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 第126节
即使不太明显,但还是觉察到了他
没有说出口的那句“看,就算你不收我为徒,我如今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夫”。
也有尊敬,尊敬沈万山行医几十年,治病救人无数。
轻蔑和鄙夷……好像也有?就像见过了更多的高山后,才意识到曾经自己仰望的不过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土坡。
总之,他在面对沈万山时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以至于当他再看自己时,没办法快速收拾好这些情绪,才被她瞧出了些蛛丝马迹。
“您好。”
看着他的眼睛,沈妙心里莫名有些害怕,打完招呼后就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我好像在电视里见过你?”瞧着沈妙眼熟,秦效坤仔细想了想后,又说,“哪个节目来着?我记得你还上了不止一次。”
沈妙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嗯,前年的事儿了,那个《科学与我》。”
秦效坤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下一位。”
轮到沈妙填报名表了。
“等一下。”秦效坤叫停道。
话音刚落,他就把手里一直拿着的那张纸展开,亮给她看,“这是你写的吗?”
是药方?是沈妙刚才给那个男人的妻子写得药方。
“是的。”
“你知道你做错了吗?”秦效坤温声问道。
沈妙仔细地看了自己写的药方:黑芥穗、川芎、艾叶、羌活、去心川贝……每一味药和份量都没有问题。
“没有吧,这是《傅青主女科产后篇》的方子,我只是换了几味比较温和的药。”沈妙反复看了几次,并没有发现哪里有错误,“刚才也给几位大夫看过,他们也……”
“谁让你写的?病患?还是谁?”秦效坤打断了她的话。
“不是,是我自己写的。”
“你有行医资格证吗?”
“没有,今天正准备来考。”
“既然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人向你索要,”忽然,秦效坤的音调高了一个八度,语气也变得更加铿锵,“是谁允许你给别人写药方的?!”
一时间,上下两层楼的走廊都安静了下来,正在排队等待报名的人齐刷刷地看向了沈妙的方向。
“我,我想着她身子虚,她丈夫又不懂妇科,就……”
秦效坤的气势不减,“所以你觉得自己很懂吗?懂到可以没有资格证,就可以随便给人开药方?”
“我……”
沈妙的头垂得更低了。
扭头看向后面那一双双眼睛,秦效坤高举着手里的那份药方,厉声道:“我不管你们在家、在村里、在外面是怎么样的,但是在杏林医辅、在医院,没有行医资格证就没有给人治病开方的权力!”
“大夫是一份正经的职业,中医也是得到国家认可的。你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成为行业里的一员,得到国家的认可,而不是自以为有点经验、有点本事,证书就能落到你们的口袋里。”
“在没有得到资格证之前,请记住,你们什么都不是!你们可以帮人,但没有医人的权力,如果病人因为你的药出了问题,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从小到大,沈妙的学习成绩虽说没那么好,却也从来没有像这样被当做典型来批评过。
真的好丢脸……
周围人的眼光就像是一把把的尖刀,刺得她浑身疼痛,耳朵也跟着不由得红了起来。
他的不留情面让沈妙有些意外。
好歹他和自己亲爹是同学呢,也曾经想拜入沈万山的门下学习,就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当也可以私下说,再不济也可以小声点提醒自己,不至于这么不留情面吧?
王冬梅想要替沈妙分辨几句,却被沈山生给拉了回来,再看向一旁的沈万山,也没有要为沈妙出头的意思。
秦效坤这样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沈妙的错,是丢人了些,但他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
既然被人看见了错,那人家想什么时候指出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指出来,都是人家说的算,别人无可置喙。
好比是没有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样,哪怕经验再丰富、开得再稳,任何人都有向警察举报的权力,哪怕司机有天大的难言之隐,警察也有义务随时叫停。
无非是“念情分”和“守本分”的差别罢了。
说完,秦效坤又把药方交回给了沈妙,“鉴于你这次私自给人开药方的行为,我会给你一个‘差’。”
“我们杏林对学生的要求很高,犯错会得‘差’,测验分数过低会得‘差’,迟到早退旷课达到一定次数也会得‘差’……累积得到五个‘差’就会被退学。”
“所以你最好考虑清楚,现在还要不要报这个名。”
差?换句话来说不就是处分嘛。
入学第一,啊不,是还没入学就要先记上一个处分,未免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沈妙心里不服气,却也对他的决定没有办法,毕竟是自己犯错在先,想要在这里学习就要按照学校的规矩来,老老实实接受惩罚。
硬话说完之后,秦效坤的态度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扭头对沈山生和沈万山解释说:“我不是刻意针对谁,是出于老师和大夫的责任,刚才的话说得是重了点,但希望你们理解。”
先给一巴掌,再塞颗甜枣,呵……
和沈妙一样,尽管他的话让沈万山心里不舒服,但并没有要责怪他的意思,只是干巴巴地扯了扯唇角,回道:“理解,妙妙确实没有证。你说得没错,帮人可以,医人不行。”
“今天确实是妙妙的问题,不过这个‘差’……能不能缓一缓?”沈山生帮沈妙说情道。
本来想说看在老同学的份儿上,但想了想后还是咽了回去。
秦效坤不假思索地说:“不好意思,不能。”
说完,他便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报名表,“那这个名,你们今天还要报吗?”
第77章 真要跟你比,你又不高兴……
“报,当然报。”祖孙俩异口同声道。
区区一个“差”而已,有什么可怕?
学校里的规矩严点也好,起码更能激起人的斗志。
沈妙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沈万山同样相信她不会让自己失望。
他们才不会因为一次小磕绊就放弃呢,不蒸馒头争口气,就冲着他给的这个“差”,这个辅导班她上定了!
填完表、交完钱,全部的报名流程就算是结束了。
来时一家人还欢欢喜喜的,想着报完名后去下馆子好好吃一顿,可一想到沈妙还没入学就拿了个差,王冬梅和沈山生就隐隐地有些担心。
这个秦效坤既是省中医院的专家,又辅导出了不少学生,绝对是个有水平的老师。
可他会不会公报私仇呢?比如对沈万山当年不肯收自己的事耿耿于怀,故意在沈妙身上挑刺?又或者是藏私,不肯倾囊相授?
这种事在社会上太常见了,所以他们其实是不想沈妙报名,也不想让沈妙跟着他学习的,毕竟市里面辅导班不少,别的学校的老师未必比这里的差。
但既然沈妙和沈万山都坚持要报,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走吧,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吃饭吧。”
“等会再去?”抬头仰视着这栋散发着幽幽中药味的教学楼,沈妙提议道,“我想先去教室里看看环境。”
这会正是饭点,想着去了餐馆可能还得排队,于是他们便跟着沈妙一起进了教学楼参观。
杏林医辅的教学楼建得跟高中里的一样,一栋六层,每层五个教室,不过教室里却不像高中那样摆满了桌椅,更多的是人体模型和一些用来实践使用的医具。
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黑板上是上一期考试前最后留下的板书,讲台和桌子上也有几张上一期学生没带走的测试卷子。
“……心者,生之本,什么什么也;其华在面,其充在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通于夏气。”
是《黄帝内经》的内容。
沈妙拿着的这张卷子上大多是填空和问答题,不止有《黄帝内经》,还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些医学的经典书籍。
沈妙对大部分内容都有印象,可要让她像这么一字不差地填空和问答,那她可能也会像这位“陈某某”一样,几乎大半张卷子都是红叉叉。
来到另一个教室,沈妙又找到了另外一张全是实践题的卷子,上面是几例案例分析,考生要根据病患的情况,写出完整且详细的诊断流程。
和刚才的情况一样,沈妙能在脑子里想到该怎么做,但写出来的话,可能会漏掉不少的步骤。
除了要写在试卷上的题外,沈妙还找到了几张病历和药方,应该是老师们带着去实际操作的时候的作业。
转了一圈,沈妙愈发觉
得报这个辅导班的决定很正确。
要是没有老师们带着系统地整合一下这些知识,怕是就算她的经验再丰富,在考场上也没办法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吧。
“老师,请问一下,”从教室离开时,沈妙向带着学生们参观的助教问道,“这些卷子还有空白的吗?我想带回家自己写写看。”
“应该是没有了,不过你可以拿几张上一期学生们写过的。”
“嗯嗯,谢谢老师~”沈妙向他道谢道。
趁着还没正式开课,沈妙想通过这些卷子来一场全面的摸底考试,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需要重点在哪些地方下功夫了。
不少头次考生都和沈妙的想法一样,在参观的同时寻找着试卷,为了能抢得更全面,她们一家四口分开行动,分别去了不同的教室搜罗试卷。
约摸着二十分钟后,他们回到了三楼的楼梯处集合,把手里的十来份测试试卷整理到了一起。
“哎?你拿了陆鑫的卷子啊。”
“我瞧他写得不错,所以特意挑的。”
“我拿得也是陆鑫的。”
一共十七份卷子,有九份都是出自这位“陆鑫”之笔。
他的字迹隽秀俊逸、卷面干净整洁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出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正确的,通篇下来几乎看不到几个红叉叉。
看名字,这个陆鑫应该是个男生;
看笔记,这个男生应该年龄不大。
可奇怪的是,卷子上并没有这个陆鑫的学号和班级。
别人的卷子上都会填写得很细致,比如:
没有说出口的那句“看,就算你不收我为徒,我如今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夫”。
也有尊敬,尊敬沈万山行医几十年,治病救人无数。
轻蔑和鄙夷……好像也有?就像见过了更多的高山后,才意识到曾经自己仰望的不过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土坡。
总之,他在面对沈万山时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以至于当他再看自己时,没办法快速收拾好这些情绪,才被她瞧出了些蛛丝马迹。
“您好。”
看着他的眼睛,沈妙心里莫名有些害怕,打完招呼后就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我好像在电视里见过你?”瞧着沈妙眼熟,秦效坤仔细想了想后,又说,“哪个节目来着?我记得你还上了不止一次。”
沈妙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嗯,前年的事儿了,那个《科学与我》。”
秦效坤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下一位。”
轮到沈妙填报名表了。
“等一下。”秦效坤叫停道。
话音刚落,他就把手里一直拿着的那张纸展开,亮给她看,“这是你写的吗?”
是药方?是沈妙刚才给那个男人的妻子写得药方。
“是的。”
“你知道你做错了吗?”秦效坤温声问道。
沈妙仔细地看了自己写的药方:黑芥穗、川芎、艾叶、羌活、去心川贝……每一味药和份量都没有问题。
“没有吧,这是《傅青主女科产后篇》的方子,我只是换了几味比较温和的药。”沈妙反复看了几次,并没有发现哪里有错误,“刚才也给几位大夫看过,他们也……”
“谁让你写的?病患?还是谁?”秦效坤打断了她的话。
“不是,是我自己写的。”
“你有行医资格证吗?”
“没有,今天正准备来考。”
“既然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人向你索要,”忽然,秦效坤的音调高了一个八度,语气也变得更加铿锵,“是谁允许你给别人写药方的?!”
一时间,上下两层楼的走廊都安静了下来,正在排队等待报名的人齐刷刷地看向了沈妙的方向。
“我,我想着她身子虚,她丈夫又不懂妇科,就……”
秦效坤的气势不减,“所以你觉得自己很懂吗?懂到可以没有资格证,就可以随便给人开药方?”
“我……”
沈妙的头垂得更低了。
扭头看向后面那一双双眼睛,秦效坤高举着手里的那份药方,厉声道:“我不管你们在家、在村里、在外面是怎么样的,但是在杏林医辅、在医院,没有行医资格证就没有给人治病开方的权力!”
“大夫是一份正经的职业,中医也是得到国家认可的。你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成为行业里的一员,得到国家的认可,而不是自以为有点经验、有点本事,证书就能落到你们的口袋里。”
“在没有得到资格证之前,请记住,你们什么都不是!你们可以帮人,但没有医人的权力,如果病人因为你的药出了问题,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从小到大,沈妙的学习成绩虽说没那么好,却也从来没有像这样被当做典型来批评过。
真的好丢脸……
周围人的眼光就像是一把把的尖刀,刺得她浑身疼痛,耳朵也跟着不由得红了起来。
他的不留情面让沈妙有些意外。
好歹他和自己亲爹是同学呢,也曾经想拜入沈万山的门下学习,就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当也可以私下说,再不济也可以小声点提醒自己,不至于这么不留情面吧?
王冬梅想要替沈妙分辨几句,却被沈山生给拉了回来,再看向一旁的沈万山,也没有要为沈妙出头的意思。
秦效坤这样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沈妙的错,是丢人了些,但他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
既然被人看见了错,那人家想什么时候指出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指出来,都是人家说的算,别人无可置喙。
好比是没有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样,哪怕经验再丰富、开得再稳,任何人都有向警察举报的权力,哪怕司机有天大的难言之隐,警察也有义务随时叫停。
无非是“念情分”和“守本分”的差别罢了。
说完,秦效坤又把药方交回给了沈妙,“鉴于你这次私自给人开药方的行为,我会给你一个‘差’。”
“我们杏林对学生的要求很高,犯错会得‘差’,测验分数过低会得‘差’,迟到早退旷课达到一定次数也会得‘差’……累积得到五个‘差’就会被退学。”
“所以你最好考虑清楚,现在还要不要报这个名。”
差?换句话来说不就是处分嘛。
入学第一,啊不,是还没入学就要先记上一个处分,未免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沈妙心里不服气,却也对他的决定没有办法,毕竟是自己犯错在先,想要在这里学习就要按照学校的规矩来,老老实实接受惩罚。
硬话说完之后,秦效坤的态度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扭头对沈山生和沈万山解释说:“我不是刻意针对谁,是出于老师和大夫的责任,刚才的话说得是重了点,但希望你们理解。”
先给一巴掌,再塞颗甜枣,呵……
和沈妙一样,尽管他的话让沈万山心里不舒服,但并没有要责怪他的意思,只是干巴巴地扯了扯唇角,回道:“理解,妙妙确实没有证。你说得没错,帮人可以,医人不行。”
“今天确实是妙妙的问题,不过这个‘差’……能不能缓一缓?”沈山生帮沈妙说情道。
本来想说看在老同学的份儿上,但想了想后还是咽了回去。
秦效坤不假思索地说:“不好意思,不能。”
说完,他便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报名表,“那这个名,你们今天还要报吗?”
第77章 真要跟你比,你又不高兴……
“报,当然报。”祖孙俩异口同声道。
区区一个“差”而已,有什么可怕?
学校里的规矩严点也好,起码更能激起人的斗志。
沈妙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沈万山同样相信她不会让自己失望。
他们才不会因为一次小磕绊就放弃呢,不蒸馒头争口气,就冲着他给的这个“差”,这个辅导班她上定了!
填完表、交完钱,全部的报名流程就算是结束了。
来时一家人还欢欢喜喜的,想着报完名后去下馆子好好吃一顿,可一想到沈妙还没入学就拿了个差,王冬梅和沈山生就隐隐地有些担心。
这个秦效坤既是省中医院的专家,又辅导出了不少学生,绝对是个有水平的老师。
可他会不会公报私仇呢?比如对沈万山当年不肯收自己的事耿耿于怀,故意在沈妙身上挑刺?又或者是藏私,不肯倾囊相授?
这种事在社会上太常见了,所以他们其实是不想沈妙报名,也不想让沈妙跟着他学习的,毕竟市里面辅导班不少,别的学校的老师未必比这里的差。
但既然沈妙和沈万山都坚持要报,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走吧,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吃饭吧。”
“等会再去?”抬头仰视着这栋散发着幽幽中药味的教学楼,沈妙提议道,“我想先去教室里看看环境。”
这会正是饭点,想着去了餐馆可能还得排队,于是他们便跟着沈妙一起进了教学楼参观。
杏林医辅的教学楼建得跟高中里的一样,一栋六层,每层五个教室,不过教室里却不像高中那样摆满了桌椅,更多的是人体模型和一些用来实践使用的医具。
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黑板上是上一期考试前最后留下的板书,讲台和桌子上也有几张上一期学生没带走的测试卷子。
“……心者,生之本,什么什么也;其华在面,其充在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通于夏气。”
是《黄帝内经》的内容。
沈妙拿着的这张卷子上大多是填空和问答题,不止有《黄帝内经》,还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些医学的经典书籍。
沈妙对大部分内容都有印象,可要让她像这么一字不差地填空和问答,那她可能也会像这位“陈某某”一样,几乎大半张卷子都是红叉叉。
来到另一个教室,沈妙又找到了另外一张全是实践题的卷子,上面是几例案例分析,考生要根据病患的情况,写出完整且详细的诊断流程。
和刚才的情况一样,沈妙能在脑子里想到该怎么做,但写出来的话,可能会漏掉不少的步骤。
除了要写在试卷上的题外,沈妙还找到了几张病历和药方,应该是老师们带着去实际操作的时候的作业。
转了一圈,沈妙愈发觉
得报这个辅导班的决定很正确。
要是没有老师们带着系统地整合一下这些知识,怕是就算她的经验再丰富,在考场上也没办法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吧。
“老师,请问一下,”从教室离开时,沈妙向带着学生们参观的助教问道,“这些卷子还有空白的吗?我想带回家自己写写看。”
“应该是没有了,不过你可以拿几张上一期学生们写过的。”
“嗯嗯,谢谢老师~”沈妙向他道谢道。
趁着还没正式开课,沈妙想通过这些卷子来一场全面的摸底考试,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需要重点在哪些地方下功夫了。
不少头次考生都和沈妙的想法一样,在参观的同时寻找着试卷,为了能抢得更全面,她们一家四口分开行动,分别去了不同的教室搜罗试卷。
约摸着二十分钟后,他们回到了三楼的楼梯处集合,把手里的十来份测试试卷整理到了一起。
“哎?你拿了陆鑫的卷子啊。”
“我瞧他写得不错,所以特意挑的。”
“我拿得也是陆鑫的。”
一共十七份卷子,有九份都是出自这位“陆鑫”之笔。
他的字迹隽秀俊逸、卷面干净整洁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出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正确的,通篇下来几乎看不到几个红叉叉。
看名字,这个陆鑫应该是个男生;
看笔记,这个男生应该年龄不大。
可奇怪的是,卷子上并没有这个陆鑫的学号和班级。
别人的卷子上都会填写得很细致,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