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剧组的人回应是,这个是花大价钱按一比一做的电脑特技。应该说谈不上模仿,毕竟只有一架飞机,而不像《珍珠港》里面那么多机群。
    但抄袭的标签打上去了。
    “抢播门”。
    四家卫视抢播“恶斗”。
    播出伊始,就在江苏、东方、云南、北京四大卫视中引发了一场国内电视剧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收视混战。
    几家电视台不惜一切手段去吸引广告商的目光。
    导致剪辑混乱,各种剧集抢跑。
    “篡改门”。
    与史实不符。
    张艺谋的老师周传基是当年参加过远征军作战的战士,他认为,电视剧中有很多场景和细节,与史实严重不符。
    中国的正规军军人都是剃光头的,没有蓬头散发的,而且是不允许光膀子的。
    一般观众可能真会认为其说的有道理,被带跑了节奏。
    但实际上,这是国民党军,张艺谋的老师,只强调“中国”正规军,而没有点出区别。
    一些媒体也不做说明。
    混淆国民党军,和解放军,是一直以来的媒体操作。
    “方言门”。
    《团长》对白基本都是各地方言,孟烦了一口北京话,迷龙说的是东北话,不辣随口而出的是湖南话,兽医说的陕西话,范雷是广东腔,段奕宏则是在剧中秀了十多种方言。
    该剧被称为一部方言大杂烩的电视剧。
    换个角度可以看做制作方很细致,天南海北的溃兵,就该有这种表现。
    但也可以挑刺,说因为口音影响观众理解台词。
    《团长》出的事真不少。
    沈三通和导演康洪雷见面,一针见血道:“老康,《团长》这部戏一定会经受各种审视,你把国民党的军人状态拍的太写实了。”
    《团长》并非没有毛病,有太多自我表达。
    沈三通很讨厌这一套。
    康洪雷拍完了《士兵突击》,也想“文以载道”。
    电视剧导演也要搞自我表达,以至于《团长》里很多比较玄的台词。
    不过就从康洪雷没有把国民党军拍成红军,沈三通也尽可能支持把这部戏做好。
    看完《团长》,就能明白国民党为什么败了。
    和中国以往改朝换代完全不同,国民党是因为没有理想和信仰而失败,而不是失败后,把他贬低成了没有理想。
    反而很少见的,对国民党进行了美化。
    连《大决战》都是美化过的,那个军容军阵就不可能是国民党的水平。
    第48章 披着袈裟的妖怪
    沈三通早看过剧本,拉着进度条快速过了一遍剧集。
    “我的评价是不如《士兵突击》,也不如《亮剑》。”
    “剧版《亮剑》,不是小说。”
    “这个水平,观众会失望和不满。”
    “大家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许三多’式的励志故事,可是,呈现出来的不是。”
    这一世的《团长》成片还可以。
    主要是前世太差。
    前世看的观众一脸懵,感觉是一团乱七八糟的东西。
    灰扑扑的画面,一群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的溃兵,大段大段像舞台剧一样,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台词。
    一部戏能不能吸引观众就看第一集,而第一集的第一场戏尤为重要。之前宣发玩命宣传了那么久,留不住观众就亏大了。
    而《团长》的第一场戏让人一言难尽。
    从专业角度,这场戏非常精彩,堪称经典,但是对观众不友好。
    第一场戏是迷龙开西瓜,李乌拉偷西瓜。中间穿插了各种炮灰团成员在迷龙追逐李乌拉时悄悄拿西瓜的情节。
    最终以李乌拉被迷龙打得昏厥生死不知结束。
    第一场就是调度难度极高的一场大群戏,诚意十足。
    然而大部分观众并不喜欢这种模式,前三分钟就能劝退三成的观众。
    对比《士兵突击》的处理,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开始。
    前三个镜头就有主角,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就许三多和他爹两个人,故事从两个人物展开。
    而且第一场戏里的人物性格特别简单易理解。
    这才是观众习惯的戏剧形式。
    前世《团长》是个半成品。
    杀青以后,华谊瞒着导演买了出国的票,让导演散心。
    导演准备等回来剪片子,华谊已经等不及了,胡乱一剪就卖了。
    剪辑出来的不忍直视,剪辑师大概率连剧本都没看,直接按照场记板的编号把素材怼一起就完事了。
    各个镜头的长度、导演调度的思路通通都被无视,导致最终成品的效果非常蛋疼。
    原版情节拖沓、节奏诡异都是从这来的。
    加上后来各大卫视的抢播风波,为了抢首映胡剪一气。
    在本来已经惨不忍睹的基础上再捅了一刀。
    后来有网友舍不得这部好剧,自己开动剪辑软件推出了各种精剪版、重剪版、删减版,效果比原版要好。
    但是由于没有原始素材和导演手记,最终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沈三通自己就是导演,明白剪辑的重要性,同样的素材,不同剪辑师能剪出完全相反的故事。
    一部戏从开拍到杀青工作最多完成了50%,后面的剪辑才是大头。
    而且原版还有个大问题,除了导演定下的影片插曲之外,全片bgm近乎没有。
    偶尔有一点也非常不合适,大概也是剪辑师手里没有bgm。
    所以最后成品感觉就跟未经调整的粗剪毛片一样,给人一种不是盗版胜似盗版的感觉。
    这一世,比前世好很多。
    但沈三通依然不满意。
    “老康,不说《士兵突击》,就说同是抗战题材的《亮剑》。立意上就差了。”
    “《亮剑》几个人依旧钢筋铁板一块,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几十人竟然能发展上千人上万人,而且这是真的历史。”
    “《团长》几万人的大溃败,甚至未战先逃,没有斗志。”
    “固然说《团长》是真实的反应,溃败,投降,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二鬼子。”
    “但《亮剑》是希望,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也不是千年难遇,有很多不怕牺牲的人,否则哪来的现在?”
    “如今的新天地、新时代,是万千孙德胜不顾生死才换回的。”
    “《亮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的甚至暴露自己也不想让群众受到危险与委屈,《团长》为了吃一顿猪肉炖粉条偷抢老乡东西。”
    “观众看了之后,就会觉得这是什么兵?”
    “《亮剑》不抛弃任何一个兄弟,而《团长》则是一个假团长带着一群残兵在战场上‘苟且偷生’,一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贪生怕死,看不到一名军人应有的样子。”
    “《亮剑》的领导,和《团长》的领导,也是云泥之别。”
    沈三通有资格说重话。
    《士兵突击》热播后给康洪雷追加了一笔奖金,让他在北京买上了房。
    这一世,康洪雷依然进行了转型尝试。
    他之前和华谊有过合作,《士兵突击》成功后,华谊拉他拍摄了商业剧《幻想之旅(末路天堂)》。
    走线题材,一群人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偷渡到纽约。
    以前康洪雷导演的大部分都是主流题材的电视剧,一贯承载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商业片不同,所以赚不到钱。
    是的,这个时候,拍主旋律题材,收入很低。
    康洪雷又是一年一部剧的产量,《士兵》之前收入不好。
    康洪雷也想赚钱,深海文化没阻止,不看好转型。
    而且他本身是成名导演,想拍什么是他自由。
    谁知《幻想之旅》题材敏感,被雪藏了一年,最近才在江苏卫视独家上星播出。
    转型失利康洪雷又回到了深海文化,拍了《团长》。
    《团长》拍摄时片场发生了两次意外事故,超支了八百多万,深海文化拉投资补上。
    随着沈三通旗下公司业务扩大,影视剧业务风险大,除了沈三通执导或者主控的,其他项目对外开放融资渠道,独立项目独立运作。
    《团长》拍完花了四千多万,超支上千万。
    沈三通肯定要最好的成片效果。
    康洪雷面色不是很好看,他为《团长》付出很多,倾注了心血。
    如此贬低没有道理:“《亮剑》是八路军,我这是国军,你自个也说了,我把国军拍的真实。”


章节目录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书荒仙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荒仙人并收藏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