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何其讽刺,人家年纪轻轻的太太出手就看得出飒爽,母亲还是被冤屈的老革命,难得回来投资,也是回娘家,一落地就被人抢了东西?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治吗?
这些暂且不说,有一点,陈恪不打小报告,自以为清者自清,可是他不打小报告,有的是人打,而且恰好昨天,看不惯他的那个人来送刀,就打了他的小报告。
他如果不来见老首长,那个小报告就永远澄清不了。
所以愠怒了半晌,老爷子突然转身,来了句:“那你两个多月都不回岗,在首都,也不是为了留下来在找关系?”
闻言陈恪都差点暴走,陈柔将刀放回刀架,也似笑非笑。
陈恪是真冤枉啊,当然,现在他终于长嘴了,他说:“老首长,单位有记录的,我们的差旅费,总共也就3万块钱,反复审了三次,我说明了三次,还有我们单位总共21个人,全家的档案查了三次,我也一直在配合调查。”
老首长又沉默了,好半天来了句:“油锅里炸了三次你都不烂,你是铜碗豆吗?”
本来气氛很紧张,但陈柔被这老爷子一句给逗的噗嗤一笑。
陈恪又辛酸又尴尬,也觉得有点好笑,低声说:“我是您的兵,受的您的教导啊。”
老首长眉宇间的阴霾已经成个浓密的川字了,终于又问:“那人是谁,叫什么名字,怎么拿走的刀,你们但说无防,我虽老,记性还不算太差。”
这个就得陈恪说了,因为陈柔现在是清清白白白莲花,是香江来的太太。
陈恪先讲了一下王猛的名字,又把对方曾经在部队的事情大概讲了一下,然后说:“他目前开着一家外贸公司,但是,承接了首都所有宾馆,国际部的商品贸易。”
老首长还真没听说过王猛其人的名字,当然也要问:“他家有在政府单位工作的亲戚吗,或者父辈什么的,你有知道的吗?”
都已经到这步田地了,再不告状,过两天被搞出局的可就是陈恪了。
他说:“老首长,我不是很了解王猛其人,但我怀疑他在进部队之前改过姓名,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当时在部队,以他出手的阔绰,绝非普通人。”
姜还是老的辣,老首长一听就懂了,手指虚空:“绝对是当年闹事的头子。”
曾经有那么一批半大孩子,为了效仿父辈的荣光,不是提着砖头掐架,就是这儿砸那儿推,什么封建迷信牛鬼蛇神孔父子,统统打倒。
普通孩子还好,回家被父母收拾一顿,知道错了就完了。
可是有些闹出过人命的,闹的比较狠的,按理都是要拉出去喂花生米的。
当然了,有一些听到风声躲起来,父母再搞搞关系,改了名的,摇身一变,既有胆识也够野,想必如今一看有了商机,就又闹腾起来了。
不愧是带兵打过仗的,尔爷和董爷跟这位老首长比,真就是小巫。
他思维敏锐条理清晰,再看陈柔:“能叫你心甘情愿拱刀相送,想必他也有你不得不低头的原因吧,那是什么?”
陈柔坦言:“30%的净利润,而且以资历入股,也就是说,他不用花一分钱。”
这时老首长气到,眉心的川字已经在抽搐了:“一刀砍到肩,他总有过人的本事吧,他的资历是什么,比我还老,还是比我读得书多,首都是他家的?”
这回陈柔没再说话。
因为懂得都懂,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人做企业,没可能真就那么愿意搞慈善,把三成的利润随随便便给某个人,所以聂氏如果选择跟王猛合作,也会把给他的那一份加到终端,那么到头来,就是商品涨价,真正付出的人是谁,还是消费者,是普通人。
而王猛在聂氏这种大企业面前都敢狮子大开口,他们还低了头,就证明聂氏进来做生意后,遇到的难题,已经是他们所解决不了的了。
而且他本来只想看看刀,刀在谁的手中,那就是谁的,这是普世的逻辑。
可偏偏有人就因为他喜欢,从别人手中抢来再送给他,那算什么。
老爷子憋了半天,一声哑吼:“土匪,土匪都不如!”
第419章 他比窦娥还冤
老首长有三个儿子,当然也就有三个儿媳妇。
如今最多陪老爷子的小张是三儿媳妇,跟丈夫同在军区工作,而他三个儿子中职位最高的是老二,老大一家则比较爱交际,而这种家庭做女主人的当然很精明。
所以从老爷子不允许她和秘书进书房开始她就觉得不对劲了,此刻也正在给丈夫打电话:“快跟二哥通个气,就说昨晚大嫂让人送的刀,出事了,大事!”
她是在二楼卧室打的电话。
打完后一出门,女儿举着枪说:“不许动!”
身后还有个小不点儿:“dududu!”
才一岁多的小孩儿,跟着大孩子玩儿,精力脚步样样不落。
虽然脸蛋儿俊,可是既不骄气也不胆怯,还有种格外的泼皮感。
那小男孩儿,是个做妈妈的都喜欢的儿子模样。
小张捧起女儿的脸,笑问:“你就这么喜欢小弟弟?”
女儿敏敏费力的抱起阿远来:“妈妈,你照着他的样子给我生个弟弟吧。”
小张捏女儿的鼻子:“计划生育呢,你想我丢工作啊。”
小孩子都很敏锐的,所以敏敏知道,如果是妈妈不喜欢的客人,带来的孩子她也不喜欢,就会早早喊她上楼写作业,但不管妈妈喜不喜欢今天的客人,这个小弟弟妈妈很喜欢,所以一直放任她陪着小弟弟玩儿,而不是写作业。
孩子嘛,都是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的,敏敏就说:“那咱们就把他留下来吧,带回我们家去,我要带他去上学,要给我的同学看。”
这种普通话就是阿远所听不懂的了,可他很会当小马仔,点头如捣蒜。
人家可是首富家的少爷,能跟着他们去住部队的两室一厅?
小张笑着抱起阿远说:“他应该饿了,该要吃东西了,还给他家人吧。”
但摸了一把阿远的屁股,她止步了:“他是不是尿了,怎么裤子是湿的?”
敏敏举枪:“因为我用的是水枪啊。”
这顽皮孩子,把人家小客人的衣服给打湿了,万一孩子感冒了呢?
小张于是回房,找了两件女儿小时候的衣服,拿着下楼,找到正在客厅里眼观鼻,鼻观心,入定中的安秘书,大概讲了一下情况,才说:“给他换我闺女的衣服吧。”
其实像阿远这种孩子要出门,只要带佣人的场合,都会多带两套衣服的。
何况今天安秘书还在阿远的强制要求下带了他的小迷彩服。
小家伙刚才就嚷嚷要换呢,只不过被姐姐带上楼了,就没来得及换。
安秘书是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山头,都会准确找到风向并随风摇摆的人,也从陈设看出来了,这家的老人跟陈恪一个性格,喜好,所以他拿出小迷彩服说:“刚才我家少爷就嚷嚷着要换呢,给他换这个就是,就是……”
他是客人,就算主家极力邀请,他一般也不会进人卧室。
他家太太自打进了书房就半天没出来,给孩子换衣服就要麻烦女主人了。
这小张也是个绿军人,跟公公一样,对于香江来的资本家当然保有很大的戒心。
但一看阿远的小衣服,她笑了:“小宝贝,你要穿这个吗?”
阿远听不懂,可他会表示啊,他提起小皮带,就往上面卡他的枪:“dudu,dudu!”
敏敏一看直接跳了起来:“妈妈,快找我的军训服,我们要一起穿。”
从安秘书进门以来就很严肃,也很克制的女主人突然笑了起来,抱起阿远说:“走,去给你们俩换衣服,一会儿我再给你俩拍几张照片。”
……
书房里,陈柔坐着,陈恪站着。
老首长目光盯着案头的电话,正在跟陈柔聊家常,也是关于香江的事情。
他笑着说:“我听我家大孙女说,如今的年轻人不爱听我们老一辈的人唱的歌,也不爱看我们的老艺术家们拍的影视剧,就爱从香江泊来的,我听着就头痛。”
又说:“听说你们家也搞娱乐业,还赚得很不错。”
陈柔点头:“是的。”
又说:“我们家参与投资的电影《南海保镖》,去年的票房有八千万港币。”
陈恪眼皮嗖的跳了一下,因为陈柔说的那部电影,聂氏不是主投资人,它也挺曲折的,本来在香江本土上映后票房一般,后来又复映,票房也全来自陈柔。
因为题材原因,并没有引进它,当然也不会公映。
别人要在老首长跟前提这部影片,估计只讲名字他就要生气了,这个话题也无法继续谈下去,可由陈柔来提它,就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她不仅是首富太太,又是传说中的大陆密探,她又是大陆嫁出去的闺女,母亲是个老革命家,还能把雪枫刀玩的出神入化。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治吗?
这些暂且不说,有一点,陈恪不打小报告,自以为清者自清,可是他不打小报告,有的是人打,而且恰好昨天,看不惯他的那个人来送刀,就打了他的小报告。
他如果不来见老首长,那个小报告就永远澄清不了。
所以愠怒了半晌,老爷子突然转身,来了句:“那你两个多月都不回岗,在首都,也不是为了留下来在找关系?”
闻言陈恪都差点暴走,陈柔将刀放回刀架,也似笑非笑。
陈恪是真冤枉啊,当然,现在他终于长嘴了,他说:“老首长,单位有记录的,我们的差旅费,总共也就3万块钱,反复审了三次,我说明了三次,还有我们单位总共21个人,全家的档案查了三次,我也一直在配合调查。”
老首长又沉默了,好半天来了句:“油锅里炸了三次你都不烂,你是铜碗豆吗?”
本来气氛很紧张,但陈柔被这老爷子一句给逗的噗嗤一笑。
陈恪又辛酸又尴尬,也觉得有点好笑,低声说:“我是您的兵,受的您的教导啊。”
老首长眉宇间的阴霾已经成个浓密的川字了,终于又问:“那人是谁,叫什么名字,怎么拿走的刀,你们但说无防,我虽老,记性还不算太差。”
这个就得陈恪说了,因为陈柔现在是清清白白白莲花,是香江来的太太。
陈恪先讲了一下王猛的名字,又把对方曾经在部队的事情大概讲了一下,然后说:“他目前开着一家外贸公司,但是,承接了首都所有宾馆,国际部的商品贸易。”
老首长还真没听说过王猛其人的名字,当然也要问:“他家有在政府单位工作的亲戚吗,或者父辈什么的,你有知道的吗?”
都已经到这步田地了,再不告状,过两天被搞出局的可就是陈恪了。
他说:“老首长,我不是很了解王猛其人,但我怀疑他在进部队之前改过姓名,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当时在部队,以他出手的阔绰,绝非普通人。”
姜还是老的辣,老首长一听就懂了,手指虚空:“绝对是当年闹事的头子。”
曾经有那么一批半大孩子,为了效仿父辈的荣光,不是提着砖头掐架,就是这儿砸那儿推,什么封建迷信牛鬼蛇神孔父子,统统打倒。
普通孩子还好,回家被父母收拾一顿,知道错了就完了。
可是有些闹出过人命的,闹的比较狠的,按理都是要拉出去喂花生米的。
当然了,有一些听到风声躲起来,父母再搞搞关系,改了名的,摇身一变,既有胆识也够野,想必如今一看有了商机,就又闹腾起来了。
不愧是带兵打过仗的,尔爷和董爷跟这位老首长比,真就是小巫。
他思维敏锐条理清晰,再看陈柔:“能叫你心甘情愿拱刀相送,想必他也有你不得不低头的原因吧,那是什么?”
陈柔坦言:“30%的净利润,而且以资历入股,也就是说,他不用花一分钱。”
这时老首长气到,眉心的川字已经在抽搐了:“一刀砍到肩,他总有过人的本事吧,他的资历是什么,比我还老,还是比我读得书多,首都是他家的?”
这回陈柔没再说话。
因为懂得都懂,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人做企业,没可能真就那么愿意搞慈善,把三成的利润随随便便给某个人,所以聂氏如果选择跟王猛合作,也会把给他的那一份加到终端,那么到头来,就是商品涨价,真正付出的人是谁,还是消费者,是普通人。
而王猛在聂氏这种大企业面前都敢狮子大开口,他们还低了头,就证明聂氏进来做生意后,遇到的难题,已经是他们所解决不了的了。
而且他本来只想看看刀,刀在谁的手中,那就是谁的,这是普世的逻辑。
可偏偏有人就因为他喜欢,从别人手中抢来再送给他,那算什么。
老爷子憋了半天,一声哑吼:“土匪,土匪都不如!”
第419章 他比窦娥还冤
老首长有三个儿子,当然也就有三个儿媳妇。
如今最多陪老爷子的小张是三儿媳妇,跟丈夫同在军区工作,而他三个儿子中职位最高的是老二,老大一家则比较爱交际,而这种家庭做女主人的当然很精明。
所以从老爷子不允许她和秘书进书房开始她就觉得不对劲了,此刻也正在给丈夫打电话:“快跟二哥通个气,就说昨晚大嫂让人送的刀,出事了,大事!”
她是在二楼卧室打的电话。
打完后一出门,女儿举着枪说:“不许动!”
身后还有个小不点儿:“dududu!”
才一岁多的小孩儿,跟着大孩子玩儿,精力脚步样样不落。
虽然脸蛋儿俊,可是既不骄气也不胆怯,还有种格外的泼皮感。
那小男孩儿,是个做妈妈的都喜欢的儿子模样。
小张捧起女儿的脸,笑问:“你就这么喜欢小弟弟?”
女儿敏敏费力的抱起阿远来:“妈妈,你照着他的样子给我生个弟弟吧。”
小张捏女儿的鼻子:“计划生育呢,你想我丢工作啊。”
小孩子都很敏锐的,所以敏敏知道,如果是妈妈不喜欢的客人,带来的孩子她也不喜欢,就会早早喊她上楼写作业,但不管妈妈喜不喜欢今天的客人,这个小弟弟妈妈很喜欢,所以一直放任她陪着小弟弟玩儿,而不是写作业。
孩子嘛,都是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的,敏敏就说:“那咱们就把他留下来吧,带回我们家去,我要带他去上学,要给我的同学看。”
这种普通话就是阿远所听不懂的了,可他很会当小马仔,点头如捣蒜。
人家可是首富家的少爷,能跟着他们去住部队的两室一厅?
小张笑着抱起阿远说:“他应该饿了,该要吃东西了,还给他家人吧。”
但摸了一把阿远的屁股,她止步了:“他是不是尿了,怎么裤子是湿的?”
敏敏举枪:“因为我用的是水枪啊。”
这顽皮孩子,把人家小客人的衣服给打湿了,万一孩子感冒了呢?
小张于是回房,找了两件女儿小时候的衣服,拿着下楼,找到正在客厅里眼观鼻,鼻观心,入定中的安秘书,大概讲了一下情况,才说:“给他换我闺女的衣服吧。”
其实像阿远这种孩子要出门,只要带佣人的场合,都会多带两套衣服的。
何况今天安秘书还在阿远的强制要求下带了他的小迷彩服。
小家伙刚才就嚷嚷要换呢,只不过被姐姐带上楼了,就没来得及换。
安秘书是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山头,都会准确找到风向并随风摇摆的人,也从陈设看出来了,这家的老人跟陈恪一个性格,喜好,所以他拿出小迷彩服说:“刚才我家少爷就嚷嚷着要换呢,给他换这个就是,就是……”
他是客人,就算主家极力邀请,他一般也不会进人卧室。
他家太太自打进了书房就半天没出来,给孩子换衣服就要麻烦女主人了。
这小张也是个绿军人,跟公公一样,对于香江来的资本家当然保有很大的戒心。
但一看阿远的小衣服,她笑了:“小宝贝,你要穿这个吗?”
阿远听不懂,可他会表示啊,他提起小皮带,就往上面卡他的枪:“dudu,dudu!”
敏敏一看直接跳了起来:“妈妈,快找我的军训服,我们要一起穿。”
从安秘书进门以来就很严肃,也很克制的女主人突然笑了起来,抱起阿远说:“走,去给你们俩换衣服,一会儿我再给你俩拍几张照片。”
……
书房里,陈柔坐着,陈恪站着。
老首长目光盯着案头的电话,正在跟陈柔聊家常,也是关于香江的事情。
他笑着说:“我听我家大孙女说,如今的年轻人不爱听我们老一辈的人唱的歌,也不爱看我们的老艺术家们拍的影视剧,就爱从香江泊来的,我听着就头痛。”
又说:“听说你们家也搞娱乐业,还赚得很不错。”
陈柔点头:“是的。”
又说:“我们家参与投资的电影《南海保镖》,去年的票房有八千万港币。”
陈恪眼皮嗖的跳了一下,因为陈柔说的那部电影,聂氏不是主投资人,它也挺曲折的,本来在香江本土上映后票房一般,后来又复映,票房也全来自陈柔。
因为题材原因,并没有引进它,当然也不会公映。
别人要在老首长跟前提这部影片,估计只讲名字他就要生气了,这个话题也无法继续谈下去,可由陈柔来提它,就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她不仅是首富太太,又是传说中的大陆密探,她又是大陆嫁出去的闺女,母亲是个老革命家,还能把雪枫刀玩的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