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此时,偷听到几个夫人讨论,冯夫人咳了声:“别乱猜,我家老太太就是腿脚不便,不好进宫。”
    几位夫人:“哎呀,叫你听到了。”
    “好好好不乱猜。”
    但她们才不信呢,冯夫人她自己说这话,都压不住上翘的嘴角,分明自己也快活得紧!
    第50章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冯夫人身上多了中年妇人没有的活气,笑声十分爽朗。
    她今日之喜,第一缘故,是平安生辰宴。
    去年平安回京时,已经错过生辰,每每想到错过了平安共有十一个生辰,冯夫人就扼腕。
    今年生辰,平安已经出嫁,没等冯夫人说什么呢,王府就拿出大办的姿态,可见王爷珍重平安。
    虽说有些人,会暗地里酸这是形式,不见得豫王真的重视王妃,但如果男子连形式都不拿出来,一切免谈。
    她喜的第二缘故,就是薛家与东宫、凤仪宫分道扬镳,但常年避世的母亲秦老夫人,来了平安生辰宴。
    这可是极为给平安长脸的事!
    第三么,这样的大宴,豫王府接了元太妃出宫,元太妃命人给冯夫人捎话,她的两个侄儿不久前进京了,今次会来生辰宴。
    冯夫人闻弦歌知雅意,虽然原先说好的六月,这才三月,元籍就回来了,但让孩子早点相看也是好事。
    万一不合适呢,她也可以重新给薛常安物色。
    当然,最好没有这个万一,能把三姑娘定给元太妃娘家,冯夫人就又少了一个担子,自然爽利。
    豫王府门口,因是秦老夫人来,管事刘公公亲自迎接,到了王府内的碧玉清河,请上座,与王妃、元太妃齐平。
    平安今日一身蹙金银红的衣裳,如瀑头发高高挽起,云鬓斜插点翠碧玉簪,她端坐上首,肤白如脂,眉目干净秾丽,朱唇圆润。
    与后世不同,因染料昂贵、颜色漂亮,人们对仙子的幻想,充满大片彩色,仙子并不着白。
    而平安气度特殊,她妆色愈红,愈有种不临世间的轻逸,自有一番仙气,令人既想亲近,又不敢亲近,生怕唐突贵人。
    冯夫人看了会儿平安,本是高高兴兴的,又徒生惘然,只怕将来她们母女……
    却见平安看着自己,慢慢眨了两下眼睛,露出几分娇憨。
    冯夫人:“……”
    平安如今是王妃,将来或许是皇后,但一直是她女儿!冯夫人又高兴起来。
    开宴,平安点了一出戏,接着给秦老夫人点。
    戏班子唱了半出,各家夫人没拘谨,走动起来。
    秦老夫人先见到周氏,两人寒暄几句,她把冯夫人叫过来,介绍:“这位就是张家如今的主母,周夫人。”
    冯夫人:“原来是周夫人,劳烦,多有担待。”
    周氏:“不敢不敢。”
    两人乍然相见,言语多有客气,因为一个是平安的生母,一个是平安的养母,对彼此,她们心情都是复杂的,一言难尽的。
    这也是为何两人之前没主动见过面。
    周氏在京中滞留到今日,是为了平安的生辰。
    从前她把平安的生辰定在捡到她的六月,乡下人没这么讲究,常人过生日,也就多添两个鸡蛋,不过周氏会在那日,给平安蒸上一锅甜糕。
    周氏回忆着,道:“平安喜欢吃甜糕点,我往年会给她做一些。”
    冯夫人:“什么甜的都好,甜羹,甜汤,甜饭也喜欢。”
    周氏:“但不能太甜,小丫头嘴刁。”
    冯夫人应了声:“不怕她嘴刁,她就是吃到不喜欢的,也不浪费,顶多吃慢点,吃撑了也吃,这孩子。”
    周氏一拍手:“是了,一开始我每日都得盯着她,生怕撑坏肚子。”
    冯夫人:“是!叫人又爱又操心的!是吧,母亲?”
    最后一句问的秦老夫人,秦老夫人眉目冷冷的:“嗯。”
    老太太一如既往的严肃,看起来没什么谈兴。
    冯夫人悻悻,也怪自己今日太高兴,忘了秦老夫人性子如此。
    万幸周氏道了句:“她睡觉也乖。”
    冯夫人:“对,睡觉!”
    于是,周氏讲平安那六年,冯夫人讲平安小时候和这一年,二人全然没有想象中的隔阂。
    一旁,秦老夫人虽是看着戏台,却听了满耳朵冯周的话,不知不觉间,老人家吃了一杯茶和三块糕点。
    雪芝给秦老夫人添茶,笑着小声提醒:“老太太,等等还有硬菜呢,不能再吃了。”
    秦老夫人:“咳。”
    …
    吃过宴席,过了会儿,刘公公来到元太妃身边,耳语。
    元太妃颔首,对冯夫人道:“我家侄儿到了王府,且去毓文阁见一面。”
    作为亲戚是该见一面的,冯夫人和周氏聊到一半,恋恋不舍,她让周氏吃饭,场上有秦老夫人在,大可以放心地去。
    平安跟着起身,彩芝叫上薛静安、薛常安,几人一同前往旁边的毓文阁。
    毓文阁离碧玉清河很近,就建在清河四周,河中锦鲤摆尾,阁外芭蕉青翠,隐约戏曲咿呀声,春景盎然。
    阁中没旁的人,元太妃和冯夫人落座,谈话。
    平安也坐下,薛静安和薛常安则坐在平安两边。
    薛常安得了空,她给平安一条彩蝶手帕,道:“我自个儿绣的,怎么样?”
    平安捧着手帕迎光瞧,帕上蝴蝶颜色各异,栩栩如生,着实很漂亮,和薛静安用平金法绣的香囊,不分伯仲。
    她有些叹意:“真好看。”
    薛常安:“送你的。”
    平安眼底露出笑意:“谢谢妹妹。”
    薛常安瞅了薛静安,得意:“比起大姐姐绣的,我这手活计,也不差了。”
    薛静安皮笑肉不笑:“难为三妹妹还记得几个月前的事,和我比针线,是不是废了老大劲了?”
    薛常安:“你也不过如此。”
    两人暗暗较劲,就看平安放下手帕,拿起桌上一个黄澄澄的橘子,她手指掐好平均的两份,分开。
    她把一半给薛静安,把另一半给了薛常安,清凌凌的眸子来回看着两人,说了一声:“吃橘子。”
    薛静安接过橘子,薛常安对比了一下,觉得自己那份更大,这才拿过来。
    她们不缺这口橘子,但这是平安怕她们吵架,所以给她们剥的。
    于是,两人安静地吃橘子。
    冯夫人早留意到了几人的话,就笑说:“乖儿,娘也想吃一些。”
    平安挑了个橘子,分成两半,冯夫人一半,剩下的一半,她自然而然地递给了元太妃。
    元太妃等到接过平安的橘子,才一愣,问她:“你不吃吗?”
    平安指指桌上的橘子:“有很多呢。”
    元太妃知道,薛家与旁的世家不大相同,有自己相处的门道,但没想到,此时自己并非局外人。
    诚然,对客人,给半个橘子当然不算礼貌,但对家人,这是一种油然的亲昵。
    得有多少年,元太妃没和别人分过水果吃了?记不清了,只有她十来岁时的年节,家人围坐在火炉前,才会分着橘子吃。
    不是因为缺橘子,而是这口酸甜,两三人一边吃,一边闲话,最是舒适。
    她心内一叹。
    …
    毓文阁外,裴诠将这一幕收入眼底,他垂了垂眼,刘公公正侯在阁外,见王爷示意,他通禀:“王爷到。”
    半个橘子正正好吃完,除了元太妃和平安,几人都站起来。
    只看豫王身姿挺拔,气度冷峻,他先进了阁楼,对元太妃行礼,又称了冯夫人一声:“岳母。”
    这是裴诠第二次这么叫自己,冯夫人还是不习惯,总觉得自己担待不起,只能笑着点头。
    裴诠一到,薛静安和薛常安,就让到了冯夫人那儿。
    裴诠则坐到平安身边。
    有两个人随后也进了阁楼,一个是年轻男人,与元太妃三分相似,长得当然不差,另一个是个小少年。
    两人跪下朝元太妃磕头:“见过姑母。”
    二人生得都像元太妃的胞弟,元家根基在西北,元太妃与家人有二十年不曾见面,她忍了忍没落泪,只道:“好,好,都起来吧。”
    又对冯夫人说:“这是我的大侄儿元籍,小侄儿元竹。”
    前者是十多天前返京的元籍,后者是元籍的胞弟,元竹。
    元竹只有十三岁,他年纪最小,辈分最小,朝元太妃磕头完,又向裴诠和平安磕头。
    身份上,这二位是王爷王妃,亲缘上,这二位是他的表哥表嫂。
    磕完头,元竹一抬头,看清平安的面庞后,他突的呆滞住。
    裴诠盯着元竹,眉眼一沉。
    元竹赶紧重新低下目光,他已开窍,知道不能盯着女孩儿看,但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人,着实很受惊艳,失了分寸。
    第一次见远道而来的亲戚,身为高位者,总是要送礼的。


章节目录



小平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发电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发电姬并收藏小平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