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试想一下,首先,削藩成功,北方的门户大开,无人驻守,外族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并开始南下。
    随后因为重文轻武,明朝武力值大降,抵挡不住已经强大的外族。
    因南北贫富差异,中原分裂,北方起义,加外族南下,大明朝必定往南偏移。
    因减免赋税,外族欺压到国门,无钱赔偿,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到时候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南北方大战,外族入侵,明朝分裂。
    最后,历史车轮继续前进,明亡,朝代更换,假设完毕。】
    整个建文王朝都沉默了。
    神迹历史的推演,大明仿佛第二个大宋…
    【朱允炆】:难道反贼朱棣就能做的比我好么!
    朱允炆不服,他还是不服,一切都是假设,都是假的!!!
    【说完假设,咱们接着说说,得位不正的明太宗朱棣,做的有多好。
    首先,咱们先从他的五次北伐说起,没错,五次北伐。御驾亲征的那种。】
    第121章
    【提到明太宗五次北伐, 永乐大帝的戎马一生,不由的让人想起一句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五次北伐,踏平了蒙古, 明太宗朱棣成为了第一个病死在北征征途上的帝王, 从马背开始亦从马背上结束。】
    恢宏的音乐响彻整个大明。
    天幕上出现一行大字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朱棣仰头看着天幕中这句话, 这句话直击朱棣心口。
    为君者,开拓疆土, 亦为江山守到最后一刻!!
    这辈子,值了。
    朱棣的这句话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中,铁血的红字。
    【嬴政】: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赵匡胤】: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赵匡美激动起来, 他上次这么激动还是在神迹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
    虽然神迹还未开始说这位后世太宗judy的事迹, 单凭这句话,就足以让人敬佩。
    赵匡美如此, 大明的武将更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南征北战的将领们, 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明初。
    嬴政感叹之后, 不由的又看了公子扶苏一眼。
    他还记得大明出了叫门天子那个败家子, 本以为能出这样昏君的朝代, 先祖定也不如何,但神迹今日所说的这位太宗却让嬴政刮目相看。
    显然, 这位造反的太宗教育也不行。
    *
    洪武年,朱元璋。
    朱元璋没想着他的四子朱棣竟做到如此地步。
    反观自己的好圣孙, 平日对自己孝敬至极的好圣孙……
    朱元璋心中冒出一个想法,自己的嫡长孙怎么就死的那么巧?
    天下真的有那么巧的事情?
    随着天幕中恢宏的音乐。
    大明的地图慢慢展开,北至大漠以北,南至安南。
    只要一看见国土地图,秦始皇嬴政的眼神就会一亮。
    普天之下,该都是华夏之地!
    赵匡胤的眼神中带着羡慕,总有一日,大宋的疆土也会如此!
    偏偏有人却不以为然。
    明惠帝朱允炆眼见面前浩大的地图,满心不屑,以武治国,有何可赞扬?
    【明惠帝朱允炆】:国已安稳,为何要打,劳民伤财,不予苟同。
    【明惠帝朱允炆】:五次北伐,与隋炀帝有何不同?!
    在朱允炆的儒家思想中,以文治天下才是根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大明已经把元朝打败,何苦再发动战争,安安稳稳国泰民安不好么。
    就算对面来袭,和平的议和不好么,为何打打杀杀。
    明惠帝朱允炆的心声也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紧跟在明太宗朱棣的后面。
    二人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文臣自是站在朱允炆一般,江山已定,该是发展文化的时候,以文治国天下太平。
    【众文臣】:支持以文治天下!
    【赵匡胤】:支持个屁。
    赵匡胤一看文臣发言,火气立马上来,何以文治,有足够的底气才是文治的基础。
    【这样的气概这样的心境是朱允炆体会不到的,生于大明鼎盛时期,在他的眼里他的敌人不过是自己的叔叔而已。
    放他去边境待几年便知,和平是用什么换来的。
    讲真要不是明太宗朱棣的上位,延续了铁血大明,朱允炆怎么可能留下“美名”。】
    【路人甲】:要不说烂摊子收拾的太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唐收拾了隋的烂摊子,现在隋炀帝都被吹成千古一帝。
    【路人甲】:朱棣收拾了朱允炆的烂摊子,被江南贵绅忽悠傻的朱允炆还能被吹捧成汉文帝第二。
    【路人甲】:这么看,要惨还是宋最惨,没人收拾烂摊子,把华夏彻底作没。
    粉丝路人甲就是看不惯后世文人吹捧的这个“明君”,碰瓷真明君的业绩,真不要脸。
    要说怼人还是得粉丝路人甲,乐瑶暗搓搓的给粉丝路人甲点赞。
    【咱们先说说大明王朝如今的局势,看看为何明太宗朱棣要御驾亲征。】
    乐瑶放出一张大明的地图。
    【原本的元朝被分裂成三股势力,分别是瓦剌、鞑靼还有兀良哈三股势力。】
    【李世民】:元朝?
    【赵匡胤】:元朝?
    【嬴政】:元朝?
    乐瑶一直没有理顺朝堂的历史顺序,但是盘点各朝大事的时候都会提一嘴时间。
    目前为止还没有盘点元朝。
    李世民、嬴政、赵匡胤心底一成沉。
    特别是赵匡胤,已知明在大宋之后,元朝又被大明所败,综上,大宋竟然是被外族给灭国。
    彻底把华夏给作没了…这句话单独在赵匡胤耳边徘徊,他整个人陷入到巨大的emo中。
    【所以到目前为止,大明边疆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外族的这几波势力联合在一起,定会再度南下,平扫中原。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把自己几个儿子安排在边境,形成防线。
    随着朱允炆削藩,北面的防线算是废掉了。
    除此之外,大明还面对南方的越南的威胁。】
    乐瑶又把地图扩展,标注了越南的位置。
    【明太宗朱棣上位后的第一仗便是对安南,咱们先简单说下安南的情况。
    洪武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安南还是明朝的藩属国,需向明朝朝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安南相国黎季犛掌权后,野心膨胀,竟然扩张领地。
    由于大明主要兵力在提防北方蒙古势力,朱元璋用断交之策惩罚安南,且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年老,实在没有过多精力。】
    听安南竟然如此猖狂,朱元璋握紧拳头。
    【建文二年,安南相国黎季犛直接把国王杀了,直接自己为王,还继续往外扩张。
    这些事明惠帝朱允炆并没任何干涉,他忙着削藩。
    到了永乐二年,黎氏一族野心越来越大,开始攻打占城,作为藩属国占城求助大明,并表明愿意归属大明。
    作为朝贡体系中的老大,朱棣自然要管,他调查缘由,知安南陈氏被撺掇皇位,于是助陈氏再次为王,恢复正统。】
    因为还在假设的话题当中,因此直播间给朱允炆单独发了一个提问,“该怎么处理安南之事?”
    见神迹亲自问自己,朱允炆经过深思熟虑回道,他心底还带着一丝希望,想让神迹看到他的治国之才。
    “本是安南的国事,明朝不该插手,且大明已经与他们绝交,更不应该插手。”朱允炆觉得自己回答的没有问题。
    “且安南本是蛮荒之地,与大明构不成任何威胁,根本没必要为这样一个小国劳民伤财。”朱允炆补充道。
    虽然知道弹幕里的话是粉丝说的,但是前头加个朱允炆的前缀,就特别有代入感。
    好像是朱允炆本人在当杠精。
    乐瑶寻思也不好直接怼粉丝,那她就以大宋为例子,论证一下安南是不是当真不够成任何威胁。


章节目录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近日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近日光并收藏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