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没有继续在西侧的学生和讲师间继续追问。
    今天上午的态度已经很明了,当下不会有人愿意出来作证。
    但确定了一个事实,一定有人目击了全过程。不管此人是何原因不愿出来作证,但至少留一线希望。
    “听善舟说,余回这孩子平日里身体不好,经常喝药。”
    刘博士答,“是,有时因病不能按时上课。一开始秦尚书令还挺关心这孩子的,但这孩子治了几年,仍是没有什么起色,身体始终不及寻常少年。”
    “那善舟和这孩子有冲突是怎么回事?”
    刘博士叹了口气,“之前下课后余小公子服药,善舟和别的同学打闹,碰倒了他的药碗,余小公子很是生气,善舟也道歉了,但是……这孩子脾气其实也……许是病久了,家里宠的多些。”
    “我知道了。”
    从学宫出来后,陆玉去了廷尉府。
    廷尉史认识陆玉,且按律令,未定案前探望牢犯并无不可。陆玉跟随廷尉史前往陆启所在的牢房。
    陆启不是死犯,所在的牢狱不是重牢。
    虽如此,廷狱本也不是什么好地方。陆玉一路看过来,还是揪紧了心。
    “梁王殿下,可暂容几位半刻钟说话,过时后需尽快离开。”
    “我明白,多谢。”
    “二哥。”陆玉急步上前,飞烟见是陆玉,笑道,“时明,你来了。”
    陆启的轮椅没有被没收,飞烟推着他靠近牢门处。
    陆玉上下打量他们,“怎么样,他们没有为难你们吧?”
    陆启道,“进来还没一天呢,没事,你开始查了吗,有何进展?”
    陆玉脸色凝重,“死者被家属带回,打算用青州令史验尸。验完尸后准备立刻下葬。秦尚书令是余回的外祖父。”
    陆启表示怀疑,“不用当地令史,尚书令目的存疑。”
    陆玉点头,“对,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立场阻拦对方用何人验尸。”
    “如果买通京兆尹,让他强行上门索回尸体,启用官署的令史,让官署给我们做公证,这样行得通吗?”
    陆玉摇头,“京兆尹不是钱能买通的人,一旦这么做反而显得我们有异常。再者我们可以用钱买,尚书令也不会缺钱。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没有尽头了。”
    陆启点头,“时明说得对。有官署做公证自然是好的,但是京兆尹没有阻拦他们,我想也是没有足够理由。目前此案能循法所进,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的。”
    飞烟没再说话。
    陆玉道,“不过也算有一个好消息,报案讲师说有人看到过全过程,若是这个证人肯站出来作证,那善舟就有希望脱罪。”
    “只是……我上午去学宫问过,没人承认自己见过。”
    陆启叹气,“总之,先等验尸结果吧。这是最直接的证明。不管尚书令要做什么,我们作为被动一方,只能暂时等待。”
    他叮嘱陆玉,“这段时间那你先不要轻举妄动。”陆玉点头。
    ……
    回到陆王府后,天将将擦黑。
    府中已做好了晚膳,冷绾和善舟已在食案前等候。见到陆玉一身疲惫的回来,善舟迎上去,“三叔,你回来了。”
    “嗯。”陆玉摸摸她的头。
    “怎么样?”冷绾问。陆玉摇摇头。冷绾盛汤,“先吃饭吧,一天没吃饭了吧。”
    陆玉接过汤碗,饮下一口,突然道,“善舟。”
    “嗯?”善舟歪头。
    “你真的没有动过余回,对吧?”
    善舟坚定道,“我那天真的什么也没做。”
    “讲师对我说,那天下午学生们应该在学室中温书,你怎么会和余回出现在后苑?”
    善舟仔细回忆,“我如厕准备回学室,经过后苑,余回在草丛里倒药渣。我本来不想搭理他,是他叫住的我。”
    “他大放厥词,说我爹我娘不管我,说我是孤儿。”
    陆玉认真听着,“那你说什么了?”
    “我没说什么,我有爹有娘,不是被抛下的孩子。他这样说我,我不会生气。反倒是他,爹娘才不管。”
    “他很生气,想对我动手,但还没来得及,自己突然倒下去了。”
    “我不喜欢他。这种人死了也没什么吧。”
    “不可轻视人命。”她训了一句。
    善舟低头,“哦。”
    陆玉沉默思索。
    这个孩子一直身体不好,按善舟的说法他似乎是疾病突发导致的。
    “我知道了,吃饭吧。”
    善舟乖乖吃饭,也有些失落,“三叔,廷尉府的人会为难二叔和二叔母吗?”
    “不会,我今天去看了,他们还好,只要查清楚你没有害死余回,他们会很快回来的。”
    “善舟,”陆玉嘱咐她,“廷审这几日可能就要开了,廷上发言除了要真实,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你方才的那种话。  ”
    善舟不解,“为什么?”
    “你那样说,所有人只会更加怀疑是你所为。记住我说的话。”
    善舟似懂非懂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日,陆玉每日前往廷尉看望陆启夫妇,前三日廷尉史还是同意的,但陆玉探望次数算频繁,廷尉史也要按规矩办事。陆玉没有强求。
    廷审开始前,善舟只能待在府中不能出门,学宫也不能去了。京兆尹那边也每日安排了人上门大方巡查监视,确认善舟犹在府中,没有潜逃。陆玉没有阻拦。目前境况,陆玉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被动等待。
    ……
    七日后。
    尚书令府将验尸册案上交到了官署。京兆尹派人前往陆王府,接善舟与陆玉前往官署。
    原本在陆玉预想中,至少也要半月后,毕竟从青州到长安路程不短,没想到尚书令府这般快速。
    马车里,  陆玉叮嘱善舟,“还记得我告诉过你什么吗?”
    善舟点头,“记得。”陆玉整理她的衣服,“没关系,不用紧张,实话实说就行。”
    官署廷审所。
    京兆尹坐于正中,手两旁是京兆少尹和司录参军,负责记录和研判。余回父母和秦尚书令居于左侧,刘博士陈讲师也在同一侧。陆玉陆启飞烟在右侧,陆启飞烟手上戴着镣铐,以防提出牢狱时逃跑。
    隽武见人都到齐,开口,“诸位,今日廷审余回一案。”
    “嫌疑人陆睿上前来。”
    善舟看看陆玉,陆玉点头。善舟上前,“陆睿在此。”
    “本官问你,余回死亡当日你在现场,是也不是?”
    “是。”
    “本官问你,余回死亡当日,现场除你之外,还有第二人吗?”
    “没有。”
    “本官问你,你与死者余回既然有过过节,是也不是?”
    “是。”
    “你承认是你杀了余回吗?”
    “我没有。”善舟否认。
    “案发当日,你为何会在案发现场,在死者身边?”
    善舟如实道出。
    隽武道,“报案人上前来。”
    陈易之来到善舟身边,与善舟并列。
    “报案人陈易之,你报案当日对陆睿有所质疑,怀疑余回之死是她所为,如今是否有翻供意向?若要翻供,请提供详细证词与口供。”
    陈易之摇摇头,“无。”
    “你可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无。”
    隽武点头,示意陈易之退下。
    “陆睿师长上前来。”
    刘博士上前。
    “余回生前曾与陆睿起争执,此事为真吗?”
    “为真。”
    “可有斗殴?”
    “无,当时学生们都在,把两个孩子拉开了。”
    “也就是说当时有斗殴倾向,但未发生。”
    “是……是吧。”
    “你可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刘博士想了想,“无。”而后隽武示意他退下。
    隽武问善舟,“据报案人所言,当日你在死者遗体身边,无一丝恐惧,反应不合常理。本官问你,是否是因为你杀了余回故而无恐惧?”
    善舟道,“我父镇守边境,刀枪搏杀不足为奇。我三叔九王之乱死守梁阳,杀敌万千。陆家不是普通文士,文可辅圣上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我自小在这般的环境长大,生死有何可惧?”
    陆启眼色欣慰,飞烟握了握他的手。
    善舟此番言论是有说服力的,隽武未再多问,示意善舟退下。
    “因尚书令府要求青州令史验尸,安门里官署不曾参与,请青州令史提交验尸册案。”
    青州令史上前一拜,将册案正本呈交隽武,用抄录的副本呈报。
    “青州令史封诊。男尸,死者少年男性,皮色白,身长五尺一寸,于长安学宫后苑仰卧,无利刃伤。观口胃,有长期服药习惯,腹部有灸疗痕迹,身虚体弱。颈上有淤痕,手掐所至,淤痕手印细窄,观其形非成年人所为,死者张口胸滞,死因明确为窒息。”
    陆玉攥紧了手,望向正中的京兆尹。
    余回父母低泣,神色悲戚。秦尚书令亦是悲痛不已,“如今死因分明,证词俱全,凶手已在此,还请京兆尹为我外孙主持公道。”
    隽武一边听呈报,一边翻完了详细册案,“如此看来,已无甚疑点。”
    “陆睿,你可知罪?”
    善舟惊惶,眼神求助陆玉。陆玉道,“且慢。”
    “虽是如此,但如何证明,死者脖颈上的淤痕是陆睿所为?”
    秦尚书令冷然道,“安梁王是听糊涂了吗?方才陆睿已经说的很清楚,案发当日现场只有她和余回二人,这是她亲口承认的。若非是她,还能是谁?”
    陆玉没有理秦尚书令,望向隽武,“京兆尹,我请求将死者遗体带来,印证他脖上手印是否是陆睿所为。陆睿就在这里,一验便知。”
    “余回身体有恙,是学宫都知道的事情,按陆睿口供所言,若是事先有其他人对余回做了掐颈,受到惊吓后在面对陆睿时疾病发作死去也并非没有可能。我怀疑验尸册案的真实性。”
    秦尚书令驳斥,“陆睿本就是杀人凶手,为掩盖自己行径,撒谎也不是没有可能。”
    陆玉丝毫不退让,“那秦尚书令动用青州令史又是何意呢,长安并非没有令史,要论有异,还是秦尚书令多些。”
    隽武略略思索,“虽是嫌疑人,在未彻底定案前,按大魏律令仍有权利为自己辩白。安梁王说的不无道理,秦尚书令不如将令孙遗体带到官署一验。验中,便坐实陆睿罪行,未验中,官署自当再行调查,还令孙真相公道。”
    秦尚书令面沉如水,“我孙遗体已送往青州落叶归根,算时间,也将到青州了。”
    陆玉蹙眉,眼色锋锐。“这么急着送外孙回家,秦尚书令是要掩盖什么吗?”
    “竖子休要污我清白。杀人者,人恒杀之。无谓狡辩抵不过铁证如山。”秦尚书令不动如山。
    “尚书令言重了,何来铁证如山?”
    气氛一时僵持。
    外头,有人声打破沉默。尚书令府有人急见秦尚书令,神色仓皇匆忙。隽武允其进入。
    来人匆匆在秦尚书令耳边说了什么,秦尚书令一竖眉,怒形于色。
    “什么!”

章节目录

两王相亲(1v1 古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探花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探花忙并收藏两王相亲(1v1 古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