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芸:“景行以后不要这么客气,更不要买这么贵的东西,太浪费了。”
    相比之下,章闿之更清楚王景行的情况,知道和他谈钱就没意思了。
    看着王景行手上拿着的长条形锦盒,微笑着说:“坐吧,你这是带什么宝贝过来了。”
    王景行把锦盒放桌上。
    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画,说道:“最近得了一幅范宽的画,请您鉴赏一下。”
    虽然是过来见家长的,但不好意思直奔主题。
    王景行便把从店铺夹层中得到的画,选了最珍贵的一幅请章闿之鉴赏。
    这就是王景行对章雪晴说的好东西。
    章闿之心中一震,一下站起来,不可思议地问道:“宋画?范宽的画?”
    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存世的宋画数量极其稀少。
    更何况还是北宋山水画第一人范宽的画。
    看到章闿之的反应,王景行内心暗爽。
    不相信范宽的画还镇不住你。
    王景行说道:“没错,范宽的《秋山图》。”
    章闿之见王景行要在客厅打开画,连忙阻止道:“走,去书房。不要在客厅。”
    移步书房,王景行缓缓把画打开。
    画长202厘米,横宽166厘米。
    绢本立轴。
    只见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几乎占满整幅画面。
    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
    瀑布直泻而下,气势磅礴。
    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岩石皴纹历历可辨。
    山路上有旅人赶路,小如蚊蚁,却真实生动。
    全画布置严整,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
    笔墨浓重润泽,皴擦、渲染并用,尽显山石和深秋时节枯木锐枝的质感。
    画上累加的印鉴多达18枚,其中有4枚是乾隆的印鉴。
    说明这幅秋山图曾经被乾隆收藏过。
    印鉴有4枚之多,说明乾隆对这幅画相当喜欢。
    章闿之看了许久,啧啧称奇。
    这幅画,王景行自己看了不下十遍,早已了然于胸。
    见章闿之看得差不多。
    王景行递给章闿之一个放大镜,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着右下角一处密林,说道:“章老,请看这边。”
    “范宽!”
    只见树枝中间,居然隐藏着范宽二字。
    这还是王景行在透视的加持下,偶尔发现的。
    章闿之说道:“没错,这是范宽的隐藏落款。”
    然后说道:“绢布和墨都到代,而且雨点皴和积墨特征鲜明,下笔匀直,折落有势,写山真骨,是范宽的真迹无疑。”
    见章闿之断定为真迹。
    王景行的心也放了下来。
    他可以通过透视,知道绢画材质没有做旧的痕迹。
    从而判断这幅画的材质是老的。
    如果是人为做旧的,瞒不过王景行的眼睛。
    比如用紫外线照射,可以让绢丝老化。
    但绢丝外层和内部会有明显的区别。
    不过这也不能百分百判断就一定是范宽的真迹。
    也可能会是宋人或明清时期的人用老绢布仿作。
    虽然可能性很低,但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听到章闿之的鉴定结果,心中也是定了下来。
    把画卷好,放回锦盒中,回到客厅。
    章闿之说道:“宋画太珍贵了,就算是故宫的专家,想看一次原作也很不容易。”
    王景行说道:“我看资料说,宋画存世只有一千多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章闿之点头:“没错,全球宋画存世数量大概在1300余幅,其中1100余幅编入《宋画全集》。”
    接着说道:“凭这幅范宽的画,你就可以傲视收藏界。”
    “虽然你开了古玩店,这种国宝可千万别轻易出手,否则悔之晚矣。”
    王景行说道:“章老放心,这画绝对不会卖的,我留着当传家宝。”
    “嗯,留着好好珍藏。”章闿之有心考一考王景行:“就画来说,你觉得宋画水平如何?”
    王景行说道:“宋代是文化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宋画也是绘画史上的一个巅峰。”
    “我记得黄宾虹曾经说过,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逾后,加水逾多。”
    “我觉得形如得非常形象。”
    “而且宋画技艺精湛,毫不做作,意境深远,美得很自然。”
    章闿之说道:“没错,宋画在艺术上追求真实和写实。宋代山水画尤为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描绘。”
    “范宽是北宋三大家之一。你这幅画确实是非常珍贵。”
    王景行点点头:“没错,范宽的画浑厚端庄,气势壮阔,让人直抒胸襟。”
    “而且范宽名如其人,画如其名。”
    范宽原名范中正,因为他习性温缓,世人谓之“宽”,便以范宽名世。
    在店铺夹层中,还有一幅董其昌的《关山雪景图》。
    王景行就觉得意境没有范宽的高。
    董其昌作为明末著名的书画家,不仅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而且也是国内绘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被后代画家奉为“南宗”的一代宗师。
    可惜董其昌人品极差,作恶多端。
    王景行因此也不太喜欢他的画。
    而范宽性情温和,性情高洁,既没有贪恋仕途,也没有进入宫廷画院。
    常年游走于关陕秦陇大地,隐居秦岭终南一脉。
    王景行经历过贫困,如今又骤然暴富,实现财务自由。
    特别佩服这种甘于贫困的高人隐士。
    反正他自己肯定做不到。
    第218章 湖笔
    章闿之的家王景行之前就来过几次。
    而且也提前知道两位老人对章雪晴谈恋爱的态度。
    再加上刚才《秋山图》的铺垫。
    王景行倒也没有很拘谨。
    看到泡的是王景行之前送给章闿之的龙肉。
    便主动泡起茶:“章老,这龙肉喝得习惯吧?”
    章闿之说道:“我对茶道虽然不是很精通,但喝过的茶也不少。”
    “西湖的龙井、滇南的普洱、庐山的云雾,还有洞庭的碧螺春,各有各的特色。”
    “但现在喝来,还是武夷的岩茶最为醇香。”
    “而你的肉桂,桂皮香久泡犹存,入口醇厚鲜爽,最合我心。”
    见章闿之如此评价,王景行也很开心:“那以后您老的茶叶我包了。”
    “行啊,反正是你的茶厂。”章闿之微微一笑,说道:“那我也送你个礼物。”
    说完去书房,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支毛笔。
    章闿之问道:“能看出这是什么笔吗?”
    王景行仔细看了看,笔杆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
    王景行从小练字,对毛笔了解也不少。
    传说中笔中之冠的湖笔,笔杆取自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特点就是杆直节稀,内部空隙很小。
    笔头圆浑饱满,笔锋挺立,尖如锥状,撮平后齐如刀切,
    王景行半猜半蒙:“尖、齐、圆、健四个特点都满足,笔杆节稀缝细,这应该是湖笔吧?”


章节目录



从透视开始暴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乐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乐江并收藏从透视开始暴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