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连留下准备做豆腐乳的食材都用上了,这才凑了二十份出来。
“夫君,家里竹筒不够了,若是明日食客还这么多,只咱们二人怕是忙不过来。”姚沐儿收拾着摊子道,“要不你回去把娘跟青云接来吧。”
“好。”沈季青答应道,“顺道去张叔家定做竹筒,宝来叔每日都要往镇上跑,到时给点银钱,托他给咱送来。”
姚沐儿面上一喜,“这个主意好!”
第28章 花灯
“竹筒豆腐暂定每日一百份,多了咱们忙不开。”
姚沐儿边往外送夫君,边说着:“竹筒能收回来一些,跟张叔每日定六十个就成。”
“好。”沈季青看着夫郎,不放心道,“我很快便回来。”
姚沐儿弯起眼睛,“嗯,等你走了我就把门闩上,谁敲也不开。”
时辰不早,沈季青没再耽搁,与夫郎告别后匆匆赶往沈家村。
姚沐儿目送夫君走远,扭身关上木门,落下木闩。
想着婆婆与弟弟应当还没吃过晚食,便先去准备食材,又烧了锅热水,将竹筒清洗出来。忙活完见时辰差不多,便进灶房着手做晚食。
“啪啪啪!”
刚把竹筒放进蒸笼,院外便传来一阵拍门声。
姚沐儿走出灶房,警惕地问:“谁呀?”
“夫郎。”
夫君!
姚沐儿心下一松,忙上前推开木栓。
“娘,晚饭马上就好,您先到屋里歇着。”
“哎。”沈氏拎着包袱进院,打量一番后道,“这院子不错,顶上咱家院子一半大了。”
镇上带院子的屋子不便宜,三百来文能租到这么大院子的屋子,已经算是捡到便宜了。
姚沐儿道:“主家着急走,便把屋子便宜租与了我们。”
“哥,有啥活要干吗?”姚青云撸起袖子,“我现在浑身是劲儿,一口气绕村子跑两个来回不带脸红的。”
姚沐儿说道:“堂屋我收拾好了,柴房只收拾了一半,你自个儿把床搬进去吧。”
“好嘞。”
沈氏解开包袱道:“娘在家滚了些元宵,待会儿煮了吃。”
“哎。”
两刻钟后,一家四口围坐在方桌前,桌上摆着三菜一汤,其中两道是没见过的菜色。
沈氏见状道:“沐哥儿,这便是你想出的新吃食?”
姚青云也瞧得一脸新奇,“竹筒蒸豆腐?那豆腐瞧着像是油炸过的。”
姚沐儿点头,夹了块豆腐放进婆婆碗里。
“放了茱萸,娘尝尝可吃得惯。”
随即又给弟弟夹了一筷子。
二人尝过后,眸子皆是一亮。
“味道不错,冬日吃正好。”
“好吃,哥你太厉害了!”
沈氏吃不了辣,倒是竹筒芋头鸡更合她心意。
小汉子则对香辣竹筒豆腐,配着糙米饭吃了一大碗不够,又跑去灶房添了小半碗。
晚食过后,一家四口到灶房准备食材。
姚沐儿剁着肉馅儿说:“明日娘在家歇着,青云跟我到摊子上帮忙。”
姚青云应了声:“好。”
沈氏道:“娘是来给你们帮忙的,在家待着算怎么回事儿。”
“那娘帮着打骨汤。”
“哎。”沈氏笑着应下。
食材准备妥当,沈氏与姚青云便各自回房睡下。
堂屋内,夫夫二人对着油灯,将白日里赚的银钱数出来。
“六百一十二!”姚沐儿压着嗓门,激动不已,“除去本钱赚了二百三十一文!”
“夫君,好多银钱啊。”他将铜板拢在怀里,笑得合不拢嘴。
沈季青被夫郎的财迷样子逗笑,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买猪肉猪骨与竹筒花了一百一十七文,咱家还有……”姚沐儿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五两又三十八文!”
他一脸惊喜,“过些日子便去当铺,将爹送给娘的聘礼赎回来,再将家里院子好好休整休整,虽说咱们以后大多时间住在镇上,但沈家村是咱们的根,逢年过节还是回去的好。”
“都听夫郎的。”沈季青说,“夫郎先串着铜板,我去打盆热水。”
姚沐儿瞧夫君一眼,抿着嘴角默默将铜板收好。
就没见过哪家汉子,事事以夫郎为先,在姚家村没见过,沈家村也没见过,这世上怕只有夫君一人,日日给自家夫郎打洗脚水。
他心里高兴,面上摆着矜持,与夫君一道泡完脚,油灯熄灭,寻着身旁热源靠拢过去。
额角触感温软,还当夫君不小心蹭到,便没在意,闭上眼睛在夫君温暖的怀抱中,安稳睡下。
翌日一早,小院内热火朝天,一直忙活到辰时。
合力将尚未蒸过的竹筒豆腐搬上板车,一家四口一齐往西街去。
姚记食摊今日又架起一口锅,不止如此,还多了两个帮手,有些来得晚的食客,只等了不到半刻钟便吃上了,大家纷纷叫好,称赞的话一句又一句。
打骨汤是个轻松活计,即便如此,重复个几十来次,沈氏也有些吃不消。
姚沐儿见婆婆腕子发抖,忙接过活计,喊人去一旁歇歇。
沈氏知晓自己留在这也是添乱,便到对面与陈阿婆坐在一处,聊了会儿天。
“夫君,家里竹筒不够了,若是明日食客还这么多,只咱们二人怕是忙不过来。”姚沐儿收拾着摊子道,“要不你回去把娘跟青云接来吧。”
“好。”沈季青答应道,“顺道去张叔家定做竹筒,宝来叔每日都要往镇上跑,到时给点银钱,托他给咱送来。”
姚沐儿面上一喜,“这个主意好!”
第28章 花灯
“竹筒豆腐暂定每日一百份,多了咱们忙不开。”
姚沐儿边往外送夫君,边说着:“竹筒能收回来一些,跟张叔每日定六十个就成。”
“好。”沈季青看着夫郎,不放心道,“我很快便回来。”
姚沐儿弯起眼睛,“嗯,等你走了我就把门闩上,谁敲也不开。”
时辰不早,沈季青没再耽搁,与夫郎告别后匆匆赶往沈家村。
姚沐儿目送夫君走远,扭身关上木门,落下木闩。
想着婆婆与弟弟应当还没吃过晚食,便先去准备食材,又烧了锅热水,将竹筒清洗出来。忙活完见时辰差不多,便进灶房着手做晚食。
“啪啪啪!”
刚把竹筒放进蒸笼,院外便传来一阵拍门声。
姚沐儿走出灶房,警惕地问:“谁呀?”
“夫郎。”
夫君!
姚沐儿心下一松,忙上前推开木栓。
“娘,晚饭马上就好,您先到屋里歇着。”
“哎。”沈氏拎着包袱进院,打量一番后道,“这院子不错,顶上咱家院子一半大了。”
镇上带院子的屋子不便宜,三百来文能租到这么大院子的屋子,已经算是捡到便宜了。
姚沐儿道:“主家着急走,便把屋子便宜租与了我们。”
“哥,有啥活要干吗?”姚青云撸起袖子,“我现在浑身是劲儿,一口气绕村子跑两个来回不带脸红的。”
姚沐儿说道:“堂屋我收拾好了,柴房只收拾了一半,你自个儿把床搬进去吧。”
“好嘞。”
沈氏解开包袱道:“娘在家滚了些元宵,待会儿煮了吃。”
“哎。”
两刻钟后,一家四口围坐在方桌前,桌上摆着三菜一汤,其中两道是没见过的菜色。
沈氏见状道:“沐哥儿,这便是你想出的新吃食?”
姚青云也瞧得一脸新奇,“竹筒蒸豆腐?那豆腐瞧着像是油炸过的。”
姚沐儿点头,夹了块豆腐放进婆婆碗里。
“放了茱萸,娘尝尝可吃得惯。”
随即又给弟弟夹了一筷子。
二人尝过后,眸子皆是一亮。
“味道不错,冬日吃正好。”
“好吃,哥你太厉害了!”
沈氏吃不了辣,倒是竹筒芋头鸡更合她心意。
小汉子则对香辣竹筒豆腐,配着糙米饭吃了一大碗不够,又跑去灶房添了小半碗。
晚食过后,一家四口到灶房准备食材。
姚沐儿剁着肉馅儿说:“明日娘在家歇着,青云跟我到摊子上帮忙。”
姚青云应了声:“好。”
沈氏道:“娘是来给你们帮忙的,在家待着算怎么回事儿。”
“那娘帮着打骨汤。”
“哎。”沈氏笑着应下。
食材准备妥当,沈氏与姚青云便各自回房睡下。
堂屋内,夫夫二人对着油灯,将白日里赚的银钱数出来。
“六百一十二!”姚沐儿压着嗓门,激动不已,“除去本钱赚了二百三十一文!”
“夫君,好多银钱啊。”他将铜板拢在怀里,笑得合不拢嘴。
沈季青被夫郎的财迷样子逗笑,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买猪肉猪骨与竹筒花了一百一十七文,咱家还有……”姚沐儿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五两又三十八文!”
他一脸惊喜,“过些日子便去当铺,将爹送给娘的聘礼赎回来,再将家里院子好好休整休整,虽说咱们以后大多时间住在镇上,但沈家村是咱们的根,逢年过节还是回去的好。”
“都听夫郎的。”沈季青说,“夫郎先串着铜板,我去打盆热水。”
姚沐儿瞧夫君一眼,抿着嘴角默默将铜板收好。
就没见过哪家汉子,事事以夫郎为先,在姚家村没见过,沈家村也没见过,这世上怕只有夫君一人,日日给自家夫郎打洗脚水。
他心里高兴,面上摆着矜持,与夫君一道泡完脚,油灯熄灭,寻着身旁热源靠拢过去。
额角触感温软,还当夫君不小心蹭到,便没在意,闭上眼睛在夫君温暖的怀抱中,安稳睡下。
翌日一早,小院内热火朝天,一直忙活到辰时。
合力将尚未蒸过的竹筒豆腐搬上板车,一家四口一齐往西街去。
姚记食摊今日又架起一口锅,不止如此,还多了两个帮手,有些来得晚的食客,只等了不到半刻钟便吃上了,大家纷纷叫好,称赞的话一句又一句。
打骨汤是个轻松活计,即便如此,重复个几十来次,沈氏也有些吃不消。
姚沐儿见婆婆腕子发抖,忙接过活计,喊人去一旁歇歇。
沈氏知晓自己留在这也是添乱,便到对面与陈阿婆坐在一处,聊了会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