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此物这般要紧,冯氏忙小心收好,只感叹这可都是沾了闺女的光啊。
    姜丰年他们看得更是头皮发麻。
    从未想自家也能有这富贵……
    冯氏和韩尚二人,再三彼此谢过后,韩尚也觉时辰不早,不便再久留了。
    临走前,他看了眼粮食,又意味深长道:“最重要的还是这些粮食,您务必收好,不要让旁人知晓,如今粮价着实不稳,或许……或许有一天,这些粮食是能够保命的。”
    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
    韩尚不能再多说。
    冯氏知他身份贵重,定不会说些没来由的话,便也牢牢记下。
    等韩尚一行离开后,冯氏看这地上堆满了的粮袋子,心头无比澎湃。
    “快,赶紧把粮食都送回家里去。”
    “都悄悄的,别惊动了旁人!”
    姜丰年和姜丰虎眼睛发亮,既兴奋又紧张,这就扛起一袋袋粮食,偷摸朝家去了。
    待把四车粮食全都弄回院子后,姜家人已是累得满头大汗。
    冯氏点了两盏油灯,拿着杆秤称了一番。
    “娘,一共是一千斤大米!”
    “三百斤小米。”
    “还有三百斤黄豆呢!”油灯照着姜丰年脸都发亮。
    姜丰虎更是坐在地上搂着粮袋,嘴里停不下来:“这么些米和豆子,足够咱家吃好几年了,有了这些,就不会再有以前那挨饿的时候了!”
    好在眼下一入了夜,乡亲们都在家里歇着,没人瞧见。
    要不然这么多粮食被人看见,那整个大柳村还不得沸腾了。
    冯氏还算稳当,先顾不上激动,赶紧让家里人先把粮食运进窖里。
    只是家里地窖太小,忙活了一阵后,还有两百斤的大米放不下。
    姜丰年满头大汗地笑:“娘,咱家竟也有白米多到装不下的时候了。”
    冯氏想了想,就让他们把剩下的二百斤,先拿进屋子里。
    “西屋老二两口子住的那块,还能稍宽敞些,就先拿到你们屋里放着,平时拿个破被子给盖上,别让人瞧出来就成。”
    等一家子忙活完,已经是快半夜了。
    虽早就到了睡觉的时辰,但姜家人却精神得眼睛瞪如铜铃,个个都欢喜得没了困意。
    想着自家苦了这么多年,眼下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姜丰年作为老大,心里是最踏实的。
    孙春雪和李七巧也高兴地嘀咕了好久。
    她们刚嫁进时家里多困顿啊,哪里想得到,如今白米饭能管够吃,就跟做梦似的。
    一家人兴奋地唠到后半夜。
    最后还是冯氏先有了困劲儿。
    她搂着早就呼呼睡的小糯宝,催促孩子们也快去睡。
    临睡前,冯氏不忘吓唬他们:“咱家有粮这件事,都是沾了你们妹妹的光,可得给娘记着些。还有,谁也不许出去胡说,一旦遭了贼惦记,全家都得遭殃。”
    “要敢在外头胡咧咧的,娘就给谁头一个撵出去,听到没!”
    “放心吧娘,以后妹妹就是咱家的天!”
    “我们肯定管住了嘴,只管吃不管说!”
    就连不喜小姑子的孙春雪也直笑:“娘,明个儿我就早早起来,给咱糯宝蒸蛋羹,做大米饭锅巴吃!”
    都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接下来的日子,姜家人可谓是神清气爽。
    走在村里都格外有精神。
    看着孙春雪喜滋滋的样子,对门的李婶子背地里偷骂:“冯氏家那个下不了蛋的母鸡媳妇,天天穷乐个啥,看她那个大板牙就碍眼的慌,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怀了呢。”
    第22章 整个村子都会死
    若是换做平时,丰景和丰苗听了这话,非得把李婶子家草垛点了不可。
    可如今他们也懒得搭理。
    毕竟肚子里吃饱了,那才是真格,李婶子也就能嚼个舌根了,哪像他们,顿顿都有白米和腊肉能嚼!
    自打有了闲钱,冯氏隔三差五,还会买些肉包和点心回来,让全家打个牙祭。
    她是个谨慎性子,回回出门都不忘带上个破筐,上面再放几双鞋底子。
    逢人问了,只说是进城卖掉补贴家用,倒也没人怀疑。
    只是偶尔李婶子闻到肉味,会在家里抱怨,“不知哪家有钱烧得慌,又在炖肉吃,想馋死谁啊。”
    这荒年闷声发财,姜家人不攀比不炫耀,一家人过得倒也安稳乐呵。
    日子一晃,小糯宝来家里也有快两个月了。
    冯氏他们照顾得精细,小糯宝被养得胖乎了一圈,身上格外肉嘟嘟的,哒哒跑起来时小奶膘都一颤一颤。
    她那原本虚弱的肠胃,也给养好了,现在每顿都能吃上小半碗饭。
    头发还长出了两寸,稀稀疏疏地垂在耳后。
    冯氏抱着怀里的闺女,亲昵地吧唧两口:“小孩子头发长得快,等再过上小半个月,娘就能给你扎小揪揪了。”
    小糯宝一听,眼睛亮得像两颗大珍珠。
    她也是爱臭美的小姑娘啊。
    “嗯嗯,要揪揪,糯宝想要小揪揪!”小糯宝一头拱进娘的怀里,咯咯笑得像朵小花儿……
    ……
    晨起时,家里总是格外闹腾,一个个巴不得都围着糯宝转。
    外屋传来一阵叮叮当当,是冯氏又在拿盆边敲鸡蛋,开始给闺女做小灶了。
    李七巧也“不甘示弱”。
    背着还在呼呼睡的春哥儿,就只顾着给小姑子烙饼吃。
    发好的面擀成椭圆,多加些打散的鸡蛋,烙出来的面饼松软无比,再抹上草莓果酱,那味道香中带甜,闻着就让春哥儿淌了满嘴口水。
    而里屋那边,丰景和丰苗也挤来挤去,都想抢先给妹妹把尿穿衣。
    看着全家都围着小姑子,再想想韩尚给的那些物件,孙春雪为了自己不被落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给了刚睡醒的糯宝一个大笑脸。
    小糯宝觉得她笑得比哭还难看。
    赶紧拿小手捂住眼睛,趴回褥子上。
    起猛了,这一大早撞见鬼了……大嫂也开始给她献殷勤了。
    冯氏怕给闺女吓着,过来给孙春雪撵走:“你别弄这死出,我看着都起鸡皮疙瘩,快去外屋把炕桌端上来,咱糯宝该起来吃饭了。”
    小糯宝胃口不大,只吃了半碗蛋羹、两块软烂的烀肉,外加一小碟虾米紫菜汤,还有几口小饼,便再也吃不下了。
    冯氏把她吃剩的饼丢给儿子,丰苗就欢天喜地地捡着吃了。
    “闺女,娘抱你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儿啊?”冯氏正开口要问。
    这时,姜丰年就急着从外面回来,一进屋就道:“娘,村长叔要在磨坊开会,他闺女招呼咱们都赶快去呢!”
    眼下早过了秋收,日子清闲,大柳村少有集体要议的事。
    冯氏一听,估摸着不是小事,这就给闺女把虎头鞋穿上,抱着她往村口去了。
    等到她们娘俩赶到时,不少乡亲已经聚在村里的大磨盘处,正三两成群,唠着闲嗑。
    待挨家挨户都派了代表,人来齐了之后,村长拿了个小马扎,红光满面坐在前面。
    “村长叔,有啥要紧事,把我们大伙都叫来,我还得回去给我婆婆烧炕呢。”
    “除了收秋税粮食,咱村还少有这大阵仗,到底啥事啊村长。”有的乡亲已经好奇起来。
    村长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忍不住直笑:“乡亲们,都别着急,这好饭不怕晚,让你们久等是因为咱村啊,要来一笔横财了!”
    这话一出,众人都来了精神。
    冯氏也忙竖起耳朵认真听。
    村长站起身,继续红着脸蛋笑道:“我在城里送菜,近来认识个富户,就是那开当铺的马老爷,他家因有变动,需要迁了庄子里的祖坟,一直未找到合适位置。”
    “正好前几天见了我,说是找人算过,咱大柳村有处洼地,正好适合给他家迁坟用。”
    村长激动地搓搓手:“那马老爷可是说了,只要咱村让他把祖坟迁来,他就给咱们村一共三十八户人家,每户三两银子,还会帮咱跟官府说情,以后三年内的税粮,都减免一成。”
    听罢,乡亲们顿时动了心,一个个眼睛都看直了。
    “啥?给块没人用的空地,一家能得三两银子?”
    “这马老爷出手可真阔啊。”
    “三两……这可是三两,我家今年收成不好,连粮食都没卖上三两呢,这事我愿意!”
    “村长叔,俺家也愿意!”
    反正那地太过低洼,种不了粮食,闲着也是闲着,村民们无不雀跃起来,都忙不迭地高喊乐意。
    村长不住地点头笑:“好好好,这事利好咱村,得了钱后我老杨绝不会私贪半两,定会足数发给你们,咱大伙的手头也能过宽敞些,冬天还能过个富裕年。”
    说罢,他生怕这肥差跑了,这就要为了乡亲们,赶紧跑去答应马老爷。
    然而,就在村长刚要勒紧缰绳时,小糯宝却忽然抬起头,在冯氏怀里打了个寒颤。


章节目录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闲人吃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闲人吃茶并收藏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