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如今两个侍中的位置都空缺,刘彻也是个坏心眼的,竟然直接让人代以负责门下省的事务,宁可交由懂事的人打杂,也不肯提拔不办事又不听话的人为门下侍中。
    倒不是没有人想给刘彻上书,提醒刘彻也该早早定下门下侍中的位置,然而刘彻不想干的事,理由也是现成的。多少人觉得这官制改得面目全非?不是都觉得以前一个丞相挺好的,如今都有四个了,无非差那么三个而已,误不了大事。
    真!作为下臣们也很是心累,不同意改革吧拦不住,同意了改革,刘彻宁缺勿滥有错吗?既然如今朝廷实施官员考核,刘挽正一层一层的考核下去,也并非自相矛盾。与其随便把人放到这些重要的位置上,倒不如不放,免得被人拉下马更难堪。
    是以,不少觉得刘彻的操作有些不妥当的人,最终都闭上了嘴。没办法,先把刘挽设下的考核过了再说吧。
    比起门下侍中和右仆射的位置空着一事,难道不是他们怎么把自己的位置保住更重要?
    “忙糊涂不至于,你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便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没有这个本事?”一群人因为刘挽提出的官员考核,且在进行的官员考核而不满,说出口的话怨气冲天,刘挽相当的能够理解,但并不代表刘挽会受人的气。
    开哪门子的玩笑,一群人在质疑她的能力,她断不可能受这个气儿。
    比起一个个不信任的眼神,刘彻眼睛亮闪闪的追问:“你有何良策?”
    第528章 狠毒之计
    是的, 刘彻坚信刘挽绝不是那信口开河的人,是以追问刘挽主意。
    刘挽正要开口,这时候华刻来禀,“陛下, 人来了。”
    本来刘彻是不想当回事的, 不料刘挽却提议道:“父皇, 不如由此来试试表哥举荐的人本事如何?”
    闻此言刘彻立刻道:“若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本事, 朕自不必愁了。”
    “未必见得这个人没有。”刘挽也想借机瞅瞅樊希有几分能耐。
    刘彻听出刘挽的话中之意了。“既如此,让他进来吧。”
    连对刘挽都不相信的人, 更不可能去相信有人真能想出一个既可以让大汉不必大举兴兵, 又能灭匈奴的法子。一个个一时不吱声, 何尝不是在看刘挽的笑话。
    与他们相比, 刘彻更了解刘挽,也相信刘挽,是以,当樊希领着一个面上有一块胎记的女子走进来时, 与刘彻见礼后, 刘彻瞥过身后的女子道:“朕已过目,将人送到甘泉宫,往后好生养花,朕倒想见识见识,能让冠军侯赞不绝口的花是何等模样。”
    不过是请刘彻过一过目的小事,那位女子面上那块胎记初看有些吓人, 倒也还好, 刘彻这儿知晓那么一回事, 既将人打发了去。
    女子不动声色的瞥过樊希一眼, 得到樊希点头示意, 这才乖乖听话的退出去。华刻既安排人将她送到甘泉宫中。
    刘彻于此时扫过樊希,显得有几分兴致的问:“你是冠军侯第一个举荐的人,朕想知道你有何本事。正好方才我们在论及如何对付匈奴。冠军侯有意再次兴兵出战,全歼匈奴。如此一来大举兴兵,大汉为此兵戈再起,于大汉未必见得是一桩好事。长公主说有别的法子可以既不必大举兴兵,又能够大获全胜。无人相信长公主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你怎么说?”
    相当的直接,前因后果和要求都说得十分清楚明白了,樊希在这个时候面对这样一个困扰大汉多年的问题,人人在等着听他主意,这个事儿难度高吗?
    “沙漠草原,最珍贵的其实是水源。”没有人觉得樊希能够答得上来。偏偏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樊希突然冒头说话。
    他这样的一句话,但凡对草原和沙漠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的知道此言不虚。
    “那又如何?”有人不以为然的问出这个问题,觉得樊希未必有故弄玄虚之嫌。
    “欲绝其根,何不从根本入手。”樊希一开这个口,初初刘彻一愣,似是没有想到,但依然问上一问:“怎么从根本入手,动什么手脚?”
    樊希抬头与刘彻对视,目光沉着的答道:“不错,动些手脚,以令匈奴自顾不暇,下毒不可行,但瘟疫不仅是能让匈奴自绝其根,也能让周围陛下想解决的各国皆亡。”
    刚开始不过是说着几句玩笑话的刘彻在听清樊希的话后顿住了。何止是他,其他的人,哪怕是霍去病和刘挽都一样,倍受震撼。
    不是,樊希那么狠的吗?
    如此毒计,直接要把人全灭了。
    刘彻和霍去病哪怕一直以来都喊着要灭匈奴的话,那只是要灭其国,并非要绝其种。有时候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大汉攻下的匈奴之地,带不走的人杀了,那都已经算是够狠的了。结果听听樊希的话,完全是要绝其根,让匈奴不复存焉。
    “陛下,此不可为也,恐有伤天和。”好在终于有人反应过来,第一时间出列提醒刘彻,这个事情不能那么干,传扬出去大汉的名声得都臭了。不可行,万万不可行。
    刘彻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人还是得要有点底线的,眼前的樊希相当的没有底线,能够想出这样的毒计,刘彻不能否认法子是好的,但要做出这样的事,天下人都得唾弃刘彻。而且刘彻也不得不考虑后果,瘟疫一起可不认人,谁敢保证最后这火会不会烧到大汉。
    彼时要是大汉也受瘟疫之苦,那刘彻得被世人所唾骂!
    此计虽可绝匈奴,但不可行。
    “计虽好,不能用。”刘彻如是答来,肯定樊希是动了脑的不假,但有些事不能做,尤其不能越过底线。刘彻不愿意,底下的臣子们也不会有一个愿意。
    果然,众臣在听见刘彻此话后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庆幸于刘彻并非那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全然没有下限的帝王。还好,还好!
    一次一次的庆幸之余,一个个望向樊希的眼神也有些不一样了。
    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子,一张口就是这样毒绝的计策。
    再想灭匈奴的刘彻要的也是光明正大的将匈奴灭了,并非要用这样没有下限的计策将人全都杀光。
    霍去病平日行军,都知道他并非心慈手软之辈,要说心狠手辣,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谁的心不狠,谁的手不辣。
    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但凡有一丝的犹豫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这样的情况下谁也不会要求所谓的仁慈。
    不过,霍去病举荐出这样的一个人,莫不是霍去病有别的盘算,真要绝匈奴之根?
    “陛下,这样的人可用吗?”霍去病方才一直没有支声,现在必须得吱个声,好问一问刘彻,他觉得樊希有点能耐吗?
    计虽然毒,但如果按樊希的主意实施,自然是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只是如此一来大汉也未必担得起后果。故而刘彻不能用。
    能用和不能用,和想不想得出法子,那可是两回的事儿。
    霍去病于此时注意力全都放在刘彻的身上,刘彻冲他招招手,霍去病立刻上前,刘彻压低声音的问:“你想用这样一个人?”
    “我不需要,但泰永需要。”霍去病的心思不难猜,打从一开始他已经想好樊希给谁。此时与刘彻道来,刘彻!!!
    “先前泰永吓唬人的时候他们都要怕,有些人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用不用他的计策,也可以借助他的计策吓唬人。陛下。”霍去病觉得有这样的人跟在刘挽的身边,用不用他的计策并没有关系,有了衬托有人才知道刘挽的好,而且他们也会心存忌惮,时时刻刻的守住一些底线,绝不敢越界。这不管是对刘挽亦或者是刘彻都将是一桩好事。
    刘彻懂了,吉祥物的存在,震慑而已。
    “陛下不会不懂,若是这样的人落到别人的手里......”霍去病补充上一句,好让刘彻千万不要忽略更重要的一点。如果这样的一个人作为他们敌人的存在。
    “用,就依你们的,用。”刘彻毫不犹豫的答应下,很是觉得一定要好好的用樊希,反正绝对不能让他落在别人的手里。
    “陛下英明。”霍去病相信在最坏的结果下,刘彻断不可能不知如何决断。
    刘彻听着霍去病喊的英明,“你有奇谋,往后便随在泰永长公主左右,为长公主谋划,暂时给你一个尚书省内的官职,泰永,你安排既是。”
    官位必须得给,纵然人只是跟在刘挽的身边,官位是笼络人心的根本。说着用人却连个官位都不给,纯纯的耍无赖。
    刘彻相当的认同霍去病那句话,人留在他们手里,他出的计,可用不可用刘彻和刘挽都能衡量。一但这样的人落在别人的手里,想想看匈奴和大汉的处境倒过来,大汉的水源被瘟疫所染,那么大汉将会落得怎么样的下场?
    是以,人得留着,供着也要留下。
    “谢陛下。”樊希要的是一个出头的机会,如愿以偿必须得感谢刘彻,拜而谢之。
    刘彻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不放心叮嘱道:“一定要把人看好了。”
    一开口刘彻便感受到此人的杀伤力。刘彻觉得自己不算是心慈手软的人吧,但打仗的事,能光明正大打,杀降都已经是相当为天下所诟病的事儿了,一旦使用无差别的攻击,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天下儒士得把刘彻喷死,他才真正的失尽人心。
    世人都得守的一些规矩,突然冒出一个不讲究过程,只讲究结果的人,简直是要命了啊!
    是以,不曾迟疑,刘彻果断的决定把人交给刘挽。
    为什么交给刘挽呢?
    有霍去病说的那种种的理由,其实还有别的。
    比如相比于刘彻自身来说,一但生气的刘彻未必见得不会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樊希这样的人在他手里,兴许会在无形中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要增加更大的破坏力。这对大汉并不是一桩好事。
    刘挽不一样,刘挽不管说出多狠的话,真正狠绝的事并没有做过。
    再心狠手辣的人在刘挽那儿对刘挽的影响力都并不大,是以不必太过担心。
    刘挽......
    就算霍去病一开始告诉过她,樊希这个人就得放在刘挽的手里,刘彻如此的干脆,都不带细想的,也是让她始料未及。
    “陛下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人就得归你。”霍去病明了刘挽还是有些迟疑,毕竟刘挽的行事风格跟樊希截然不同,因而也并不想留用这样的人。刘挽不得不提醒道:“我们行事不同,表哥不怕适得其反?”
    第529章 煽动人心
    对此, 霍去病完全不带怕的答道:“怎么会呢?泰永一向懂得用人。”
    怎么用一个人才能将他的潜能完全放出来,刘挽十分的有数,霍去病没有半点操心。
    这般的信任让刘挽一时不知如何接话,刘彻没有忘记的问:“方才你说有法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灭匈奴, 我们都在等你的下文。”
    是的, 刘彻听完樊希的主意后是相当的不好, 那一刻都开始怀疑起自己了。还是得听听刘挽的主意,刘挽素来喜欢攻心, 恰恰最不喜欢的又是杀人, 是以, 一定要听听刘挽的主意, 好让他松一松心神。
    “父皇不妨下令,凡归于我大汉之民,大汉将令其有屋可住,有衣可住, 更有专人教他们养马牧羊, 河西之地,漠南之地,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他们的故土难离。归于我朝,大汉尊其习俗,不易其风。”刘挽的主意一说出来, 刘彻觉得这才是正常。攻心为上, 而不是灭其根。那简直就是要命。
    “除此之外, 不妨让已经在大汉安居的匈奴族人多往匈奴走走, 让他们说说在大汉的日子过得如何。比之他们从前跟着他们的匈奴单于出生入死, 好处从来落不到他们的头上,倒是依然难免被人欺压,想来他们会知道该如何选择的。”
    只大汉把自家夸得再天花乱坠都没有用的,须得是同样的人也对大汉表示出肯定,那才能真正的传扬出去,让整个匈奴都知道大汉好。
    “可惜匈奴人识字的比我们还少,否则民报一登,再配上几幅图,说服力更大。”刘挽脑子里的主意不少,毕竟都是现成的,后世用得得心应手的法子,她现在只需要照搬即可。然而很多硬件不匹配,否则她可以有更多宣扬大汉的法子搅得匈奴人心大乱。
    刘彻一听更满意了,“双管齐下如何?兵得出,如何收拢人心,你既将河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想必也知道河西之内何人可用,按你的计划行事。”
    是的,刘挽这样耍心眼的做法,谁都不会反对。
    那头的樊希在这时候补上一句道:“长公主不妨让人编上一曲歌谣以传唱,必能事半功倍。”
    啊,歌谣的话听起来怎么感觉和刚刚一开口要绝匈奴之根的樊希完全不像呢?
    但不得不说,这个补充还是不错,值得他们参加纳入。
    “听闻长公主手里的医家这些年也是发展势头甚佳,长公主不考虑让他们入漠北之地,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樊希的提议被接纳了,依然觉得不太够,还有别的,他开了口,没理由再装哑巴。
    一听他提起医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他刚刚的那一个将瘟疫投放的计策,把医家弄过去做什么?真不怕他在其中运作一番。
    “医者救人,想必匈奴境内医术高明者并不多。”樊希似是明了众人对他生出的警惕,连忙先一步解释,好让众人知道,他没有很多的坏心思,单纯的觉得既然要收拢人心,不妨把事情做得更好。
    “你说漠北可以随便进吗?”刘挽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一句,樊希默默低下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够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为此要付出多少人命重要吗?
    刘挽道:“知道养出一个学有所得的医者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吗?人得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随意的抛出牺牲。”
    能让刘挽选中送往漠北的,无论是身体或者是敏锐都必须得有,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缺一不可。她断然不会随便推个人往漠北去。
    樊希立刻意识到自己这个提议不太妥当,马上朝刘挽作一揖道:“长公主所言甚是,是在下思虑不周。”
    几句话的交锋,樊希也明白一点,刘挽这个人和外面传闻是半点不假,确实是一个心存仁慈的人。他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落在刘挽的手里,确定刘挽会用?
    嗯?樊希为自己的未来而忧心了,行事风格不同,政见不同,很容易出事的呢。
    樊希有多少想法也不敢说出口的,刘彻于此时又问:“还有其他呢?”
    “兵出。”刘挽和霍去病异口同声而答,那边马上有人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了,说好的不宜再大举兴兵呢?刘挽之前不是也有些同意的吗?怎么突然又改了?
    不待这样的。



章节目录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豆角开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豆角开花并收藏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