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夜。
    唐生智率少数人员,乘保留的汽艇渡江逃离,司令部当日焚毁文件。
    守军只有少部分侥幸脱险,未能撤退过江的大批部队,扔掉武器,脱下军装混入老百姓中间,留在了城内。
    12月13日晨。
    日寇3个师团相继入城,南京陷落。
    悲壮的南京保卫战结束。
    影片用了一个小时有余的时间铺垫,铺垫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至暗时刻。
    从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南京大屠杀,几乎把中华民族的脊梁碾碎,让笃信“天下观”,超越民族概念的中国人,抱起了“中华民族”“汉族”这样的概念。
    电影里蒋介石和唐生智的大转场,前后呼应。
    银幕里,佛堂经卷在血水中浮沉,教堂彩窗在爆炸波中震颤。
    两个场景的镜头共振,佛堂与教堂、刀与经书、液态神像与凝固烛火。
    此刻,历史震颤。
    这是魔幻,更是现实,
    因为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历史。
    日本军机空投《投降劝告书》,保证“不杀戮俘虏,保护文化设施。”
    12月13日,日寇第6师团率先从中华门入城,当天即在中山码头集体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民上万人。
    破城后,日寇进行战略欺诈,利用虚假承诺诱使中国军队放弃巷战,实际在挹江门屠戮已解除武装的士兵。
    靠着买来的地图,兄弟俩不断转移,困在染布坊。
    陆大川教弟弟,用盐水泡布条缠腿防冻伤,往脸上抹靛蓝染料装病人,盐巴贿赂汉奸换路条。
    镜头出现了群像。
    黄埔八期生29岁的补充连副周镇岳,还在坚守中山门阵地。
    用刺刀撬开弹药箱,发现全是石块。
    远处传来《中央日报》飘落:“唐司令长官誓与南京共存亡。”
    传令兵瘸着腿跑来,语气慌张:“师部……昨晚过江了!”
    金陵大学礼堂,安全区。
    彩色玻璃窗被震出蛛网状裂痕,阳光在戴着金丝眼镜,教授许文远脸上切割出光斑。
    他正将一卷残卷塞进皮箱,角落里的妓女红玉突然掀开旗袍,露出绑满银元的束腰:“许先生,带我去上海,这些都归你。”
    太平南路绸缎庄。
    绸缎庄少东家陈子安将最后半匹素绸浸入染缸,血红迅速吞噬白色。
    账房老周颤抖着按住他的手:“少爷,这是给死人裹身的料子……”
    陈子安抓起染缸里的铜勺,舀起猩红液体泼向门外“仁丹”广告:“现在就给活人用。”
    这是因为日寇收集染血的白色布料,用来做绷带。
    日寇真的穷到家了,什么都没有,穷鬼帝国主义,有叫错的名,没有叫错的外号。
    然而那又如何?
    有组织对无组织,高效率对低效率组织,就是碾压就是屠杀。
    夫子庙茶馆。
    说书人程瞎子,摸着三弦唱《梁红玉擂鼓》,茶桌下蜷缩着逃荒来的哑巴少年小满。
    突然木板墙被刺刀劈开,程瞎子将三弦砸向日本兵喉咙。
    小满抓起滚烫的铜茶壶泼向另一名士兵。
    程瞎子惨死在日本刀兵之下,小满被当场活活劈死两截。
    挹江门外。
    溃兵与难民在城门挤压成人肉漩涡。
    周镇岳撕掉领章大吼:“川军的!滇军的!都跟我去中央银行仓库!”
    只有五个士兵停下脚步,其中有人背着书籍捆成的简易“防弹衣”。
    宪兵副司令萧山令,选择自杀殉国。
    不知不觉,大地已经生霜。
    那霜成血。
    电影里第一次出现群像,却是如此绝望,这些人几乎没有人能逃出来。
    12月14日,日寇张贴布告要求难民返家。
    通过“安民”布告诱骗藏匿者现身,随即展开挨户搜查屠杀。
    在安全区插日本旗的难民收容所仍遭洗劫,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妇女超万人,仍被日寇每日掳走数百人。
    周镇岳来到中央银行,发现地堡铁门竟是镀锌饼干箱拼接而成,苦笑着将青天白日帽徽塞进门缝。
    日寇火焰喷射器袭来时,他哼着广东童谣点燃炸药引信。
    镜头给到妓女红玉,用银元贿赂日本兵,将三个孤儿塞进运尸车,而她则被强暴至死。
    陈子安给难民分发染红的白绸作标识,自己被破门的日寇杀害。
    阖家九口灭门,妻子已经自杀,惨遭奸尸,儿女被日寇用刺刀挑起。
    许文远在图书馆地下室点燃典籍,火光中背诵《正气歌》。
    陆家兄弟被困在城南染坊,惶恐求活,陆大川观察日寇的动作。
    日寇五人小队,始终呈菱形队列,每屠杀二十人,必轮换刺刀手。
    数不清的尸体横在眼前,男人、女人、老人、孩童,不论年纪、不分性别,鲜血将地面染成深红色。
    影院观众从没见到如此大尺度的电影,他们被沉重的剧情压制的无法呼吸,有人已经啜泣起来。
    《1937》采用不是历史循环论,场面人物并不死寂沉沉,画面和寻常电影没有区别,甚至在一些场景中彩色更加浓烈。
    电影费了极大功夫用来建立1937年的南京城,关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更让观众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如此,情绪冲击更大。
    第21章 当魔幻现实主义真的降临
    12月15日。
    受尽折磨的兄弟俩,被驱赶到水西门城墙根。
    陆大川突然用胳膊肘捅弟弟,提醒弟弟:“看那个瘸腿日本兵——他在给子弹分类!”
    果然,瘸腿兵把生锈的子弹单独装盒,动作像药房伙计称药材般精细。
    电影出现很多魔幻闪回。
    挹江门踩踏事件中,死者口袋里的怀表永远停在17∶23。
    南京城墙的明代城砖渗出暗红血珠。
    安全区粮仓的老鼠集体绝食而死。
    有工程师在绝境中发明“尸体沼气灯”。
    作为中国首个实施现代城市规划的城市,其下水道系统反而成为藏尸处技术。
    西门子南京办事处工程师贝茨,既维修城市电网,又偷偷破坏日军通讯线路记忆载体。
    燕子矶集体屠杀地的鹅卵石,骨殖粉末飘扬。
    都是历史事实,2004年中科院地质所检测后确认,至今土地里依然有残留骨粉。
    陆大川兄弟还在求活。
    用死人血抹脸,用尸油遮盖体味,带着自己的弟弟,尽可能寻找一线生机。
    电影用镜头深入了复杂的历史切面,从始至终日寇是以功能性出现,展现更多的是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对于日寇的暴行,并未进行深入的刻画,保持了尽可能克制。
    而正是克制,正是赋予了生活在南京城中的中国人以生活,以生机,所以当毁灭这一切的所以更加的震撼。
    以血抹脸,影院观众面部紧绷感,等到抹起了尸油,出现了轻微呕吐声。
    无法承受的观众逐渐增多,不得不离场。
    17日。
    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举行入城式,系统性屠杀达到顶峰。
    日军当天在安全区抓捕5000余人押至长江边处决。
    中山码头屠杀事件中,仅12月17日单日死亡人数超3000。
    被驱赶到江东门时,日兵两人一队,分成四组,开始比赛砍头。
    砍下的头被扔在地上,一旁还有人拍照。
    看着同胞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倒下,兄弟俩难过极了。
    那一刻,两人都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日军拉着一名孕妇,企图在众人面前实施强暴。
    孕妇拼命挣扎,被惹怒的日军竟直接挥刀剖开了她的肚子,然后将婴儿挑了出来,挂在刺刀上示众。
    观众席上观众此起彼伏的惊呼,干呕,陆续有人崩溃。
    电影还在继续。


章节目录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书荒仙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荒仙人并收藏新时代艺术家(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