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明得国之正,可以说唐虞三代之后,以大明为最。
    唐虞三代,是指,唐尧、虞舜、夏、商、周。
    大秦、大汉、大唐、小宋、元的开国帝王,在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面前,什么都不是。
    所以朱元璋提刀嘎嘎砍。
    朱允炆上来蠢了吧唧的信了,所以他没了。
    朱棣靖难继续嘎嘎的砍。
    到了东林党,不能对利益团体动刀,明朝就走到了终结。
    而老中六七十年走过西方四五百年的工业历史。
    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既是工业史,也是不断的向利益群体挥刀的历史。
    工业化的第一桶金,不是剪刀差。
    有这个想法的人太幼稚,被障眼法迷惑了。
    清朝不收农业税吗?
    民国不收吗?
    都收啊。
    关键不在于剪刀差,而是削峰填谷。
    能斩断掌握权力之人的伸手。
    为什么前三十年很多精英回来?
    放弃外国好生活,来过苦日子。
    这些精英不傻的,他们看到了工业化的可能性。
    在其他列强已经发展起来之后,这是唯一的途径。
    强调剪刀差,是为了掩饰削峰填谷。
    后三十年,利益群体也是一茬一茬的边缘化,一车一车的送走。
    而后三十年开启的时候,第一刀其实是姜文这个群体。
    当时还没意识到,和很多利益群体一样,都觉得自己能稳住。
    然而老中聪明人太多,前仆后继,根本不给机会。
    姜文这个群体个体上有很多人因此得利,但是群体而言跌落了。
    生活依然很好,地位降低了。
    就像后三十年刚开始时候,一些作家、经济学家,能够参与制定规则。
    解决之后,中国继续往前,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这套体系越用越好。
    当时的经济学家却跟不上了,直接精神崩溃,整天骂骂咧咧。
    他们其实生活很好,但是接受不了落差。
    不断怀念当年制定规则的辉煌岁月。
    本质上,姜文也是如此。
    就说沈三通,在前三十年,是没法进城的。
    他根本没法做导演,没有选择这个职业的资格。
    望着姜文这群大院子弟,只能眼巴巴羡慕。
    还要小心翼翼不断强调规矩,希望对方守规矩,不要欺负人。
    往前拍电影是特权,就算是现在,最多加个考学这个途径。
    成为学院派才有资格。
    徐光头拍电影,都要10年往后,外部力量入场才有机会。
    等到互联网入场,那个时候才是谁都能做导演。
    所以姜文精英主义很正常。
    不说农村,就算二三线普通城市的孩子,都接触不到他从小接触的东西。
    别人谈的东西,会进去,他们随便谈。
    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很难不有高人一等的看法。
    后世姜文电影那么多解读,实际上是一个美妙的认知错位。
    姜文怀念是他们中心化的地位。
    有些东西,只有他们能玩,有些职业,只有他们能从事。
    后世代入是因为不满意现状,所以怀念过去。
    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大学扩招。
    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了自己也是精英的错觉。
    这就是一个美妙的误会。
    姜文怀念前三十年,是因为他能做主角。
    普通人也误认为自己也是主角。
    对于沈三通来说,他都不怀念八十、九十年代,更不会怀念前三十年。
    生产力局限,通俗的说法是家贫百事哀。
    对于八十、九十年代,他感谢爸爸妈妈吃得苦。
    对于前三十年他感谢爷爷奶奶吃的苦,而他,不断向前就可以了。
    这些东西,沈三通不会说出来。
    姜文自己也许都没想过这些。
    沈三通习惯从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姜文可能就是做电影,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思考方式。
    沈三通进一步说明《太阳》电影受众:“这部戏的受众太少,主要针对前三十年有落差感的大院子弟。”
    “最多再加一些文艺片爱好者。”
    于冬绝望了:“这才多少人,文艺片能卖什么票房……”
    沈三通道:“宣发上最好主打真实历史,不能云里雾里,本身电影就很意识流。”
    “票房想要高一点,就看能否动员大学生群体,或者白领,自诩为精英,不满现状的群体。”
    “当然,还要注意媒体,媒体往往不会喜欢这部电影,他们不喜欢前三十年。”
    传媒也是有落差的群体,但他们不喜欢前三十年。
    不说美化,任何回忆的都是打压态度。
    于冬想一头撞死!
    第65章 支持《色·戒》上映
    不满现状的人,往往选择鼓吹市场化,而不是怀念前三十年。
    符合要求的没几个人!
    《太阳》受众太窄,于冬想死的心都有。
    于冬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有一批影迷。”
    《阳光》当年热映,轰动一时。
    捧出了夏雨这个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还斩获了金马影帝。
    沈三通道:“可以尝试,激发这个群体,会有不少票房。”
    沈三通没有再说什么,选择鼓励。
    于冬发行《太阳》,要付出很多钱。
    姜文江湖地位摆在那,他硬着头皮也要发行下去。
    于冬现在需要的不是对错,而是一个信念,支撑下去的信念。
    于冬重新有了希望:“一定可以的!”
    告别于冬。
    沈三通从保利博纳离开,回公司。
    布置落子,告一段落。
    李冰冰那种外向的态度,燃起了他的斗志。
    沈三通要杀一杀歪风邪气,准备了两把刀。
    第一刀指向嘉禾。
    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让伍克波没法顺利收购。
    如果伍克波还是如前世那样发起收购,有了铺垫,沈三通可以加价。
    这两年,伍克波因为他,各种不顺利。
    有沈三通的三通娱乐在,橙天的声势最多和华谊抗衡,遭遇全方位削弱。
    王京花转投费、吴宇森《赤壁》的深坑,都要钱。
    伍克波资本操作玩得很好,背后还有日本的钱,也经不住持续消耗。
    绝对缺钱。


章节目录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书荒仙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荒仙人并收藏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