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可分食!
    与此同时。
    雪地靴作坊也正干得热火朝天。
    两百多个亲兵军属们。
    从一开始一个人独自做完一整双靴,到后头每人负责一个工艺环节。
    分工协作后的效率,直接提升了几倍。
    在哈密新城干活的移民们,担忧冬日室外温度太冷而停工时,作坊的军属们就怕今年的冬天不够冷。
    到底冷不冷?
    虽不是胡天八月即飞雪。
    但关西九卫除了有火焰山的火州,在入冬的第一个月的下旬,就连着下了五场雪。
    虽然雪不算大。
    但冷空气极其刺骨。
    沙尘暴里伴着雪,在外行走的人别提多遭罪了。
    只作业了两个月的哈密新城,已停工。
    一支从几个卫所抽调来的军属,组成了万人采炭队。
    在这些移民们撤离后的次日,就开始了露天采炭。
    铁器坊为了明年的春耕开荒,几乎是十二个时辰在作业。
    冶铁,需要大量的石炭。
    各卫所也需要石炭做燃料。
    好在这个露天石炭矿的炭层很浅,人均每天能挖出五百斤到八百斤不等的量。
    白天一万矿工拼命的挖,夜里就有由三千军属组成的运输队不间断往各地送。
    没过几天,各卫所就用上了石炭取暖。
    你要问冬天住地窝子好不好?如今的日子能不能过?
    移民们会眉飞色舞的告诉你:
    “只要在灶眼里填满一灶的石炭,整个地窝子内一个晚上都比春末还要暖和。”
    “再买上几根羊棒骨切上几个恰玛古(又名蔓菁、狗头芥、变萝卜等)往灶台的锅里一丢,早上醒来,老人孩子都能喝到香喷喷的骨头汤。”
    “要昂说,把茅房建在隔壁的这个主意才叫好哩!只要每天勤快些把马桶里的污秽往化粪池里倒,也没甚不好的气味!”
    “对呀,以往在老家的时候,我最不爱在冬日里半夜起来去茅厕里尿尿,冻屁股呢......”
    “这样安稳的日子还不好过,就该天打雷劈了!军爷们给咱家男人和小子们都指了赚钱的好差事,刚来就给咱免费看病,还分了地窝子给咱住。
    还让咱赊了爷们们的工钱做家用,过去几十年,就是在老家过年期间都没有天天喝过羊肉汤呐!我家三口劳力在工地上,赚的工钱照现在的物价,能用到明年春。”
    “到了春上,哪哪儿的野菜不活人?一路逃难什么样的日子没过过?如今,正是咱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啊!”
    是啊,老人孩子和妇人可以安心在热炕头上猫冬的日子,还不够好么?
    上了年纪的,最离不了热炕头。
    孩子们却是不怕冻的。
    圆圆小朋友哪怕住了一个多月的地窝子,还是没能习惯这黑乎乎的环境。
    娃每天睁眼,就要出门去。
    看到枯草上的雪,高兴得吱哇大叫。
    经过她哥哥不厌其烦的教说话,人家终于学会了说第二字:“娘!”
    娃会喊娘了,可娘现在在哪里呢?
    甘明兰连着打了一长串的喷嚏。
    她看了看天,又看了看地。
    嗯,明日又是一个大晴天。
    苏日勒格听到动静,又来给甘明兰送殷勤。
    “甘娘子,再过两天可就要抵达我们的王城莎车了。”
    看出来了,你那眼里眉梢都带着归家的喜意。
    甘明兰难得的给了对方一个好脸色:“作为朋友,那你是不是要尽尽地主之谊给讲讲你们的王城?”
    讲,当然要讲,还得往好里讲。
    “莎车城前身就是莎车国,也叫索介、苏薤,它建在整个西域最大的绿洲——叶尔羌绿洲之上。
    在这片绿洲上,有莽莽昆仑,滔滔叶河,地土沃壤,稼穑殷盛,林树郁茂,花果具繁。
    作为西域最早建国的国家,在两汉交替时期曾称霸整个西域。
    莎车国有一任国主在中原作过人质,他回国后就用汉文化教化国民。大唐的玄奘大师也曾在莎车国讲经三日。
    莎车附近还有著名的玉石之乡——和阗......”
    好家伙。
    人家从莎车国与汉朝的渊源给你说起。
    一边告诉你莎车这片绿洲有多富庶,一边告诉你这里和中原王朝在数千年前就有了渊源。
    中心思想:中原文化,包括你那一手医术,在咱莎车城很受欢迎哩。
    甘明兰:“......”
    两日后,她终于看到了那座藏在苍茫的大漠和戈壁间的王城。
    土黄的城墙,浅蓝色的穹顶。
    精致的镂空花纹,随意穿梭在长廊、楼阁、花园里。
    好一个穿越时空的建筑艺术。
    莎车,你好!
    第354章 方向
    惜花殿。
    玉太后正对着一帮御医大发雷霆:
    “都干什
    么吃的?用了三剂药竟然还没去肿?”
    御医们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院正硬着头皮回道:
    “太后娘娘,主子年岁太小,臣等不敢用猛药啊!”
    “那你们倒是换个温和又有效的方子啊!还跪在这里作甚?三天,哀家最多给你们三天时间!”
    “臣,领命!”
    御医们叩首,匆匆离去。
    不多时。
    太监总管躬身低头进了大殿:
    “禀娘娘,奴才刚得了确信,有三百多个小太监和几十个小宫女双颊肿胀、高热,多半......多半也染上了瘟病。”
    听到这里,玉太后花容失色,大喊着:
    “扔出去,统统给哀家扔出去!让御医们把宫里所有伺候的人都检查一遍,但凡有点疫病迹象的,都不要留......”
    “一个都不留?”
    种药材的皇庄管事听到指令后,愕然。
    他看着那一车车被送来昏迷不醒的小太监和小宫女,心不断的下沉。
    尝试着为这些苦命的孩子们争取:“只是染了疫病,多给灌上几剂清热解毒的汤药,说不定还能治好呢!”
    额头上缠着砂布的太监总管,不耐烦道:
    “他们都该死,就是他们从宫外把疫病带回去传给了小主子。太后娘娘如今的心思都在小主子身上,等她缓过来......”
    太后娘娘那暴虐的脾气,就连皇庄的管事都没少耳闻。
    太监总管又道:“给他们一个痛快,总比被折磨致死强。”
    是啊!
    这些半大孩子都是夜里中了迷烟,被抬出来的。
    睡着了,大约就感觉不到痛的吧?
    他们的小命,无足重轻。
    皇宫里那位小主子,哪怕还不足一岁,却有整个邶国最好的医疗资源。
    药材那都是全国上贡最好的。
    太医院院正领衔医疗组,他和几个儿科御医在小皇帝确诊后就再没了休息时间。
    一个时辰,得问一次诊。
    汤药都不假手于宫人。
    如此精心呵护,三天过后,小皇帝的病情一点都没有控制住。
    口腔内隐隐有了化脓的迹象。
    最差的一种情况发生了。
    院正跪在地上请示太后:“如果不加大汤药的剂量,唯恐,唯恐......”
    玉太后双眼红肿,她捂着胸口,呼哧呼哧大喘气,从牙齿缝里挤出几个字:“唯恐怎样?”
    “怕是熬不过三天了!”
    “......加大剂量就能治好?”
    “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好半晌,太后娘娘艰难的吐出了两个字:“准了......”
    几个儿科御医在计量上辩论了许久,终于定下了最后的方子。
    太医院院正亲自抓药,亲自煎......
    一碗温乎乎的汤药被灌进了小皇帝的嘴里。
    半个时辰后。
    陷入昏厥状况的他,终于发出了低低的呜咽声。
    接着就被疼醒了!
    听到孩子的声音,玉太后在殿外焦急的问:“如何?”
    院正擦着额头的汗,出来回话:
    “娘娘,见效了!”
    “好!很好!你们要是把皇帝给治好了,哀家重重有赏!”
    院正可不敢贪功,他小心的斟酌着措辞:
    “像这要剂量的汤药一般适用六岁以上的大孩子,但小主子要是吃完这一个疗程,怕是今后的脾胃会十分虚弱,十岁之前,都得小心养着。”
    脾胃虚弱?
    那也比没了小命的好!
    玉太后挥手:
    “宫里御膳房养着那么多个厨子,难道还做不出适合主子吃的膳食来?”
    院正:您要这么说的话,那咱就心里有底了呀。
    小主子的命是命。
    御医的命也是命。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
    在给小皇帝连着服用了猛药后,其口腔内最令人忧心的化脓现象终于得到了缓解。
    红肿硬邦邦的双颊也有了软化的迹象。


章节目录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十六楼看风景并收藏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