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不论是什么人,也不论之前是什么身份,都要遵守这套律法。
    如果不想被约束,就在一个月内迁离秦国。
    一个月后秦国将进行身份普查,并授予平民身份。
    从此之后,生是秦国人死是秦国鬼。
    再擅自迁徙,处死。
    同样的,普查结束后,外人再想加入秦国获得身份,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非秦国人,在秦国会被区别对待。
    不是优待,而是限制权利。
    不过最后一条被所有人忽略了,拥有秦国身份有什么好处吗?
    完全没看出来。
    反而是你限制我们迁徙,那才是大问题。
    于是生活在这里的许多部族,都站出来反对此事。
    然后,他们就被秦军堵门了。
    部族所有高层全部被诛杀,百姓被打散安置到各个定居点。
    这一下,所有反对声音都停止了。
    能接受这个规定的,都开始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不能接受这项变革的,则开始着手迁徙之事。
    本来他们还担心,迁徙过程中会不会被阻挠,或者财产被扣留什么的。
    哪知道秦国官吏非但没有阻挠迫害他们,甚至还主动提供帮助。
    所有能带走的,也全都允许他们带走。
    秦国一文钱都不要他们的。
    这一下,反倒让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
    咋?就这么希望我们走吗?
    事实上,朱樉确实希望他们走。
    “现在走的,都是比较强的部落。”
    “他们的首领更喜欢自治,不喜欢朝廷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
    “有他们在会影响到中央权威,走了更好。”
    “愿意留下的基本都是小部落,无力对抗中央,有利于我们管理和推行自己的律法。”
    “且,他们不走,后续从大明迁过来的百姓住在哪里?”
    最后这句话,彻底说服了秦国的一众官吏。
    是啊,这里适宜居住的地方就那么多。
    外族占据了,就没办法再安置明人。
    强行安置就会变成争抢土地,甚至演变成流血事件。
    现在他们走了,剩下的事情反而简单了。
    等到明人百姓迁徙过来,和剩下的土著交叉居住在一起。
    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完成同化。
    对于阿扎萨的询问,朱樉则是另外一种相似的说辞:
    “未来会有更多波斯人迁徙过来,他们不走,新迁徙来的人安置在何处?”
    一句话,就让阿扎萨和波斯人,变成了这条政策的支持者。
    一个月后,该迁走的部族都走了,大片的肥沃土地空了出来。
    这是很正常的,迁走的基本都是大一些的部族。
    他们实力强,居住的地方自然就较为肥沃。
    现在全都成了空白地带,任由秦国中央安排。
    朱樉派人清查了户籍,现在还剩余百姓四十七万人。
    算上从大明带过来的汉人,共计五十四万。
    之后,他建立了府、县、乡三级行政机构,派遣流官进行治理。
    他来安西的时候,可是带了大量读书人的,足以将主要岗位都安排满。
    此举大大削弱的部族首领的权力。
    不过没迁走的,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满腹牢骚却也没有反对。
    接着就是各种细致的法律措施。
    比如,废除奴隶制度,所有平民一律平等。
    比如废除苛捐杂税、人头税之类的,统一征收田税、商税、财产税之类的。
    新税法一经颁布,就引起了秦国百姓的欢呼。
    原本对谁统治他们还无所谓的普通百姓,马上就成了秦国的拥护者。
    毕竟在这块土地上,收什么税并没有固定的规矩,从来都看老爷们的心意。
    老爷们娶第一百房小妾,都可以作为征税的理由。
    秦国明确规定了税法,不用在担心老爷们整幺蛾子。
    虽然缴纳比例并不算低,可整体算下来依然是前所未有的轻徭薄赋了。
    这让他们如何能不开心。
    原本等着看秦国笑话的诸多势力,在看到新税法后都变了脸色。
    这真的是要了亲命了啊。
    然后立即下令,不允许讨论秦国税法,否则视为谋逆。
    将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之后,朱樉又做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他一意孤行,颁布了‘屠鱿令’。
    第380章 鱿人的祖宗之法:背刺
    屠鱿令可以说来的莫名其妙。
    之前没有一点风声,朱樉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这么突然提出来了。
    以至于听到命令之后,李芳等人都非常震惊。
    然后连忙劝谏。
    他们知道陈景恪特别讨厌犹大,大明反鱿就是他一手推动的。
    当然,熟读《犹大书》的他们也很反感这个族群。
    朱樉在秦国推行这一政策,也是对大明政策的一种延续,他们并不反对。
    可目前实在不适合啊。
    秦国初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环境,来施行各种政策。
    如此大张旗鼓的针对特定族群,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朱樉也承认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颁布屠鱿令,不只是为了响应大明的政策,也是为了秦国的发展。”
    见众人一副不解的样子,他就解释道:
    “虽然打败了帖木儿,震慑了周边势力,但我们毕竟是外来者。”
    “从思想到律法再到外貌,都和本地人有着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会让我们遭到周边势力的排斥和孤立”
    “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融入他们。”
    “想要融入他们,就必须找到共同点。”
    “让他们觉得,我们和他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李芳疑惑的道:“这和反鱿有什么关系?这里的人可不反鱿。”
    朱樉说道:“他们是不反鱿,但他们普遍信教,将神的旨意视为一切。”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陈伴读和我说过一个词叫意识形态。”
    “他认为东西方世界最大的差异,不是长相而是思维方式。”
    “我们华夏是多元文化,能理解和接受任何一种思维。”
    “但西方多是单一文化,非此即彼,容易走极端。”
    “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无法接受……”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日后与西方世界接触,会遇到很多麻烦。”
    陈伴读说的?
    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众人依然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然后不停的点头。
    陈伴读说的,那肯定没问题的。


章节目录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见月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见月明并收藏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