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下令让士兵入内,问道:“何事?”
    “将军,陛下派来的使者已至。”该士兵回道。
    蒙恬顿时面露欣喜,对着阿玉说道:“长公子,那定是陛下召您回咸阳的诏书。”
    阿玉眼神微动,从案间起身,快步朝外而去了。
    蒙恬不免失笑。
    公子方才还在说些孩子话,但一听到陛下的传讯,还是会感到期待。
    蒙恬望着仍然在行礼的士兵,亲自搀扶他起身,说道:“我们随公子一同去听陛下的诏令。”
    那士兵起身后,面上却透露着忧色。
    “将军,陛下以往派使者传讯,从不会派如此多的士兵随同……”
    恐怕,是来者不善。
    蒙恬神色微变,紧随其后。
    而在外头,使者已至,长公子跪地听诏。
    “……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1)”
    使者宣读完诏书,他身边的那位寺人取出了一柄锋利的宝剑,呈给了阿玉。
    阿玉抬眼。
    只一眼,她就认出了这是父皇随身的佩剑之一,名剑太阿。
    她没有接剑,反而是直视那位宣读诏书的使者,将其盯得有几分心虚。
    “诏书与我一阅。”阿玉冷冷地说道。
    那使者被阿玉的气势镇住,不过想到身后随同而来观刑的锐士们,他知晓长公子难逃一死,又有些小人得志。
    他递与诏书:“长公子,请。”
    阿玉跪在地上查看。
    字迹,印章,皆是无错……这份诏书无疑是合法且生效的。按照大秦的律令,即便是大秦的公子,也无法违抗父皇之令。
    阿玉看着诏书上字字说她不孝,要赐死她的命令,看着看着,泪水无故滴落,她面上却是笑着的。
    “哈,哈哈……”
    何等的荒唐!
    父皇,亏您还是千古一帝。您竟如此无能,居然让这样一封诏书送到了儿臣面前!
    见她观阅诏书已久,使者担心事情有变,催促道:“长公子,请您快快上路吧。若是您一再拖延,耽误了时辰,恐怕就要我们由这些卑贱之人代劳了。”
    见到阿玉伸手去接太阿,蒙恬急呼道:“公子不可!”
    使者见着蒙恬,先是惊讶,很快便又发难,“蒙恬将军,您方才不在,陛下诏书言蒙氏无用,让您将虎符转交王离副将,再同长公子一起赴死。”
    蒙恬怒目瞪他:“蒙氏无用?尔敢再说一遍?”
    蒙恬征战沙场已久,沾染了不少血气,使者被他这么一瞪,惊得冷汗直冒,语气都低了几分。
    “……这是陛下之令,将军虽勇,难道您要舍弃尚在咸阳的家眷?”
    “哼,仅凭你一封存疑的诏书便要定蒙氏之罪,吾断然不信。吾要与公子去咸阳,当面请求陛下降罪!”
    蒙恬是骄傲的。
    他遵陛下之令,驱逐匈奴,修筑长城,怎算无用?
    他不信陛下不仅要除蒙氏,更要赐死长公子。
    定是有小人在挑唆离间!
    使者知晓蒙恬难对付,但已是骑虎难下:“大胆,陛下之令岂容将军置喙!将军,你莫非是想抗令?”
    上郡的士兵们与陛下派来的锐士们见为首之人争执,彼此握紧了武器。场面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将军。”
    阿玉出声喊住了蒙恬,“可否与我入内相商?”
    使者本想阻止,阿玉一个回眸喝住他,“您最好在外头,否则以将军的脾气,若是冲动间误伤了您,可没人会替死人做主。”
    使者顿时不敢多言了。
    他使了眼色,让周围的锐士们围住这间屋子。
    刚入屋内,蒙恬便怒而拍案,“欺人太甚,此诏书定然有诈!长公子,您下令吧,只要有您在,即便没有虎符,我也能调动几万的将士护您回咸阳!”
    几万的将士可远远不够……
    阿玉手抚太阿,盯着剑锋的冷芒,“将军可曾想过,若是回到咸阳后,父皇之令依旧未改,你我该当如何?”
    蒙恬方才怒意上头,如今顺着长公子之言深思。
    ……若陛下执意认为蒙氏有罪,蒙氏,也只能有罪。
    “如果这是陛下的意愿……我必须亲眼见到陛下,方能死而瞑目。”蒙恬沉默片刻,给出了答复。
    阿玉眼眸酝酿着失望。
    可,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蒙氏如此忠君,难得可贵,可惜……父皇已崩,即便赶赴咸阳,注定是死无对证。
    此道诏令来得太过突然,而她既无诏书,又无虎符,根本无法调动这上郡的大军。
    陈平不在,她不善言辩,短时间内也说服不了忠义的蒙恬违抗父皇,与她起兵。
    若想破局,恐怕也只能……
    “将军,我此去。您便遵循您的意愿,让使者带您入咸阳面见父皇。”
    阿玉将太阿横在脖颈,轻轻一抹,滚烫的鲜血随即溅在了蒙恬的脸上。
    “公子!”
    太阿自她手心掉落,坠在地上碰撞出一道悲鸣。
    蒙恬回神后,接住了身子瘫软,瞳孔逐渐涣散的阿玉。
    门外的使者听到响动,带人冲入了屋内。
    在见到那位长公子倒在了血泊之中,蒙恬抱着他的躯体痛哭时,使者心里重重地松了口气。
    死了便好。
    章台殿内的气氛,在那个诏书出现时便十分紧张。
    在看到公主自刎时,众大臣知晓陛下定然发怒,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熙和在看到“自己”抹脖子的那一幕,眼皮微微抽动。
    “……”
    导演,谁教你这么拍的?
    那个位置可是紧连着大动脉,这一剑要真割下去,岂不是神仙难救?
    第54章 “大秦千秋,吾皇万岁!”
    星网的网友们也在吐槽这一点。
    【我在太空开机甲:这出血量是不是有点夸张了?这种程度的伤势换成是我们这里也得当场见阎王的。】
    【头痒, 要长脑袋了:没办法,鱼圈认为这么拍自刎比较唯美,观众爱看,导演就跟风这么拍。】
    【草莓甜心卷:关于这段历史, 史书都是一笔带过的, 留给后人比较大的想象空间。反正每部剧的导演拍得都不一样啦。】
    嬴政开始阴阳怪气地点名:“嬴熙和。”
    熙和顿觉不妙, “……父皇。”
    “在你眼里, 朕是一个无能之辈?”
    熙和不料这把火竟又烧回了她的身上, 当即跪下:“儿臣岂敢……天幕此中所言,乃是后人杜撰。”
    您该不会把天幕后人的戏言当真了吧?
    嬴政的面色阴晴不定, 声音犹如山峰常年不化的坚冰:“若此道诏书发往上郡, 你当如何?”
    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 要答起来却为难得很。
    毕竟,她总不能当着现任皇帝的面,直言无论真假,都想撮使蒙恬将军一道起兵谋反吧。
    察觉到阴嫚和诸位公子以及众臣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熙和犹豫片刻, 决定装傻充愣。
    “儿臣……儿臣应当不会对着脖子割。”
    万一手重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嬴政深深拧起了眉。
    熙和观他神态,知晓他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不过见嬴政没有再多言什么,熙和就挨着李斯附近, 跪得老老实实的。
    李斯谦卑地仰视着这位他侍奉一生的帝王, 用沙哑的嗓音高声道:“陛下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大秦千秋,吾皇万岁!”
    熙和瞥了一眼过去。
    不愧是丞相, 这么快就答出了标准答案。
    其余臣子紧随其后,纷纷跪地行礼, “大秦千秋,吾皇万岁!”
    熙和慢了一拍,试图加入:“大秦千秋,父皇……”
    嬴政却是已行至阶下,打断了她:“你说过的话,朕还记得。”
    熙和后知后觉想起来是什么话,面露笑意,一字一顿地祝愿他:“父皇万岁。”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寿与天齐,大秦也不可能千秋万代。


章节目录



大秦长公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池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池衣并收藏大秦长公主最新章节