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冷嘲热讽,可谓是快意。
    多少年没有这么快意了!
    好莱坞进口大片只是没有好档期,之前沈三通也就是窝里横,没有了国产片保护月,暑期档国产片绝对全面溃败!
    光看殖畜发言,还以为它们国籍在美国呢!
    总之就是沈三通败了!我军败了!
    包括一些沈三通的支持者,也从极度乐观,转为了极度悲观:三通娱乐取得今天的成绩,太顺利了,付出的代价不够大,好莱坞当初攻城略地是大航海时代人家都在流血。赶紧收回自己的狂言吧,千万别和好莱坞巨头打起来,打不过人家啊!
    也有一些职能部门站出来落井下石:小沈啊,你看好莱坞狼来了,就别去欺负港台同胞了,要团结!
    沈三通也是瞠目结舌。
    因为这一次他算是亲自接触到了,一些事是怎么办的。
    从殖畜,到一些专家,再到一些媒体,官方内的人,都在迅速归位。
    中影那位主管,比较反对中影现有的经营模式,和院线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对好莱坞持有感恩态度,认为没有好莱坞,就没有中国电影的进步……
    也是韩三平对头,一直鼓吹把中影分了。
    不知道是蠢还是坏,但放在这个位置上,恰好正合适。
    站出来的这些人,不懂什么是“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沈三通带头冲锋之后,计划就开始了。
    现在就是大踏步的让出市场。
    接下来就看美国传媒巨头的家国情怀了。
    当然,这种行为只能是一招闲棋,最多争取一点利益。
    不过这一点利益,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个体量的谈判,可能是几百、几千亿。
    也没有输家,除了美利坚帝国利益。
    美国也赢,可以获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
    中国也就是增加点工业实力,赚的都是辛苦钱。
    沈三通面对这种舆论,内心毫无波澜。
    已经习惯。
    他一直认为,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应该有这种跟国家大政策大战略,国际大局势做相应的配合和调整。
    不跟着潮流走,逆势就要被打的粉身碎骨,比如明明知道,却偏要去11年后的叙利亚投重注投资,脱欧的腐英做生意,22年后的乌克兰投资。
    这不是说不行,只是你乐意就行,开心最重要嘛。
    没有这个觉悟,你就是小打小闹的,上不了台面。
    沈三通干影视行业,不靠洗米,不靠送女,不靠外面,没有媒体关系,想要发展,那就必须和国家发展方向配套。
    文化产业本土市场是重中之重,中国这块十四亿统一文字和文化的市场,具有无尽的潜力。
    海外利益是附属“战利品”。
    先把自家的地种好,等到中国的旗帜冲天而起,作为软实力自然会获得追捧。
    到那时,自有大儒站台念经!
    三通娱乐硬憾好莱坞,双方摩擦。
    结果似乎为了打消外面的疑虑,好莱坞进口片在今年正常放映,受害最大的不是三通娱乐,而是其他电影公司。
    华谊股价暴跌。
    三通娱乐只是小跌,华谊当场跪了。
    大踏步让出市场,三通娱乐还有一战之力,其他国产电影公司,是真没有抵抗实力。
    王中磊气道:“他沈三通胡说八道,我们来受罪!我们要和他划清界限,正好推进和好莱坞合作!”
    “闭嘴!”王中军不要别人来打扰自己的思考。
    王中磊立刻不说话了。
    华谊一直的发展,就是重视人,圈内是大片模式+明星战略。
    明星上,范冰冰跑了,李冰冰半捆绑,扶持受到时尚品牌青睐的姚晨,小生邓超填补没有笼络到黄晓明的空白。
    电视剧就是挖头部的导演,电影就是冯小刚,制作上陈国富,然后具体业务上让王中磊盯着。
    就是咬住大导演、大明星。
    业外也是人,最早和太合集团,有着李嘉誠背景的tom集团,还有因为圈子认识的马云,从这些获得投资,以及银行一些关系。
    骑马、打球、开车、请客……是王中军的生活,是乐趣,也是工作。
    所以,在沈三通炮轰好莱坞这件事上,王中军从一些圈层没有得到回应。
    这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回答。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和好莱坞合作可以,但不能大张旗鼓。”王中军给弟弟下命令。
    确实是个好的“国际化”合作机会。
    这些年华谊没少跟在沈三通后面捞好处。
    姚晨如此获得一些大牌青睐,也是因为《潜伏》上沈三通似乎对其有意见,获得了支持。
    这次好处要跟着捞,但是依然不能冲的靠前。
    王中磊很委屈。
    华谊都上市了,财富自由了,还要受气!
    “电影行业太依赖人,风险也大,我们要尽快调整业务,互联网方向、房地产方向,比电影好做很多,要在未来几年逐步转向。”
    王中军心里也难受,下定了决心转变。
    他本来就擅长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有很多关系,房地产也有,都比电影强。
    光线传媒也在行动。
    和华谊不同,华谊主业是电影,然后是影院投资以及艺人经纪,再往后数才是电视剧等等。
    而光线传媒主业是电视栏目,广告,光线影业是后来发展的。
    03年加盟光线传媒任职艺术总监的张昭,在06年创立了光线影业并任总裁。
    也是他一手打造了光线的发行团队,做出了独特的矩阵模式吗,也就是在每个城市都有发行人员驻地。
    光线对于电影的投资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发行形式投资的,或者加磅投资。
    王长田曾阐述过光线矩阵发行模式:“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
    “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
    “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
    在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相比于传统模式,矩阵模式效率颇高。
    哪怕是烂片,也能有一定票房收益。
    光线利用这种模式拉来了很多影片发行权,也搞出了一些保底票房。
    后世发展出了包黄金场刷票房。
    此刻,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发生摩擦,王长田是“胸中块垒酒难浇”。
    如今的影视公司,三通娱乐是老大毋庸置疑,华谊凭借过往优势牢牢把持老二。
    博纳凭借着和三通娱乐的关系,发展的也很好,连后发的小马电影制作能力也比光线要强。
    第二做不了,第三第四似乎也做不了了,掉到老五去了。
    王长田觉得不行啊!
    从2006年开始涉足电影,一路平稳,却没有一部被人所称道的佳作。
    光线最弱的就是这一点,拿不出一个代表作来。
    因公司估值分歧,王长田的融资计划泡汤了不止一次。
    他总是觉得自己卖低了,和华谊不同,他把娱乐当做生意,把光线当做自己的孩子。
    随着三通娱乐和华谊的双双上市,如今是资本追着影视公司跑,看谁都是独角兽,何况像光线这样的老牌企业,让光线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条件,不缺钱了。
    但好莱坞磨刀霍霍,老王也想从大热的电影里分一杯羹,至少招股书上要把影业算上去,这样才不算辜负一帮员工跟自己干了那么多年。
    内心深处,他不认为自己比大小王差多少,未来光线的市值绝对会超过华谊。
    王长田盯着办公室里长长的黑板许久,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剧名、片名、人名。
    有100多个名字,大多是港台导演的名字。
    “必须做出改变了。”
    王长田下了决心。
    再不变好莱坞一刀砍下来,恐怕以后只能干发行,核心的电影制作无法涉足。
    华谊盯住大片大导大明星那套是没有前途的,寄托于港台也没有前途!
    三通娱乐是沈三通一手缔造的,本身就是超级大导演,没法复制。
    不过三通娱乐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点,《生日快乐》《疯狂》系列、《囧途》《失恋33天》这些成本低的小制作,值得模仿学习。
    光线要追求新类型的开发,下赌注于中小制作,敢用新演员,敢用新导演,要有意识地偏向内地的新导演。
    观众和电影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内地新导演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培养新导演是光线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刻不容缓!
    导演缺口很大,内地老导演基本都不行,很难支撑华语电影工业发展的未来,只有挖掘新导演。
    光线之前也在变,但太慢了。
    等不了!


章节目录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书荒仙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荒仙人并收藏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