怕写信了。”
    元今瑶收拾了一盒扎头发的橡皮筋:“我明天早上再把它和信一块给你。”
    “那你早点,我怕褚叔叔一早就出门了。”
    这话还真说着了,翌日一早,褚辰便开车去了国际饭店找张明河。
    张明河看看表,没想到他会来这么早,打开门,让人进来,道了句“稍等”,去洗漱了。
    褚辰打开公文包,掏出纸笔,开始修改民意调查表。
    等张明河洗漱好,穿戴一新站在他面前,褚辰的表格已经修改完毕,只等再重新抄录一遍便好。
    张明河探头看了眼,惊讶道:“你做这个干嘛?”
    褚辰将沪市缺房的现状一说,张明河便明白了,抽出他手中的表格,大意看了遍,赞道:“很详细。”
    基本信息、购房需求、购房预算、房屋偏好、区域与配套,每一条下面都分的好细。
    将表格还给褚辰,张明河转了转腕上的表:“想吃什么?”
    “就在酒店餐厅随意点些吧。”褚辰说着,将表格装进公文包,掏出一个锦盒给他,“一个小纪念。”
    “什么?”盒子一打开,东马沉香特有的类似薄荷的清新凉意便散发在鼻端,再闻有一股淡淡的乳香味儿,柔和细腻,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甜。“沉香珠串啊,这品质可不便宜。”
    “没要钱,一位马来西亚华侨送的。”
    “谢了。”张明河戴在腕上欣赏了番,随即提来几个礼盒给他,“给你爱人、你闺女你儿子的。”怕褚辰不收,他又道了句,“回礼!”
    褚辰随意打开一个礼盒,是套金三件,项链、耳环、手镯。
    看看克数都不大,褚辰便没拒绝:“先放这。走吧,去吃饭。”
    张明河要了个包间,给自己点了杯咖啡、一碗瘦肉粥,几个素菜小笼和一个水果拼盘。
    褚辰比较俗,他要的是包子、油条、豆浆。
    “褚同志下乡的地方是凤山县清溪镇月湖寨吗?”
    褚辰喝豆浆的动作一顿,随之笑道:“张先生对我的生平经历很感兴趣嘛。”
    张明河捧着咖啡杯,毫不避讳道:“我听一位长辈说那儿的风景甚好。”
    褚辰笑笑,放下豆浆,夹了包子吃。
    没否认,那便是了。清了清嗓,张明河放下咖啡:“褚同志在月湖寨几年,可认识一位叫邱家梁的中年男子?”
    褚辰惊疑地看向张明河,手里的包子吃不下去了。
    张明河打开钱包,从夹层里抽出一张照片递了过去。
    褚辰放下包子,拿帕子擦擦手接过来,只一眼,他便知道照片中的人都是谁了,月湖寨老屋阿奶收藏的也有一张。
    那是邱家梁十岁时跟哥哥邱家栋的合影。
    将照片还回去,褚辰打量眼张明河,跟邱秋是有些像,不多,邱秋的长相融合了宗敏和邱家梁身上所有的优点,更出色。
    张明河脸上倒是有几分阿爷的影子。
    “邱家栋是你什么人?”
    “我阿爸,不过他现在不叫这个名字。”
    褚辰理解地点点头,光看张明河回来后,先去了南京祭祖,便知大伯是顶替别人的名字、身份去的台岛。
    到现在还不敢光明正大地认祖归宗,只能说明他的身份还不到公开的时候。
    “邱家梁是我岳父,”这个没什么隐瞒的,一查便知,“1960年山林大火,他为救几个孩子……牺牲了。”
    张明河捏着照片,不敢置信地看向褚辰,“他,27岁就走了?!”
    褚辰点点头,“阿爷是72年被人害死的……”
    第140章 季寒,怀疑
    张明河怎么也没有想到,阿爷阿奶和二叔都不在了,只留下小妹邱秋。
    “我能见见她吗?”
    褚辰摇头:“她带着孩子们回老家苗寨了。”
    “张家?”
    “嗯。邱秋想等研究生毕业去研究院工作几年,辞职回去在县里建家制药厂,正好今年贵州那边允许农民分田到户,可以承包山林、坡地种植药材。药厂建起来,药材的用量极大,光靠她一个人承包山林、坡地种植药材显然不现实,她去苗寨,一是看望舅公他们,二是看看那边都适合种植哪些药植。”
    “你都决定今天要走了,陡然改变主意,不会给邱秋带来麻烦吗?”
    张明河:“阿爸职位不低,我过来台媒那边有关注,确实不适合去贵州。她不能因事回来两天吗?”
    “你以后不回来了?”
    “怎么会!”
    “那又何必急在这一时?”
    张明河看向褚辰的眼神带着几分不解:“你不想让邱秋见我?为什么?”
    “跟大伯的情况差不多。”
    张明河倏然一惊:“邱秋?”
    褚辰:“阴阳十三针知道吧?送去前线的一批批学生都是邱秋带出来的。”这个是没办法隐瞒的,只要去各大医院稍一打听便知,因为阴阳十三针在诸家医院已经用于临床治疗了。
    张明河不是学医的,他在家只听阿爸说,阿奶出自苗寨,有一手好医术,苗寨他们张家这一支,几乎人人都懂制药:“邱秋的阴阳十三针不是出自张家、更不是学自阿奶,对吗?”若是的话,舅公不会让邱秋一个小姑娘出头。
    “邱秋过目不忘。”哪学的,自己找理由去。
    张明河眼里的伤感尽去,唇角怎么压也压不住,一个劲地上扬。
    褚辰瞥了他一眼:“我闺女邱懿昭虽不如她妈远矣,却也比一般孩童聪明,什么晦涩的古文、外语,听读两三遍也就会了。”
    “邱懿昭?!你们的孩子姓邱?”
    “嗯,小的叫邱懿航,昭昭给取的。”
    “哈哈……”张明河边笑边拍桌子,连声叫好:“我和你嫂子不用再生了。”
    褚辰愕然:“你几个孩子?”
    “三朵金花,大的三岁,老二和老三是双胞胎,我来时刚满月。”
    就孩子、家庭两人交流了番,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越来越熟稔。
    待用罢饭,回到楼上客房,张明河拿了个信封给褚辰:“给秋秋和两个孩子的零花。”
    褚辰打开信封看了眼,是张两万的支票。
    “秋秋一万,两个孩子一人五千。”张明河道。
    褚辰没要,看张明河的穿着便知,并不是多富裕,大伯在那边走的是政治路线,堂哥日后接他的班,拿的是死工资。
    没直接拒绝,转手悄悄放进他的皮箱里了。
    “对了,”正在收拾东西的张明河突然道,“有一件事得提醒你一下。你们楼下那位退休的博物馆副馆长苏老,你离他远点。”
    褚辰一愣:“理由?”
    张明河在他对面坐下,身子探过圆几低声道:“从小到大阿爸跟我讲过他不少事,他的同窗好友,我也知道不少,却从没听他提起过,他1945年中枪被救……”接着他仔细说了前几天去苏老家拜访,苏老拿出小报和子弹一再试探他的事。
    “也许他真认错人了,可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你注意点,别让他接近秋秋和孩子们。”
    褚辰听得心惊,苏老以前不住在公寓,七月初他跟人换房才搬过来。他要是有问题的话,那同样突然出现的陶星洲呢?
    稳了稳心神,褚辰道:“好,我让人查查。”
    “你小心点。”
    “嗯。”
    眼看时间不早了,褚辰拿上公文包和他送的金饰,带他下楼去机场。
    将人送走,褚辰找了个地方将民意调查表誊抄一遍,开车去外资管理部门找曾温书。


章节目录



沪上人家[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骊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骊偃并收藏沪上人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