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慧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我没事儿,只要肚子里的孩子好好的就
    行。”
    “他都这么对你了,为啥不离开他?还说要搬到俺家住?”
    魏东强不止一次劝说过阎慧,让他离开魏文凯。
    不止是因为自己喜欢她,而是因为她是个好女人,不该被自己这个控制欲强到近乎疯魔的儿子毁了一辈子。
    只要她能够平安,他宁愿自己和儿子一同从她的生命中退出。
    “你知道,他是不会放我走的。在你们家里住,或许他还能收敛一点。”
    沈妙:???
    阎慧这变脸速度真是绝了,刚才还委曲求全想得到公婆的祝福呢,这会又变成为了保护孩子不得以才“与狼共舞”。
    “而且……孩子应该也很想多见见他的亲爸。”
    “你,你是啥意思?是那次在……”魏东强的脑子“嗡”了一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是我,我的?!”
    阎慧没说话,只是笑着点点头,随后将他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肚子上。
    沈妙:!!!
    第71章 早考晚考,早晚得考……
    新年过完后,城边村的拆迁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测绘局派了人来各家测量面积,民政局也有科员到各家核对村子上报的赔偿人员名单。
    和城中村的情况不同,城边村主要是以耕地的赔偿为主,各家搭的自建房面积测量也简单,所以在城中村才推进到一半的时候,东边的几个城边村全都已经完成统计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市里正式下达拆迁的通知。
    等赔偿款的一半打进村里的集体账户,村长将钱一笔笔地分发下去后,村民便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搬离村子,自己寻找落脚生活的地方。
    而随后的每个月,剩下的赔偿款会分成若干笔,和每个月的过渡费一起打进村民的账户,一直到回迁房建成,各家重新搬回到新房,全部的拆迁改造工程才算结束。
    后面的事先不提,如今最重要的便是要去找将来要住的房子。
    沈家是土生土长的豫市人,住的地方自然也是在豫市里找,而他们的首选地,就是暂时还不会动迁的城中村。
    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即使将来回迁后他们要生活在市里,但猛地一下子要他们搬去小区、家属院还是很难适应,不如先在城中村里适应适应,等以后再慢慢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家里的医馆。
    城市里的门面房贵得很,一年的租金得上万块,沈家的医馆一年到头,刨除成本之外基本不赚什么钱,真要在市里开医馆,无异于是拿钱打水漂,所以还是开在城中村里最合算。
    “妈,你看这个房咋样?”
    沈妙拿着户型图一屁股靠在王冬梅身边坐下,用铅笔在上面画了几个圈圈,“北关村里头二大街的,姚恒管房东叫叔,算是比较近的亲戚,家里正好有几间房要租。”
    听说沈妙他们过段时间要搬家,姚恒热心地帮着她找了北关村不少的房子。
    沈家这次拆迁赔的钱不少,老房子用来当医馆的有三百多平,住的自建房带上院子也有五百多平,还有家里的地……
    一笔笔的加下来,哪怕拆迁后先只给一半的赔偿款,也有六十多万呢,再加上每个月的过渡费和部分的赔偿款,直接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从“相对贫困”拔高到了“小康”,再差一点都快到“新中产”了。
    沈家赔的钱不算几个村里最多的,却也算是中上游水平,所以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钱多了,挑选租房的余地就多了,为了能家里人都住得舒服,沈妙自然要好好地选一选。
    “你看,坐北朝南、一层三户,一层有两个厕所,咱家要住的话租两层就够了,二楼咱自己住,一楼可以用来开医馆。”
    “这楼的位置还挺好的,离村子的南门就几百米,出去就是经四街,往前走一点就是服装市场,还有个大的广场呢,平常你也可以去跳跳广场舞。”
    沈妙对这栋房子的户型很满意,不过更满意的是下一栋。
    “这一套也中,一层虽然就两间房,但是宽敞,一楼用来当医馆正合适!”
    “还有个院子呢,就是院子小了点,没咱这儿的大,不过二楼这个平台挺好的,没事儿种种菜、养养花也中~”
    姚恒送来的房源不少,且都是他精心挑过一遍的,沈妙拿到手后再挑一遍,可谓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每一套都各有各的优点,租哪一套都没问题。
    王冬梅正在统计着村妇联的文件,没功夫听她讲这些,只是随口应付道:“好好好,等恁爷和恁爸回来你跟他们说吧,看他们想住哪个。”
    房子的事儿她不懂,这些天都是他们俩去市里帮村里人办事的时候,顺便去各个城中村里看上一眼。
    这么多天了,他们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不是地界不行、就是面积太小,总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不过,沈妙对自己筛选出来的这五套很有信心,等他们回来看完一定会满意的。
    实在不行,那她也可以亲自去各个村子帮忙跑腿找找看,反正最近医馆没什么人,村里各家都忙着找房子呢,她天天待在家里也挺清闲的,出去跑一跑还能顺道玩一圈~
    差不多等天快黑的时候,办完事的沈万山和沈山生这才回到家里。
    “爷,爸,恁今天找到合适的房子没?”
    沈妙将那几张户型图藏在身后,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用不用我帮忙啊~”
    不成想,他们也有一份惊喜在等着自己。
    “先别急着找房,有件更重要的事儿需要你办。”
    说着,沈山生便拿出一张纸递给她,上面是他从市里公告栏上抄录来的几条信息。
    “自学中医行医资格……等等等等,这是啥意思?”沈妙捧着那张纸,才刚读了没几个字就惊讶地问道。
    沈万山:“啥意思,要你准备考试的意思。”
    沈妙:!!!
    今天沈万山和沈山生确实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房子,是在市里头的柳庄。
    说来也巧,这里原本的租户也是行医的,一楼的门面房用来开门诊,二楼用来住人,完美符合他们的要求,一楼的门面房里还留有一些病床和火罐,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见房子没什么问题,沈万山就想着先跟房东定下来,等村里拆迁后全家正好能搬过来,可房东这边却有问题了。
    “营业执照有吗?”
    “呃……”
    “没事儿,我找找关系先弄个临时的。那医馆的执照有吗?”
    “这个……”
    “也没关系,可以先用上一户的顶上,恁抓紧办就行。行医资格证总有吧?”
    “……”
    为了能把房子租给他们,不管是能帮的还是不能帮的,房东都想办法帮着给解决了,可偏偏最后这一条,他想帮忙也帮不上。
    房东:“这可不行啊,要是没有行医资格证,那恁这医馆可开不起来了。”
    市里的情况和农村不一样,哪怕是城中村也是要遵守城市规范的。
    虽说沈万山一辈子行医,救人无数,却没有什么行医资格证,家里传了好几代的医馆也没有什么执照,要不是房东这么一说,他都不知道原来治病行医竟然有这么多的规矩。
    也多亏了房东提醒,沈万山和沈山生这才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既然以后要在豫市生活,就该按照规矩来,考试、拿证、实习、行医……每一步都不能少,总不能以后让人家提起沈家的医术,跟“野路子”联系在一起。
    沈万山年龄大了,总不能让他一把年纪再去读书上考场,既然沈家的招牌已经传到了沈妙的肩膀上,那……
    “不是吧,真让我去考啊?!”沈妙崩溃道。
    沈万山:“早考晚考,早晚要考。就这么说定了,赶明儿个我再问问考试到底是啥情况,你也好好在家准备准备,不管是啥样的考试,争取一次过!”
    救命啊!怎么都不上学了还要考试啊!
    *
    沈妙参加考试的事,目前被列为了全家最重要的事,比找房子还要重要。
    因为从来没有了解过中医考证方面的事,所以在报名考证之前,还要具体知道考试的流程、科目和范围,这些都得沈妙自己去市里的卫健委了解。
    来回跑了好几次,总算了解得差不多了。
    因为沈妙只是高中毕业,没有大学和大专的文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学课程,所以不能走拥有中医学历,然后获取医师考试资格的这条路。
    不过还有另外两条可以拿到证书的方法:确有专长之路、师承之路。
    确有专长是专门针对没有学历的人士,类似于像沈家这样家传的医学世家,或是常年在农村行医的赤脚大夫。只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也可以拿到行医资格证。
    师承则更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拜师学艺”,跟着当地有资格的医师学习,经过公证,然后通过考试,然后一步步地“出师”成为执业大夫。
    沈万山的名气在村子之中传得虽大,不过他同样没有行医资格,走师承之路是行不通了,所以沈妙只能靠确有专长的考试来拿到证书。
    可确有专长同样也分两个拿证的渠道。
    一种是先考确有专长证书,拿到医师助理资格,然后积攒工作经验,一步步往上考最后拿到行医资格,属于一步一个脚印的类型。
    另一种是直接考中医专长医师证,只要能够全部考下来,就能够直
    接开诊所,不过考试比较难,通过率低得可怜。
    总之,每条渠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沈妙不想浪费太多时间一步步往上考,所以直接选择考中医专长医师证,听着好像是难了点,可她好歹也是从小跟在沈万山学医,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为了能够万无一失地一次过,沈万山和她商量一番后,还是决定给沈妙在市里报个辅导班,趁着距离考试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好好突击一下。
    又要忙着找辅导班、又要复习,偶尔还得给上门来的人治个病,沈妙只觉得自己有三头六臂都不够用,分明都毕业好久了,怎么这日子过得比高中那会还忙呢?
    笃笃……
    沈妙看医术看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屋的沈万山用手指扣了扣桌子。
    还好她刚才打盹的时候用手撑着头,这才没被他发现自己在偷懒。
    “啊?咋了?”
    沈万山:“今天早点睡,明天上午你跟恁爸陪我去市里办点事,中午再吃个饭。”
    想着应该大概率是关于考试的事,沈妙就没多问,随口应了一声后就把书给合上,起身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直到第二天他们骑车来到市里,看到罗奶奶独自拄着拐杖站在公证处门口,沈妙才明白是要干什么。
    罗奶奶年龄大了,会写的字不多,所以她的遗嘱是由沈山生代笔写的。
    要说这家里还得是沈万山和沈山生的嘴巴严啊,偷偷帮陈罗氏忙这事儿忙了一个多月,沈妙硬是一点都没有发现!


章节目录



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苍久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苍久零并收藏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