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先行的骑兵离开,崔璟遂转身,欲安排接下来的事,刚回过身,一句“请诸位将军……”与我入帐议事,还没说完,就被乍然扑面而来的道贺声包围淹没了。
    “大都督,属下同您道喜了!”
    “恭喜上将军!”
    “上将军要做皇夫了!”
    “……”
    崔璟尽量让自己的神情看起来足够如常,但是……真的很难。
    大多数人并没有听到李岁宁的话,此刻闻言大感震惊,纷纷围上来询问究竟。
    龚斗和元祥首当其冲,将皇太女的金口玉言大声复述,然后……道喜声就更加汹涌了。
    江台则面向后方的部将们,大声道:“弟兄们!接下来的仗须得速战速决,才好早些让崔大都督回京做皇夫去!莫要让太女久等了!”
    “没错,传令下来,都打起精神来!”
    “快快快,去传令!”
    大家普遍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太女都亲自开口了,如此一来还能振奋士气哩!
    “……”崔璟却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抬脚离开。
    “大都督!”元祥跟上来,忙指正方向:“您走错路了,大帐在那边呢!”
    崔璟脚下一顿:“……知道,随便走走。”
    元祥“嘿”地一笑,也不揭穿,跟在自家大都督身后回帐去。
    然而走着走着,待来到帐前时,元祥却抬手抹起了眼泪:“大都督,属下真为您高兴啊,您这一路来,何曾容易过……幸而殿下不曾辜负您的心意。”
    “……”崔璟神情古怪地看了一眼仿佛在哭嫁的下属,大步跨入帐中。
    军中士气因此很是翻涌,就连随后赶到的常岁安也一下便察觉到了。
    常岁安是与自家妹妹一同过来的——李岁宁归境后,便从北境点兵五万往此处来,常岁安在后方押运物资,便慢了大半日。
    常岁安的眼睛是红肿着的,没别的,见妹妹平安归来,难免喜极而泣。后又与妹妹谈及自己的身世,庆幸妹妹成了真正的妹妹,喜上加喜,这一泣便是七八日,直到今日才算有刹住的迹象。
    一入军营,听说自家妹妹竟已动身离开了,常岁安忙问:“崔大都督何在?”
    此去京师便要面对荣王,不知宁宁带走了多少人,够不够用?他要去问一问崔大都督,需不需要他也立即领兵跟上去!
    满心记挂妹妹的常岁安,在去寻崔璟的路上,无可避免地听到了一些道喜之音。
    常岁安花了好大力气,才算听明白怎么一回事,却仍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你们是说,宁宁她,亲口允诺,日后要立……崔大都督为……为皇夫?!”
    常岁安下意识地问:“崔大都督他……答应了?!”
    “这是自然!”
    “常将军何为这般吃惊?”满脸写着‘陪嫁’二字的元祥:“早前在京师时,大都督便是表明了心意的!”
    常岁安:“可那……”不是做戏么!
    所以崔大都督他……该不是被赶鸭子上架了吧!
    想到这个可能,常岁安一瞬间有些恐慌紧张,但下一刻,他又忍不住胳膊肘往里拐……
    宁宁横竖是要挑皇夫的,他的妹妹天下第一好,自当要有天下第一好的男子来配,而崔大都督的样貌,身形,修养,气质,能力……无不最佳,宁宁会选上这样的男子来做皇夫,似乎也是人之常情……这很合理啊。
    那他就去试一试崔大都督的态度好了……若是需要,他会盯紧大都督,并劝服大都督的。
    横竖大都督也并不吃亏,何妨从了宁宁呢!
    常岁安自觉肩负重任,整理好心情,去见崔璟。
    此一夜的大营格外热闹,元祥办完正事,连夜写信送回太原,向戴长史以及卢夫人和崔琅通风报信,分享喜讯。
    吐蕃军营中,则是截然不同的气氛。
    明洛令人去打探的事很快有了结果。
    这结果让明洛好一会儿没能回神。
    常岁宁,不,李岁宁……她活着回来了?
    不单死里逃生,且打赢了与北狄之战,北狄竟然已经退兵了!
    任谁看来这场注定要打到北境残破不堪的战事,怎会结束得这样快?
    明洛也怀疑消息有误,然而反复查实,结果如一。
    而她的人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打探到消息,正是因为这捷讯已经在北境传开了,正逐渐往此处传来……而兵马行进的速度远超百姓口口相传,据消息称,李岁宁已经赶来此处支援了!
    难怪玄策军也来了,难怪朔方军士气大增!
    吐蕃王闻听此讯,惊怒交加,他之所以率兵攻来,不正是因为看准了大盛北境的兵马被北狄军拖住了吗?如今这算什么?
    他麾下的部将也开始躁动起来。
    明洛自几案后起身,看向吐蕃王:“她活着回来了又能如何,北狄铁骑凶悍至极,她能在短短半载间取胜,必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王上此番携兵近二十万,无需忧虑后方补给,而对方不过是战疲残破之军!”
    “太原便在眼前,此时退缩,便等同前功尽弃。”她定声问:“现如今不过是生出了一则小小变故而已,王上难道就要放弃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吗?”
    吐蕃王与她对视着,眼中压抑着怒意。
    他也明白,这件事并非这个大盛女人能够左右,他在动兵之前当然也曾屡屡打探过北境的战况,谁也没料到这战事会结束得如此之快,且是以大盛取胜作为收场……
    他不是无脑迁怒之人,此时摆在他眼前的事实,是这场战事仍有继续下去的价值,只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显然超出了他起初的预估。
    吐蕃王坐了下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听部将们分析接下来的战局。
    而这时,忽然有探兵入帐来报——对方军中忽有近万兵马深夜离营,往南而去。
    明洛几乎瞬时站了起来,笃定地道:“是李岁宁!”
    她不打算留在此处支援,她是要直奔京畿了!
    “王上,速出兵阻截,务必杀了她!”明洛沉静的眸中现出杀机。
    活着回来了又如何,她与吐蕃军守在此处,而荣王之所以答应与她合作……为的不就是以防李岁宁有从北狄活着回来的可能,继而便由她来补上这最后一刀吗?
    她等在此处,便决不能让李岁宁活着回京!
    吐蕃王没有立刻应允。
    他在思量着是否要出兵,那李岁宁回京必然是要与荣王争夺皇位的,这暂时对他构不成直接威胁。
    但是,这位从北境活着回来的皇太女意义非凡,她很能振奋北境军心,甚至能招揽更多势力兵力……这一点,他已经见识到了。
    杀了她,使北境大军无首……唯有如此,他接下来的仗才能打得顺利一些。
    即便明晓其中利弊,吐蕃王也立即让人出了兵,但他心中存下了一份未曾言说的不满。
    他很清楚,他这样做等同是为那位荣王铲除异敌……他被人利用了,他知道这个女人究竟是在同谁合作了。
    既然知道了便不必明言了,他且记下这笔账。
    此一夜,明洛无眠。
    她在等消息,等李岁宁的首级被带回的消息。
    天色放亮又再次暗下,直到次日深夜,帐外终于有了动静。
    明洛快步出帐,却闻归来的伤兵哀嚎,四下嘈杂混乱,负责带兵前去阻截的将领满身是血,正跪在吐蕃王面前请罪。
    吐蕃王的脸色比夜色还沉。
    明洛分辨着纷杂的声音,逐渐听懂了。
    派去的两万余兵马败了,且是大败,死伤过半,据说对方手中有从未见过的飞火神器。
    而如若是两败俱伤,败便败了,至少还能重创李岁宁的人,但是他们甚至没能接近李岁宁的兵马,连李岁宁的半片衣角都不曾伤到……而是被另一支大军迎面阻截了!
    率军者,崔璟。
    崔璟……
    听到这个久违的名字,明洛站在摇曳的火把灯影下,攥紧了十指,慢慢垂下眼睛,看着脚下忽明忽暗的影子,眼神也随之明灭摇曳。
    她很清楚自己的心思,她昔日并非是多么钟情于崔璟,她没有道理会无条件地愚蠢地去恋慕谁,她接近他,想要得到他,更多的是因为他是最出色最值得的最佳选择,于她而言那等同是一件象征着尊严地位与优越利益的战利品。
    第632章 有人在为她设局
    于明洛而言,未能取下的“战利品”,会随着时间染上沉暗的挫败色彩,成为一根暗刺,扎进血肉里。
    曾经她认为自己是崔璟最好的选择,他在军中声望渐重,他身后的士族与圣人明争暗斗你死我活,圣人需要他却也忌惮他,娶她这个圣人的侄女为妻、消除圣人心结原是他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她与别的女子都不同,她有才学,有官职,有见识……明明最足以与他相配。
    可偏偏,这件她势在必得的“战利品”,却被一个从天而降的人半路截下了……在那之前,她从未想过他会对哪个女子另眼相待。
    从那人用常岁宁的身份出现在人前开始,他便没有道理没有缘由地偏向了那人……
    也是从那时,她的一切都被改变了。
    崔璟这个名字,一直是她为自己谋划的向上路径中的一环,这一环的失控,伴随着一切都很快失控了。
    最终她从繁华的大盛国都,被丢弃到了西境吐谷浑,唯得了一个被施舍的公主之位。
    这一切的源头皆因那个人的出现,那个人……她甚至不愿提起那个人的名字,李尚。
    她自然是怨恨姑母的,但尚且比不过对李尚的厌恨,尤其是知道了常岁宁就是李尚之后……
    崇月长公主李尚,这个身份这个名字她实在是太熟悉了……曾经她很庆幸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她借着与那人的两分相似,机缘般从泥沼中爬了出来,走进了甘露殿。
    无数次,她试着去了解那位长公主生前的习惯,反复对镜练习神态。
    她想,在十多岁的年纪里,她应当是真心感激对方的。
    可一个被感激的死人,只该安分活在记忆中才对啊……为何又要重新回到这世间?
    此时,明洛看着脚下的影子,口中发出一声压抑的讽刺笑音。
    真是可笑,她曾经以为常岁宁在故意模仿李尚,为此还曾出言讥讽,那时的对方会是什么心情——居高临下?得意?鄙夷?将她看作一个跳梁小丑还是自以为是的影子?
    每每思及此,她便觉所有的体面尊严都被人撕碎了。

章节目录

长安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非10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非10并收藏长安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