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科索沃的原因,的确是位于此处的地下基地出了点问题。
准确地说,是地下基地的人出了问题。
半个多月前,林城带着刚签下的军事专家团从英国飞往科索沃,抵达之后一手交接手续,一手接管基地。
按合约,基地整体布局、人员配置以及研制费用皆由军事专家约瑟夫· 哈特主导,保证其在基地拥有绝对话语权。林城的作用就是按照约瑟夫的需求配备一切,同时跟进项目进程,实时向周寅坤汇报。
起初一切都还顺利,但眼见着项目即将开始,林城发现约瑟夫的研究计划跟周寅坤的要求有较大出入,为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他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电话汇报。
周寅坤见完曼索尔和雅戈布时已是凌晨,飞机三点半从赫尔曼德起飞,八小时航程回到欧洲。
此时科索沃境内通往地下基地的通道已全部封死,飞机落地地点变为邻国阿尔巴尼亚,经由首都地拉那的地下通道到达基地。
到达时正是当地时间上午十点。
偌大的会议室里坐了好几十人,都是专家团的核心研究员,底下还有数不清的研究助手。为首的正是当初由陈悬生牵线,周寅坤亲去英国谈下的海上军事武器专家,约瑟夫·哈特。
专家团里除约瑟夫之外,其余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幕后老板。
见走进来的居然是个年轻人,不由彼此相视一眼,果然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也不知约瑟夫走的什么运,竟然碰上一个货真价实的冤大头,不仅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反而还拿着天价年薪,把这个广阔又隐蔽的地下基地弄成了个人研究室。
周寅坤向来最烦跟老头打交道,尤其是搞研究的老头,做事慢还毛病多。
飞机一路气流颠得厉害,他转了转脖子,坐到主位上随手敲了敲桌面。秘书立刻端来了咖啡,男人不紧不慢地喝了口。
约瑟夫是个急性子,见周寅坤放着面前那厚厚一摞研究计划和进度表不看,反而喝起了咖啡,他直接开口:“周先生,我记得我们的合约上写得很清楚,这里的一切我说了算,我拥有绝对的研究自由。”
周寅坤放下杯子,“所以?”
“所以他,”约瑟夫指向旁边的林城,“他凭什么否掉我的研究计划?”
严格来说,林城并没有否定研究计划,只是看后觉得有些不妥,便在批研究经费前先缓了一下,等周寅坤拿主意。
但此举让高傲的哈特先生不乐意了。他语气毫不客气:“我不接受这样不尊重合约、不尊重我的人,我需要一个郑重道歉,并立刻批下研究经费,否则——”
男人挑眉。
“否则我就只能跟周先生解约了。”约瑟夫靠在椅子上:“毕竟周先生自己答应过,合约上也写得很清楚,在项目正式开始前提出解约,我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违约金。”
周寅坤笑了笑。
老头就是这样,好脸色给多了就蹬鼻子上脸。
“行吧。”他云淡风轻,“那就解约,叫律师过来。”
闻言约瑟夫一怔,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
不光是他,旁边迪勒也愣了下。旁人不清楚,但他从最开始就知道老板为这个基地和项目砸了多少钱。眼前这专家老头大约也不是真想解约,瞧着更像是要加钱的意思。其实跟未来收益比起来,加点钱也不算什么,若是为此耽搁项目进度,影响生意就太不划算了。
这点连旁人都看得出来,更别提周寅坤了。但看样子,男人根本没有要妥协的意思。林城叫来了律师。
律师带着新旧合约前来。旧的是之前签订的聘用合约,新的则是尚未填写的解约合同。
“根据之前签订的合约,项目正式开始需要周先生签字确认,律师存档,所以目前的确是项目尚未开始阶段。”律师说,“因此哈特先生若想解约,的确不必支付任何违约金。”
约瑟夫镇定地坐在位置上。
“不过,”律师补充,“合约也明确规定:若要解约,哈特先生及其团队需要退还周先生已支付的项目经费。毕竟项目还未开始,经费应该也还没有花吧?”
说着他调出存档的经费批转记录,“合约生效之后,哈特先生以‘研究需要’为由申请了十六笔经费,共计4.46亿美金,这笔钱需要您和您的团队在解约合同生效后,三天内全部退还。”
约瑟夫当即面色一变。
会议室里其他人听见这话,都纷纷坐直身子,眼神看得出的震惊与慌乱。这意味着团队里所有人的签约费、提前发放的薪资、已经花掉的钱都要全部吐出来。
此时的约瑟夫才恍然反应过来。
难怪落地科索沃之后,他要什么林城就给什么,从不讨价还价,甚至连整个团队的家属花费也管了下来。唯一的要求就是每笔经费都得要有正规申请理由,约瑟夫全家都搬来了这边,他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也是为了项目顺利完成。于是包括人员聘请在内,所有杂七杂八的挥霍花费,全都以“研究需要”作为理由。
而且他看出周寅坤如此大方地聘用专家团,是要解燃眉之急,便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更多要求。殊不知,这每一笔帐,都无声地变成了合同里的“项目经费”,成为解约时最有力的桎梏。
会议室里明显嘈杂起来。
这样大方的出资人,这样舒适自由的研究环境,解约还要倒赔钱,实在是太不划算。不少人开始眼神示意约瑟夫。
他们都是因约瑟夫而来,辞去了原本稳定的高薪研究职位,若约瑟夫执意解约,就等于整个团队的解约,每个人都会立时成为负债者。
那纷纷投来的眼神变成了无声的压力。
约瑟夫再高傲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纵然合同过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栽进了人家巧妙布好的陷阱里。眼前的年轻人,根本就不像之前邀请他时那般谦和好说话。分明是一边哄着他签了约,一边早就算计好了他。
局面就这样颠倒。
约瑟夫额头都冒了汗。他频频看向周寅坤,想开口说什么,而周寅坤淡然地品着咖啡,不给人台阶下。
此时律师拿着打印好的文件进来,“老板,解约合同已经拟好了。”
周寅坤悠然放下杯子,看都没看就直接大手一挥签了字。签完把合同往约瑟夫面前一扔,扬扬下巴,意思是请吧。
约瑟夫后襟都湿了。
他顾不得自尊高傲,忙偏头低声朝助手说了什么。后者起身说了句“请稍等”,就匆匆去了办公室,拿来了一个密封文件袋。
文件袋由约瑟夫亲自解封,从里面拿出芯片插入电脑,输入一长串密码后,会议室屏幕上出现了一份带有解构阐释图的研究改造计划书。
计划书封面上赫然是两艘不同的潜艇,正是此次项目的重点。
周寅坤嗤笑了声。
一旁林城和迪勒也相视一眼,此刻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真正的研究计划书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但交到林城手上的,却是另一份约瑟夫自己想研究的东西。他摆明了是想坐地起价,要周寅坤先为他的私人项目出资,否则就别想开始真正的项目。
不曾想这老头挖坑不成,反被坤哥摆了一道。现在整个专家团面临将近五亿美金的赔款,使得约瑟夫不得不把真东西拿出来熄火。
“周先生既然亲自来了,不如先听听我们整个项目计划,然后再、再考虑其他的事。”约瑟夫一边说着,一边把解约合同又推了回去。
周寅坤靠在老板椅上,凉凉地瞧着他。
整个会议室针落可闻,安静了足足十几秒。男人懒懒抬手,身后迪勒递上烟和打火机。
“啪”地一声,所有人心头一颤,不由屏息。只见火光点燃烟头,打火机又被随手扔回桌上。
“那就听听。”
准确地说,是地下基地的人出了问题。
半个多月前,林城带着刚签下的军事专家团从英国飞往科索沃,抵达之后一手交接手续,一手接管基地。
按合约,基地整体布局、人员配置以及研制费用皆由军事专家约瑟夫· 哈特主导,保证其在基地拥有绝对话语权。林城的作用就是按照约瑟夫的需求配备一切,同时跟进项目进程,实时向周寅坤汇报。
起初一切都还顺利,但眼见着项目即将开始,林城发现约瑟夫的研究计划跟周寅坤的要求有较大出入,为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他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电话汇报。
周寅坤见完曼索尔和雅戈布时已是凌晨,飞机三点半从赫尔曼德起飞,八小时航程回到欧洲。
此时科索沃境内通往地下基地的通道已全部封死,飞机落地地点变为邻国阿尔巴尼亚,经由首都地拉那的地下通道到达基地。
到达时正是当地时间上午十点。
偌大的会议室里坐了好几十人,都是专家团的核心研究员,底下还有数不清的研究助手。为首的正是当初由陈悬生牵线,周寅坤亲去英国谈下的海上军事武器专家,约瑟夫·哈特。
专家团里除约瑟夫之外,其余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幕后老板。
见走进来的居然是个年轻人,不由彼此相视一眼,果然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也不知约瑟夫走的什么运,竟然碰上一个货真价实的冤大头,不仅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反而还拿着天价年薪,把这个广阔又隐蔽的地下基地弄成了个人研究室。
周寅坤向来最烦跟老头打交道,尤其是搞研究的老头,做事慢还毛病多。
飞机一路气流颠得厉害,他转了转脖子,坐到主位上随手敲了敲桌面。秘书立刻端来了咖啡,男人不紧不慢地喝了口。
约瑟夫是个急性子,见周寅坤放着面前那厚厚一摞研究计划和进度表不看,反而喝起了咖啡,他直接开口:“周先生,我记得我们的合约上写得很清楚,这里的一切我说了算,我拥有绝对的研究自由。”
周寅坤放下杯子,“所以?”
“所以他,”约瑟夫指向旁边的林城,“他凭什么否掉我的研究计划?”
严格来说,林城并没有否定研究计划,只是看后觉得有些不妥,便在批研究经费前先缓了一下,等周寅坤拿主意。
但此举让高傲的哈特先生不乐意了。他语气毫不客气:“我不接受这样不尊重合约、不尊重我的人,我需要一个郑重道歉,并立刻批下研究经费,否则——”
男人挑眉。
“否则我就只能跟周先生解约了。”约瑟夫靠在椅子上:“毕竟周先生自己答应过,合约上也写得很清楚,在项目正式开始前提出解约,我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违约金。”
周寅坤笑了笑。
老头就是这样,好脸色给多了就蹬鼻子上脸。
“行吧。”他云淡风轻,“那就解约,叫律师过来。”
闻言约瑟夫一怔,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
不光是他,旁边迪勒也愣了下。旁人不清楚,但他从最开始就知道老板为这个基地和项目砸了多少钱。眼前这专家老头大约也不是真想解约,瞧着更像是要加钱的意思。其实跟未来收益比起来,加点钱也不算什么,若是为此耽搁项目进度,影响生意就太不划算了。
这点连旁人都看得出来,更别提周寅坤了。但看样子,男人根本没有要妥协的意思。林城叫来了律师。
律师带着新旧合约前来。旧的是之前签订的聘用合约,新的则是尚未填写的解约合同。
“根据之前签订的合约,项目正式开始需要周先生签字确认,律师存档,所以目前的确是项目尚未开始阶段。”律师说,“因此哈特先生若想解约,的确不必支付任何违约金。”
约瑟夫镇定地坐在位置上。
“不过,”律师补充,“合约也明确规定:若要解约,哈特先生及其团队需要退还周先生已支付的项目经费。毕竟项目还未开始,经费应该也还没有花吧?”
说着他调出存档的经费批转记录,“合约生效之后,哈特先生以‘研究需要’为由申请了十六笔经费,共计4.46亿美金,这笔钱需要您和您的团队在解约合同生效后,三天内全部退还。”
约瑟夫当即面色一变。
会议室里其他人听见这话,都纷纷坐直身子,眼神看得出的震惊与慌乱。这意味着团队里所有人的签约费、提前发放的薪资、已经花掉的钱都要全部吐出来。
此时的约瑟夫才恍然反应过来。
难怪落地科索沃之后,他要什么林城就给什么,从不讨价还价,甚至连整个团队的家属花费也管了下来。唯一的要求就是每笔经费都得要有正规申请理由,约瑟夫全家都搬来了这边,他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也是为了项目顺利完成。于是包括人员聘请在内,所有杂七杂八的挥霍花费,全都以“研究需要”作为理由。
而且他看出周寅坤如此大方地聘用专家团,是要解燃眉之急,便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更多要求。殊不知,这每一笔帐,都无声地变成了合同里的“项目经费”,成为解约时最有力的桎梏。
会议室里明显嘈杂起来。
这样大方的出资人,这样舒适自由的研究环境,解约还要倒赔钱,实在是太不划算。不少人开始眼神示意约瑟夫。
他们都是因约瑟夫而来,辞去了原本稳定的高薪研究职位,若约瑟夫执意解约,就等于整个团队的解约,每个人都会立时成为负债者。
那纷纷投来的眼神变成了无声的压力。
约瑟夫再高傲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纵然合同过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栽进了人家巧妙布好的陷阱里。眼前的年轻人,根本就不像之前邀请他时那般谦和好说话。分明是一边哄着他签了约,一边早就算计好了他。
局面就这样颠倒。
约瑟夫额头都冒了汗。他频频看向周寅坤,想开口说什么,而周寅坤淡然地品着咖啡,不给人台阶下。
此时律师拿着打印好的文件进来,“老板,解约合同已经拟好了。”
周寅坤悠然放下杯子,看都没看就直接大手一挥签了字。签完把合同往约瑟夫面前一扔,扬扬下巴,意思是请吧。
约瑟夫后襟都湿了。
他顾不得自尊高傲,忙偏头低声朝助手说了什么。后者起身说了句“请稍等”,就匆匆去了办公室,拿来了一个密封文件袋。
文件袋由约瑟夫亲自解封,从里面拿出芯片插入电脑,输入一长串密码后,会议室屏幕上出现了一份带有解构阐释图的研究改造计划书。
计划书封面上赫然是两艘不同的潜艇,正是此次项目的重点。
周寅坤嗤笑了声。
一旁林城和迪勒也相视一眼,此刻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真正的研究计划书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但交到林城手上的,却是另一份约瑟夫自己想研究的东西。他摆明了是想坐地起价,要周寅坤先为他的私人项目出资,否则就别想开始真正的项目。
不曾想这老头挖坑不成,反被坤哥摆了一道。现在整个专家团面临将近五亿美金的赔款,使得约瑟夫不得不把真东西拿出来熄火。
“周先生既然亲自来了,不如先听听我们整个项目计划,然后再、再考虑其他的事。”约瑟夫一边说着,一边把解约合同又推了回去。
周寅坤靠在老板椅上,凉凉地瞧着他。
整个会议室针落可闻,安静了足足十几秒。男人懒懒抬手,身后迪勒递上烟和打火机。
“啪”地一声,所有人心头一颤,不由屏息。只见火光点燃烟头,打火机又被随手扔回桌上。
“那就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