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烟然突然就有了一种认知,他们这些人,是真混得不如那些猪。
    虽然这话他早就已经在直播间听腻。
    不过心情复杂归复杂,苏烟然倒没什么意见,那母猪可是一下就给他们下了九只小猪崽。
    童湛言这基地之前总共才二十只,这一下就多了二分之一。
    猪并不便宜,就算是小猪,一只下来怎么也得两三百万。
    这可比买划算多了。
    而且那母猪之后还能继续生。
    这么想着,苏烟然顿时恨不得立刻就去给它加餐。
    不过他到底按捺住。
    童湛言说了,前期只能喂流食。
    交代完,童湛言又去猪圈那边看了看,确定那几只小猪崽好好的,忙起其它。
    稀奇完,宁琅东他们已经回去假植。
    童湛言带着人回去红薯那边,要赶紧完成扦插。
    红薯全身是宝,除了根块能吃,藤蔓叶子也能吃。
    特别是藤蔓叶子,能一直生长,简直喂猪利器。
    两天后,红薯扦插完。
    翌日,童湛言带着几十个人去了大棚那边,那些小麦又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试验依旧是失败的,感染率并无变化。
    童湛言带着一群人,用铲子把它们推倒割了麦穗又把秸秆割断,再挖了桩后,一桶一桶往外装土。
    快五十个人,折腾了足足三天。
    而上次,清霁月只用了一下午。
    清理干净,童湛言第二天就往里面填起土。
    两天后,土再重新填好时,那些小猪满一个星期,开始睁眼。
    刚出生的小猪还是很可爱的,个头小小,颜色粉嫩,一双眼睛既清澈又黑黝黝。
    那让每个人都想去看看。
    基地现在三百五十多号人,一次去十个也得轮三十五次。
    怕那母猪被吓到做出应激反应,苏烟然严格管控,每个人三天最多只能看一次。
    那让猪圈那边相当热闹。
    假植已经结束,移栽倒也不急这么一两天,童湛言也就随他们去。
    趁着这机会,童湛言给大棚育了苗。
    并不是育苗那些小麦,而是玉米。
    这一次他准备尝试混种,但混种也不是随便种就能种的。
    那些小麦的根钻得很深数量也多,单一棵就能覆盖十平左右的土,普通作物根本不是对手,
    唯一有一战之力的,就是根系同样能钻很深且相对强壮的玉米。
    但如果小麦数量太多根系太多,就算玉米能活也只有被感染的份,所以他准备给整个大棚种满玉米,然后再在玉米里混种八棵小麦。
    用六百平的玉米,围剿八棵小麦。
    玉米移栽完后本来还剩了些弱苗差苗,不过都被那些学生拿走。
    好在现在仓库里玉米还有几千斤,最多也就是花点时间。
    忙完,童湛言也去猪圈那边看了看。
    主要是看伙食,要确保能跟上。
    苏烟然做得还不错。
    看完小猪崽,童湛言又让一群人休息两天后,正式安排起移栽。
    地里还有不少作物没拔,有些长势还挺好,童湛言让全部拔了。
    浇了一年多的肥,除了新开荒的那些,大部分土都已经相当松软肥沃,就算接下去不浇肥,那些作物也能长得不错。
    但留着它们翻地机就没办法进场,而且下一批作物还等着它们的作物苗沤的肥。
    也只有这样高效轮转,他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累积出尽量多的优势。
    两百亩的地,一百亩的紫云英那些,南瓜、玉米、红薯、菜籽各十亩,绿肥地和云种萝卜白菜加起来又去掉十亩,剩下的其实也就五十亩左右。
    三百多号人,移栽五十亩地,相比起之前算得上是轻松。
    地里,一群人有说有笑。
    童湛言正一边忙一边听着,终端就响了起来。
    联络他的是魔鬼王。
    他上次去了前线之后就一直没再回来,带四年级临时支援之后,他就又去清家那边帮忙,后来四年级又毕业……
    童湛言接通通讯,“王老师?”
    一年级过得太惨,近距离看着魔鬼王那张脸,童湛言本能地就有逃跑的冲动。
    “清家主又开始出现狂暴的症状了。”魔鬼王开门见山。
    童湛言愣了下,下一刻眉头皱起。
    清随风、楚易自从离开基地后就一直没再回来,算下来已经停止吃作物两个多月。
    狂暴的感染本身就更倾向于长期战斗和高压环境,他们又是在战况激烈的战场上。
    童湛言稍作思考,很快拿定主意,“我会尽快送些作物到前线去。”
    魔鬼王点点头,就要结束通讯。
    这些事本来是清霁月在负责,但他现在在外面。
    “你怎么样?”童湛言问了句。
    魔鬼王上次离开后也没再回来,不过他情况本来就要比前两者轻些。
    王延洲愣了下,没想到会被关心,“我没事。”
    童湛言叮嘱一句,“小心些。”
    “嗯。”
    通讯结束,童湛言想想,联系了研发团队那边,向他们定制了一口新的大锅以及一幅配套的五层蒸笼。
    然后他上网买了一堆食品级的密封袋、塑料瓶,和一堆可以用于晾晒的托盘。
    前线现在乱作一团,楚易现在更是在防护罩外,普通食物肯定不行。
    “出什么事了?”宁琅东他们早就已经注意到他这边。
    童湛言简单说了一下。
    夜里,童湛言先采摘了些更耐于储存、携带和食用的小番茄、黄瓜送到后门,要先送一部分过去顶上。
    两天后,童湛言买的密封袋、瓶子和托盘送到。
    他弄了大概三百来斤的玉米,清洗干净,又晾晒干水分后,把它们打成了粗颗粒,装进了瓶子。
    这样一来,有条件的话清随风他们就可以当成小米煮来吃。
    这边忙完,童湛言要的锅也送到。
    锅他之前就定制过,蒸笼没什么难度。
    东西一到,童湛言立刻再带人去了仓库。
    他挑选出了大概五百来斤体型匀称的红薯,让一群人清洗干净、切成手指宽的条,然后放进蒸锅。
    三十分钟后,红薯熟透。
    童湛言把它们转移进托盘,利用晾晒布晾晒开。
    末了,他找出风扇对着它们吹,以快水分蒸发。
    期间每两个小时就翻一次面。
    这样制作出来的红薯干是可以直接吃的,而且能放很久。
    三天后,随吃随取的红薯干制成。
    童湛言用袋子把它们分装好,然后连同那些玉米小米一起送去了后门。
    八百斤的干粮,不只是清随风、楚易,杨洪、魔鬼王、汤诗瑾他们十多个人的份也都在里面。
    送完,童湛言主动联络了一次清随风,跟他说了干粮的事,顺便问了问清霁月。
    清霁月已经出去半个多月。
    防护罩外没有信号,终端无法使用,不过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定期联络。
    上一次联络在三天前,一切都好。
    童湛言松了口气。
    忙完这边,童湛言给那些玉米做了假植,它们已经十多厘米高。
    这次的地不多,一个星期后移栽就进入尾声。
    最后一点苗也移栽完后,古云扬一群人立刻把剩下的差苗弱苗哄抢一空。
    同时,他们地里那些作物也进入采收阶段。
    他们移栽的时间本来就比他地里的晚,而且又没有肥料,生长周期自然被拖长。
    童湛言去看了看,作物整体情况都还不错,甚至比宁琅东、田新清、苏烟然当初第一次种植时都还要好些。
    他们毕竟有六年经验。


章节目录



我靠种田建农家乐救全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宫槐知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宫槐知玉并收藏我靠种田建农家乐救全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