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瑶的情绪有些许激动!她如此激动的情绪也带动了天幕下的众位。
    满朝文武以及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纷纷跪下,一同高呼大唐皇帝!天可汗!
    整个大殿呼喊声震耳欲聋。
    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们由为激动,果真,大唐皇帝就是天神下凡!他就是真正的天可汗!!
    李渊哪里见过如此阵仗,是他想都想不出来的阵仗!
    相比之下什么长安舞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看看朕的眼光!看看朕选的继承人!
    李渊竟然热泪盈眶了,盛世大唐,贞观之治!
    而他!李渊!是天可汗的爸爸!!哈哈哈哈哈!!!
    赵匡美受到神迹影响!也跟着大声叫道,“天可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
    赵匡胤张张嘴,其他他想说大宋也挺开放的…
    【大宋也挺开放的】
    赵匡胤的心声不小心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屏幕上。
    【的确,大宋也挺开放,经济也发达,但是吧,大宋的国力是真的弱,具体怎么弱,咱就不说了,毕竟是大怂,大送…
    这点真的没法给唐朝相提并论,在唐朝是四方来夷都叫大唐爸爸,而大宋是到处认兄弟,赚了点钱都送出去了。】
    赵匡胤……
    “皇兄,刚刚神迹上那话是你说的?你说说你自取其辱干什么,万一被别的朝代看见多不好,丢人丢出去了。”赵匡美道。
    赵匡胤……
    他也没想到自己就默默的想了一下,神迹竟然就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看着神迹再次提到大宋,李世民有点好奇,这个大宋到底如何,能让神迹如此的讽刺?
    *
    秦殿。
    看着眼前的盛世长安,嬴政不得不承认,他羡慕了,他嫉妒了。
    一直以来大秦都以严政为国策,唯有强硬手腕才能一统六国。
    包容,仁政的怀柔之策是秦始皇嬴政所摈弃的,可如今见证了那么多昏君,以及今日的盛世大唐。
    嬴政陷入沉思,秦法,是不是应该变了。
    【大唐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唐太宗一手努力得来的。
    之前咱们光说了唐朝的武德,接下来咱们说说唐朝的文治。】
    第90章
    【之前大家听我叨叨了那么多, 是不是觉得李世民接手就是一个盛世大唐,什么经济发达,百姓富裕。】
    李渊点头,当然, 他交给他儿子的当然是盛世大唐, 不若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如何会争权。
    要说李渊的忘性真大, 李建成和李世民闹成这般, 合着他这个当爹的就没啥责任呗?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李世民从李渊手里接过来的真的是一个烂摊子。
    要是把隋炀帝那样的开局给李世民, 怕不是整个世界都是咱们华夏的。】
    听神迹说这话,李渊就不爱听了,什么叫隋文帝那样的开局,他李唐的开局怎么了,不好么?!
    【隋文帝杨坚进入直播间】
    乐瑶的直播间又进来一个许久不见的老粉丝, 真的是好久不见, 自打上次讲完了隋朝败家子杨广, 粉丝杨坚就再没出现过。
    看见老粉丝来了, 乐瑶心里特别开心,立马充满干劲!
    而直播间那头, 乐瑶的老粉丝情况好像没有那么好。
    *
    隋殿
    内殿中弥漫着一股药汤子味。
    龙榻之上的杨坚面无血色, 老眼浑浊, 气息已愈发沉重。
    隋文帝杨坚没想到自己大寿将尽之时还会再见神迹, 遥想当年, 那年神迹说他儿子杨广的昏庸无道还历历在目。
    但是杨坚没狠下心来,毕竟他那几个儿子当中, 只有杨广拿的出手,他不可能仅仅因为神迹所言就杀了太子。
    杨坚把杨广流放, 并派人观察。
    “求问,神迹,我大隋国,国运 。”杨坚问,他想知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他没杀杨广对不对。
    可惜此时的杨坚气息太弱,他的话都没法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屏幕。
    *
    宋。
    “文治,到唐太宗的文治了!皇兄!”赵匡美干脆搬着小板凳在赵匡胤脚边坐下。
    这小板凳是赵匡美特意带的。
    虽然每次神迹出现,赵匡胤都会给赵匡美赐座,但是座总在一侧,看神迹要使劲伸头,好不方便。
    于是赵匡美就为自己定制了这个小板凳,矮是矮了一些,但架不住视角好啊。
    看着坐在自己脚边的赵匡美,赵匡胤的眼角抽了抽,“如何,那么多座不够你坐的?”
    “弟弟只想守着哥哥。”赵匡美语气真挚,“难道哥哥嫌弃弟弟,不想让弟弟守着您么!”
    赵匡胤皱起眉头,怎么觉的那么恶心……
    【咱们先来说说隋炀帝留下的烂摊子,又是长城又是运河,又是三征高句丽。
    基本把杨坚留下的人口都祸祸没了,这点咱们之前就说过。】
    听神迹再次提起那个败家子杨广,躺在龙榻上的杨坚心头一紧。
    【除了接了隋朝的烂摊子,再有的就是天灾,要说贞观之年既是盛世,又是大灾大难之年。
    首先是水灾,三大天灾之一,历朝历代都抗击过水灾,但贞观年间的水灾不得不说,真的太频繁了。
    咱们来细数一下,李世民在位期间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水灾。
    贞观元年(627年),发生了第一次水灾,大灾降于关中,几乎淹了所有庄稼,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贞观三年,再次发生水灾,这次比关中之灾还要严重,累计受灾高达九州。
    贞观四年,发生水灾,受灾三州。
    贞观六年,再次发生水灾,受灾两州。
    贞观七年,大灾,累计受灾达三十多州。】
    听到这,李世民握紧了拳头,连年灾祸,都是他这个为君者不贤,却让百姓遭殃。
    李渊一听,好家伙,除了贞观五年,年年发生灾害,这这这…
    李渊心中感叹,幸好他退位退的早,不然面对如此烂摊子,他该怎么收拾。
    难不成是天要亡了他们大唐?
    幸好我不是亡国之君,李渊再次感叹。
    听到如此多的天灾,赵匡美不由感叹,“太宗真是太不容易,若换成一般皇帝,怕不是要亡国。”
    赵匡胤跟着叹了一口气,“有人说贞观之灾乃是太宗得位不正的天谴。”
    赵匡美点头,“那咱们大宋的报应就得生了一串败家子,好不容易有两个不败家的,还短命。”
    赵匡胤……
    李世民得位是不正,但是赵匡胤也没好到哪里去。
    赵匡胤看着他弟的小马扎,特别想一脚踹倒,亲弟弟,绝对的亲弟弟。
    “太宗是天灾,咱们就纯纯的人祸了。”赵匡美摸着下巴,“皇兄,你说天灾和人祸,哪个更好?”
    这让赵匡胤怎么选,他哪个都不想选!!
    *
    秦
    嬴政听到有如此频繁的天灾降于大唐,心疼李世民的同时,又再次感叹唐朝小儿的能力。
    如此天灾的情况下,唐朝小儿还能让四夷称臣,不简单。
    于是同时,嬴政又在思考,若天降大灾于秦朝,他该如何应对。
    嬴政在竹简上又刻了一个“灾”字。
    【贞观八年,大灾,累计受灾三洲。
    ……
    贞观二十二年,又发生大的水灾。
    咱们算算,这二十三年来,只有贞观四年没有发生水灾,灾难发生之频繁令人发指。】
    乐瑶之前只知道唐朝多灾多难,但查完资料后,乐瑶自己都震惊了。
    【一方降水一方必定大旱,除了水灾之外,唐朝还饱受旱灾摧残。
    像贞观九年,就有二十多州大旱,贞观十二年,也有二十多州大旱。】
    【除了水灾和旱灾,最让大唐困扰的还是蝗灾。】
    隋文帝杨坚听此,不由感叹,没想到后朝竟然比隋朝还多灾多难。
    隋朝的灾难也不少,当然不如唐朝那么多,水灾发生了十多次,旱灾也有九次,瘟疫较少。


章节目录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近日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近日光并收藏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