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土地是私有。
    朝廷可以强征土地,只不过一定会引起百姓不满。
    乱世之中,社会矛盾已经足够尖锐了。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的威望将会受损!
    王莽的新朝,曾经将土地“王化”,不允许百姓买卖。
    本以为能够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结局恰恰相反。
    农民被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运河的挖掘,就会遇到霸占农田的问题。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北方的百姓很有可能会再次造反。
    因此,刘辩想出了两条补偿措施。
    其一就是开垦其他荒田,两倍补偿。
    等到红薯、玉米推广到黄河以北,就算不是良田,也能种植出收成不错的粮食。
    只要有土地就行。
    所以百姓应该不会抗拒。
    其二就是补贴钱财。
    这无疑会加大朝廷的开支,不过为了稳定民心,只能让利于民了。
    运河的修建,也会扩大税收。
    只是短短一年内,很难回本。
    这是为长远记。
    马钧出发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不断有人来找刘辩,希望能够阻止大兴土木。
    王允就偷偷来了。
    刘辩直接将计划书甩给他!
    一切用度,都在掌控之中!
    王允看了以后,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数百万金,用到什么地方不好?
    竟然还有补贴百姓的。
    王允看了都心痛。
    “陛下,如此重金投入,恐怕十年以内,税收都无法填补。”王允忧心忡忡。
    “说是修运河,其实只是兴修水利罢了,惠及河南尹、河内郡、魏郡三地的农田,足够浇灌土地上万顷。”
    “如此惠农之事,司徒为何阻止朕?”
    如果运河仅仅作为军事用途,效果无疑大打折扣。
    刘辩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运输粮草,或者运输兵力。
    还有三郡的农业!
    “可是陛下……”
    “这件事你不必再说,朕有的是办法挣钱,用不着你们这些大臣操心。”
    刘辩摇摇头。
    当初他提拔王允为司徒,只是为了打击董卓。
    王允也是忠心耿耿,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论能力,论远见,王允远远不如荀攸、荀彧等人。
    刘辩下了逐客令。
    不久后,他将甄尧招进宫,进行下一步安排。
    河南尹有几个黄河渡口,其中以孟津渡口最为著名。
    也是最适合建设港口的地方。
    刘辩打算在孟津,建造一座货运码头!
    运河建造完毕后,洛阳将会成为水运的中心。
    必须有一个码头承载!
    次日晌午,刘辩带着许褚、典韦等护卫,以及约定好的的甄尧、荀攸、贾诩等人,骑马出了洛阳,径直往西北而去。
    甄尧还是比较懵的,作为新人的他,只能多看,多听,少说话。
    刘辩这是为了亲自勘察孟津渡口!
    期间,看着车水马龙的场面,他不由地感叹,北伐一战后,洛阳的商业逐渐恢复了。
    朝廷也几乎控制了整个北方。
    半壁江山在刘辩的掌控下!
    商贸自然畅通无阻。
    孟津渡口是一片地形极其复杂的河滩。
    距离北邙山并不远。
    放眼望去,到处能看到矮山连绵起伏。
    渡口的沙丘上,芦苇丛生,野草没人。
    沼泽地、水洼连成一片。
    说实话,这里距离洛阳实在是太远了,还有一段三十里的距离。
    不过随着大汉的强盛,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
    旧洛阳城肯定无法满足人口生存。
    城市圈的扩大,成为必然。
    如果码头距离太近,会影响到城市圈的发展。
    所以刘辩选择了孟津渡口!
    将孟津关一个军事要塞,扩展成一座城池!
    至少也是县城的规模。
    北邙山上有一座工业城,刘辩现在要打造一座码头,也是商业城。
    现在运河很短,但是刘辩的规划,是完整的京杭大运河,打造一条由南到北的运输线。
    洛阳就是运输线的中心!
    到时候,孟津港口将逐渐被打造成繁荣的商贸之地,与洛阳连成一片。
    天下商人将会汇聚此地。
    孟津港也将会成为经济枢纽。
    然而现在的孟津渡口,一片荒芜狼藉。
    刘辩就站在那里,睥睨天下!
    荀攸、贾诩几人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们意识到,刘辩已经拿定了主意。
    不管怎么劝说都没有用!
    与其进谏惹怒刘辩,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将孟津港口打造起来。
    在孟津渡口建造大型货运码头的工程,经刘辩的拍板后,直接确定下来。
    荀攸和贾诩都没有反对。
    甚至抱有一定的期待。
    若是设想中的港口打造成功,全国的货物都会运输到此地。
    供应洛阳!
    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众人的内心澎湃起来。
    孟津附近的土地,都是属于官府,所以不需要动迁。
    刘辩能轻而易举地拿下这片土地。
    一句话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超级项目。
    与挖掘运河不相上下。
    毕竟这是打造出一座天下第一的港口出来。
    单单少府提供的财力,绝对无法完成如此工程。
    因此,刘辩在回到洛阳后,第一时间杀到了大司农府,打算与周忠商谈此事。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国库总不能一毛不拔吧?
    “周爱卿!”
    刘辩主动上前,与坐在屋内矮榻上的大司农周忠打了声招呼。
    “陛下?”
    看得出来,周忠非常吃惊。
    他愣了一下后,立刻起榻穿鞋,行了一礼。
    “不必多礼,周爱卿就坐在榻上休息吧。”
    刘辩走上前几步,坐在床榻边沿。
    “坐!”
    周忠这才坐了下来。
    刘辩望了一眼榻上的棋盘,似笑非笑地道:
    “周爱卿倒是好兴致,朕今日前来,是想向国库申请一些钱财。”
    周忠疑惑地眨了眨略显浑浊的眼睛,难道陛下修建运河,钱财不足了?
    这不对劲啊!
    难不成,陛下不满足于白沟和利漕渠两条运河,打算沟通兖州、徐州?
    周忠倒吸一口凉气。
    把朝廷卖了,也凑不够这些钱财啊。
    “陛下客气了,尽管吩咐老臣就是了。”
    “是这样的,朕打算在孟津渡口建一座设施完善的港口。”
    在刘辩说话时,他身后的许褚,连忙取出一份地图,徐徐摊开。
    周忠睁开眼睛,瞅了瞅,几番欲言又止。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