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话语将记忆带回数十年前,江陵河畔,曾有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之后那人消失在风雪中,再也没有回来。
    刹那间,恐惧与不安从心底升起,面对即将走远的人,邱茗下意识拉住对方衣甲,坚硬的战袍鳞甲冰冷隔得手指疼。
    半晌,才略尴尬地说了句。
    “别死……”
    “少君?”
    邱茗眨了眼,常安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面前,正担心地看着他。
    “少君,这么晚,您睡不着?”
    “一会就睡。”
    “近日天凉得快,少君起来记得披厚衣服,别感冒了。”
    “嗯。”
    邱茗全然无心思回答,象征性应付着,坐了半炷香的时间眼皮子没有丝毫合上的迹象,见小孩给他添了厚被子,索性钻回被窝继续胡思乱想。
    “师傅说,立秋了,您气喘容易犯,要时刻注意,”小孩边说边替人拉上棉被,酒窝深深,“白桑比怀婴效果好,但少君不能多吃,伤身。”
    何止伤身,这药的效果简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恹恹的人缩进被子,新换的棉被带着干涩的灰尘味,盖过了夏衍的味道,让他更心烦,一蒙头蜷地更紧了。
    兖州的好药总是让他难以下咽,虽说白桑没有怀婴苦,但气味极重,像熬了很久的甘草片,喝下去便堵在嗓子眼,一口药能吐好几次,塞蜜饯都不管用,每次他吐完一身虚汗,无力地靠人怀里得缓好一阵子。
    想到喝药的感受,邱茗胃里翻江倒海,不愿意再遭罪,只能遵守医嘱把自己团成团子。
    “咦?少君,您发簪坏了?”常安熄灯时无意发现,邱茗摆在床头的桃木簪缺了条金丝,看上去像树干被剥去了一小道树皮,忍不住问,“要拿去修吗?这是您最宝贵的东西。”
    “不用,”被子里的人闷出声,“我自己解的,缠回去就好了……”
    送人出城的时候,不知夏衍有没有发现,系在手腕的红绳里藏了条金丝,里面裹了根头发。
    离开家乡多年,江州编绳的手法邱茗早忘了,姐姐也没教过他,于是仔细观察了母亲留的发簪,急赶慢赶搓了条出来给人戴上。
    不舍是真的,保平安也是真的。
    长相守,渡红尘。
    一线连千里。
    穿过山峦来到塞北边境,烽火狼烟滚滚,沙场烈火灼烧帅旗,一场恶战后,尸体堆积如山,烟尘飘飞,鲜血染红天际。
    浑身是伤的士兵依靠长矛支撑起身,血溢出嘴角,不想背后一刀贯穿,戎狄失了条手臂的起兵,身下躺着没气的战马,刚抽出刀被一箭射射入咽喉。
    支援军队姗姗来迟,为首的将军勒紧缰绳,挥剑下令,仅剩不多的敌军仓皇撤退。
    步入营帐的人战甲上血迹斑斑,脸庞蹭的灰烬未除。
    “您不要紧吧。”
    “老子结实得很,区区皮外伤,不碍事。”坐在帐内的人伤势不重,待医官处理后,微活动肩膀便令人退下,见夏衍已走到地图前,当即站起身,来不及合上衣衫,缠着半胳膊绷带跟上。
    “目下形势如何?”
    “不容乐观,”李靖杰眉头紧锁,指了指画叉的位置,“西北两方夹击,我方折损兵力数千,马上入冬,若天降大雪,恐怕无机会再突破。”
    “宜县必须守住。”
    夏衍看着四五个叉将淀州和兖州交界的小城几乎围住,不安道:“宜县失守,必定两州不保,他们要是趁机大军南下势必威胁。”
    定州。
    二人的担心不谋而合。
    皇帝回祖籍定州祈福,尽管已有人日夜传信,可待圣驾移至安全处还需一段时日,丢失的郡县能打回来,可万一当朝皇帝落入敌人之手,外族侵入,九州蒙耻,大宋王朝往后再无安宁之日!
    “这次我们遇见了骑兵营,本以为人数减半想一举歼灭,不想他们留了后手……”谈及这次败北,李靖杰十分自责,一拳头砸下,“是我轻敌了。”
    “戎狄骑兵分流而攻,这不是他们的做派,”夏衍方才注意到了异常,探了图上的燕山,“绕山行军,近日的突袭应该是有备而来。”
    “骑兵阵装备最为精良,是小可汗的主力,不可能故意分队行动,佯装进攻引我们入圈套,简直可恶!”李将军威名四方,如今被人暗摆一道愤怒至极,
    “出其不意,以退为进,攻其不备,我怀疑,此次出兵,他们背后有高人指点……”
    戎狄作战以勇猛著称,现在和中原人甩起了诡计,很难不让人起疑。夏衍思考了片刻察觉不对劲,既往叛逃的宋人很难在敌营得到重用,一方面是背叛旧主其心不可控,另一方面,他们向来看不上所谓的兵法计策,认为受天祖吒玛庇佑的人一定战无不胜。
    “衍儿,大宋将士不可自此一蹶不振,此仗,我们一定要讨回来!”
    “哎呀呀,李大将军士气可嘉,在下佩服,只是若不提前谋划恐怕又会重蹈覆辙。”竹简之一身黑衣便装入帐,耳边别着竹叶,拉下蒙面打招呼。
    “竹石,少说几句。”
    “这位是?”
    “雁云十八骑竹简之,见过大将军。”说罢恭敬跪下。
    来的人李靖杰认识,好像几月前在兖州蹭过他的酒,听闻对方名号,大为震惊,传说中神出鬼没的暗卫竟然还有活着的人,立即扶人起身。
    “居然是夏帅旧部,竹将军怎会来此地?”
    “巧合,”竹简之摆了摆手,拇指冲旁边一指,“我现在听少公子的,边境有难,在下隐退十几年本想图个清净,这小子偏不让我安生,一封信给我喊来了。”
    明明是自己主动联系的,夏衍心有不悦但没讲出来。
    “既然都是老熟人,说话别拘着,”有雁军旧部相助,李靖杰瞬间精神,双手抱拳,“承蒙夏帅恩德,李某万死难谢,只是边关告急,还需二位全力相助。”
    “李将军何出此言,生前守我家国,死后筑我疆土,本就是雁云军重任。”
    夏衍轻声说着,可立马改口,当朝之将,议论已废先帝军队确实不妥,但李靖杰不在乎大声回道:“大宋几十年安稳皆是夏帅功劳,其他人怎敢有异!衍儿,雁军名号还在!只要你们在!千年不倒!”
    “行了,倒不倒还得看下次会面,”竹简之笑着,眉尾高挑,高昂起头得意洋洋道,“快谢谢我,那位高人,我给你们挖出来了。”
    李靖杰一脸惊讶,目光看向夏衍,后者躬身行礼。
    “恕晚辈擅自行动,未予告知,竹石擅长搜集情报,便派他去了。”
    “无妨!”
    大战在急,哪还讲究军令高低,催促竹简之详说。
    只见人一口含住竹叶吸了两口,“二位可还记得,十一年前燕山之乱?”
    “怎不记得!”李靖杰道,“戎狄趁我朝内乱,撕毁合约起兵南下,差点攻陷兖州。”
    谈起往事,熊熊烈火令人不能平息。
    靖安八年,随着秧州太子造反,中央调用大批兵力镇压,恰逢此时,本在兖北商谈议和的大可汗突然翻脸,不仅杀死使臣还扬言要攻下上京,幸亏天后筹谋远略,紧急调李靖杰率兵前往,才平了两头祸乱。
    众所周知,挑起事端向大宋进军的人,是个臭名昭著的叛将——王泯。
    两人不禁皱眉,难道说,此次指挥突袭的人也是。
    竹简之点了点头,言语降至冰点,带着愠怒与鄙夷,笑说。
    “就是他。”
    时间飞逝,边塞战火狼烟未波及中原腹地。
    随着第一片雪花飘零,上京城入冬已有一段时日,兖北捷报频传,回到上京的皇帝龙颜渐悦,朝上的气氛也没半月前那么紧张,身裹貂绒领的大臣站于殿前,沉寂有一会了。
    中书令拜上殿前举笏奏报,“前线大捷,是我朝之幸、天子之幸,陛下隆恩厚德,李将军和夏将军骁勇善战,依老臣所言,不出半月,大军方可平定战乱归京。”
    “卢阁老觉得,我军已胜券在握?”一旁的君侯拱手侧步出列,“燕山以西戎狄仍有驻兵,小可汗未有退却之意,启禀陛下,边境之事切勿放松警惕,以防蛮族残兵聚集,成星火燎原之势。”
    “韩君侯,老臣所言皆为民生大局,算来此仗打了一月之久,北方三州田粮受损,今年秋收无颗粒,再与外敌耗下去,难民勾结,我朝必有祸乱。”
    “本将也为大局,若是戎狄再起攻势,折损兵力可不估量。”
    藏在角落的人小声咳嗽,邱茗拢起衣襟,对两派人打口水战不感兴趣,群臣争来辩去到最后,收兵与否全凭皇帝的意思。北地虽胜,可是入冬来粮草吃紧,守卫边关的人怕是不好受。
    明殿高台拔地而起,薄薄细雪下,朱红渲染,金雕凤凰凌空展翅,女子的声音从中幽幽飘来。
    “众卿爱民之心可见,朕甚是欣慰。”
    屋檐雪花抖落,方才唇枪舌战的满堂文武百官闻之色变,立马躬下身。


章节目录



总有人对本副史居心不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芸水溪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芸水溪月并收藏总有人对本副史居心不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