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散了。
    丝绸商人们也跑光了。
    桑农们谁还有心思养蚕?
    哪怕是去年秋收之后,一匹上等的丝绸都换不来一石米!
    养蚕,还要缴蚕茧税的。
    甘露川三月初都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春意。
    夜晚的气温徘徊在零度左右。
    两个暖房里插阡的桑树,不仅长出了无数的根系,嫩枝条上的桑叶也已经长到了巴掌大小。
    嫩黄一片。
    看着别提有多喜人了。
    朱管事终于忍不住问:“家主,暖房里的桑树苗什么时候才能移植呀?”
    “现在就能!”
    “可夜里还在烧炕呢,桑树苗那么新嫩,会不会移栽出去就给冻死了?”
    那不能!
    有她在这个种植大能在,冻土里都能开出花来。
    于是乎。
    春寒中,甘露川就开始了植树活动预热。
    两个暖房一共插阡了五百万株桑树苗。
    甘明兰打算把这些桑树苗,全都种在巴里坤盆地西北处的低山丘陵地带。
    巴里坤盆地是一个长条状断陷盆地。
    三面环山,环境封闭,底部平坦。
    它由巴里坤山(南山)、北雪山(北山)和小夹山(西山)所包围。
    其中,南山最高,北雪山次之,西山最低。
    西边的小夹山,就成为了水汽和冷空气入侵的天然缺口。
    之所以挑了这片低矮的丘陵上,甘明兰期盼这些桑树成林
    后,能将这个缺口挡一挡。
    冬天的甘露川,实在是太冷啦。
    但要在丘陵上植树,要比在沙漠上植物工程量大得多。
    得了指示的朱管事,却丝毫不慌张。
    转脸就在亲兵军属中宣传:
    “栽一株桑树苗就有一文钱,全家老少出工,一天挣上一两银子绝对没问题。当天种,当天结算工钱。”
    妇孺们积极响应:“为家主做事,不拿工钱咱都乐意干。”
    当然,要是有得工钱拿,干得就更带劲儿。
    妇人们虽然在雪地靴这桩买卖上挣了不少银子,但家底比起先锋营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军户们,还是差距甚远。
    先富裕起来的先锋营军属们疯狂摆手:
    “瞎说,我们也想来挣这一份工钱,以前过了多少年的苦日子?如今可不敢拿着家里男人的战利品,坐吃山空。”
    亲兵军属们疑惑:
    “哪里就坐吃山空了,年后不都有军饷领了么?听说你们先锋营还拿的是最高额度的!”
    说到军饷这事,先锋营队员们的家属是真有一肚子话想说:
    “是啊,关西九卫最高的!甘将军这个统领先锋营的正四品将军,月俸是五两银。而昂家大儿,每月只有区区八百文!”
    “这就八百文,咱也不敢嫌少呀!要不是有哈密新城正在开采的石炭支撑,就连这八百文都没有得发。过去十几年朝廷没给发过一文钱军饷的日子,咱可没有忘。”
    “所以植树这活儿昂们都乐意干,昂手脚麻利得很,干上四五天就能挣到昂男人一个月的军饷啦!”
    “......”
    朱管事:“好好好!愿意干,都干去吧。”
    还真把整个大营里的妇人和孩子们,都给发动了起来。
    要问男人们都在干啥?
    赶在春耕前,和稀泥、制砖坯。
    地窝子再好,能好得过砖瓦房?
    第372章 新城规划
    甘露川今年的主要任务除了屯田就是基建。
    故而,男人们现阶段的重心都在制作砖坯和搭建砖瓦窑上。
    新城该如何建,工程还得有专人负责。
    一个能写会算且能明白甘将军城市规划意图的人,非甘明福这个有举人之才的千夫长莫属。
    甘明兰就那么把要求一提。
    甘明福带着左家那帮制图队的人忙活了半个月,就把这个规划图落实在了沙盘微观图上。
    这天上午。
    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兵卒,还有古千夫长等人被请了来。
    当他们看见那个,暖房一角的被命名为甘露川新城沙盘时,惊艳得合不拢嘴。
    这城外又高又阔的城墙。
    这城内齐整的大街小巷。
    还有这连通大河的护城河,这城内各家院门前流经的小河。
    沙盘里有水在流。
    对这些刚扫完盲的大老粗们来说,真真是比看那什么图纸要直观得多。
    身为该沙盘的总设计师,甘明福就给众人讲起了新城这番设计的缘由。
    这一讲,就讲了两刻钟。
    众人消化了半晌,才纷纷提问:
    “听甘千夫长的意思,这个沙盘上新城的大小,大约是唐时旧址的二十倍大!咱卫所现在的常驻人口也就两万多,会不会太大了些?”
    建好这么宏伟的一座城池,最少也得一两年。
    咱之前还期待在下半年就乔迁新居呢。
    有人当即反驳:
    “大甚么大?你看这些院子的户型就有好些种。这片最密集的,数量最多的是一进四合院。
    四条主街和四条辅街两旁的,都是连成一片两层楼。这些明显是用来做商铺用的,还得留出后院的位置来。
    照沙盘上的格局来看,占地最多的其实还是这种二进和三进的大院子。”
    反驳之人在心里直骂娘。
    你是不是傻?
    以你百夫长的身份,最差也能分个二进院的吧?
    早一年晚一年的建成有啥关系?
    是啊。
    谁不稀罕这种大宅子?
    数一数,沙盘上的二进院有六十座,三进院二十座。
    百夫长和千夫长们打着眉眼官司。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兵卒想得要远些:
    “一个猫冬下来,眼看着卫所下半年就能添几百个小孩,孩子今后只会越来越多,他们长大了娶媳妇儿了,当爹的不就得给孩子分家么?现在烧砖烧瓦建房成本低,有能耐的买多一个院子,那才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是哦,真金白银买院子行不行?
    甘明福点头:
    “一进四合院是为基层兵卒修建的,二进院对标的是百夫长,三进院是千夫长和千夫长以上的将军。
    这些院子都属于甘露川的卫所财产,建成分配后,住在里面的军属只要后代一直有人入伍,且有相应的职级,都能一直免费住下去。
    公开出售的,是四条主街和四条辅街上的二层楼院子。可以整间院子的买,也可以购买院子一楼的单个铺面。一个户籍本,限购一套院子。”
    “真能买?”
    “能的!主街上的院子价格不便宜,辅街要便宜上三成。”
    “
    到底有多贵?”
    “主街的商铺院子在二百两左右,辅街最普通的也要八十两。”
    贵吗?
    先锋营的关军们差点没笑出声来。
    要不是限购,他们一口气能买上十套的。
    就连上了年纪的老兵卒都在琢磨:
    家里孩子三个,一孩买一个院子做不到,但要买一个辅街的院子,再分成三份,一个孩子得一个铺子一个二楼房间行不行?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
    甘明福点头:“行的!可以让卫所给开具一份或多份店铺房契!”
    有房契,就能在市场上买卖流通。
    所有人都疯狂的心动。
    铺子的影子都还没有,现在就恨不得把房款交到卫所里。
    有人看好甘露川新城的商业街。
    也有人在研究旧城的改造规划。
    却原来。
    他们现在挖地窝子住的唐朝遗址,在新城建成后,就会被改成马场。
    马是甘露川卫所最宝贵的财产之一。
    不提从罗刹人手里得来的战马,先锋营先前配置的胡马,甘露川如今拥有的马匹数量已过万。
    最是难得的野马,也被鼠大王筹齐了九十匹。
    最近半个月已经有二十几匹母野马开始发情。
    别看卫所的好马多,但任哪匹都跑不过野马。
    尤其是马王。
    就连西北王都屡次来信,心心念念的都是有马王血统的小野马驹。
    故而,这个马场会大修特修,往好里修。
    新城与旧城之间留出了三十亩地。
    今后,这里三分之一会用来建学堂,剩下规划分别是蚕室和织锦坊。
    这些都是一期工程,优先修建于其它。
    甘明福对学堂做了重点解释:
    “甘露川的学堂和关内那些科举学堂不一样,有男校和女校之分。两个学堂的学费全免,还会给学生提供一日三餐。
    男校招收军籍五岁到十三岁的男丁,课程与甘将军亲兵现在学的一样,文武皆修。
    女校招生的条件与男校一样,只在课程上与男校不同。
    所用的夫子要么是五十岁以上的老者,要么是女夫子。


章节目录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十六楼看风景并收藏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