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是王琼一派得胜,他也会打击杨廷和一派。
    所以没法说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说各为其主,各自为利。】
    听到这,朱佑樘长叹一口气,好一个各为其主,各为其利。
    【说完了明武宗朱厚照重用的两位大臣,接下来咱们把话题的中心在回到明武宗朱厚照身上。
    咱们一起看看这样的朝局下,明武宗朱厚照都做了什么。
    首先,咱们说说明武宗朱厚照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应州大捷!颇有争议的的应州大捷!】
    恢宏的音乐响起!
    鉴于又是熟悉的音乐,直播间前的帝王暂不发表任何评论。
    有争议的大捷?
    第184章
    【自打成化年江直和王越的威宁海之战后, 明朝和蒙古便没有再正面交锋。
    应州大捷是自威宁海之战难得的胜利,且由皇帝御驾亲征,一血当年土木堡之耻。
    为何这样的大捷会有争议呢?
    咱们看看《明实录》中对应州大捷的记载,这次大捷仅仅斩首敌军了16人, 而明军阵亡50多人重伤五六百人, 并且御驾亲征的明武宗朱厚照差点被俘虏。
    以这种战绩来看, 貌似撑不起“大捷”二字, 隐约还有种土木堡之变的既视感。】
    *
    宋
    “不是吧,这么寒酸的大捷?”赵匡美有点不信, 但是神迹说记载出自于《明实录》,应该比明史靠谱些。
    “大明的武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匡美感叹,他还记得之前讲过的靖难之役,绝地求生的史诗级大战。
    “不过也正常,咱们大宋第二代就拉跨。”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
    永乐年
    “这次不是明史…那…”朱高煦不知该怎么辩解, 这么看的确算不上什么大捷。
    “起码他敢御驾亲征, 还是值得表扬的。”朱高煦反正就是喜欢朱厚照。
    “那朱叫门还御驾亲征呢。”朱高燧立马拆台。
    “这不是没被抓么。”朱高煦马上反驳。
    朱棣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除非神迹给出肯定的答案, 不然他不信明史上记录的任何话。
    这群无德文人。
    【但是在别的史书里应州大捷却不是这般。
    先说说《明史》,这次明史的记载比《明实录》里要详细的多, 明史记载如下:
    蒙古小王子率五万大军南下掠夺, 围困总兵王勋于应州, 幸好明武宗朱厚照亲临阳和, 亲自发布指令统领大军, 北上迎敌殊死一战。
    最后经过百余合大战,明军大捷, 蒙古之兵不敢再犯。】
    朱棣眉头舒展开,果真是两个版本。
    【在《明史·鞑靼列传》中的记载也和刚刚说的一样“
    而《国榷卷五十》的记载虽然和《明实录》一样, 但是《国榷卷五十》的记载是节选于《明实录》。
    同样的一件事,却是矛盾,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谁真谁假。】
    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朱厚照都习惯了,看来那些文臣们真是讨厌死自己了。
    能把他们气成这般,朱厚照反而觉的有点开心。
    *
    宋
    “怎么听明的历史颇有探案的感觉。”赵匡美吐槽,“真真假假,着实奇葩。”
    “大哥,你可得好好管管那些文官,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怎能颠倒黑白,这不等同于杀人诛心么!”赵匡美真是无语。
    “大明这群臣子到底和大明皇帝什么仇什么恨。”赵匡美不理解,别的大臣都是能歌颂就歌颂他们帝王,他们倒好,生怕他们大明皇帝留下好名声。
    “三叔,这不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争权夺利么。”赵德芳一语说破。
    既然是敌对关系,自然不希望对方留下好名声。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天幕上出现了千军万马。
    看到万马奔腾的场面,直播间前的众帝王心情澎湃起来。
    特别是朱棣、李世民以及赵匡胤,几位马上皇帝的心随着画面热血沸腾起来,他们回忆起当年的金戈铁马。
    作为御驾亲征的皇帝,更能体会到天下来之不易,这天下都是由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打下来的,而不是动动嘴皮子,挥挥笔杆子就能得来的。
    *
    永乐年
    朱棣望着天幕出神,他想再次驰骋沙场,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爹!咱们去北伐吧!神迹不是说您五次北伐么,这才三次,还有两次!您带着我!”朱高煦看着天幕千军万马的场面,心痒痒了。
    “爹!咱去吧!”朱高煦按捺不住的兴奋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
    “大哥,你叹气什么意思?你是不是又和那些文官一样,只想讲和!”朱高煦反应特别激烈。
    “如今边境安稳,出师无名。”朱高炽也不和朱高煦辩论
    “不打鞑靼他们,咱们出海!海上大战!”朱高煦提议。
    “二哥,人家好好的来朝贡,过来做买卖,你打人家干嘛?”朱高燧反问。
    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他真的好想打仗啊啊啊!!
    朱棣不语,却在心中默默策划,大明的版图不该止步于此。
    同时,李世民还有嬴政和朱棣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们再等一个契机。
    【咱们先看看此次大战的规模。
    参照明史,蒙古有五万骑兵,而《武宗实录》中有记载明军大概有四万多,若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差不多也有五万大军。
    双方加起来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也算是挺大规模的大战,就死了十几个人?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理。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总兵王勋无法抵御,是朱厚照从辽东及宣府调兵支援。
    能短时间能调动如此多兵马,怎可能提前无一点准备?既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怎么就战死了十几个人?】
    “又是这□□臣抹黑。”朱佑樘气的,恨不得把大明史臣全部革职!
    【而且应州大战整个战略部署也十分高明,朱厚照不愧是明太宗朱棣的子孙,他先分兵让众军把守六个要塞
    总兵王勋守大同,辽东参将萧滓守落堡,宣府游击将军时春守天城,陶杰、杨玉还有参将杭雄守阳和,周峦守平掳,游击周政守威远。
    以山脉和河流为屏障,困住鞑靼。】
    乐瑶在天幕中放出地图来,几个要塞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朱厚照快速记下神迹提及的名字,这些人都被列入可用名单。
    【看的出来,朱厚照是吸取了贺兰山大败的教训。
    但鞑靼小王子不是吃素的,识破了朱厚照的计谋,于是他兵分五路南下。
    鞑靼战策变,朱厚照的战策也跟着变。
    他先出其不意,在援兵还没来的情况下,让王勋集中兵力突击。
    如此架势让鞑靼小王子已经明朝主力军突击,于是鞑靼小王子守城不出。】
    天幕地图随着战事而变。
    朱棣不由点头,赞同朱厚照的部署。
    一旁的朱高煦也拍手叫好,他就说这小子有本事,是个打仗的好手!
    【实际上,朱厚照只是让王勋做先头部队,同时让辽东和宣府支援。
    在激战了一天后,鞑靼小王子终于意识到自己中计,于是开始反击,于是有了应州一战。
    之前拖延计谋已经得逞,朱厚照布置的援军以来,经过几日搏斗,鞑靼彻底,朱厚照乘胜追击!】
    大捷!
    随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出现在天幕,恢宏的音乐随之响起。
    “好!吾儿!这是吾儿!”朱佑樘激动不已,满心的自豪,这是他的儿子,他竟然能有这样的儿子!!
    【朱棣】:不错。
    本来朱厚照还很淡定,但是看到天幕上太宗爷爷对自己的肯定,他在也淡定不了。
    太宗爷爷竟然肯定了自己!!朱厚照一直把朱棣视为楷模,亦是他心中的偶像。
    【如此精彩的一战,让鞑靼十年不敢再侵犯大明的一战,怎可能像明实录记载的好似过家家一样。
    这样的记载若是让鞑靼小王子看见估计能气活。
    久经沙场的鞑靼王子,被明军杀了十几个士兵就吓的落荒而逃,再不敢入侵大明。
    若鞑靼王子真这般无能,早就被赶下台了,史记如此就等同于指着鼻子骂鞑靼王子。】
    天幕上出现久违的小动画,只见卡通鞑靼王一带着千军万马来,对方打死他一个士兵。


章节目录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近日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近日光并收藏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