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晃已至穷途末路,道尽途殚。
    他坐困愁城,只余最后一个万不得已的办法。
    他在路边随意捡了一颗青石,注入一缕心魂,给自己的这个分身,取名“约枝堂”。
    继而,佯装失忆,把这个捏造出来的救命恩人带上了灵山。
    在礼晃真假难辨的授意下,丛不芜被逼到绝境。
    生怕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礼晃独坐在殿中,甚至不敢偷偷去看她。
    他重复千万遍地告诫自己,若想不失去她,只能先失去她。
    可再是冠冕堂皇,礼晃也瞒不过他的心。
    他在也没有一日安眠,在无数次的惊醒后,礼晃让明有河速归灵山。
    只是这只狗似乎天生贪玩,还记恨着礼晃曾经哄骗它离开灵山,于是起了别样的心思。
    他甫一化作人形便是十七八岁,心智看似成熟,却未成熟。
    明有河对丛不芜说礼晃是石头做的心,礼晃心间流转百般滋味。
    他是水边顽石一块,石身当然是石心。
    但石心未必无情。
    与此同时,礼晃还在图谋另一件大事。
    事关礼岂如何顺利成为下一任的灵山之主,礼岂半信半疑,时常变出一条金瞳的小蛇来窥伺进程。
    礼晃对这条小蛇视若无睹,这个与他同等模样的兄长哪里都好,就是肚量有些小。
    黑水牢一事,礼晃手把手地教会了丛不芜恨他。
    他们终于解契。
    礼晃到底没忍住,亲自去了黑水牢。
    丛不芜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礼晃没有勇气再看第二眼,满心悲哀地想,她一定快要恨死他了。
    没有人比礼晃更清楚,作为定情信物的银簪对丛不芜有多重要。
    他再次抽出一缕生魂附上簪身,希求能够庇佑丛不芜平安无事。
    说来引入发笑,礼晃分明决定在尘埃落定之前,不再与丛不芜产生任何关联。
    可丛不芜下山,他变成南归的雁。
    死鹊桥竹林中,他取来朽木碎石,又取一缕生魂,变成哑巴斐禁。
    丛不芜当真恨死他了。
    礼晃又想,如今万事悬而未决,还是等他下山,再去找丛不芜吧。
    熟料无巧不成书,丛不芜也在蓬莱境中。
    眼见丛不芜逐渐恢复妖力,礼晃大喜过望。
    他急不可待地进入蓬莱境,特意变作了门弗隐。
    他曾无数次告诉过丛不芜,昔日汴山生乱,项运阖给他捏了一个崭新的身份——避世不出的天才门弗隐。
    不知丛不芜有没有想起来他。
    可他又搞砸了。
    丛不芜不仅又要杀他,还说让他放过她。
    礼晃不想再听了。
    可丛不芜当真不再理睬他后,他又觉得让丛不芜骂一骂也好。
    他一边情难自禁地黏在丛不芜身边,一边准备下山事宜。
    其实他在赌。
    如果他赢了,作为凡人被驱逐出灵山,世间再无江山君礼晃。
    如果他输了,魂飞魄散,身死道消,死无葬身之地,世间同样再无江山君礼晃。
    礼晃决意放弃一切,只为长久陪伴在丛不芜身旁。
    即使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他也视之为救命稻草,不肯错失分毫。
    丛不芜顺利下山,他不能得陇望蜀。
    这点忐忑于他而言,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倘若他不是项运阖的孩子,便不可能成为那八十一位待选的天骄之一,灵山自然也不会认其为主。
    所以,礼晃必须剔骨还母。
    项运阖对他问心有愧,他又何尝不觉亏欠?
    礼晃得到春山剑的那一日,灵山上下,许多认都在为他感到高兴。
    这些人里,却并不包括他的父亲与母亲。
    因为他们悉心栽培的礼岂成了一枚废棋。
    礼晃只能宵衣旰食,苦心经营,做一个让人无可指摘的江山君。
    养恩大于天,礼非节与项运阖将他抚养长大,礼晃感激不尽。
    让一切重回原点吧,就像他没有来过那般。
    礼非节与礼岂将此事瞒得滴水不漏,直到天罚降临前,项运阖都没听到风声。
    剔骨后,礼晃尚有生机。
    他仿佛察觉到不到筋脉尽断的疼痛,不断盘算着该如何去见丛不芜。
    见到她该说什么话才好?
    要不要再变成另外一种模样呢?
    如何向她解释这一切呢?
    “我是真心爱你”,还是“那般负你,绝非我本心”?
    礼晃如是想着,自己都嗤之以鼻。
    丛不芜肯定会先打他一巴掌,然后又要杀他……
    所有人都要骂他负心汉,不会有人会信他的鬼话。
    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他能活下来,他可以继续等待。
    等待丛不芜回心转意,等待丛不芜再次看见他一片真心。
    他既默默等过七百余天,也能再等七百余年。
    毕竟他还活着……
    天罚便是在此时破空斩下,灵台内清白一片,礼晃想:他许是活不下来了。
    礼晃神识中最后的画面是在东湖溪水边,丛不芜一笔一划在他手心写下名字。
    彼时烟雨朦胧,春色正浓。
    礼晃此生唯一的遗憾,是没向丛不芜剖白心迹。
    丛不芜要恨他一辈子了……
    这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只余柳暗并无花明。
    如此人间,如此劫。
    第48章 重逢故里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上人间。……
    世间出现第一座东湖庙时,牧童已白了头。
    他的后辈将那头不死的青牛牵至山涧,举家南迁。
    明有河与那几只粉蝶早已离开多年,去游戏人间。
    丛不芜闲来无事,便与那头青牛走走停停,涉川过海,看山上红霞,看大漠孤烟。
    她本无意卷入波澜,奈何总会遇到奇人奇事,被迫与妖魔鬼怪斗个底儿朝天。
    直到最后一枚铜钱消失不见。
    云霞蔽日,飞鹤冲天,飞升只在一念间。
    丛不芜只觉周身一轻,杂念涤尽。
    她总算了悟,为何师父总是不在仙山。
    原来成仙也不会飞升到何处去,若想出尘来,必先入世
    去。
    所谓仙山云海,不过一粟藏在人世间。
    丛不芜斜骑青牛,追溯着尘封的记忆,去往海上仙山。
    一路上又是难免滞留于某城某处,匡扶正义。
    暮色沉沉,紫霭迷蒙。
    一弯长河清如玉带,石桥斑驳,是风雨凿刻。
    丛不芜看见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匾上四字,是为:东湖娘娘。
    她蓦然回首,看见石桥另一端的巍峨城池,问鹊城……
    往事如云烟过眼,丛不芜心中百感交集。
    庙门前人来人往,小贩卖力吆喝。
    丛不芜未被摊上的糖人吸引目睛,反而看着摊边的一沓黄纸,觉得十分新奇:“小哥儿,此为何物?”
    “百问册嘛。”小贩极力推荐着自家的糖人儿,“这样,你买一个糖人,我送你一张,如何?”
    丛不芜买了糖人,又问他:“何为百问册?”
    “一看你就不是东湖娘娘的信徒,外地来的吧?”小贩擦擦手,解释道:“百问册当然是有关东湖娘娘的一百问了,快到她老人家的生辰了,图个热闹嘛。”
    “我的确不是她的信徒。”
    丛不芜不知她怎么就变成了“老人家”,心中暗笑。
    小贩好心道:“哝,给你拿个简单的。”
    丛不芜:“好。”
    她倒要亲眼看看这册中究竟写了什么。
    小贩挑了挑,递给她一张黄纸与一支朱笔,纸上的字迹十分清秀,写着“飞升第一步”。
    “东湖娘娘飞升第一步,是什么?”
    见丛不芜不答,小贩狐疑地将她上下一打量,“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丛不芜写道:“下灵山。”
    小贩拿起来一看,眉头紧皱:“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丛不芜疑惑:“不对吗?”
    若她依旧留在灵山,这会儿定是人不人,鬼不鬼了,又何来飞升一说?
    “东湖娘娘与灵山有何瓜葛?”小贩把那黄纸藏了起来,朝她摆摆手,“你快走开吧,一会儿被灵山庙的人看到了,有你好果子吃的。”
    丛不芜牵过青牛,最后问了一句:“那你说她飞升第一步是什么?”
    小贩道:“是行侠仗义,积善成德。”
    丛不芜摇摇头,也不言语,斜坐在青牛背上,悠悠远去了。
    师父既说缘分已尽,仙山便也不再是丛不芜的长留之地。
    告别师父与几位师兄师姐,丛不芜踏上归程。
    东湖愈发寂寥,渐渐再无人迹。
    丛不芜在院中栽了许多花树,为坟茔除去野草,忙忙碌碌,日销月铄,年复一年。


章节目录



被道侣抛弃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秀生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秀生天并收藏被道侣抛弃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