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江通拍拍手上的木屑:“我去你家瞧瞧是什么样的风铃。”
    于是他跟着叶厘回了家。
    两人进门时,江麦、江芽正在剁猪草,两个小家伙瞧见他,大声的同他打招呼。
    叶厘回屋,将他做的风铃样品拿了出来。
    样品有三个。
    一个是把几根木长棍错落有致的绑在一起,高低起伏间颇具美感。
    一个是月牙状的木头,下面缀着一个小铃铛。
    一个是四个圆木片,按照叶厘的想法,这四个圆木片是四个寓意极好的字,下面再缀一个铃铛。
    他现在的人设是睁眼瞎,于是就暂时用圆木片代替字。
    三个风铃,其中两个有铃铛,一个是纯木头。
    他是拿木棍随手做的,整体极为粗糙。
    铃铛也是他在县城随便买的,是铁制的,婴儿拳头那么大,不贵。
    但江通身为木工,脑中自动将这三个简陋的风铃转为他制作好的样子。
    以江通的眼光来看,三个风铃各个都好看,虽与大户人家的精致风铃不能比,可若是挂在乡下的农房中,那颇为合适,一点都不突兀。
    进进出出,一抬眼就能瞧见。
    美观,寓意也好。
    若有风吹来,那还能听个响儿,显得热闹。
    他自个儿都想挂一个了!
    “这三个我先拿回去,做好之后我给你送过来。”他笑着道。
    “大通哥,先不急。你觉得,若是将这三个风铃拿出去卖,会有人买吗?”
    话是这么问,但叶厘心中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江通就明显很感兴趣嘛。
    但江通很是惊讶:“卖?”
    “对,我看镇子那边没卖这种风铃的,若是咱做了拿出去卖,只要价格合理,那应该能挣钱吧?”
    叶厘解释。
    江通愣住,随后低头看向手中的风铃。
    打量了又打量,他没什么信心的道:“那先做几个试试?厘哥儿,你别抱太大期望。”
    他对自己的手艺,不自信。
    他虽也打算做些凳子拿到县城或镇上卖,但凳子是必需品,只要便宜些,定然有人买。
    就算卖不掉也没关系,他可以留着自己使。
    反正自负盈亏,他毫无压力。
    可眼前这风铃是叶厘做的,想到鲍北元与叶厘合伙卖饮子的事,他顿觉压力大。
    他没学什么真本事,他怕辜负了叶厘的期许!
    江通的心思明明白白,叶厘就笑道:“大通哥,你只管去做,做不成也没事。靠着变蛋,咱每个月也能挣上几百文,咱不缺挣钱的门路。”
    “这风铃若卖出去,那是意外之喜,若不能,对咱也无影响。”
    这话一出,江通立马就觉得肩膀上的压力小了些。
    只要叶厘不是非得做这门生意,那他就不那么紧张了。
    他又打量了一下手中的风铃,道:“我会尽力做的。”
    “此事不急,大通哥你慢慢来。”叶厘叮嘱。
    江通点头,他明白的。
    干他这一行的,可不能急。
    这时,两个小家伙剁完了猪草,他们没急着把猪草背到后院,而是跑到江通跟前,好奇的打量他手中的风铃。
    之前叶厘把样品放到了柜子里,他们俩还没见过。
    “小麦、芽哥儿,你们俩喜欢这三个风铃吗?”叶厘笑眯眯的问。
    两个小家伙对视一眼,略有些迟疑的点头:“喜欢。”
    他们从前没见过风铃,可他们也没旁的玩具。
    眼前这三个风铃,瞧着虽丑,但新奇呀。
    他们俩愿意拎着玩。
    叶厘被两个小家伙的迟疑逗笑,抬手揉揉他们的小脑袋,道:“等大通哥把成品拿过来,你们就知道有多好看了。”
    这话一出,江通顿时又有压力了。
    他忙拎着三个木棍风铃走了,他这种没什么真手艺的人,听不得这种话。
    叶厘的日子照旧。
    每日做生意,养两个小家伙,单调、重复的可怕。
    江通没有让他久等,只隔了两日,就拎着三个成品风铃过来了。
    牵扯到生意,江通很是认真,每一个部位都打磨的很是光滑,没有毛刺。
    做工也很精致,月牙就真的如天上的月牙。
    纤细,漂亮。
    那四个圆木片,则是变成了年年有余。
    江通跟着王木匠学了几个字,恰好年年有余这四个字他会写,于是他就用了这四个字。
    三个风铃都是原木风,没有上漆,叶厘看惯了原木的东西,不觉得丑。
    而且,若是上漆,那成本可就增加了。
    他的目标人群,是如他这般的人家。
    “大通哥,你手艺很好嘛。”叶厘打量完三个风铃,有些惊喜。
    这三个风铃,古朴、大方、美观,很拿得出手。
    江通见他是真的喜欢,大大松了口气。
    “你觉得成就行。”
    “行,很行!明个儿我进城买些小铃铛,你每样先做三个,我让大哥拿到镇上卖,得来的银子,咱一九分如何?”
    毕竟自己只出了个点子,余下的全靠江通。
    可江通一听,立马摇头:“不不不,这主意是你想的,咱三七分。”
    听到这个数字,叶厘乐了。
    又是三七。
    他道:“大通哥,出力气出手艺的是你,这样分你太亏了。”
    “要不是你出主意,那我一文都挣不来。”
    江通认真道。
    这个理儿他还是分得清的。
    而且,就不说那四十两银子,只说变蛋。
    变蛋的做法,是叶厘主动教给他的。
    这个小生意可太好了,简直是梦里才有的。
    一是投入小。
    二是不忙碌,只需跑县城将鸡蛋、生石灰买回来,再忙碌一个下午,那半个月后就可以数钱了。
    三是稳定。
    一个月稳稳妥妥的就有几百文的收入。
    他近日还打算多做些,争取将月收益从几百文变成一两。
    夏日鸡蛋不能久放,卖鸡蛋的人家多,鸡蛋的价格,稍稍比其他季节便宜些。
    而且,一旦入冬,北方大雪会封路,南边运河偶尔会结冰,到那时,北阳县过路的商旅就少了。
    因此,这门小生意,最好这个时节赚,大赚特赚!
    叶厘分文不取就给了他这么好的生意,对比那个王木匠,真真是教他感激的不知该如何回报。
    眼下,叶厘要与他搭伙做生意。
    他可不好意思多分钱!
    江通是真心要三七分成,叶厘又劝了几句,他咬死不松口,叶厘就应了下来。
    两人又商议了点细节。
    反正叶厘已经把样式设计好了,且自己手里也有银子,江通就把买铃铛的活儿也接了过去,接下来叶厘什么都不用管,等着他将成品做好送来就行了。
    江通尽心,叶厘就省了心。
    只是,乡下的日子着实没什么乐趣,他跟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似的,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流程。
    这样的日子,这样的人生,真真是一眼到头。
    他唯一的指望,就是盼着江纪回家。
    等江通把九个成品风铃送来。
    待叶两把九个成品风铃全卖出去。
    漫长的十一日终于过去,江纪要回来了。
    江纪回来的前一日,叶厘去县城将祭品买回来。
    还买了两只小公鸡。
    在江纪回来那天,一只炖了,一只卤了。
    炖的那只,一家子当做晚饭吃了。
    卤的那只,留到明日上坟。
    而且,江纪还把饮子的分成拎了回来。
    鲍北元知道明个儿是什么日子,就在傍晚将过去二十多天的账本以及叶厘该得的铜板送到私塾,让江纪拿了回来。
    鲍北元自个儿没空过来。
    而且,在他的意识里,叶厘不识字,看不懂账本。
    于是他就找上了江纪。
    第44章
    香喷喷的炖鸡, 吃得江麦、江芽停不下筷子。
    但他们俩饭量小,很快就饱了。
    江纪就让他们俩去洗漱。
    江芽举起油乎乎的小爪子,大声问:“大哥, 今晚我还想和你、厘哥一起睡。”
    江纪闻言笑:“好。”
    得了想要的回答,江芽欢呼一声, 小手拍了下桌子, 麻溜起身准备去刷牙。
    江麦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跟着跑了出去。
    江纪看向坐在他对面的叶厘:“咱们也赶紧吃, 吃完了看看账本。”
    “今个儿回来的急, 我没来得及看。”
    叶厘点头:“鲍北元还挺严谨, 竟记了账。”
    他做了这么多天的生意,就没过记账。
    反正小本生意, 而且这一家子的吃喝拉撒都要他出钱,他就将所有银钱混一起了。
    但江纪很是赞许:“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对大家都好。”


章节目录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祝六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祝六六并收藏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