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理解,不这样写不行。
    不可能反抗的。
    开玩笑,好莱坞大公司主控的电影,在08年之后,搞反抗富豪。
    非常敏感的话题,不能碰的话题。
    像《好莱坞之狼》写交易员的故事,看似揭露了华尔街的腐朽,实际上传递了一个信息。
    主角和相关的从业者,不聪明,只是好运。
    如果一个不聪明的普通人,也运气好一点,也会成功。
    没有成功,是运气不好。
    向上帝祈祷就行了,不要仇视华尔街。
    很巧妙的视角。
    沈三通要魔改原版《盗梦》的主题和大纲。
    他不喜欢把偷、抢、盗拍的很酷。
    原版《盗梦》,是因为主创自己种族是靠这个发家,有一种劫掠浪漫幻想。
    沈三通要的“盗梦”,他希望是盗跖那种。
    被污名化的“盗”。
    对于反抗不合理秩序的一种污蔑,贬斥为“盗”为“匪”。
    通俗的说,沈三通这一版的“盗梦”,是“道”而不是“盗”。
    不是美化盗,而是这个故事就不是盗窃的故事。
    是通过神秘的梦境,反抗一些人的掠夺,所以被既得利益者污蔑为盗匪。
    现在无法点名,沈三通打算虚化。
    等十年后,可以直接点名。
    沈三通的《盗梦》,奔着系列去的。
    不搞系列实在太可惜,美国提供的素材实在太多。
    美国搞完,可以扒一扒列强。
    一百部都拍不完,实在是地理大屠杀以来,这些拟人玩意,过于大缺大德。
    要看第一部票房成绩。
    第一部成功,沈三通一定要做系列。
    中午。
    沈三通约了姜文吃饭。
    这个时候的姜文很颓废,也低气压,但正好。
    不这样沈三通也不会找他。
    姜文起点,比冯小刚和张艺谋高很多,很多。
    95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公映之前,就有投资商找到姜文,成立了阳光灿烂制片公司。
    这家公司和周晓文的大洋公司一起完成了影片的发行。
    不过很快,这个公司就不知下落。
    几乎同一时期,冯小刚也和王朔一起经营过好梦公司,也不成功。
    一直到遇到王中军和华谊兄弟,借助资本力量,冯小刚才开始规模化、有流程地运作自己的作品。
    而姜文并未选择华谊兄弟这样的平台。
    他自己成立了不亦乐乎电影工作室,属于项目式运作。
    姜文拍一部电影,朋友和工作人员就来帮忙。
    电影拍完了,大家也就干别的去了。
    这种工作方式适合姜文的拍戏状态,但也导致他多年来都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
    沈三通看来,这跟姜文的性格和创作理念有关。
    姜文其实有市场理念,但是落实到做法时,却和商业格格不入。
    经常几年磨一剑,没有公司拖得起。
    王中军在《鬼子来了》投过他,比投冯小刚还早,但王中军签冯小刚不签姜文。
    冯小刚可以一年一部,姜文就不行。
    姜文觉得这样自己变成一个拍片机器。
    王中军接受采访《东方企业家》采访谈过,导演要成功,除了会拍电影,会拍好电影,还要看运气。
    平台,合作者,档期和宣传,缺一不可。
    放在今天,姜文毫无计划地超支,或者冒失地和体制较劲,跟不上时代。
    其实就是吐槽《鬼子来了》把他坑惨了,连姜文自己也禁导五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不分上下手,也没有敬酒之类的,爱吃什么吃什么,爱喝多少喝多少。
    沈三通谈到正题:“老哥,听说你最近和于冬闹得不是很愉快?”
    姜文道:“哎,我害他赔钱了。”
    沈三通道:“确实,赔了很是不少,《太阳》太惨了,不到两千万。”
    姜文和于冬有过蜜月期,《太阳》后离了。
    媒体传过一段时间的“姜于组合”,保利博纳老总于冬被视为“可能成为姜文的张伟平的人”。
    姜文有想法,《太阳》上映的时候,他曾经对媒体表示:很羡慕张艺谋有张伟平这么能帮他的人。
    于冬也觉得姜文是大牛,一拍即合,也想组成“姜于”组合。
    说到底,姜文不是不食烟火的人。
    谁又能不食烟火呢?
    尤其是对比明显,王朔地位还在,但是没有了实力。
    和港岛不同,冯小刚牛是牛了,但见了王朔也会说句好话。
    不会从“朔爷”变成“阿朔”“朔仔”“小王”之类的。
    但王朔要碰冯小刚的利益,王朔肯定不行,冯小刚能剁了王朔的爪子。
    冯小刚一步一个脚印,和华谊都有反客为主的意思,何况是王朔。
    《太阳》之后,没人提“姜于”,这对组合各奔东西。
    当时韩三平预测《太阳》1.6亿,于冬1.2亿。
    结果不到两千万。
    太坑了!
    于冬伤不起!
    姜文眨巴眼分辩两句:“《太阳》失败,有电影表达的问题,也和宣传方式有关。”
    “一部艺术电影以商业大片的方式宣传发行,不可能卖好。”
    “我不是给自己找借口,但《太阳》失败,发行方要负很大的责任。”
    “这样一部社会面不是很大的片子,就不能大量铺拷贝,应该小规模点映,文火慢炖,然后引导观众观看。”
    “出现看不懂的说法,应该通过宣传引导,而不是任由事态发展。”
    见他找理由,沈三通一针见血:“这种社会面不是很大的片子,制片成本不该超过一千万,如果我拍,或者投资,会严格控制在五百万。”
    姜文受不了:“……看我笑话是不是,我马上走。”
    他本不屑找什么理由,丢分。
    但是见到沈三通就不自觉的解释。
    憋了不知道多少口气的姜文,对沈三通真是五味杂陈。
    羡慕有之,又带着一股对抗情绪。
    沈三通骂李安骂的好爽!
    哪像他这么窝囊,只是点了那么两句,就被人堵回来。
    沈三通呢?
    骂的痛痛快快,骂爽了,搞了图文直播,上映的时候连开三炮。
    全方位无死角的把《色·戒》弄了一遍。
    关键是,带着《生快2》的成绩,气势磅礴。
    一天比一天猛。
    沈三通自己更是成为第一位十亿票房导演。
    硬生生把一些人炒作的《色·戒》热,给盖了过去。
    姜文从导演角度去看,《生快2》这样的片子,没什么深度。
    只是让人笑的电影,纯粹爆米花,没有什么价值。
    也并不承载东西,却有着那么高的票房。
    最高票房一天的票房,超过他《太阳》整部戏两倍有余。
    哪怕是成绩最好的《阳光》也就是一天半的票房。
    观众就喜欢看这种吗?


章节目录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书荒仙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荒仙人并收藏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