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考试,考试经,史,策论五条。
    建孟府的规矩,是一天一场,考完当天收卷。
    一些地方并不如此,是三日考完,一起收卷。
    这样就有考生钻了空子,知道本地只重初场,就把初场的题目答得尽善尽美。
    其他两场草草过了。
    从化远三十一年就有人这么做,上次乡试化远三十四年,已经成风。
    如果今年再不遏制,只怕有些地方,都敢把第二,第三场的卷子交个空白的上去。
    也是有学生今年举报,这才被大家发现,从而彻查那些试卷。
    朝廷商量过后,一是认定那些学生确实有错,但当地官员也有问题。
    二是仔细看了题目过后,后面两场就算了,初场任务量确实太大。
    所以科举时间延长,题目不变。
    一定要打比方的话,科举制度就像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
    这个程序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要随时给它打补丁。
    这次给的细则,就是打补丁。
    这么看,延迟开考时间,也是为了给考生们接受并适应的时间。
    五月中旬,考试时间更改的事送到各府。
    八月份下旬,也确保各地都能得知这一情况。
    不过有些学生可能一头雾水,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快知道里面的内情。
    这个改动,也是要让乡试当中,只重初场的弊病给改了。
    三场并重,才是朝廷想要的结果。
    一堂的进士学究还有点尴尬。
    他不久前才说过乡试的“小窍门”,没想到小窍门被朝廷发现并补上了。
    除此之外,教官夫子们还要多安抚考生。
    关在考场三天,变成关六天,很多人计划都要变动。
    从物品的采买,再到调节心理压力,全都需要一点时间。
    殷博士对此也是诧异的。
    不过他年后正月就离开京城,回乡接家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很正常。
    李锦跟蔡丰岚已经坐不住了。
    他们两个最为慌张。
    白和尚跟纪元安慰了几次,两人还是连连叹气。
    他们都是这样,其他学生心情更为复杂。
    可即便这样,还是调整好心情,否则考试更难过。
    纪元道:“左右所有人都是如此,也说不上什么公平不公平。”
    “一定要讲的话,咱们知道消息还提前了些,府学把这些消息发到各县,估计五月底了,对他们来说,时间更紧张。”
    这话倒是没错。
    府学的学生,知道得已经很早了。
    安抚住大家之后,六月的天气又让人心烦意乱。
    天气太热了,学堂每日通风,每日放冰,大家还是觉得烦躁。
    说到底,是心烦。
    之前看别人乡试,感觉不出什么,真到自己了,心情紧张得要命。
    这中间还有不少是参加过上次乡试的。
    本以为自己还算有经验,谁料能出了这样的改变。
    贡院席舍那种地方,待上六天,着实太可怕了。
    衣服就不说了,薄厚颜色都有要求。
    吃食只能带些梨子生姜,还有少量的肉干,糕点。
    剩下的虽说考试院会提供,但质量不用说。
    一想下去,不少人都觉得胆寒。
    畏惧的想法再上来,气势就弱了。
    等到下面各县的秀才考生们陆陆续续过来,这种紧张气氛慢慢加剧。
    这些考生们,在收到考试变动的消息之后,便决定提前过来,就连正荣县的人也不例外。
    只怕再出什么变故。
    六月下旬,考生们该来的都来了。
    提前一个月,也能进行最后的冲刺跟调适,调节适应这里的环境。
    所有考生一来,看着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情,好像又没事了?
    就像纪元说的。
    规则变了,但又不是针对其中一人变的,大家都要面临这样的挑战,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也有人直呼倒霉。
    怎么到自己乡试,反而就改规则了。
    不管怎么说,该复习,还是要好好复习。
    有些人竟然临时抱佛脚,跟着纪元他们锻炼。
    在考场六天啊,不仅是对精神意志的考验,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
    可考生们大多久坐,并不能坚持太久锻炼。
    甚至还有一些,平时习惯晚起的考生,最近强行逼着自己早早起来,省得考试的时候精神不振。
    总之各色形象,看得也是很有意思。
    正荣县来的秀才们,多数也是认识的。
    像早一些的李勋,许春,常庆,蒋克,再有刘嵘,李廷,钱飞,安小河。
    秀才们齐聚一堂,偶尔也会感慨,聂县令当时说的也没错?
    出来之后发现,秀才,真的是多如牛毛啊。
    不过要这么说也不对。
    眼前的学生,在正荣县县学也是佼佼者了。
    只是外面的世界太大,天才也太多。
    等他们听说,还有跟纪元齐名的两人,更为惊讶。
    谁?
    能跟纪元齐名?
    一个贾昊。
    一个赵云天。
    再有的岳昌已经没人提起了。
    李廷却道:“他们都不是一个学校的,如何比较?”
    “真比较起来,那可不一样。”
    钱飞也认同此话。
    说是齐名,也没真的比啊。
    刘嵘默默道:“马上的乡试,那就是比拼了。”
    只在大舞台上比?
    那也太恐怕了吧。
    一战定输赢啊。
    正荣县学子过来,自然还带了纪元他们的试卷。
    一共三十张卷子,每张卷子卷首皆印了字,表明这是纪元的,若有丢失,盗窃,必然会从严处理。
    所以一直是正荣县过来的捕快们看护,甚至还上了锁。
    来了之后,经过纪元,李锦蔡丰岚看过之后,直接给了府学保管。
    没了这些,就不能考试。
    便是要临时加印,也要再跟府学申请。
    这些事情处理完。
    纪元发现,好像真的都准备好了。
    就连他入考场需要的笔墨衣物吃食,殷师娘,还有自称他哥的殷小一都已经准备妥当。
    殷小一今年十六,比纪元大两岁,自称为哥,似乎也没错。
    不说更亲近的殷博士家里,周家书坊本也想替他准备,见此也就作罢。
    不过周家是帮蔡丰岚备下东西的,他家做书生买卖的,这些东西比一般人还要清楚,甚至还帮他换了副更好用的叆叇。
    周家想得明白,既然看重蔡丰岚,那就不要故作扭捏,要么不做,要么做到位。

章节目录


穿越考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花白茶并收藏穿越考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